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经济怎么样

2024-05-16 20:22

1. 江苏徐州经济怎么样

  经济发展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六个注重”和“两个率先”的新要求,认真实施“八项工程”,扎实抓好“三重一大”,积极推进稳增长、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实现稳健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b]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0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06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50.7:39.7调整为9.4:50.1:4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40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56美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6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4个百分点;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496.18亿元,增长16.1%。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8.85万户,增长15%,注册资本1904.74亿元,增长37.5%;个体户26.81万户,增长10.0%,注册资金107.7亿元,增长33.9%。小康建设成效显著。至2011年底,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除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目标值略有差距外,其余,24个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其中五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农林牧渔业   b]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年粮食面积727.2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21千公顷;总产量达455.30万吨,增长3.4%。其中,夏粮192.98万吨,下降1.7%;秋粮262.32万吨,增长7.5%。棉花面积29.40千公顷,总产量3.39万吨;油料面积28.86千公顷,总产量11.45万吨;蔬菜面积297.20千公顷,增加4.67千公顷。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4.67千公顷,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91千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千公顷。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年成片造林面积6.37千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88.81万吨,增长10.1%。禽蛋总产量52.15万吨,增长7.2%。奶类制品总产量28.10万吨,增长5.2%。水产品总产量17.50万吨,增长2.7%。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80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91.7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0%。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成员134.77万户,入社农户比例达7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b]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50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7家。上市工业企业达到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和2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长20.6%,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8.6%。主导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三大千亿元主导工业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068.60亿元、1017.02亿元和1612.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30.4%和40.5%。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三个重点发展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291.67亿元、533.42亿元、291.87亿元,分别增长73.2%、37.6%和42.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实现产值185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26.8%,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平稳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利税1133.79亿元,增长45.7%;利润635.03亿元,增长5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3.62。

江苏徐州经济怎么样

2. 徐州和常州2014年那个发达?比如城市建设经济等等?不算人均,我知道人均肯定是常州好 。 谢

发达,以及城市建设,关键要看,GDP,以及市区GDP,还有占的比重。

徐州的数据:
GDP(2013)    
4435.82亿元

人均GDP    
51700元    

市区GDP(2012)    
2402.93亿元   


常州的数据:
GDP(2013)    
4360.9亿元

人均GDP     92994元  

市区GDP(2012)    
3970.27亿元


两相对比,常州远远超过徐州。常州人口只有徐州一半左右,却能生产处几乎一样的GDP。特别是市区GDP,常州远超徐州。基建常州更好。而人均,意味着个人收入水平,常州也比徐州要高很多。

总和来讲,常州的经济环境更好一些。不过对比,不能光看绝对值。还应该看看相对值。如果楼主在写论文,可以把最近10年的数据都调出来,看看两个城市哪个增长速度更快,更有潜力。

3. 江苏徐州的经济发展潜力大吗?

江苏省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省份,各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都会被拿出来进行比较,所幸省内的众多城市经济发展也都比较迅速,居民生活比较富足。


但是就是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当中,各座城市之间也会产生对比,从对比结果上来看,江苏省最掉链子的城市竟然不是宿迁这座在省内经济发展最缓慢的城市,反而是GDP位居全省中间水平的徐州市,不仅坐拥6000多年的文明史更是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不输省会南京,但是它的人均GDP却不及省会的一半,逐渐成为江苏省发展最慢的城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在江苏省内这座最拖后腿的城市——徐州市!


其实徐州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认作江苏省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只是没有想到会出现今天的这种情况,虽然它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达到了7151.4亿元,但是它的人均GDP才仅有8万,不仅不到省会南京的二分之一,就连江苏的平均水平它都没有达到,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整个江苏省的人均GDP已经高达12万,是徐州市的1.5倍,所以徐州严重拉低了江苏省内的经济水平,因此被广大网友们戏谑为江苏省最拖后腿的城市。


然而虽然徐州市的经济水平在江苏省内偏低,但是作为“帝王之乡”的它在历史底蕴上并不输“六朝古都”南京,所以徐州也是个不错的旅游城市。像是西汉楚王刘戊的墓就坐落在这里,与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相比肩,被称作是汉兵马俑,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还有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逐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汉文化中心,各种仿汉建筑体现出大汉的气势磅礴,还有大洞山风景区、竹林寺、戏马台等许许多多的景观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也极大地带动了徐州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


虽然在江苏这个经济发达的省份中,徐州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人均GDP至今还比不上扬州,人民生活不够富足,但是作为一个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相信它会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发达的第三产业,终有一天会追赶上省内其他发达的城市的,未来比肩省会城市,你认同吗?

