古文《砚眼》译文

2024-05-09 18:05

1. 古文《砚眼》译文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古文《砚眼》译文

2. 《砚眼》的古文和译文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人往,以一金易归。仆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仆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讨论价格还没有定。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

3. 砚眼原文及译文,砚眼原文及译文

    砚眼原文及译文
    【原文】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注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尝:曾经。
    ③既:已经。
    ④邸:官办的旅馆。
    ⑤金:银子。
    ⑥易:交易。
    ⑦是:对的
    ⑧鸲鹆qu yu:鸟名,俗称“八哥”。
    ⑨何:为什么。
    ⑩值:遇到。
    【翻译】
    明朝有一个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商议价格还没有决定。已经到了府邸,(他)让仆人前往集市,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交换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与先前)不一样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那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看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微微凸起,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下的银两,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陆庐峰十分惋惜,大概(因为)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赏析】
    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砚台值钱的地方正在“微凸”处,而仆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砚眼原文及译文,砚眼原文及译文

4. 砚眼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明代·冯梦龙《砚眼》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国中文言文  , 寓言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未知·佚名《崔篆平反》  崔篆平反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 国中文言文  , 寓理故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 : 孟子及其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国中文言文  , 议论哲理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宋代·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田子方教育子击 
  宋代 : 司马光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国中文言文  , 寓理  , 教育故事 
   

5. 砚眼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砚眼翻译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bai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du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编辑本段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zhi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dao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
  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
  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内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容,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2. 《砚眼》的古文和译文   《砚眼》全文和译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陆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朝有一位陆公庐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经在市集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
  已经到了官办的旅馆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不像原来的砚台感到惊讶。
  仆人说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者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他平整。”
  陆庐峰大为惋惜。
  3. 古文《砚眼》译文   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译文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
  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
  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
  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4. 文言文 砚眼 的翻译及字词翻译   原文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人往,以一金易归。
  仆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仆人坚称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译文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讨论价格还没有定。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
  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惊讶地(认为)它不像(早先看到的)。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
  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字词注释1.待用:等待(朝廷)任用。2.既:已经。
  3.邸:官办的旅馆。4.金:银子。
  5.易:交易。6.是:这。
  7.鸲鹆:鸟名,俗称“八哥”8.何:为什么。9.值:遇到。
  10.幸:幸亏。11.大:非常。
  12.先:先前。句子翻译1. 公讶其不类。
  陆庐峰惊讶地(认为)它不像(早先看到的)。2.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主旨引导这方砚台之所以博得陆庐峰的厚爱,因为它有这个可贵之处:有个“八哥眼”,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
   可是陆庐峰的仆人却不明白,结果,这个仆人把砚台上的珍奇之处当成了多余的突起之物,擅自决定花钱打磨,结果多此一举,适得其反,报废了一件砚中珍品。说明了陆庐峰仆人不懂装懂。
  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正因为如此,陆庐峰才觉得可惜。
  启发与借鉴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砚台值钱的地方正在“微凸”处,而仆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
  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知识“平”为使动词。上文“令磨而平之”中的“平”,要理解为“使。
  平整”,意为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
  如果不这样理解,译成叫石工磨过平整它,那就不通,因为没有“平整它”这种说法的。因此,在这句话中“平”就成了“使动词”(使动用法)。
  还有其他的文言用法是: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和特殊语句。
   

砚眼文言文翻译

6. 砚眼文言文译文

 1. 《砚眼》的古文和译文   《砚眼》全文和译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陆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朝有一位陆公庐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经在市集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馆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不像原来的砚台感到惊讶。仆人说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者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陆庐峰大为惋惜。
  2. 古文《砚眼》译文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3. 文言文砚眼翻译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编辑本段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4. 鸲鹆眼砚文言文翻译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5. 六年级文言文   刘氏善举》 
  ( 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目之善举也。 
  (译文)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明朝有一位陆公庐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经在市集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馆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买下砚台后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不像原来的砚台感到惊讶。仆人说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者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陆庐峰大为惋惜。
  6. 文言文砚眼翻译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bai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du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编辑本段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zhi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dao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
  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
  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内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容,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7. 砚眼译文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摇啊摇 《砚眼》原文及译文赏析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3626538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阅读训练】1、解释:(1)既:;(2)易:;(3)是:;(4)何:;(5)幸:;(6)大:2、翻译:(1)公讶其不类:(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参考答案1、解释:(1)已经;(2)交易,买;(3)正确(没有错);(4)为什么;(5)幸亏;(6)非常2、翻译:(1)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2)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懂装懂,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注释:1、于:在2、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3、尝:曾经。4、佳:好的5、砚:砚台6、议:议论7、定:确定8、既:已经9、还:返回10、邸:官办的旅馆。
  11、使:派12、往:前往13金:银子。14、易:换15、归:返回16、持:拿17、坚:坚持18、是:正确19、鸲鹆眼:鸟名,俗称“八哥眼”。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8. 《砚眼》的译文   原发布者:摇啊摇
  《砚眼》原文及译文赏析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阅读训练】
  1、解释:(1)既:;(2)易:;(3)是:;(4)何:;(5)幸:;(6)大:
  2、翻译:(1)公讶其不类:
  (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
  1、解释:(1)已经;(2)交易,买;(3)正确(没有错);(4)为什么;(5)幸亏;(6)非常
  2、翻译:(1)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2)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懂装懂,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
  注释:
  1、于:在
  2、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3、尝:曾经。
  4、佳:好的
  5、砚:砚台
  6、议:议论
  7、定:确定
  8、既:已经
  9、还:返回
  10、邸:官办的旅馆。
  11、使:派
  12、往:前往
  13金:银子。
  14、易:换
  15、归:返回
  16、持:拿
  17、坚:坚持
  18、是:正确
  19、鸲鹆眼:鸟名,俗称“八哥眼”。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7. 文言文砚眼翻译及注释

   这篇文章选自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这本书是一部笑话集,也是一部幽默小品集,共分36部。文言文砚眼翻译及注释,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
      主旨引导 
     这方砚台之所以博得陆庐峰的厚爱,因为它有这个可贵之处:有个“八哥眼”,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 可是陆庐峰的仆人却不明白,结果,这个仆人把砚台上的珍奇之处当成了多余的突起之物,擅自决定花钱打磨,结果多此一举,适得其反,报废了一件砚中珍品。说明了陆庐峰仆人不懂装懂。 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正因为如此,陆庐峰才觉得可惜。
      启发与借鉴 
     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砚台值钱的地方正在“微凸”处,而仆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不能自已为是,不懂装懂,有些事物的缺点,正是它价值的所在。
      文言知识 
     “平”为使动词。上文“令磨而平之”中的“平”,要理解为“使......平整”,意为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如果不这样理解,译成叫石工摸过平整它,那就不通,因为没有“平整它”这种说法的。因此,在这句话中“平”就成了“使动词”。
      字词注释 
     【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既】: 已经。
     【邸】(dǐ):官办的旅店。
     【金】:银子。
     【是】: 对的。
     【向】: 以前。
     【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值】: 遇到。
     【尝】:曾经 。
     【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为货币,银一两称为一金

文言文砚眼翻译及注释

8. 《砚眼》的古文和译文

《砚眼》全文和译文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陆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朝有一位陆公庐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经在市集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馆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不像原来的砚台感到惊讶。仆人说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者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陆庐峰大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