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

2024-05-18 05:03

1. 追寻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如下:
1、寻找生命的意义,首先需要了解自身,了解自己的作用以及对周围人的作用,得到自己的一定的定位。

2、生命的意义,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意义,是波及范围很广,涉及自身以及周围很多事物以及人的意义,因此要肯定自己的价值。
3、在生活中,我们的各种行为都会影响周围人,尽量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较好的正能量,从而影响周围人和事物。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好体验不同生活,了解不同的人类,生命自身的意义需要我们自己赋予,我们是体验生活或者改变生活。
5、如果我们喜欢不平凡的生活,我们就可以努力改变周围以及世界,如果我们喜欢体验生活,即可游览体验不同的生活。
生命意义=人生目标在心理学领域,很多心理学家都对生命意义进行过探讨,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生命意义理论由弗兰克尔提出。他认为人类需要生命意义,生命意义是指人们对生命中的目的或目标的认识、理解和追求。
如果人们不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就会陷入没有存在感的空虚中(弗兰克尔,2003)。人生的不同阶段,主要任务也有所不同。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老年期人生的主要任务是面对自我的整合,获得智慧。
生命意义=生命含义另有一些研究者从“含义”的角度来定义生命意义,即生命意义指的是理解生命意味着什么。Bering认为人类具有信息处理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含义,也使得人们努力去理解生命意味着什么,人们通过解释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创造生命意义。
你的每一段经历,你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动态的构成了生命的意义。意义取决于自我的理解和诠释。你的生命你做主,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命意义=动机+认知后来的研究中Steger把上述两种生命意义进行整合,他认为“生命意义=人生目标”属于动机维度,命名为生命意义寻求,指人们努力去增加对生命目标的理解。

“生命意义=生命含义”属于认知维度,命名为存在的生命意义,指人们理解生命的含义,并且认识到自己在生命中的使命。综合两个维度,他提出生命意义是人们领会、理解自己生命的含义,并意识到在自己生命中的目标或使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

