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I am still in France and I temporary can't?

2024-05-17 03:19

1. sorry,I am still in France and I temporary can't?

有错误,全句应该写成:
Sorry, I am still in France and I temporarily can't come back. 对不起,我还在法国而且暂时不能回来。

sorry,I am still in France and I temporary can't?

2. 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历史,地理,人文各个方面)

中国---长城
英国---大本钟(Big Ben)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the Sydney Opera House)
美国---自由女神像(the Statue of liberty)
印度---泰姬陵
埃及---金字塔(the pyramid)
丹麦---美人鱼
意大利---比萨斜塔
比利时---撒尿男童
俄罗斯---莫斯科圣巴西利亚大教堂
马来西亚---双塔
希腊---巴特农神庙
新加坡---鱼尾狮
德国---勃兰登堡门

3. 在历史1909年到1929年发生什么事

1919年5.4青年节诞生

在历史1909年到1929年发生什么事

4.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湖北省秭归县新滩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要点
湖北省秭归县新滩中学    谭复根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领导,指挥中心在斯莫尔尼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十月革命的意义:(教材第5页)。
4、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① 列宁领导,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② 斯大林领导,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1922年底(12月)成立苏联。
   法制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克里孟梭、英劳合•乔治、美威尔逊),签定对德问题的《凡尔赛和约》,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
3、对德《凡尔赛和约》与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4、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美国未加入,英法操纵。
5、东亚、太平洋地区,日美矛盾尤为激烈,1921-1922年,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1922年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核心: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实质: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结果: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7、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罗斯福新政”。
   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先例),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
   意义:P23。
   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这种制度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
8、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9、恐怖措施:①:“国会纵火案,②解散一切工会③焚毁大量进步书籍④反犹狂潮。
10、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最早,危机之前)
11、1936年2月,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把绥清政策推向顶峰。影响:P35。
2、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四、五月,德军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轰炸。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事件)。战争规模扩大。
3、1942年1月1日,26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雅尔塔会议,内容:P39—40。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军东西夹击。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日投降根本原因: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进攻。苏联对日作战是履行雅尔塔会议的承诺。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繁荣景象
   原因:P48。①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原因: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暴露;1974-1975年由中东提高石油价格引起的经济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3、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4、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原因:①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②重视教育,劳动力素质高;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5、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组织成立。
   1993年,“欧盟”成立,至今有27个成员国,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6、日本成为仅次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
   原因:①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5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扶持日本;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1、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被迫下台)。全盘否定斯大林。结果:并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果,后转向政治方面,主要表现:由一党制转向多党制,国家权利分散。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的“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最为突出的是匈牙利。
3、	4、东欧剧变:
原因:20世纪80年代,经济困难(根本原因)导致社会危机;苏联放松控制。
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一年之内
表现:各国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国家名称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国家统一。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	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领导人:尼赫鲁。
2、	2、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造成印巴之间矛盾冲突不断。
3、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4、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5、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6、	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	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终于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8、	“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9、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0、	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原因:①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②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是列强必争之地;③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11、	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为中东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两位以色列领导人(拉宾、佩雷斯)。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冷战政策”的含义:P84   本质:遏制共产主义。
2、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冷战开始。
3、冷战的表现:
   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1949年5月,美国建立“北约”组织;苏联于1955年5月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优势;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七十年代,美苏争霸高潮;事件: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20世纪八十年代,有所缓和,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5、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6、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目前是“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7、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实力。
8、20世纪50-80年代,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9、1999年3月-6月的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是对世界多极化的挑战;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10、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P95。
1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扮演重要角色);③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1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①利: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②弊: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到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14、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②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④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起源:美国;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特点:P104
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④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	文学:美国,德莱赛,《美国的悲剧》;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3、	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西班牙,达利,《记忆的永恒》
4、	音乐:爵士乐,源于非洲音乐;特点:即兴演奏。
         摇滚乐,源于美国。
5、	电影: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
         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

