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2024-05-01 16:47

1. 当今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由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组成。现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与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初建之时,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以GDP还是进出口贸易或者以黄金(207,0.88,0.43%)储备等指标衡量,在世界上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和霸权地位。然而,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美国实体经济在全球中的比重已大幅度下降,但美元依然占据着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和霸权地位。这种垄断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美联储手中。在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中,货币政策的目标绝大多数是单一的,即物价稳定,而美联储仍实行多目标制,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等。从历史上看,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周期性特征,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是周期性地放松和收紧,导致美元周期性地贬值和升值,而在每一轮美元升贬的周期中,总会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而危机的解决又离不开始作俑者。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联储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向全球13家中央银行提供大量美元流动性,扮演了全球最终贷款人的角色,俨然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第二,现行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体系由少数国家(G7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既与当前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又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行为的制衡机制,造成现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决策难以反映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以IMF为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其一,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制约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二,过多地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监督,而对重要发达国家的监督缺乏有效性,所以不能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和有效应对。这种歧视性的监督也导致了IMF与少数成员国之间一定程度的对立关系。其三,因其决策受少数大国控制以及缺少必要的资源和融资手段,故不能扮演国际最终贷款人角色,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缺少最后的保障——全球最终贷款人。第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严重缺失,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的国别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混业经营客观上需要全球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机构,以防止监管套利。另一方面,金融业一向被认为是一国经济的命脉,金融监管权力又是各国经济和金融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现实中对金融业的监管都是由母国自主监管来进行,尚未建立有效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现有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论坛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不能担当全球监管者的重任。

当今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2. 当今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从二战后美国一直奉行的政策是有钱就花,没钱就借。你观察过国际货币储备现象吗?你知道美国为甚麽没有外汇储备吗?诸如此
  类的问题,不仅是美元的国际地位问题,也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变化问
  题,更是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傲视全球的现实问题。

  美国之所以没有外汇储备,因为美元是霸主货币。目前,按外汇储备依存度,
  世界货币可分三类:一是霸主货币,二是储备货币,三是普通货币。霸主货币对
  於外汇储备的依存度为零,普通货币对外汇储备的依存度为一,储备货币对於外
  汇储备的依存度介於零与一之间。美元是霸主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等是储备
  货币。人民币虽然影响很大,目前尚处於普通货币行列。国际经济的发展史表明,
  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位置重要,经济实力强,币值稳定性好,外汇储备
  的依存度就低,反之亦然。

  在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保持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是稳定本币币
  值的重要保障。但是,储备外汇并非没有任何代价。第一,储备外汇相当於持有
  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为他国进行储蓄。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求相应扩大
  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操
  作难度。第三,持有过多外汇储备,往往面临来自对方的贸易摩擦,同时还要承
  担外汇贬值带来的损失。

  专利产品操控定价

  要理解美国没有外汇储备的真正原因,须追溯美元取得霸主地位的历史。从
  严格意义上讲,美国也存在外汇储备,只不过规模非常之小,占其进口额的0.
  59月左右。德、法、英、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其外汇储备约占其进口额的1.
  1~1. 9个月;相比之下,日本经济发展仅次於美国,又是一个金融资产大国、
  资本输出大国,资本极度过剩,竟拥有13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

  显然,美国不需要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可以
  直接用於对外执付,毋须用外汇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外汇市场和进行国际支
  付。这三项职能与外汇储备的三个来源密切相关:一部分是来自商品贸易顺差,
  一部分来自外国直接投资或外币贷款,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其他不那麽明确的
  渠道进入的。

  众所周知,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因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缘故。美元霸权,
  是建立在稳定发展的经济实力之上的。她依靠两项制度保其经济的世界竞争力。
  一是发达的高等教育制度。它通过吸收全世界的优秀学生,为其进行基础研究,
  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产品。然后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科技创新制
  度,把这些产权转化为直接和间接的产品,销售全球。上产品使其拥有产品定价
  权,可不受世界市场波动之影响,从而能够根据具体的贸易格局而调整这种价位,
  使整个美国经济保持适当发展速度。

  欧元难改美元独大

  美元霸权的另一个来源,就是两党政治与独立的美联储之间的合理博弈格局。
  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金融市场的发育较为成熟,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运转良好,为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提供较好操作环境。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最终造就了美元的强势地位,而美国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与经济总量的持续发展,
  则进一步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及其霸主地位创造了相对良好的氛围。