2. 幸福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寻找一条返本归真之路。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小小地球上,曾有多少哲人雅士,仰观之,俯思之:人究竟来自何方?按照世理常识,人都有父母双亲,都是由父精母血孕育,十月怀胎后,而呱呱堕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是说人是诞生于我们这个地球上,来自于常人社会这个空间。这么确定无疑的事实,提出人来自何方的疑问,似乎是个伪问题,即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在佛家看来,人的生命的来源和生命过程远非如此简单。首先,人的真正生命,并非人能感知到的这一生一世。而是多生多世,生生世世。也就是在今生今世之前,还有前生前世,再前生前世……。同样在今生今世之后,还会有来生来世,再来生来世……。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轮回转生。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一世,譬如人的一生一世中一天一夜。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那么人的今生今世,只是这条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片断。佛家还认为,人的轮回转生中,在人的生生世世中,人并非永远保持人的形体和形象。佛教讲六道轮回(实际远非六道)。就是说你这一生是人,前一生说不定是动物或畜牲,或者是一株花,一棵树。你这一生是人,下一生或来生中说不定转生成了什么,到了别的什么地方了。但不管怎样轮回转生,不管转生成那一种生命形式,都脱离不了“三界”。也就是说,只要是“三界”内的生命,都必须在六道中轮回转生。为什么叫轮回转生呢?就是说人的生命转生,就象车轱辘转一样,周而复始。一入 三界 ,万劫不复,永难脱离轮回之苦。那么,人在进入三界之前,又是从那里来的?很明显那就是从三界之外的宇宙更高层空间下来的。怎么下来的?一种情况是被动被迫下来的。不情愿,但又不得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违犯了“天条”而被责罚下来的。例如唐朝大诗人李白,仙风道骨,飘逸脱俗,诗歌绝伦,被称为“谪仙人”。也就是说因为不符合原本所在的宇宙高层空间的标准了而被贬谪下来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传说很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身负宇宙重大使命,自动“下凡”降生于人间。例如释迦牟尼佛,据说是从第六层宇宙中逐步层层下走,降生于人间,传佛法,度众生。而耶稣则是西方天主之子,为拯救世人,布道传法,并因为替人还罪,而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后来耶稣又复活,回到了天国。当然还有其它缘由而从天界降生于人世间。例如所谓的“七仙女下凡”。如此说来,不管是上面哪一种情况,“生命本是天上客”。人的来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可不是宇宙中朝生暮死、转瞬即亡的蜉蝣。人的生命是伟大而壮丽的宇宙现象。但宗教界认为,三界是最迷的。滚滚红尘三千丈。身在红尘中,谁又能参透或回忆起当初冒险来到人间时的大愿?善恶有报是天理,有些人不信。由于无神论者的邪恶欺骗使人们没有了心法的约束,什么坏事都敢干。整个人类道德下滑的很快,贪心、恶心、恨心、嫉妒心、色心越来越重,结果会干很多坏事,最终达到十恶不赦。所有不信神的人反驳的一句话就是“既然有神存在,为什么他不显现一下,让我们看看!”。这就是人最愚蠢的一面。神是宇宙中的一层生命,他们生存的环境有他们的标准,但是他们所在的地方比人类要好的多。一是:神的身体是由原子或比原子还小的物质构成的,即使在人的面前你也看不见,有那句话三尺头上有神灵。也就是说神无处不在。二是:神不能随便让人看见,如果没有原因随便的让人看见,那就是泄露天机。这个神就犯了天法,他就得掉下来。那什么样的人能看见呢?看见神佛存在的人很多。宗教中很多修行很好的人能看见;还有不修行的人中,他对世间的名利看得很淡,在别人眼里很不起眼,甚至可能常常受人欺负,心地非常善良。甚至说话都没人 相信 的人。而又尖又灵的人往往是争名争利,也不相信有神存在的,就不允许他看见。如果让这类人看见神的存在那就是在亵渎神灵。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而给无神论者找到了借口。于是用各种谎言欺骗无知的人,用迷信的恶词来打击人们善良虔诚的心。不许人们相信神的存在,只有他们才是救世主。在神的眼里,人是很低下的,人的想法都是肮脏的,但是因为人能修成神(其他生命不允许它们修成)。神是宇宙中的一层生命,他们生存的环境有他们的标准,他们所在的地方比人类要好的多。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在神的统一安排下有序的进行着。有那句话:人生有命,富贵在天。当你的生命里德积攒的很多,神就会安排你生命中(会当官会发财)有很多好事。相反你造了很大的恶业,自然的你就会有灾难,生活就会有不顺,坎坷会曾多。这时你不要怨天、也不要怨地。那是你自己做的不好,不是你倒霉。这是天定的,天理。任何生命都无法改变的。现在的人有很多拜神的,但不一定是真正的拜神,多数都是有求于神,求神保佑他平安、发财、生贵子。过去的人拜佛都是求佛保佑自己能修炼,想修成正果。求佛的目的不一样。佛不是谁都保护的,他只保护修炼的人。不修炼的人只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生命路程去走,走好走不好都得自己承担。其实人间有很多神,只是他们都以人的形象出现在人群当中,或以人的形象传法度人,如,释迦牟尼、耶稣、老子等。佛之法,道之道,犹如迷蒙世界的一盏盏永恒不灭的耀眼明灯,为你我破除一切谬见指明方向。大道至简至易,直指人心,可以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迅猛的速度找回你的先天纯真。人的先天本性,其实就是道的化身,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自从下沉人世却一直在沉睡!听起来象迷信,讲起来象神话,其实却是真实无二的存在.几千年来,圣贤教诲,无不是让人修身养性,所为的便是种下今日归真的机缘,找回先天的那个你。觉者早已下世,望您细思量。更多文章请见神州智慧网。立誓万古约,正法今安在?幻梦迷千古,沉睡万万载!往来成法缘,他日圣莲开。浊世听善言,切莫误将来!(神州智慧网责任编辑:天行健)(神州 智慧 网责任编辑:admin)