江苏徐州的经济发展潜力大吗?

4. 徐州的经济

【主词条:徐州经济】 2015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3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4.7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5.06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460.06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4.3∶46.2。 2015年,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0.68亿元,增长12.4%。 2015年,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5.26亿元,增长11.3%。 截至2015年10月,徐州有2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 徐州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经济总量进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前25名。  2014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徐州2013年便利店开店整体速度增幅达100%。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占总数的77%。 2014年,徐州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30位。 2015年,徐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8.45亿元,增长12.4%,增速居江苏省首位。   徐州商圈彭城广场徐州银座商城徐州金地商都徐州中央百货大楼徐州悠沃时尚街区徐州淮海路徐州沃尔玛购物广场徐州淮海广场徐州云龙万达广场彭城壹号徐州人民广场徐州世茂广场徐州苹果汇邻湾广场徐州和信广场徐州荣盛商业广场徐州天成国际广场徐州老东门时尚街区徐州万科淮海天地徐州金鹰国际购物中心 2014年,徐州实际到账外资16.58亿美元,增长15%,增速快于江苏省29.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2015年,徐州进出口总额54.13亿美元,其中,进口10.23亿美元,出口43.89亿美元。  出口总量继续保持苏北第一。  徐州是科教名城,人才荟萃,全日制学校、在校大学生、专职院士、大学生创业园、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均位居江苏省第二位。整体教育实力在江苏省内仅次于省会南京。  2014年,徐州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全面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验收。 截至2015年4月,徐州三星级以上高中数量56所,数量居江苏省第一,其中有四星级高中17所。 2015年,徐州共有幼儿园841所,在园幼儿39.91万人;小学924所,在校学生84.1万人;初中242所,在校学生2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9万人,在校生12.76万人,毕业生5.09万人。   徐州基础院校著名小学著名中学徐州民主路小学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徐州市第三中学徐州市高级中学徐州市光荣巷小学徐州市鼓楼小学徐州侯集中学徐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参考资料    【主词条:徐州大学城】徐州拥有7所本科院校,其中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雄厚的高教实力已经超过了国内很多省会城市。2013年,徐州人才资源总量99万人,人力资本投资达606.72亿元。 2015年,徐州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10万人,在校生16.78万人,毕业生5.02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38万人,在校生1.14万人,毕业生0.33万人。   徐州本科院校名称主管部门备注中国矿业大学  教育部  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卓越计划;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江苏省、国家安监总局共建 独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政府  国培计划;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省部共建 独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省政府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独立学院:徐州医学院华方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大学筹) 江苏省政府卓越计划;省市共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解放军空军后勤部  2110工程,硕士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  解放军总参谋部  2110工程,硕士点 徐州开放大学徐州市教育局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中央电大首批22家社区教育实验中心之一 徐州大专(高职)院校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徐州校区

5. 常州有可能再超徐州吗?