5.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少年中国说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学会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说动 论湖南应办之事呵旁观者文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立宪法议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西学书目表后序 倡设女学堂启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 成败英雄与时势 文野三界之别古议院考 《西学书目表》后序养心语录 国权与民权 :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 在中国公学之演说人权与女权 情圣杜甫屈原研究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致汪康年书 与严幼陵先生书致康有为书 致康有为书(1900年)致孙中山函三件 致康有为书(1902年)致孙逸仙书 致康有为书(1912年) :去国行 纪事二十四首读陆放翁集四首 壮别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二首浪淘沙 贺新郎 :戊戌六君子传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中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后代。轶事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中国古代的史官为了给后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杀头:梁启超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国体问题》。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梁启超真诚的宽容。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梁启超真诚的有趣。黄苗子著《世说新篇》,其中有《梁启超写序》,文曰:“蒋百里先生为著名军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极有贡献。他留德归国后,曾写了洋洋五万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阅后大为赞赏,蒋便请梁为此书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涌,序成也是五万字,觉得不好意思,便加写一短序,而把长序改为著作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作序。”(摘自《应用写作》)年谱一岁  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 癸酉 正月二十六日(公历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会茶坑村。五岁  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 丁丑 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十二岁  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 甲申 应广州童子试 中秀才。十六岁  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 戊子 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十八岁  一八九0年光绪十六年 卯寅 经陈千秋介绍,就学于康有为。十九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 辛卯 入京与李蕙仙完婚。二十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八年 壬辰 祖父卒,回乡居年余。二十三岁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参与组织“公车上书”。助康创建强学会。二十四岁  一八九六年光绪廿二年 丙申 筹办《时务报》,任总编述,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二十五岁  一八九七年光绪廿三年 丁酉 为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二十六岁  一八九八年光绪廿四年 戊戌 参与“百日维新”,光绪帝赏六品衔,奉旨办译书局。八月政变起,逃往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在横滨主编《清议报》。二十七岁  一八九九年光绪廿五年 己亥 七月创粉高等大同学校于日本东京。二十八岁  一九〇〇年光绪廿六年 庚子 与康有为、康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三十岁  一九〇二年光绪廿八年 壬寅 《清议报》停刊,创《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倡“小说界革命”。三十五岁  一九〇七年光绪卅三年 丁未 《新民丛报》停刊、成立政闻社。四十岁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 壬子 由日本返国,创《庸言报》。四十一岁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癸丑 参与共和党。熊希龄内阁成立。任司法总长。四十三岁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乙卯 创《大中华》月刊。辞币制局总裁。四月回乡省亲。六月写《导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袁称帝,南下从事倒袁运动。四十四岁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丙辰 在上海策动反袁。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在肇戾成立护国军两广者司令部任参谋。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四十五岁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丁已 七月,参与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任段祺瑞 内阁财政总长,十一月辞退。四十七岁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已未 到欧洲各国考察。五十岁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 先后到北京、济南、苏州、上海等地讲学。五十三岁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 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五十七岁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 因肾病动手术失败(实际上是一起医疗事故。1926年梁启超肾病,协和专家通过对梁启超病情会诊,认定右肾上生有一个瘤子,遂决定为其实施手术,于3月16日将右肾全部切除。瘤子切除之后并没有止住便血,显然西医的诊断可能有问题,至少是不准确的。全部切除的治疗手段也过于草率,协和的专家通过病理检查,并没有在切除的右肾中发现病变。换言之,即便尿毒症的诊断不误,那么手术也是失败的,即将好肾切除了,将坏肾予以继续保留),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家庭状况梁启超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梁氏的先祖为中原南逃的难民。在梁启超曾祖父之前,梁氏家族世代耕田。梁启超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梁启超的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梁启超的母亲为赵氏。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饮冰室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北沟沿胡同23号北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长300多米。明代,称“学房胡同”;清乾隆时称“官学胡同”,宣统时称“北沟沿”,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1949年称“北沟沿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都胡同”,后复称“北沟沿胡同”。现胡同西侧与新太仓二巷相通,东侧有两条支巷通往小菊胡同。北沟沿胡同23号,旧时的门牌是北沟沿13号,在胡同南段西侧,占地面积3752平方米,街门朝东。街门是被称作“西洋门”①的屋宇式街门,街门内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虽然从建筑学角度讲,大门外对面的“影壁”,亦称“照壁”,既有遮挡大门对面零乱的墙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为宅门对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侧建影壁,或是依托别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岂能想建就建!所以,在北京城里所能见到的门外建有“一字影壁”的宅院,当年或是王府、或是衙署、或是官邸,总而言之,是“官”姓人家,不是平民住宅。汉字是表义的,“框中有人”念“囚”;“吾居行(hang,道路)中”便是“衙”。既然,门外的影壁是宅门的对景;那么,门前的这段道路自然与宅院产生了领属关系。门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在此门前不许停留,更不许喧哗。