3. 追寻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2003年8月1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维克多·E·弗兰克尔,译者弗兰克尔,何忠强,杨凤池。本书中,弗兰克尔博士介绍了导致他发现意义疗法的经历。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人面对巨大的苦难时,用来拯救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者多劳们生存的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
本书对于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读物。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他无比痛苦的经历中,获得拯救自己的经验……

追寻生命的意义

4. 追寻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不断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我们虽然知道终有一死,可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还有时间可以活着。
我们不能忽视我们有限的存在时间,而将其埋没于无限的时空长河。

我们应当重视我们有限的时间,它也是无限时空长河的组成部分,缺了这一段有限的时间,无限的时空长河便不再有理由说它包含了所有的时空,因此就算我们生命短暂,它也有着他者不可替代、不能缺少的重要意义。
虽知晓生之短暂,也明了生之独特,直面死亡,向死而生,我想这是我们面对我们有限的生命游于无限时空长河中的最好姿态。

5. 追寻生命的意义

首先,我必须承认,人从生物角度来讲,活着并没有任何意义。从物种角度来说存在的最大意义是实现基因的繁衍功能。这本书上所说的生命的意义,是从社会层面来讲的个体实现。
  
 
  
  
 我觉得这是一本伟大的书,且先不说这本书的内容,单单是作者富兰克林,从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然后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集中营囚犯的心理状况,然后写成一本书,这件事就让我觉得难以想象。没有人会喜欢回忆过去的痛苦,如同地狱般的痛苦更是如此。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候,我就知道这肯定是一本很棒的书,当我读完,老实说,我的确被震撼到了,他给出了过去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一个新的思路: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说,我也不知道
  
 啥!
  
 生命的意义因时而变,也同样因事而变。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经历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怎么会有统一的标准呢?如果此时此刻你问我生命的意义的话,我其实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曾经也许有过什么鸿鹄之志吧,后来觉得太空太假没有什么实现价值。我现在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过得好一点,然后身边的人能够过得好一点。
  
 当然,没有想明白自己的意义也不必太懊恼。作者说
  
 因此,等到电影结束,你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了。就像你看完一场电影之后,你就明白这场电影究竟在讲述一个什么故事一样。
  
 于是,我们可以明悟,原来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之所以不同就恰恰在于他所主演的这场电影不一样。因此,实际上“生命”正是我们所演的这场电影的观众啊。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对这个追问,生命的追问。面对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我们用自己的一生来向生命展示,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生命最闪耀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超越。任何一个统计概率,都是基于总体而言的,而对于个体,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即使你所在的团体或圈子大家每天都长吁短叹,活得并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亦或者说,你想去实现一个事情但是你周围的人都没能实现,也不要气馁。这正是你超越生命,向生命展示你意义的最好机会。
  
 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想,最重要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我想,不管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追寻快乐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每天要活得开心,要活得精彩。你可能会觉得,怎么可能,每天我生活是如此艰难,有各种各样吧啦吧啦的麻烦和苦恼。但是我想说的是,希望你可以转换看问题的思路。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下面是我从书中截取的一些句子: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 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可是,没有人能告诉别人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得自行寻求,也都得接受其答案所规定的责任。如果他找到了,则他即使受尽屈辱,仍会继续成长。弗兰克特别喜欢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陀斯妥耶夫斯基曾断言;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这句话究竟对不对,我会说,“对!人什么都适应得了,不过别问我怎么适应的。”
  
 
  
