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概念

2024-04-29 21:16

1. 过度自信概念

你自信总有你的优点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将其发挥到帮助别人身上
而不是自以为是
自信是人的资本
如果自信没有缘由
只能是自负
不仅让别人反感
自己也得不到肯定
自信心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构成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有自信心的人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困难,能独立地采取决定,处事果断,并且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但是如果自信过头就会变成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人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历史上这样的人和事很多。楚霸王项羽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
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也是如此,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些故事都可以告诉我们,过度自信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适当的自信是谦逊,过于自信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陶醉。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的心态。尤其是从自己角度出发时,那些安放在自己身上特点和事情,自己往往会自动遮蔽,选择性地只看见完美的品质。
所以,遇到事情,除了刻意地客观看待和对待之外,锻炼自己能够看到悲观的一面也是很重要的。

过度自信概念

2. 过度自信的自信心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几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存在过度自信,在物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律师、谈判人员、工程师、企业家、证券分析师、驾驶员等的判断过程中,都观察到了过度自信现象。过度自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认知偏差,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拥有知识的精确度要比实际上所具有的精确性更高,所以他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总是走向极端。过度自信一般会出现在自己擅长的专业上。生活领域中适度的过度自信是有利的,但投资中的过度自信却是很危险的。

3. 过度自信的理解

所谓的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是指人们经常过度相信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而当人们觉得自己对于事情的结果有控制力时,过度自信的倾向会更明显;然而,过度自信会使人高估自己的知识,夸大自己控制事件的能力,从而低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企业的永续经营相对不利。
    过度自信会使人高估自己的知识,夸大自己控制事件的能力,或夸大自己对命运的控制能力,形成所谓的盲目乐观(Optimism),从而低估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因决策误差而造成更大的风险,而这些误差也是造成企业管理人决策偏见或偏误的来源,并引发判断错误所产生的决策风险。
它的原因有:讯息处理的认知角度;个人对于自己不太能了解或想象的事件会低估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忽略其可能产生的风险;本身观念的影响等等

过度自信的理解

4. 过度自信理论的过度自信的好处

过于自信对于个人完全没有好处吗?也不尽然。让我们先来看看过于自信的好处。一般说来,过于自信有三大优点。第一,它往往使人乐观开心。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过于自信,认为很多人喜欢自己,从而有一种优越感。但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人对他们有钦慕艳羡之情。第二,过于自信往往会产生所谓的“自我实现预言”。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不错,善于学习,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那么确实,这种心理暗示将会有助于你顺利地实现目标,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指引你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同样有出色的表现。但是,如果自信不足的话,那就是一种恶性循环了,心理暗示自己不行,实际上也做不好,更加强了原先的不自信。同样,如果你对别人报有某种信念,结果就会发现别人真的向你原本以为的方向靠拢。关于这一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第三,过于自信的人看问题会比较全面,他们比较善于抓住问题大的方向,而不太拘泥于小的细节。又由于过于自信的人一直拥有积极的态度,他们会比较有创造性,容易想出创意的点子。

5. 过度自信

这是陆蓉的行为金融学第七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为什么人越自信赔得越多?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差。
  
 1.文章讲了什么
  
 这节课主要讲了:人们在信息处理第三个阶段,即信息输出阶段最容易犯的认知错误——过度自信。
  
 2.怎么讲的
  
 举例:过度自信小测验
  
 询问50位刚刚创业的私营企业主,如果认为自己开创的企业能够存活五年的请举手,结果是80%以上的企业主都会举手。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创办的企业不能存活五年的话,就没有开创的意义了。遗憾的是,有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初创企业的风险非常高,能活过5年的概率不会超过1/3,也就是说,有超过2/3的初创企业会在5年内消亡。很显然,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实际水平,这就是过度自信。
  
 2.1 What 丨过度自信
  
 代表性偏差:过度自信指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
  
 2.2 Why 丨人为什么会过度自信
  
 人过度自信原因很多。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过度自信可以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增加个体传宗接代的机会。在社会环境中,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交友机会。而从个人成长轨迹来看,大多数人被家庭过度保护,会逐渐滋长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人们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人的能力却是会封顶。到了一定程度,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人的能力,却还在不断增加人的自信心。最终,人的自信程度会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过度自信受以下因素影响:
  
 1)专业知识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专家或者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过度自信更严重。
  
 2)人的经验会影响过度自信程度。
  
 2.3 How丨如何避免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主要是对自己而言的,对别人的评判却往往是准确的。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的道理,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如果是旁观者,很容易指出其中的问题。
  
 做金融投资也是一样,人们因为相信自己有能力,才会去投资;却又同时能接受大多数散户会亏钱的现实,觉得自己与大多数人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就像每个遭遇大病的人,在生病之前绝对不会想这事儿会落在自己头上一样。因此,多站在第三方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减轻过度自信的影响。
  
 3.讲的对吗?
  