梁启超任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其政府大员的身份与这座宅院的规格是相称的。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是东、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厅;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园式的后院,院内树木繁盛,有假山,有凉亭;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是整个院落的后门。该院共有房屋和亭、轩等建筑129间,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敞轩3间、游廊21间、地窨子4间、防空洞1个、凉亭1座。该院的具体格局是: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共11间,应是回事房(传达室)、车库和警卫、杂役用房,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是“车库门”。该院的具体格局是:进入宅门,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往北经过坐西朝东的“垂花门”②便进入了东院的一进院;一进院有带抄手廊的南房、北房各5间,北房为腰厅,即:中间一间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东院的二进院均为带抄手廊的瓦房,有正房3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院的三进院只有7间后罩房。与东院并列的西院是休闲区,习惯称为“西花厅”,亦是三进院落;从南往北依次是:由假山叠石与3间敞轩构成的一进院,由3间敞轩和3间正房构成,并有转圈游廊连接的二进院和由两间东、西厢房与平顶外廊构成的三进院。北沟沿胡同23号是单位宿舍,当年院内的主要建筑尚存,只是残破不堪而已;由于为解决职工住房而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和住户见缝插针的自建房屋,致使该院已难寻昔日风采。1986年1月21日,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北沟沿胡同23号作为“梁启超故居”,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注:①西洋门,是清代中期以后,西方建筑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北京四合院采用的也很普遍。②垂花门,在府邸、宅院建筑群中常作二门,起着联系分隔内宅和外宅的作用。参考资料:《梁启超传》(吴其昌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张 王忍之编三联书店) 《世说新篇》(黄苗子著三联书店) 《卷起巨大旋风的梁氏新文体》(作者夏晓红载《北京日报》) 《梁启超为西医辩护》(作者张建伟载《羊城晚报》) 每一个向往大时代和大成就的年轻人都喜欢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视为转折年代,他们都喜欢引用查尔斯·狄更斯描写大革命之后法国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他们都喜欢用混乱来形容自己的年代,他们都渴望为这“混乱年代”理出脉络或者记录这“混乱年代”。而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真正经历混乱年代并且因为自己在混乱年代中的作为而被写入历史的年轻人却实在不多,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名单因为一些原因还会在某些时候遗漏掉一些人。在我看来,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具备了众多伟大人物的素质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忽略了的人。最早激发起我对梁启超的好奇心的,是在对《剑桥中国晚清史》和一些记载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命运的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我才惊异地发现,以前我们仅仅用“改良派”三个字来描述的梁启超,在这段历史中名字出现的频率竟然比任何一位皇帝、权臣要高。梁启超所处的年代是真正的混乱年代。在由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所著的《梁启超传》中,梁这位早逝的学生用一章来写梁启超诞生之前的中国:这是一个为天灾人祸和内忧外患困扰的国度,似乎人人都甘心做一个老朽帝国的奴隶,平民以不谈国事为戒律,政府呈现给后人的则是贪污腐化无能,对外只希望妥协可以带来短暂和平,对内则盘算着同洋务运动后兴起的民营企业家争夺财富,而洋务运动的重地总理衙门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混蛋加三级”。我们的历史课本在描述这段屈辱历史的时候,从来不会吝惜笔墨,这会使我任何进一步的讲述都显得多余。而吴其昌先生给予自己老师的高度评价,我想可能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所看不到的,他把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同孙中山相提并论,“他(梁启超)自己承认陈胜、吴广之功,而天下后世的公评,他的气魄、精神、声威,实在比陈胜、吴广要高出万倍”。梁启超是一个完全符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的人物: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古老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天的小孩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不大。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最高礼遇。戊戌变法令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名扬天下。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梁启超是中国罕见的高洁志士,是热心策划北京政府根本改造的士大夫”。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当时在中国逗留的伊藤博文对日本驻中国公使林权助说:“姓梁的这个青年是个非凡的家伙啊!真是个使人佩服的家伙……救他吧,而且让他逃到日本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梁这个青年对于中国是珍贵的灵魂啊!”此后这个年轻人在日本和欧美流亡期间,往往被当作中国新的政治和知识上的领袖来接待。当时梁启超26岁。而梁启超在政治上的辉煌并不像教科书上记载的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终结,或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成为明日黄花的人物。梁启超在日本的时候,和同样在日本流亡的孙中山交往频繁,据说,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都是由梁启超介绍给孙中山的,可以想见,以孙中山当时的声望,自然无法同梁启超相比。而此时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分歧越来越大。尽管如此,梁启超顾及到康有为,没有给革命党人过多的支持。梁启超的另外一次辉煌来自于他的一篇文章。袁世凯宣布称帝,此时的梁启超却已不是昔日的改良派,在欧美的游历和对西方各国历史的学习给他一种印象,称帝者必亡。于是长于雄文的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世凯得到消息,派人给梁启超送来一张20万元银票,给梁启超的父亲祝寿,交换条件是这篇文章不得发表。梁启超将银票退回。 袁世凯再派人对梁启超说,梁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梁启超回答说,我这个人疲于奔命的逃亡经验已经很充足了,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梁启超在另外一次反帝运动,即反对张勋复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次也意味着他同改良派的彻底决裂。周善培规劝梁启超说:“事情有该自己做的,有该听别人做的。讨袁,革命党该做,我们也应当做;讨张复辟只该听革命党去做,不必我们去做。”而康有为则正站在复辟的一方。梁启超和康有为从此决裂,康有为当着梁启超学生的面痛骂梁启超“梁贼启超”,并且用古文中食父食母的怪兽来称呼梁启超。至于梁启超在中国新闻事业上的地位,早有新闻学者将他同沃尔特·李普曼相比较。才气纵横自然不说,梁对中国文体的改革被认为是他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这称为表达方式的革命?周善培认为梁启超文气太盛反而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写习惯了报纸文章,结果文章只追求打动人,“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但是却没有其他精力写出真正大师级别的著作。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属于保守派的梁启超的死,更是嘲笑我们对历史局限的判断能力。梁启超晚年进入协和医院看病,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一个肾溃烂,必须割掉。不幸的是现代医学可能发生的错误发生了,手术医生将梁启超健康的肾割掉反而留下溃烂的一个。于是“群情愤慨、舆论抨击,社会对于协和医院以及主治医生大表不满”,而梁启超因为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新的医学在中国的发展,竟然在病床上写文章为协和医院和医师辩护。最后,梁启超允诺在自己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梁启超