  
 突然间、一个思潮使我呆住了。我生平首遭领悟到偌多诗人所歌颂过,偌多思想家所宣扬过的一个大真理:爱,人类一切渴望的终极。我又体到人间一切诗歌、思想、信仰所揭露的一大奥秘:”人类的救赎,是经由爱而成于爱。 “我更领会到:一个孑然一身。别无余物的人只要沉醉在想念心上人的思维里,仍可享受到无上的喜悦——即使只是倏忽的一瞬间。人在陷身绝境、 无计可施时,唯一能做的,也许就只是以正当的方式——即光荣的方式忍受痛苦了。当其时,他可以借着凝视爱侣留在他心版上的影像,来度过凄苦的难关。生平首遭,我总算了 解到下列这句话的真义:”天使睇视那无限的荣耀,竟至于浑然忘我。“The angels are lost in perpetual contemplation of an infinite glory
  
 妻的影像,仍萦绕在我心头。一个念头掠过我脑际。我连她是生或死都不知道。我只晓得一件事此事我而今已深为熟稔:爱,远超乎我所爱的人的肉身以外。爱最深刻的含义,就蕴藏在她的精神层次、她的”内在我“当中。不论她是否近在眼前,不论她是否尚在人间,其实都已经无关紧要。      
  
 我不知道妻是否尚在人间,也无从查询被俘期间,不准通邮,可是这在当时并不重要。我已经不需要知道了。任何事物,都动摇不了我的爱情、我的思念,以及我所爱的人的影像。当时,即使我获悉妻已仙逝,我想我还是会平静地瞑想她的音容笑貌,我与她之间的精神晤谈还是会一样生动、一样宽慰我心。毕竟,”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啊!  
  
 
  
  
 
  
  
 好几个星期以后,我们才发觉命运之神即使在最后的几个小时,还是玩弄了我们这些剩下来的俘虏。我们发觉人的抉择是多么不可靠,尤其在攸关生死的大事上。有人拿了几张在离我们营区不远的一个小营里所摄的照片给我看。原来,那些自以为正要奔向自由的俘虏,当晚都被卡车载到这个小营里,并被锁在土屋内活活烧死。他们的尸体虽然烧焦了一部分,在照片上却依然清晰可辨。我不觉又想起了德黑兰死神的故事。
  
 
  
  
 
  
  
 在集中营呆过的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间安慰别人,并把自己仅余的一片面包让给别人的人。这种人即使寥如晨星,却已足以证明: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有待抉择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有的,每个日子,无时无刻不提供你抉择的机会。而你的抉择,恰恰决定了你究竟会不会屈从于强权,任其剥夺你的真我及内在的自由,也恰恰决定了你是否将因自愿放弃自由与尊严,而沦为境遇的玩物及槁木死灰般的典型俘虏。
  
 从这个角度看来,营中人的心理反应、显然比起某种生理及社会环境下的单纯反应要来得意味深长。即使像睡眠不足、缺乏食物、和繁重的精神压力等这些情境可能使人联想到营中人非以某种方式来反应不可,但若分析到最后,我们却可以发现一个俘虏之所以变成怎样的人,实在是他内心抉择的结果,而非纯系环境因素使然。因此,任何人就是处在这种情境下,根本上都可以凭他个人的意志和精神,来决定他要成为什么样子。即使是置身于集中营,他仍可以保有他的人性尊严。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件事; 我怕我配不上自已所受的痛苦。“这句话,在我结识营中那些烈士以后,时常萦绕在我心头。他们的痛苦和死亡,都证明了一个事实:人最后的内在自由,绝不可以失丧。 可以说,他们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他们承受痛苦的方式。 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  正是这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满意义并有其目的。      
  
 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否则,在力图自保的残酷斗争中,他很可能因为忘却自己的人性尊严,以致变得与禽兽无异;险恶的处境,提供他获致精神价值的机会;这机会,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弃,但他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然而,当我们亲身遭遇一个伟大的命运。当我们必须以同样伟大的精神下决心和它周旋到底,无奈,我们早已经忘怀多年前的青春决断,只好颓然退下,树旗投降。
  