 讲得正确。
  
 4.对我的启发是什么
  
 这节课讲的是人在信息输出阶段容易犯过度自信的错误。学习了这节课,我认识到过度自信是生物的本能,无论投资市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自信是必要的,但过于自信会导致我们决策失败。我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是不会过于自信的,当我们开始拥有相关知识,自信也随之增加。但是,我们能力上升的速度其实是在下降的,不是线性上升的。当我们遇到瓶颈时,我们的自信还是在线性上升。这就造成了我们过度自信。摆脱过度自信就要跳出自己的视角,以第三人的视角去评判自己,把一些无法具旬的指标量化,像账户余额那样直观,相信没有谁会对自己的存款过度自信。
  
 5.你计划怎么做或已经在践行了哪些事情?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过度自信使人低估风险,做出不必要的买和卖,因此减少交易次数才是明智之举。这么看来定投BOX长期只买不卖是最明智的投资。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时,我要尽可能的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判断是否正确,不能以自己有限的认知去想当然地做决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范围和认知边界内自信,而不要过度自信,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升级和迭代自身的认知。

过度自信

6. 什么导致你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的例子太多了,大多数人都高估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说你的开车能力,你的IQ,有些人对自己的开车技术非常自信,男士对自己的IQ更加过度自信,女同学当然对自己的颜值更加过度自信。那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些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有一个偏差,叫做自我归因偏差,就是说有一个好的结果出现了,你觉得是自己的能力比较牛;如果坏的结果出现了,你就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
  
 比如说你炒股,一旦挣钱了你就觉得自己是股神,但是一旦亏钱了,你就觉得运气不好。
  
 如果是反过来,比如说有好的结果总是觉得自己走了狗屎运,有坏的结果觉得是自己能力太差,这种人肯定是一种非常悲观的人,估计已经被淘汰掉了。
  
 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自我归因偏差,自我归因偏差也是导致过度自信的原因之一。

7. 过度自信的例子

水满则溢,自信是一件好事,但过度自信就会变得盲目自大,认清不足自己的实力,对自己造成损害。
一个打篮球的小伙觉得自己训练了好几个月实力大增,就去篮球场上挑战各路高手,他一一击败了对手,大家也都夸他天赋出众。小伙志得意满,觉得这些人已经不是自己的对手,就去挑战一个职业选手。职业选手说你还得再练几年才行。小伙却说:“大家都是我的手下败将,我觉得你也不行。”
结果就是小伙惨败,他最不该的就是用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

过度自信的例子

8. 过度自信理论的概述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些职业领域往往与过度自信相联系,如外科医生和护士、心理学家、投资银行家、工程师、律师、投资者和经理在判断和决策中会存在过度自信特征。Grifin和Tversky(1992)发现人们在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在回答容易问题时,倾向于不自信;当从事的是可预测性较强,有快速、清晰反馈的重复性的任务时,倾向于仔细推算。如专业桥牌运动员、赌马者和气象学者在决策时都倾向于仔细推算。Frank(1935)发现人们过度估计了其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这种过度估计随着个人在任务中的重要性而增强,人们对未来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Kunda(1987)发现人们期望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对于纯粹的随机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人们会有不切实际的积极的自我评价,往往认为自己的能力、前途等会比其他人更好。过度自信的人往往有事后聪明的特点,夸大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尤其在他们期望一种结果,而这种结果确实发生时,往往会过度估计自己在产生这种合意结果中的作用。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1998)认为成功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知识的准确性和个人能力,这种自我归因偏差会使成功者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人在做决策时,会过度估计突出而能引人注意的信息,尤其会过度估计与其已经存在的信念一致的信息,并倾向于搜集那些支持其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不支持其信念的信息。当某些观点得到活灵活现的信息、重要的案例和明显的场景支持的时候,人们会更自信,并对这些信息反应过度。而当某些观点得到相关性强的、简洁的、统计性的和基本概率信息支持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低估这些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反应不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