6. 历史上姓郭的都有哪些名人啊

●郭子仪,唐代最杰出的将领。任朔方节度使,在安禄山叛乱时于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 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为中书令,后又进封为汾 阳郡王。唐德宗即位以后,他被尊为尚父。 ●郭守敬,元代最杰出的科学家。元代杰出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比 过去准确的《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嵩焘,中国第一任驻英国大使。清道光年间中进士,历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1875 年出任第一任驻英国大使,1878年兼驻法国大使。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清 代最开明的外交官。 ●郭沫若,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 动家。历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中将副主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 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客家著名代表人物。 ●郭伋,寿命最长的郭姓名人。生于公元前39年,卒于公元47年,享年86年。历任并州 牧、渔阳太守等职。 ●郭亮,最年轻的郭姓名人。湖南早期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20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共,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 1927年任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1928年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7岁。 ●郭兰英,20世纪最著名的郭姓女性名人。生于1929年,为现代著名歌唱艺术家。曾任全 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协会理事等职。其艺术成就被载入《苏联大百科全书》。 郭姓历代名人还有:西汉有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人郭解,以“任侠”闻名。 东汉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郭伋(前已述,此略);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郭躬,章帝元和年间任廷尉,主张定刑从宽从轻,奏请减轻41种“罪行”的刑罚,被批准作为法令公布施行; 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郭泰,东汉末为太学生首领,不就官府征召,归乡闭门教授,生徒达数千人。  三国时有颍川阳翟人郭嘉,为曹操重要谋士,多谋善断,从征11年,运筹策划,对统一北方有所贡献。  西晋有哲学家郭象,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东晋有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河东闻喜人; 晋代还有以事母至孝闻名的郭巨,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作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 隋未有山东农民起义首领郭方预。 唐代最著名的郭姓人物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前已述,此略),身系天下安危20年。唐代郭姓任宰相者,除郭子仪外,还有3人:郭待举、郭正一,均相唐高宗,郭元振相唐睿宗。 唐代还有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人郭震,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时,筑要垒,开屯田,使军粮充足,在任朔方大总管时,筑丰安、定远城,政绩卓著。 五代时,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郭威,于951年代后汉称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周,史称后周,历3帝10年。 北宋有画家、文学家郭忠恕,山水画大师郭熙; 南宋有琴家、浙派创始人郭沔。 元代有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郭守敬,精通历算和水利,曾修治过许多河渠,创造出简仪、候极仪等13种观测天象的仪器,组织了当时最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 元末有江淮地区红巾军首领郭子兴。 明代有画家郭诩。 清代有台湾反荷兰殖民主义领袖郭怀一. 敢于参劾权贵不法行为的左都御史郭琇, 清未有外交官郭嵩焘(前已述,此略)。 近现代最著名的郭姓人物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前已述,此略), 此外有北洋奉系将领郭松龄、觉悟社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发起人之一郭隆真、湖南早期工运领导人之一郭亮(前已述,此略)、著名诗人郭小川、解放战争中华东战斗英雄郭继胜等。于此可见,郭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旅居海外的郭姓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等地的郭姓同胞,对所在地的建设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一些杰出人物。例如:被列入“世界华人超级富豪榜”的就有4人,分别是:香港的郭炳湘,拥有财富约70亿美元,排名第2;大马的郭鹤年,拥有财富约60亿美元,排名第8;新加坡的郭令明、郭令灿,均拥有财富50亿美元,排名分别为第12、第14。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有新加坡的郭芳枫,菲律宾的郭麦连洛,香港的郭得胜和永安百货郭氏家族。此外,美国有著名华人律师郭丽莲。

