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蒋方舟的新书《东京一年》

2024-05-05 20:07

1. 如何评价蒋方舟的新书《东京一年》

名义上是日记,但很显然,蒋方舟在写的时候就有了发表的打算,这样的日记缺少真诚,因为面对的是设想的读者群体,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书名为《东京一年》,但换个地名内容也相差不大。作者对东京的了解并不深,如果为了了解东京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大可不必读此书。

如何评价蒋方舟的新书《东京一年》

2. 东京一年读后感 100字就可以

 《东京一年》是一本由蒋方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一年》读后感(一):东京一年 我的三天
  花了三天时间读了#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蒋方舟的文字极具亲和力,打开书是一篇篇的日记,其实我读书很容易倦怠,读着就想要跳到别的章节,以为自己抓住了整个脉络就已经收获了这本书。而这本没有章节的日记合订本却让我耐心地读了下去,因为小标题只是一个又一个日期而已。
  其实这是第一次读蒋方舟的书,更吸引我的其实是东京,打开书内容也确实是符合我的期待,缓慢地、从容不迫地诉说着每一天,也是符合东京的感觉。喜欢作者去看的那些艺术展,虽然每天都是在体验却也没有忘记身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小说家不是上班族,更像是运动员,因为运动员没发敷衍自己,整个过程好比在海上挣扎,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这是每一个喜欢文学或者喜欢日本文化的人都可以去尝试一读的书。
  《东京一年》读后感(二):生活在别处
  是的,生活总是在别处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有机会离开习惯的生活环境、节奏和习惯,你会重新发现自己的生活。蒋方舟就用一次在别处的生活重新发现了自己和生活。
  《东京一年》是蒋方舟在日本访学居住的一年里写下的日记式随笔和评论。首先,这种小篇章的结构,让每一篇读起来都不太难,不用担心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每一天写的事情,或多或少,或长或短,但都是能看完的。这一方面可能是作为作家的蒋方舟对文字的慎重;另一方面,作为异乡人的蒋方舟,在日本的生活多少有点涣散。每日不是读书就是逛街、看展览、看电影等。她自己在新书分享会上也说,日本社会其实是很难融入的。她在日本选择作为一种歪果仁的身份生活。因此,她有大量的时间以异乡人的视角去观察日本的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当然作为作家的蒋方舟,观察只是思考的起点。对于生活中许多的小事,她似乎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陈丹青在与蒋的对谈中,对这点就表达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慨。从现象出发,然后旁征博引、上下钩沉,最后总能把事情说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和维度上去。我深信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而作者则是一座孤岛。他们手持一把锤子,然后他们眼里就只剩下钉子了。
  蒋方舟说通过这一年的生活在别处,她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我觉得有点夸张,但透过这样的一年,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却是可能的。我也曾放下学习、放下工作,去到远方,以各种形式中断自己与过往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新刺激,都让我将过去和现在对比,在反差和不变中,愈发明确了自己是什么人。蒋方舟有阵子以“公知”的姿态,肆意挥洒着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见解。经过这一年,她说自己开始转变。转向内在,回归写作的本质。一时痛快肆意的评论和剖析,代表了一种一时的意气。显然,不是谁都能像梁任公那样,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尽管有如此转变,但蒋方舟内心那种洞察之后,对事物的犀利评点并没有完全消失,转而以更加隐晦和有趣的调侃出现。如讨论日本人跑步的那篇,从日本转到中国,笔锋隐且犀利。
  《东京一年》读后感(三):不怎么样,失望
  书名是东京一年,很好奇在这一年里,是否对东京能有比别人更深入的体会,以作家的视角介绍一下东京给她带来的感觉。抱着这个想法,读了这本书,然而失望至极。
  在书中,就是去了哪个美术馆,之前看过了哪些书,再有就是对书的内容的堆砌和罗列,更像是一个转述者,极少有自己的看法,哪怕只是对东京一个人、一家店的个人体会,都看不到。而这些个人对某本书、某个名人的看法,读者很难get到,所以更是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总是忽然间就说自己读了哪本书,书里怎样怎样。感觉她还无法跳脱将自己建构起来的文化积淀,形成自己的观点,一直在咀嚼别人的东西。
  其实不用说东京一年,这种生活不管在哪里都是成立的,不用非去东京待一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哦你看书挺多,张口就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但似乎与本书的标题没什么关系吧。尤其是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梵高和高更,那些事都众所周知了,而且并看不出与文章有何关系,让人费解。
  书的开头,将自己和歌德并列,也确实让人震惊到了。其实所谓少年成名,不见得什么好事,至少我没有看出她这本书有任何文采可言,个别篇幅不客气的说,是流水账。
  还好我是看的电子书。

