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

2024-05-06 19:56

1. 请谈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

(1)书面的风险管理制度。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应当对银行面临的风险作出明确的定义并规定相关的管理措施。(2)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并从多个角度充分识别和计量自身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有效管理相关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关联产生的风险。(3)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对风险确定适当的限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限额在经营管理中得到遵循。(4)定期的风险报告和审_制度。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定期对风险状况进行审查以确保相关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5)压力测试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定期对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压力测试,识别可能对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潜在因素,.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在压力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风险集中情况。

请谈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

2. 请论述商业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基本要求。

(1)商业银行董事会应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及制度。(2)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内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3)商业银行必须定期向业务条线或部门主管、_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操作风险管理报告。(4)商业银行必须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并跟踪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包括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损失金额和损失频率,定期对损失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全行的风险管理流程。(5)商业银行必须确保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在全行和各业务条线实施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6)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系统必须接受验证和定期独立审查,审查必须涵盖各业务条线和操作风险管理环节。(7)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验证程序应定期接受外部审计和监管当局的监督检_。

3. 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必要性: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既是我行自身控制风险的需要,又是当今金融监管的最高要求。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必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是我国金融监管最高当局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我行建成“百年老店”,必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在xxx支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支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无处不在,我们的每一项业务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银行业务的任何变化,无论是推出新的业务还是对现有业务的改良,都会引起相关业务流程的变化。比如我们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发生变化,对我们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就应随之进行调整。然而,传统的、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解决不了类似的整体风险控制问题,所以我认为,在xxx支行实施全面风险管,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
  (二)有利于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任何环节都可能出现风险,但只要我们针对战略规划、产品研发、投融资、市场运营、财务结算、内部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支行负责人、客户经理、会计、出纳和守库员等重要岗位人员等关键岗位和重要人员的管理,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就能有效控制风险。所以我认为,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三)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从金融行业的普遍情况来看,凡是问题出得多的地方,都是忽视风险管理、不求质量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恶果。而一些发展较好的银行,则是那些一直坚持稳健经营、时时能够把握风险的银行,他们普遍具有健康的风险意识,所以,我认为要搞好一个银行,信贷风险文化必不可少,除了必须具有清晰的信贷管理理念、完善的信贷管理手段、健全的信贷操作规范和自觉的风险管理行为外,还要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如:银行是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的;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外部压力而降低。然而,要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文化理念,必须依赖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说,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二、方式:把内部控制机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八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xxx支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从方式上讲,我支行建立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把内部控制机制与全面风险八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如下:
  (一)按照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原则,完善内部管理组织架构,如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下列内部组织架构:
  1、授信审批小组;
  2、财务审批小组;
  3、反洗钱管理小组;
  4、案件专项治理小组。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比如:
  1、保证金帐户管理制度;
  2、风险识别与监测制度;
  3、违约客户跟踪管理制度;
  4、信贷责任追究制度;
  5、客户进入退出制度;
  6、会计交接与授权管理制度;
  7、待销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
  8、公章管理制度;
  9、atm机管理规定;
  10、其他应收款管理制度。
  (三)对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制度,印、押、证的领用、使用和交接要做到手续完整、登记记录齐全,同时,印、押、机要做到人离加锁,营业终了入库保管。重要空白凭证要设定专用库房,指定专人管理,出、入库要手续齐全,出售、使用重要空白凭证要坚持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操作。同时,加强对关键、重要岗位和人员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支行负责人、客户经理、会计、出纳和守库员等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
  (四)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对于未收到企业对账回执或联系不到客户的情况,要积极主动地到开户企业对帐,真正发挥对帐制度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与处理银企帐不符的问题,防止银行内部人员和企业人员内外勾结、联手作案。
  (五)提高内控意识,保持高度警觉,不能存有丝毫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要完善异常行为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异常现象及早采取果断措施,提早介入、防范,有效控制风险。
  三、难点: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难点
  在整个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中,我认为,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最难点。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一种风险的文化态度,是我们生存的原则、活动、惩罚和奖励的集合,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战略、策略、偏好、政策、制度等在内的诸多子系统强力的支持背景。二是我行有近20年的经营历史,且经历了信用社、合作银行、商业银行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信贷文化较为纷乱。因此,要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绝非一夜之事,它需要逐步转变过去已经形成的许多固有的观念,将客户经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保障资产质量的目标统一起来,增强信贷队伍的凝聚力和信贷人员对商业银行的归属感,进而在全行范围内灌输审慎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而且还采取科学的管理举措和积极的风险管理行动,逐步建立起“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外部压力而降低”,“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等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

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4.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管理体系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五)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应当适当考虑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性。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应当适当考虑市场风险与其他风险类别,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相关性,并协调市场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1.1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1.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1.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2.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2.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2.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3.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

6.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导语:文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指出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几点意见,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很多。具体而言,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银行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表现为多个层面。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经济中,信用风险无处不在,其特征主要为损失与收益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和累积性特征。对于银行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是与信贷业务相生相随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目前,我国已实行上线封顶的浮动利率,银行可以针对自身实际,在浮动范围内,执行自己的利率。然而中央银行对于利率的调整不像经济社会,可以对其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分析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就难以针对利率的调整做出及时的应对,更不能根据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变动走势适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而致使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在利率调整时遭受损失。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运行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主要原因包括内外部欺诈行为、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失误、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失误或低效、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以及意外事件产生有形资产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除此之外,如非事件类型信息失真、决策者素质低下,内部控制失效等都会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
          二、强化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目标的明确,即要做到对风险的识别、衡量、监督、控制和调整收益。简单地说,就是准确把握业务流程上的.每个风险点,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根据信息反馈,利用金融工具,讲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然后制定治理标准和解决方法。同时,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的风险,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当然,面对风险,我们不能一味被动的防范,应该主动的调节和预防,以求得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如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损失情况,就需要银行通过政策调整,业务流程管理和限额管制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建立起联网的信用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更为广泛的大众而建立起完善的资金流通监控制度,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每个经济个体的信用状态。对贷款信用的考证,应当从平时开始,包括现金的流转以及信用卡的结算等方面,而不应当从贷款申请的时候才开始对信用展开考评。
          (二)健全经济趋势预测 
          1.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是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人才培养。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文化中增强利率风险意识,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此外,应着手培养一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机构,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程序。针对目前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分散、专业性不强和机构设置不恰当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缺口管理水平,改善资产负债失衡状况。银行要提高缺口管理能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2.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准确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商业银行应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同中求异”,不断满足多层次潜在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性选择。二是加强资本管理,优化盈利结构。银行要高度重视对经济资本的科学管理,加快运用EVA等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此外,由于商业银行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第一手的各种数据资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最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因此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以及经济行为模拟模型,其对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分析辅助作用必将意义重大。
          3.规范操作行为 
         操作风险,不仅仅对于商业银行系统,对于各种组织都有存在,然而却因为商业银行中诸多业务办理流程繁琐,标准规则众多,从而导致操作风险更胜于其他行业。
         首先应当建立起必要的信息闭环,因为很多规则缺陷都会暴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而很多改进意见也常常会来源于一线工作人员甚至是银行体系的服务对象,因此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反馈闭环对于改进操作规范至关重要,而规范的完善对于提升银行体系风险抵御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次还应当落实各种规范,以自动化办公为辅助,尽最大可能服务业务办理流程和工作流程,一方面为工作过程留下可以参考的数据,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规避风险。

7.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不包括 ( )

C
答案解析: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有资产风险管理模式、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不包括 ( )

8.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简介

这本书为“21世纪银行精英系列培训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