 人一旦因为看不到未来而自甘沉沦,便容易有满腹的怀旧愁思。在本书前面,我们曾提到营中人喜欢回味过去,借以忘却眼前的痛苦,现状因而变得较不真实。可是,除去现状中的真实特点,很可能伏下一个危机。当事人势必容易忽略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而且可堪运用的机会。把目前的“暂时存在” 当成虚幻不实的存在一这种态度本身正是使俘虏丧失其生命力的一大重要原 因。人一旦有了这种态度,任何事物看在他眼里都显得毫无意义。他忘了艰困的外在环境通常能给人一个机会,让人超越自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长。他不把集中营的困境看成是考验内力的试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轻蔑它, 当它是无足轻重的玩意儿。他宁可阖上眼皮,耽溺于过去。 这样的人自然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      
  
 我们也可以说集中营内大多数的俘虏,都相信生命的真正机运早已消逝。 其实,现实中永远有着机会和挑战。人可以战胜这些经验,把生命扭转成一个内在的胜利;也可以忽视现有的挑战,茫无目的地过一天算一天 ——正如大多数俘虏所表现的一样。
  
 
  
  
 
  
  
 这种叫人满脑子只想这些芝麻小事的处境、我实在是厌倦透了。我强迫自己把思潮转向另一个主题。突然间,我看到自己置身于一间明亮、温暖、高雅的讲堂,并且站在讲坛上,面对着全场凝神静声的来宾发表演说。演说的题目则是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那一刻间我所身受的一切苦难,从遥远的科学立场看来全都变得客观起来。我就用这种办法让自己超越困厄的处境。我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并加以观察。这样一来,我自已以及我所受的苦难全都变成我手上一项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了。斯宾诺萨在他的名著《伦理学》上就曾说过:“我们只要把痛苦的情绪,塑成一幅明确清晰的图像,就不会再痛苦了。”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自行学习一并且要教导濒于绝望的人认清一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对这个追问,生命的追问。面对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我要大胆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最坏的情况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人体认到他的生命有一意义。正如尼釆充满智慧的名言:”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因为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 。因此、我们不是问生命的一般意义为何,问在一个人存在的某一时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义为何。用概括性的措辞来回答这问题,正如我们去问一位下棋圣手说:”大师, 请告诉我在这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如何下法?“根本没有所谓最好的一步棋,甚至也没有不错的一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一特殊局势,以及对手的人格型态而定。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      
  
  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境向人提出挑战,同时提出疑难要他去解决,因此生命意义的问题事实上应该颠倒过来。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要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一言以蔽之,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事实上,自我实现也不可能作为存在的目标,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愈是拼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一个人为实践其生命意义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会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实现。 换言之,“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       
  
 
  
  
 
  
  
  意义治疗是一种技术 
  
 如果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已经能嘲笑他自己,那么他就已经在作自我治疗了,有时还可能痊愈。
  
 矛盾取向法也可以应用在睡眠障碍的病例。害怕失眠造成一种”过分意愿“希望入睡,于是反而睡不着了。(附记。对大多数害怕失眠的病人来说,是因为他们对于生物体真正最低睡眠量的无知所致。)为了克服这种惧怕,我通常劝病人不要努力想入睡, 反而努力保持清醒状态。换言之,想入睡的”过分意愿“引起了预期的焦虑,使他更无法入睡,而应用矛盾取向法反其道而行时,就很快可以入睡了。  
  
 上述说明了矛盾取向法对治疗强迫症、畏惧症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尤其是那些潜伏性预期的焦虑之病患。
  
 
  
  
 
  
  
 因为我认为其更错误与更危险的是所谓的”泛决定论“,”泛决定论“忽略了人面对任何情境时有采取立场的能力。人并非完全被制约及被决定的,而是他自己要决定向情境屈服还是与之对抗?换言之,人最后是自我决定的。人不仅仅是活着而已,他总是要决定他的存在到底应成为什么?下一刻他到底要变成什么?  
  