  由於美元拥有太多的权力,给世界各国带来来多的金融风险,因而改革国际
  货币体系的呼声来高。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稳定性恰恰
  来自於美元霸权,美国获得了铸币税以及通货稳定的收益而其他周边国家则更多
  地承担了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对於美元霸权国际社会已经有些厌倦。

  近年来兴起的欧元正在对其霸权提出严峻的挑战。很多人把希望寄於这一新
  生货币上,毕竟,对於其他国家来说,在储备外汇之际又多了一个选择。但是,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强有力的挑战。美
  元事实上依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只要看一看它如何维持与其他国
  家的贸易平衡,就大致可以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金融霸权招惹不满

  在美国周边有两类国家:一类是执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主要是东亚国家),
  这些国家把美国作为最主要的出口市场,通过经常专案顺差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
  然后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保有这些储备。从美国方面看,它通过输出美元获得
  了实际资源的注入,这些输出的美元又往往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流回美国国
  内。例如在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由於美国通过经常专案的逆差输出了大量
  美元,同时向自身注入大量的实体性资源(主要是商品),这既满足了国内的消
  费需求,又有利於维持国内物价的稳定,同时还能享受到铸币税的好处。

  同时,由於东亚国家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而持有美元储备的主要方式是购
  买美国国债,这有利於美国通过支付较低的利息为自己的经常专案逆差融资,从
  而避免了经常专案逆差的不可持续。美国财政部的资料显示,在过去三年时间,
  来自亚洲的资本流入占美国外资净流入的40% ,在2004年这一比率接近5
  0% 。因此可以认为,美国迄今为止之所以还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於来自东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资金的重新注入。

  美国周边另一类是欧洲国家和拉美国家(包括一些OPEC国家),这些国
  家的投资者购买大量由美国公司或者美国政府发行的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等)。
  美国通过出售这些金融资产,向周边国家融入了大量的真实资本,并且把这些资
  本运用於国内建设或者国际FDI投资。

  在这一构架下,国际货币体系明显表现出三大特徵,一是美国的经常专案持
  续逆差,资本专案持续顺差,以及美国外债不断积累;二是东亚地区的经常专案
  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累积,三是欧洲国家的经常专案持续逆差,资本专案
  持续顺差,以及储备资产基本不变。

  这样,美国可以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有效地转嫁自身的各种风险,
  及时享受能够享受的各种便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圈。这种良性圈也决
  定美元霸权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难以动摇。而只要美元霸主地位的存在,就会出
  现人们所看到的现象:美国没有外汇的储备而能够保持其金融稳定和持续增长。
  问题是,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对美元霸权提出质疑,而且也会让更多新起的经济发
  展国家寻求取代美元地位的新储备货币。
希望采纳

3. 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作用?

第一,首先,利用美、欧、日这三大世界 货币走入低谷的情势,扩大人民币在国际 贸易中结算的范畴,改变中国“贸易大国 、货币小国”的尴尬 第二,为我们的外贸规避风险。以前 就国际贸易来说,都是拿美元来结算的, 美元结算完了以后有一个换汇,强制性换 汇,换成人民币,这其中有一个汇率的变 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的情况 下,为了防范汇率的波动,所以我们采用 人民币的直接结算。出台这个措施从短期 来看,主要是为我们的外贸规避汇率 风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第三,对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提供了很 好的基础,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资 本的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定 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后, 中国的金融体系才会国际化。从这个意义 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先头部队,我们金 融市场的大发展,金融市场国际化是后援 部队,这两个全面完成了,中国的金融就 崛起了。同时也可以提振中国在国际货币 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 第四,降低当前海量外汇储备的风险,适 当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捆绑美元所 致的损失,为人民币摆脱依附美元,并使 其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国际储备货币

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作用?