泰州宜居舒适,常州宜居发展兼顾,徐州想象空间巨大。三个城市各有千秋,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哪里宜居,没有标准答案。
大学生毕业生的流向,是一个城市的晴雨表。最近,来自苏北泰州、徐州地区的大学生生源,加快了返回家乡的步伐,一改过去向往上海、南京以及苏锡常就业的惯例。其实,在哪一个城市定居都无太大差别。如果考虑到将来照顾父母,还是直接回家乡为好。
徐州
在今年9月江苏省委提出的“淡化苏南苏北地理行政区域江苏重构‘1+3’格局”中,有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说,就是徐州为主,拓展江苏发展纵深。
在江苏的格局中,徐州仅为一片热土;然而,站在国家层面看徐州,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徐州不仅属于江苏,更是国家级的重要城市。早年徐州归属于济南军区,与南京军区无缘。抗战期间,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就在此进行并且成为全国抗日民众的关注焦点。解放战争期间,这里进行了“淮海战役”。
正因为徐州“五省通衢”,可以吸纳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人财物。在“雄安千年计划”的联想下,徐州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徐州有省内仅次于南京的高等教育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医疗资源上,徐州有十多家三甲医院,徐医二院,四院,中医院等辐射周边四省。文化、教育、卫生,支撑着徐州作为华东中心城市的地位。
至于徐州的宜居程度,很难与发展两者兼顾。江苏省内,恐怕只有常州具有这种特点。
常州
常州宜居模式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兼顾生活节奏和发展空间,可谓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与“北上广深”以及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常州的发展略微逊色,但是,比较省内其它城市还是稍微领先。生活和工作节奏适中,奋斗与享受兼容。如果感到工作不尽人意,可以往无锡、苏州、上海、南京一带发展。对于常州的点评,笔者在头条号另有所答,标题为“常州市宜居城市吗?”。读者有兴趣不妨搜索一下此题的“回答”,本文不做详述。
泰州
泰州作为新建的地级城市,又将泰兴、靖江两个沿江县级市纳入麾下。沪泰宁铁路将于2020年前开工,工期不超4年,为江苏省规划中期2020年的实施项目。建成后,苏中地区将真正融入“大上海经济圈”。建成后,泰州可通过这条线路从南京北上,最快仅4个多小时即可抵达北京,55分钟到达上海。
2017年9月16日上午,中国医药城政策发布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泰州医药城会展中心举行。三十个医药产业及配套项目签约中国医药城,总投资超过45亿元。
泰州建中国医药城十年来,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800多家投资落户,其中包括阿斯利康、塞洛菲、勃林格殷格翰等9家全球知名跨国制药企业。今年以来,生物制品申报数量占江苏的50%、全国的8.9%;全市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增速多年超过20%,连续16年“领跑”江苏。

常州有可能再超徐州吗?