  同样地,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有改变的自由,因此只有在有关整个群体的统计学研究之庞大架构中,我们才能预测一个人的将来,至于个体的人格(personality),仍然是不可预测的。任何预测的基础,皆是用生物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条件来表示。然而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却在于他具有超越上述条件的能力。 而且,人终究要以同样方式来超越他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自我超越。  

追寻生命的意义

6. 追寻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身而为人,你会不会总在闲暇时刻询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按照既定的模式: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养家、度过晚年、然后等死。
   然而总有一刻会觉得好像一切都没有意义。
   也许那时你正遭受挫折或欺骗、自尊心受伤。也许你的付出总是没有回报,所有期望都化成幻影。也许你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日复一日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人生充满绝望。
  
 毕淑敏说: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余华说:活着就是一种意义。
   绝大数人认为有意义的无非以下几类:健康、金钱、爱、功名利禄、快乐、朋友、美食、工作。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义,而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活的特定意义。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事业或使命。
  
 尼采说:那些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任何如何活的问题。
   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和他的身体免疫状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希望和勇气的突然丧失将会产生致命的后果。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中存在着意义更能帮助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博士有时询问正经受着许多或大或小磨难的患者,“你为什么不自杀呢?”第一个人生命中存在着他对他所牵挂的孩子的爱;第二个人的生命中存在着有待发挥的才能;第三个人的生命中也许只存在着一些值得保留的回忆。
  
 叔本华认为,人类注定要在忧虑和厌倦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不断发展的自动化将给普通人带来大量的空闲时间。遗憾的是,许多人不知道用这些新获得的空闲时间做什么。
   “周日神经症”便是如此。结束一周的繁忙工作,内心的空虚开始表现出来,感到生活内容的贫乏。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
   工作或事业带给人充实和成就感。有事业或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总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而哪怕是做饭、拖地这样简单平凡的事情,沉浸其中也能发现意义。
   2.通过体验事件或遇见某个人。
   比如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去爱一个人。
   生命的真正意义应当发现于世界之中,而不是人的内心。不是在封闭的的精神世界中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对于自己遗忘的越多,通过将自己献身于事业或他所爱的人,他就越具有人性,越能实现自我。所谓的自我实现根本不是一种可达到的目标,因为越是争取得到,越容易丧失。自我超越只有作为自我超越的副产品时才是可能的。
   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不是说我们故意去经历痛苦,而是在承受痛苦时,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者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一位年老的全科医生因严重抑郁向弗兰克尔咨询,他一直因两年前失去钟爱的妻子而痛苦。
   “大夫,如果你先死了,而你的妻子还活着,将会发生什么呢?”
   “对她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她将遭受多大的痛苦啊!”
   “大夫,您看,她免受了这场痛苦。正是您使她免受了这场痛苦。当然,付出的代价是您现在必须活下去怀念她。”
   当发现受难的意义,如牺牲的意义时,受难就不再是受难了。
  
 我们都渴望快乐,但快乐是不能强求的,它必须是自然产生的。人必须有“快乐”的理由。人们一旦发现了理由就会自动快乐起来。愿你找到当下快乐的理由。

7. 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果说一本书真能疗愈一个人的心理创伤,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这本书首推《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了。一位年轻的以色列士兵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因无法面对自己的遭遇而陷入抑郁企图自杀。在他内心极度彷徨痛苦的时候碰巧读了这本书,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自我阅读疗法”给这位士兵带来的改变甚至连这本书的作者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大师维克多.弗兰克尔都始料未及。
                                          