4.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一、货币发展与演变货币的形成是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商品交换的最初形式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的最高形式是固定某种商品作为交换的中间物,人们只能换取中间物,才能以中间物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这中间物便具有一定的货币特性: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货币形式与中间物的区别,仅仅在于金或银这种金属稳定地取代了中间物的地位。不管是作为交换的中间物,还是作为货币的黄金,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性:本身都有价值。由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其产量的增长必将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物品产量的增长。因此,由贵金属作为货币较适合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产量的增长,而黄金的增量少,则价格水平会普遍下降,造成通货紧缩,制约经济的发展。不是黄金满足社会的发展,而是经济被迫去适应黄金的增量。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而弗里德曼把货币定义为“购买力的暂时栖息所。”从中看出,货币本身代表一定的价值,但这个价值却是会变动的。如果相同量的货币表示的价值增大,则货币升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货币贮藏价值增大。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经验,知道黄金作为货币其价值会增大,便不仅将它当成价值尺度,而且将它视为具有增值潜力的投资产品(或财富)。因而,许多商人或富人把拥有的贵金属如黄金埋在地窖里,而暂时离开了流通领域。如果相同量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则货币贬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货币贮藏价值减少。如在当代社会中许多国家的严重通货膨胀,使得纸币作为货币大幅贬值。人们不仅不愿贮存货币,反而将过去贮存的货币用之于流通。因此,黄金作为货币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水平普遍会下降,货币升值,使货币的贮藏价值增大,导致人们减少消费,贮存更多的货币,贮存货币的增大,使流通货币进一步减少,则价格进一步下降,货币的贮藏价值更大……如此反复的循环,使货币的最本质的功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职能受到严重削弱,而价值贮藏职能又被极大的强化。由于货币的升值,实际利率必然上涨(实际利率=货币的升值率+名义利率),导致投资的下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19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期,由于黄金产量增长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物品的增长,造成全世界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长期萧条。由于黄金作为货币的局限性,出现了银行券,首先是与贵金属等值的银行券,后来银行券的发行量超过贵金属的存量。由于银行券只是黄金的代表,且与黄金捆绑在一起,随时可以兑换其代表的黄金量,因此,是黄金垂帘听政,银行券只是傀儡。从本质上讲,黄金是真正的货币,因而,我们称之为金本位制。最初美元只是一种银行券,代表固定黄金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元代表的黄金量逐渐减少,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直到最后,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这时,黄金只是一种商品,而非货币;美元成为真正的货币,由央行控制其发行量,人为地决定其稀缺性并规定为货币。这时的美元就是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然而,在历史上却出现过一幕闹剧:为了对付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1942年7月,西方国家通过了“怀特方案”,即所谓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议”。而怀特计划则力图恢复黄金的作用,以确定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这是经济上的复僻行为,逆经济规律而动。根据协议,美元平价规定为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的单价盯住美元,各国货币当局有责任通过政府干预维持这一平价。可以看出,虽然以纸币作为货币,但作为纸币的美元却与黄金捆绑在一起,按固定比例自由兑换,货币没能摆脱价值的束缚,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在1960年10月,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金价一度涨至一盎司41.5美元;1967年11月至1968年3月又爆发了一次美元危机,金价一度涨至45美元。美元的连续贬值,其实是货币摆脱价值束缚的过程。直至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美国不再用黄金购回外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至此,宣布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的终结。纵观货币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货币不断挣脱其本身价值的过程。由于有价值的货币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历次经济周期中,危机爆发通常首先表现在货币金融领域里:银行挤兑,黄金枯竭,银根奇紧,股价猛跌,许多银行和工商企业只是由于周转不灵纷纷倒闭。这一时期,基本上以黄金作为货币或以按固定比例兑换的银行券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所以经济危机首先表现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反映出有价值的货币严重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的发展。货币发展历程表现为:①货币不断挣脱其本身价值的过程:从本身有价值的货币至本身价值逐渐削弱至本身没有价值的过程。②从贮藏价值增大到贮藏价值减弱的过程:货币从有很强的保值和升值能力转化为很弱的保值能力,而至于贬值的过程。③从束缚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化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货币的发展可以看出,货币从本身有价值的货币发展到本身无价值的货币,这便是货币演变的规律。货币演变的规律是指货币的变化使交易成本递减,表现为更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要:节约人们的体力、脑力,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增进人们的福利等。货币的变化满足这一要求:①有价值的货币如金银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去开采加工。而得到的物质主要用之于流通的货币,而不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物品。这实质上是劳动价值的浪费。因为换用没有价值的纸币同样可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此,采用有价值的货币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②有价值的货币如金银由于属于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应很难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往往造成通货紧缩,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纸币由政府垄断发行,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增减其供给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③由于商品的交换是按比例进行的,这种比例可以表达成数字。因此,换用纸币及纸币上的数字能更方便地表达这种比例。④相对金银而言,纸币的携带和流通更加方便、准确。二、比较纸币和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由纸币取代黄金作为货币是货币演变的必然规律。那么作为纸币虽然克服了黄金作为货币所引起的通货紧缩,而制约经济的发展,但是纸币并非尽善尽美。纸币的发行是由政府控制的,其供应量最终是由人来决定的。因而,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虽然,很容易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却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自从纸币摆脱价值束缚作为货币以来,通货膨胀便成为市场经济的洪水猛兽,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混乱和财富的无序再分配等制约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政府主要的职能之一。纸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有其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主观因素:纸币供应量是由人为控制的。而人为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却没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客观标准。