6. 徐州经济的经济现状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0亿元、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118.32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885.12亿元,增长12.8%。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2013年,徐州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47.8:42.5,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创新型经济发展较快,全市新增百亿元企业(园区)1家、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3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98.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4.2%;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801.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1%。物价水平基本稳定2013年,徐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3%,八大类消费价格“六升两降”。  2013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跌情况 (以上年同期为100)指 标比上年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其中:食品104.3其中:粮食105.1油脂96.3肉禽及其制品104.6蛋101.4水产品102.0菜107.8其中:鲜菜107.9干鲜瓜果107.0烟酒及用品98.4衣着10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6交通和通讯98.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1居住103.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徐州粮食播种面积729.53千公顷,粮食总产451.13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92.55万吨,秋粮产量258.58万吨。全年棉花产量3.63万吨,油料产量9.96万吨。设施农业加快发展2013年,徐州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10千公顷,改造升级7.20千公顷,累计达到126.77千公顷,占耕地面积比重达1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新增面积、累计面积、耕地占比三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建高标准农田50.67千公顷,累计建成280千公顷。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78.2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3%;无公害农产品3490个,增长26.9%;获得绿色标志的农产品240个,增长16.5%。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2013年,徐州全年肉类总产量105.36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57.93万吨,增长2.8%。生猪存栏335.05万头,增长6.4%,出栏564.68万头,增长10.2%;家禽存栏9908.59万只,增长2.0%,出栏2.78亿只,增长10.2%;羊存栏234.42万只,增长6.3%,出栏404.21万只,增长4.5%。水产品总产量18.37万吨,增长1.2%。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3年,徐州全年新建农村道路1225条,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6万户,新增厕改12万户。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9.21亿元,疏浚县乡河道1188公里,改造中低产田9.10千公顷。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38.13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1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49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26.68万千瓦,增长1.9%。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3年,徐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874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4家,超50亿元的企业1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4和3家,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523.10亿元,增长17.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2.3%和15.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长4.2%,集体工业增长19.2%,股份制工业增长17.3%,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1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徐州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煤盐化工业、冶金业和建材业等六大千亿元产业分别完成产值2757.32亿元、734.25亿元、2458.03亿元、2030.55亿元、921.84亿元和495.37亿元,分别增长9.0%、2.1%、22.2%、20.4%、20.0%和32.3%。重点监测的100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076.64亿元。主要行业和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徐州37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产值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达89.2%。其中,比重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实现产值1650.19亿元、974.72亿元、716.85亿元、691.54亿元和617.23亿元,分别增长20.9%、22.3%、14.3%、23.5%和26.5%。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3196.69亿元,增长2.4%。1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15种保持增长。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13年,徐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6.88亿元,增长18.4%,实现利税总额1532.70亿元,增长16.7%,利润总额856.08亿元,增长16.2%。在37个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绝对量增幅%原煤万吨1972.11-4.3发电量亿千瓦时574.70-1.7发酵酒精万千升27.80-4.8卷烟亿支342.326.3纱万吨103.8824.6布万米18058.906.4轻革万平方米846.8925.5纸制品万吨1.749.1烧碱(折100%)万吨9.000.7化肥(折100%)万吨53.981.2树脂万吨15.669.6轮胎外胎万条337.4524.4水泥万吨2488.691.8生铁万吨522.4339.2铝材万吨32.606.8铲土运输机械台266191.2压实机械台446023.8混凝土机械台430675.6 建筑行业发展良好2013年,徐州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44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4.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4%;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9.66亿元,增长23.6%;施工面积9979万平方米,增长29.6%;竣工面积3853.46万平方米,增长54.4%。完成省外建筑业总产值523.40亿元,增长28.4%。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3年,徐州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90.13亿元,增长22.1%。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404.18亿元,增长17.3%;外商投资59.55亿元,增长29.4%;民间投资2304.85亿元,增长22.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4.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2013年,徐州第一产业投资31.09亿元,比上年下降18.1%;第二产业投资1707.9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投资1351.14亿元,增长25.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0:55.3:43.7。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559.56亿元,增长24.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8.84亿元,增长3.8%。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48.9%、71.8%和112.1%。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83.34亿元,增长78.9%;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22.52亿元,增长30.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31.09亿元,增长68.7%。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3年,徐州在建项目达到2675个,比上年增加265个,完成投资2709.66亿元,增长20.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82个,完成投资1727.75亿元,增长13.3%。全年新开工项目2100个,比上年增加244个,完成投资2042.32亿元,增长29.7%;全年投产项目2112个,比上年增加387个。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3年,徐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80.47亿元,增长22.7%。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88.94亿元,增长2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3.99亿元,增长31.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035.43万平方米,增长33%;竣工面积702.67万平方米,增长45.9%;商品房销售面积856.82万平方米,增长22.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5.84万平方米,增长22.8%。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13年,徐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3.61亿元,增长14.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86.70亿元,增长1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1177.21亿元,增长13.9%,乡村市场零售额296.40亿元,增长14.1%;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294.02亿元,增长12.7%,零售业零售额1019.57亿元,增长14.2%,住宿业零售额11.83亿元,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148.19亿元,增长15.1%;按商品类别分,食品类、中西药品类、服装类等刚性需求分别增长18.3%、17.3%和17.5%;汽车类、家用电器类和金银珠宝类等改善性消费分别增长19.9%、7.6%和23.2%。  交通运能持续扩张2013年,徐州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全面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41.37公里,所有县(市)均连通高速公路,2178个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2.52亿吨,货物周转量401.83亿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量2.4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33.79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5.3%。完成港口吞吐量8226万吨,增长14.1%,集装箱吞吐量达5123万标箱。民航机场全年进出港旅客111.28万人次,航空运输货物6927.9吨,分别增长14.2%和11.7%。机动车拥有量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市机动车总计达133.8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59.12万辆,增长17.8%;本年新注册机动车13.75万辆。 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13年,徐州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7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邮政业务量11.79亿元,增长57.9%,电信业务量59.56亿元,增长6.8%;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0.42亿元,增长14.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4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59.93亿元,分别增长42.9%和11.0%。全年寄送函件2613.4万件,包裹23.11万件;快递业务实现收入3.44亿元,增长112.4%;订销报纸1.18亿份、杂志427万份。20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55.32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2.32万户,下降7.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15.3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45.46万户。年末电话普及率达到113部/百人,比上年末增加4部/百人。网络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数达555.41万户,比上年末新增79.36万户,增长16.7%。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徐州旅游业总收入368.45亿元,增长15.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60.47亿元,增长15.6%;旅游外汇收入2200万美元,增长30.1%。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3089.73万人次,增长12.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087.15万人次,增长12.2%;入境旅游人数2.58万人次,增长28.1%。4A级旅游景区达10家,比上年增加1家。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13年,徐州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2.84亿元,增长15.3%。主体税种普遍增收,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增长较快,分别入库134.70亿元、20.81亿元、12.64亿元、39.79亿元和33.07亿元,增长26.0%、4.0%、11.9%、18.3%和31.3%;增值税入库32.38亿元,下降1.3%。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达264.5亿元,增长12.8%。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13年,徐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84.46亿元,比年初增加520.40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089.77亿元,比年初增加295.0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60.80亿元,比年初增加313.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3.8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48.06亿元,分别增加137.92亿元和164.8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451.06亿元,增加95.87亿元,其中短期消费贷款21.48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429.57亿元。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中小型企业新增贷款175.12亿元,占企业贷款总量的55.8%。   201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指标名称绝对量(亿元)比年初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84.4615.5其中:储蓄存款2089.7716.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60.8015.3其中:短期贷款1303.8211.8中长期贷款948.0621.0其中:个人贷款517.9212.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429.5725.3保险事业有序发展2013年,徐州纳入统计范围的保险公司共5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4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5.03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4.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产险支出16.87亿元,增长16.9%;寿险支出2.07亿元,增长11.6%。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10.85万户,个体经营户32.5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5.5%和10.2%。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777.17亿元,户均注册资本276.89万元,分别增长22.0%和12.8%;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174.36亿元,户均注册资本5.37万元,分别增长26.3%和14.6%。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继续壮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作用日益提升,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267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7%,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0.4%;上缴税收345.96亿元,增长14.3%,在全市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达56.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降幅收窄2013年,徐州进出口总额62.89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出口总额48.97亿美元,下降22.1%。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54.98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7.64亿美元。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0.9亿美元和2.9亿美元,其中,光伏产品出口1.67亿美元,增长9.6%。私营企业出口额为11.10亿美元,下降1.8%。 对外经济合作进展顺利2013年,徐州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71家,新批协议外资24.47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5个。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6家,协议外资6.84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5.54亿美元。“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0个,比上年增加1个,中方协议投资2.0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5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5亿美元,增长41.8%。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300万美元,增长85.7%,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334万美元,增长210.2%。 开发区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徐州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各类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1.1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9.20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81.3%和80.0%。开发区高新企业工业产值269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4.8%。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省和市级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为352个、112个,省自主创新产品51个。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6项,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工业支撑计划项目4项、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4项。  2013年,徐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70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主城区增长9.4%,县(市)区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63元,增长16.3%。2013年,徐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2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57元,增长7.6%。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2降低到1.97。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4.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7. 徐州、常州这两座城市谁更加具有发展潜力?