3. 蒋方舟说东京比北京好这是真的吗?

许久不见的蒋方舟,这位年轻的女作家最近终于出现,八月这些日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女作家携带自己的新书《东京一年》重新来到中国,不过这位女作家说东京比北京好,原因是东京的马桶好,同时说东京适合单身女性,这样的言论实在令人失望。

首先小编认为东京和北京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北京拥有的优势却远远不是东京能够比拟的,因为北京拥有的历史充满神奇,而且北京拥有者无数人的梦想,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北京具有千年历史,拥有着无数感人的事迹。
东京则是一个在战争废墟上建立的城市,日本二战罪恶的发源地。可以说日本的东京,一直不被亚洲人民看好,这是一种人文情怀,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可是蒋方舟竟然说出如此话,真是令人失望以及,这类作家估计炒作的成分居高。

北京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历史遗迹,北京人开朗大方,北京女性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北京的单身女性不幸福,所以蒋方舟的话,简直是毫无道理,为自己的新书炒作,真是有些不遗余力了。

蒋方舟说东京比北京好,从人性来说更是令人惊讶,中国有一句俗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是这位女作家在日本潇洒一把,回来中国出书赚钱,第一句话确实说中国首都不好,真是令人感到无语。建议大家不要买她的书,因为蒋方舟可以回到东京去售书,哪里比较适合她的发展!

蒋方舟说东京比北京好这是真的吗?

4. 如何评价蒋方舟的新书《东京一年》

名义上是日记,但很显然,蒋方舟在写的时候就有了发表的打算,这样的日记缺少真诚,因为面对的是设想的读者群体,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书名为《东京一年》,但换个地名内容也相差不大。作者对东京的了解并不深,如果为了了解东京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大可不必读此书。

5. 如何评价蒋方舟的《雨男》

《雨男》是我第一次读蒋方舟的作品,这也是她近期滞留日本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一直以来,对蒋方舟这位年轻作家,所有的记忆似乎都停留在她曾是个天才少女,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在少年文学创作领域有比较高的造诣,2012年清华大学刚毕业就成了有名杂志《新周刊》的副主编。这些记忆累积起来,让我觉得我同她的距离一直很遥远。

我不是天才,所以,与天才之间是有鸿沟的,这可能是一种逃避,害怕阅读她的作品会刺痛我平凡的心,对比产生伤害,人们都这么说,于是我更愿意去看看那些已经不在人世,唯留下传世作品的那些大叔辈,祖上辈的大师写的东西,就算感觉到巨大差距,人都死了,就算我无能,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高中时代都是听传闻的,据说她很厉害,后来她就在我的世界里杳无音信了,因为我也不怎么看《新周刊》,人们不甚关注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那些东西也不大会刻意跑来找你。最近一次见到她,是在央视一台播的《中国成语大会》,她和郦波老师一同被邀请为评委,那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档文化娱乐节目,也是我第一次正视她荧屏上的形象。荧屏上的她很知性,文化气息却不够浓郁,我觉得她在这方面还是有些不能让观众满意的。果然等到录制下一期的时候,郦波老师旁边不是她了,换成了蒙曼老师,验证了我的猜测。对于这点,我是这么看的,一方面,在对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上她一定有所欠缺,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另一方面,年少成名,虽然出过诸多作品,可她在对于深层人物挖掘方面,还是不够有味道。她自己也承认,世俗事务让她疲于阅读与写作。

如何评价蒋方舟的《雨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