7. 初中开卷考试的政治 历史 参考资料 高悬赏!!!!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初中开卷考试的政治 历史 参考资料 高悬赏!!!!

8. 江门名人有哪些(包括祖籍江门地区的)越全越好

  陈白沙:一代大儒陈白沙,本名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因是新会白沙乡人,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即今天的江门市新会区都会。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据明史载,他身材修伟,有极聪慧的仪表,目光如星,右边脸上,长了七颗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从小就颖悟非凡,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气节,要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谓的“天民”。他19岁中乡试,20岁参加会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师进国子监读书,投名师吴与弼门下,学问得以大进。
  陈白沙经过这一段国子监的读书生活,受了师友的熏陶,越发有志于学问。回归故乡之后,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里筑了一座阳春台,常静坐其中,一意深思,学问更加精进。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广东布政使彭韶上疏荐他,宪宗准奏,但他借口母亲久病不去。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对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负欺君之罪。陈白沙只好赴京。不久,即上疏请准终养母亲天年。宪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他在诗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的:“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他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在讲学中,极力宣传他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薄税敛,减徭役,省刑罚”,以减轻农民负担。在理学上,他主张一要“自觉”,二要“知疑”,三要“静坐”。他说:“学无难易,在人自觉耳。才觉退,便是进也。”又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此外,他主张,“以自然为宗”“以静坐为主”,并且要求学生端庄静坐来澄清自己的胡思乱想。
  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理学家,他的学说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和赞同,陈白沙成为宋明理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以“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心即理也”等观点为代表的理学学说,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多才多艺,精诗文、工书法、善画梅。山居时,因为笔的供应不便,于是束茅草作笔,遂另成一家,号为茅笔字。他的字和画,都被公认是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直就为时人所珍视。他的诗作有2000多首,其诗格调颇高,张翊评论他的诗,“专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如写给他的得意弟子李承箕的相忆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可以想见他们师徒之间,“真有相视而莫逆者”,所以李承箕曾从湖北嘉鱼到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重,四度去探谒白沙,这是何等的儒慕之情!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死于家乡,被谥为“文恭”。明万历二年,朝廷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即江门的陈白沙祠。至今,江门留有很多陈白沙的遗迹,如钓鱼台、碧玉楼、白沙墓等,过去曾一度破坏,现已修复,供游人参观游览。
  古来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白沙却甘于寂寞,精思重教,终成大家。他不仅独创学派,而且影响了一代弟子,着实令人敬佩。江门众多的陈白沙遗址的修复,也正说明了后人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曾经生活在日本,并当父亲的日语翻译,1966年病逝。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如:中国航天第一人,原名冯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研制飞机,这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发展航空事业的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陈少白: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次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1890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人香港西医书院。常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倾谈反清,被人称为"四大寇"。1895年与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起义流产后逃亡日本。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和总编辑,并组织出版(中国旬报),积极宣传革命,与保皇派的(商报)论战。1900年与毕永年、平山周等联络长江流域哥老会、广东等地三合会的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10月惠州三洲田起义爆发,在香港负责接济工作。1905年香港同盟会分会成立,任会长。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职,从事实业。1911年广州光复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后辞职,组织粤航公司,任总经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后,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