主观、客观之间存在着一个混乱的接口,这便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黄金作为货币与纸币作为货币正处于两个极端,一端是通货紧缩,一端是通货膨胀:黄金的升值能力越强人们更趋向于贮存更多的黄金,而贮存的黄金越多,交易用的黄金越少,则黄金的价值更大,黄金的升值能力更强,…。如此反复的循环,似乎有使黄金价值无限增大的趋势。其实不然:如果黄金不制约经济的发展,黄金的价值确有无限增大之势。正是由于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有制约作用,即当经济发展时,黄金价值增大,黄金作为货币的实际利息率(实际利息率=货币的升值率+名义利率)自然提高,必然导致投资的减少,使经济萧条,黄金增大的价值便又回落,使经济处于原有状态或低速增长状态。纸币的供应量是人为控制的,当纸币的供应过多时,引起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纸币的贬值较大,人们便不相信纸币的贮藏价值职能,把曾经用于贮存的纸币也用之于交易,重新回到流通领域,这样流通领域的纸币增多了,纸币贬值更严重,通货膨胀更大,人们便更不相信纸币的贮藏价值的职能…如此反复循环,纸币有贬为零的趋势。其实不然:如果政府不断增加货币发行,有可能纸币分文不值。通常情况是,当政府发现通货膨胀过大时,会限制纸币发行,那么纸币的总量会受到控制,物价受到了限制。如果通货膨胀太严重,纸币将失去作为货币的功能,人们将采用物物交换的形式(或者以他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通货膨胀过大,不仅引经济的混乱,而且人们不相信货币的基本职能,宁愿回到物物交换的状态,失去货币的交换媒介作用。那么,投资就很难组织起来,投资会大幅减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可见,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会引起通货紧缩→货币价值增大→贮藏价值增大。当货币的贮藏价值过大时,人们就会回到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形式;而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贮藏价值减少。当货币的贮藏价值过小时,人们同样会回到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形式。因此这两种形式于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三、对经济学观点的评析①对古典“两分法”的说明货币能制约经济的发展。当黄金作为货币其供应量的增量按比例远低于商品增量时,经济发展受阻;当纸币作为货币其供应量的增量按比例远大于商品的增量时,经济发展亦受阻。所以,作为古典主义的“两分法”,即货币与商品互不影响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胀率便较低;而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胀率便会下降。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据英国近一百年的长时期内的经验数据得出来的。从时间上来看,大约是1858-1958年之间。而这一历史时期是以黄金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由于货币本身有价值,造成通货紧缩,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由于黄金开采技术的提高或偶然发现新的金矿,或采用复本位制等因素,那么就会出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使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则失业率降低。因此,菲利斯曲线是在货币本身有价值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绝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比如70年代以来,这时作为货币的纸币已摆脱了价值的束缚,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然而,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最棘手的经济难题。通货膨胀不仅没有带来就业,反而出现了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大的现象,即所谓的“滞胀”。可见经济的发展会带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却不一定促进经济的发展。③ 关于MV=PY在MV=PY式中,V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在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本人倾向于货币流通速度V虽非固定不变,但短期内变化不大。正如弗里得曼的观点:在MV=PY数量方程中,M的变化主要作用于PY,又由于M的变化不会引起V的较大波动,我们能够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预测名义国民收入会发生的变化。假如V不变,M的变化引起PY的变化,我们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和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分析这种变化:1.当以黄金作为货币而引起通货紧缩时,如果M增大,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Y必然增大,成为主要方面,而P变化小,为次要方面。(M↑)V=P(Y↑),即货币会引起国民财富增加。2.当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引起小幅通货膨胀时,如果M增加,则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P必然增大,成为主要方面,而Y变化很小,为次要方面。(M↑) V=(P↑) Y,只是引起更大的通货膨胀。因此,是否增加M决定于经济是否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四、政策评价可见,黄金作为货币引起的通货紧缩和纸币作为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纸币取代黄金作为货币虽然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却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是纸币本身有的问题吗?是否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货币,既没有黄金作为货币的升值特性,又没有纸币的易贬值特性呢?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能从纸币的特性上找答案:纸币的供给是人为因素决定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非纸币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找到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与纸币的人为供给之间的一种正确的自动调节的关系,即随经济的发展,GDP增大,纸币自然增多;随经济的萧条,GDP减少,纸币随之减少。相反,在摆脱了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后,很多经济学家及政府却企图利用货币(纸币)来调节经济、发展经济,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一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经验上看,凯恩斯的财政赤字政策除了导致通货膨胀外对宏观经济是无效的,虽然,在短时期内似乎取得过成效,但这种成效的取得可视为短期的偶然,在长期不仅无效,而且有害,甚至可以说贻害无穷。因为产生的高通货膨胀会使经济混乱且长期萧条。而弗里德曼倡导的货币主义,即“唯有货币起作用”的观点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从理论上讲,当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引起通货紧缩时,增加流通的货币量,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以本身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时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这时再增加货币量,必然会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引起经济的混乱,阻碍经济的发展。货币主义从历史中得出结论,而这一结论确实比较适合历史,即以黄金作为货币的时代;而现实中,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而产生的经济现象与他的结论背道而驰,因而导致了货币主义在政策主张上的逻辑混乱或矛盾:一方面,“唯有货币起作用”,即增加货币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实中增加货币则通胀率增大,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货币主义提出一个折衷的政策主张:“单一规划”。既强调要增加货币供应,又担心货币供应过多,即根据一国潜在生产能力会有的增长率(美国为3.5%左右),由货币当局公开宣布,在比如五年左右时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固定不变地保持在适应潜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所必需的水平。但很明显,货币主义在货币的供应量上存在很强的主观因素,它可能会导致货币紧缩,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可以肯定,不会出现大的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对控制通货膨胀却是有利的。五、结论:货币最本质的作用是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企图用货币来调节经济,发展经济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基于对货币的认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最好的货币或货币政策是能最大限度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 国家经济发展与本国货币关系