说起我国的江苏省,总会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即苏北与苏南城市之间的比较。从现在的情形来看,苏南城市经济发展更好已成共识。但苏北的城市也不是吃素的,前有徐州奋争上游,后有连云港异军突起。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北的第一大城市徐州与苏南老牌三强之一的常州相比,哪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更胜一筹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挑战者徐州市。徐州,我国赫赫有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可见它虽然远离上海、南京的经济辐射圈,但就地理位置上仍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有着这样极佳的地理因素优势,徐州市毫不意外地成为了我国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全国性的交通运输枢纽。其次,徐州的自然资源也还算丰富,在新能源研究上也颇有建树,所以现在的它还是我国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极低。最后,徐州最近几年经过大力的招商引资,已然获得了不少成长所必须的资本,为将来的成打下了最扎实的地基。


至于常州大家也都是比较了解的。虽然现在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常州确实隐隐有被曾经齐名的苏州、无锡所甩在深厚的嫌疑,并且还被获得了大量上海市溢出产业南通市反超。但如果从人均来看的,常州这座城市其实还是相当能打的。所以,即使常州的城市规模远远小于徐州,但在最新全国城市排名当中,常州市还是在徐州前一位的。所以要说这两座城市谁更加富裕的话,从所有数据上来看西安的必然都会是常州市。


但要说这两座城市谁更加具有发展潜力,徐州则是明显要好于常州的。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其实还是源于这两者的地理位置。常州虽富裕,但因为周围强市众多,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很难取得最佳的资源。而徐州则不同,它在苏北众城市当中属领头羊,能够优先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所以,从长远来看的话,徐州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或许是要比常州更广阔一点的

徐州、常州这两座城市谁更加具有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