 这本书何以具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在这本仅有270多页的32开中译本中找到了解答。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具有强大疗愈功能和人生指导价值的讲述生存问题的著作,书中一些思想对于正在遭遇磨难或彷徨的人来说,一定是触及灵魂深处的震撼。弗兰克尔以自己在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告诉人们,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书中最想传达的一个观点是: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一个人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一个人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也同时指出,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人还应当承担应负的责任。“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对待生命,人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弗兰克尔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奇迹般地幸存下来的7000多人中的一个。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被处死,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能走出集中营,是因为他知道为什么而活。他期盼着有一天与怀孕的妻子相聚,期盼着有一天能继续他热爱的精神分析的事业。在他看来,在集中营死去的人中很多并不是因为饥饿或疾病,二是对未来的绝望。
  
 但是,弗兰克尔也提出,苦难并不一定是追寻生命意义所必须的。甚至他更进一步说明,承受不必要的苦难与其说是英雄行为,毋宁说是自虐。所以,弗兰克尔在走出集中营后研究“意义疗法“时,提出找寻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事实上,我在书中所理解的所谓“活出生命的意义“,并不是指一定要成为一个多么高尚的人,更多是指人对自己生命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弗兰克尔在书中也指出,一定程度的冲突是正常的、健康的,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担心乃至绝望是一种存在之焦虑,而绝非心理疾病。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人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的“存在之虚无”,其主要表现是厌倦。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心理困惑吧。弗兰克尔认为,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所以,我理解,我们心心念念的幸福其实是追求生命意义的一个副产品罢了。
  
 读罢《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我感触颇深。我们无需体验弗兰克尔曾经体验的生命之痛,但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失败和挫折。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生活就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晴有雨,生活的趣味就在这曲折里。不管身处什么环境,我们都有自由决定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而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才是生活的主基调。

追寻生命的意义

8. 追寻生命的意义

     在这两周我过的充实又开心,每天都过得欢乐无穷,所以我觉得这是我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几周。在这几周里,在本来作业就很少,我搭配的又很好的情况下,我的这几周过地没有任何压力。而且还非常非常开心!
  
      虽然我的一周非常有意义,但必竟不是最完美的几周。所以在后面的几周里,甚至之后一辈子,我都要去追寻我生命的意义!
  
 
  
  
 
  
                                          
 
  
                                          
 
  
  
 
  
  
      不过这周我过的非常开心,那么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所谓的开心而又充实的几周吧!      
  
      首先,最重要的肯定就是我的作业。关建这周我和妈妈一起把时间表做的非常好,因此我们有一个全新的计划。这样作业就很简单!
  
                                          
       按照这样的安排,我时时刻刻脑子都很清楚,什么时候要干什么全都知道,而且因为作业很少,所以我在安排过程中,发现只要早早把作业完成了,就会有好多时间供我读书。或者让我玩乐,但如果我把作业都做完了。我会选择先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玩,虽然可能我做不到那么好,但那是我的一个目标,我要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因为暑假最重要的的作业——海量阅读是我这一生都要追求的能力,不管是中文书,还是英文书,都是我的一生的目标,我认为阅读是人生中必要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部分也非常重要。我在玩乐的时候会干什么,那时候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吗?其实,我认为我做的事没有太大的价值。在那时候,我通常会去老家和王政昊一起去骑自行车,我们总会遇到无数危险,但我们从不退缩,我们还在拐弯处一起撞倒过,还哈哈大笑呢!有时我会看看我的小猪,我非常喜欢他,可他却不喜欢我,最近他很虚弱,我觉的他是要生宝宝了。有时我还会去广场上轮滑,那里简直是人山人海,我都滑不过来了。
  
 
  
                                          
      而且最近总有世界杯,现在他已经是我们家的口头禅了,我非常喜欢世界杯,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而且最近冠军马上要决出来了,我们全家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非常激动。所以我和妈妈在做时间表的时候故意给我留了好长一段看世界杯的时间,在晚上我一看到我喜欢的国家队进球,我就开心的不得了!我最喜欢看世界杯,我也最热爱足球!
  
                                          
      我一定会让我的假期成为最有价值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在风雪中努力,就会出现彩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