通常来讲,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GDP增长较快,本国货币会升值。从外汇盘面上也能看出来,比如当美国公布GDP向好时,美元往往瞬间又上涨的动作。原因是,一方面,经济向好,代表本国经济对国外资金具有吸引力,吸引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本国货币中;另一方面,GDP增长,同时带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就带来国家提高利率的预期,从而提高了本国货币的价值,也会吸引投资者买入本国货币进行投资。从而使本国货币升值。
对于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假如是美国经济确实开始复苏,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恢复,那么是对美元的利多。但是,假如是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政策,发行货币,通过此方式刺激经济数据增长,那么美元依然会继续走跌。

国家经济发展与本国货币关系

6. 国际金融的货币制度

自发或协商形成的有关国际交往中所使用的货币以及各国货币之间汇率安排的国际制度。这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一方面通过固定汇率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恢复和发展,一方面使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美元的优越地位使它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支付手段、国际流通手段和购买手段,并成为许多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国家的货币也相继开始发挥与美元不相上下的作用。1973年美元再度贬值以后,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取代了固定汇率制。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多次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并于1969年和1978年两次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但由于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的困难和缺陷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银行系统、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业务及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外汇、外资、国际结算等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现代化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有关信托投资、资金融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有关国际金融的法律、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用英语从事业务工作。国际金融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外汇银行会计、保险概论、投资项目评估、英文函电等。

7. 什么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由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组成。现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与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初建之时,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以GDP还是进出口贸易或者以黄金(207,0.88,0.43%)储备等指标衡量,在世界上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和霸权地位。然而,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美国实体经济在全球中的比重已大幅度下降,但美元依然占据着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和霸权地位。这种垄断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美联储手中。在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中,货币政策的目标绝大多数是单一的,即物价稳定,而美联储仍实行多目标制,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等。从历史上看,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周期性特征,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是周期性地放松和收紧,导致美元周期性地贬值和升值,而在每一轮美元升贬的周期中,总会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而危机的解决又离不开始作俑者。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联储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向全球13家中央银行提供大量美元流动性,扮演了全球最终贷款人的角色,俨然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
第二,现行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体系由少数国家(G7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既与当前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又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行为的制衡机制,造成现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决策难以反映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以IMF为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其一,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制约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二,过多地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监督,而对重要发达国家的监督缺乏有效性,所以不能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和有效应对。这种歧视性的监督也导致了IMF与少数成员国之间一定程度的对立关系。其三,因其决策受少数大国控制以及缺少必要的资源和融资手段,故不能扮演国际最终贷款人角色,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缺少最后的保障——全球最终贷款人。
第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严重缺失,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的国别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混业经营客观上需要全球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机构,以防止监管套利。另一方面,金融业一向被认为是一国经济的命脉,金融监管权力又是各国经济和金融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现实中对金融业的监管都是由母国自主监管来进行,尚未建立有效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现有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论坛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不能担当全球监管者的重任。

什么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8. 什么是货币金融?

货币(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