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中大清欠9.8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后来呢?

2024-05-10 21:15

1. 《辛丑条约》中大清欠9.8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后来呢?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这一年,是1900年,在干支纪年里是辛丑年。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的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在这个条约里,清政府所面对的,并不是联合用兵攻破北京的八个国家,而是英国、美国、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十一个国家,其中的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就算是搭上了这艘顺风船。
在《辛丑条约》里,共有十二个条款,十九个附件,其中第一项条款,就是清政府要向这个十一个国家赔款4.5亿两白银,要计四厘的年息,赔偿期限为39年,到1940年为止,算上利息之后的金额更是高达9.8亿两白银之多,这些款项是以盐税和关税来抵押的,这还不算各省地方额外要赔付的2000万两白银。

除了赔款的条款之外,清政府还要派出使臣,去向这些国家道歉,要惩处以12名官员为首的一百四十二名官员。条约还要求,要暂停涉及到九个省、数十个府县的科举考试,还提出了改革外交等方面的要求。
《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也是清朝政府难以承受的重负,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大约为8000万两白银。为了搜刮财富以偿还这些赔款,清政府增加了各地的苛捐杂税,还指定了数额由各省分担赔款。

富庶一些江苏、四川、广东等省每年摊派的赔偿数额达到了250万两,就连最为贫穷的贵州也每年要承担20万两白银的赔款。
十年之后,清朝的统治被推翻,但是压在国人头上的数额巨大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却并没有随着清朝统治的灭亡消失,而是由中华民国继续承担起了这个沉重的负担。中华民国在成立之初,就发布了《告各国友邦书》,对于列强和清朝政府所签订的所有的条约予以承认,其中当然就包括这个《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大清欠9.8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后来呢?

2. 辛丑条约中国还了多年

辛丑条约后多国在东郊民巷驻军,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将其废除的!

3. 辛丑条约中国把钱还完了吗?清政府1912年就挂了啊

不但蒋要偿还,毛、邓、江都要履行同英、葡、沙俄签订的条约。如香港、澳门分别于条约规定的租期结束后才收回的,而且也没听说过交租金吧?这与赔款有区别吗?至于与沙俄签订的条约,外东北、新疆的领土,就更别指望收回了。 《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两。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这笔巨款还款方法大约有以下三种形式:
 
    1.债券:由清政府发出五种债券,按分摊数额交给各国收执,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帝国主义遂将各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税也划归外国人管理的海关税务司管理。
 
    2.额外款:"镑亏借款"。《辛丑条约》规定,赔款数目虽按银两计算,因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用金,还须按照白银市价折合为金币,这样亏损很大,这种亏损称为"镑亏"(以英国货币金镑为代表)。清政府为筹付这笔额外支出,1905年4月又向汇丰银行订借英金一百万镑,借款利息五厘,期限20年。
 
    3.庚款办学:在中国从事传教、经商30余年的史密斯,曾于1906年向美国总统建议"退还庚款"来培植中国学生。19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用"退还庚款"来教育中国学生的提案,1909年付诸实施。除了日、俄,从1923年起英、法、意、比、荷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竞相效仿,用此款办起了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这笔巨款到底还完了没有?
    没有还完,主要原因有:
   1.一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美、英、日、荷四国部分的庚款余额则改订偿付办法。
   2.抗日战争影响: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停止对日赔款。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冲突尖锐化,中国也无力赔款。于是英、美等国于1938年纷纷停止"庚子赔款"。至此,中国共赔款白银已近6.532亿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相当于今天的2万亿美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6046033.html

辛丑条约中国把钱还完了吗?清政府1912年就挂了啊

4. 《辛丑条约》上亿赔款,实际赔了多少,后面大清灭亡后剩余债款怎么样了?

《辛丑条约》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但是后来实际还款是5.76多亿两,清政府覆灭后这笔赔款是落在了民国政府头上,但是因为一系列的事情导致各国列强放弃或者退还了这笔赔款。当然并不是因为各国列强出于好心,而是因为当时局势不得已放弃这笔赔,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日本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仍然恬不知耻的向民国索要赔款,并且对外宣称这笔赔款只是用于东北地区教育事业。

总所周知,清政府在1901年鉴定《辛丑条约》,而十年后也就是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该条约本该随着清朝灭亡而废止,但是因为辛亥革命和民国的成立本就有国外列强干预与支持,各国列强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并且当时执政者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同意了这笔赔款。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各个合约国纷纷拉民国参战,一方面想利用民国资源与劳动力,另一方面则是打击轴心国在华利益,所以答应拖延赔款与免除期间利息。一战结束后身为战败国的德国与奥匈帝国不得已放弃了这笔赔款。

而后沙俄被推翻,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乘此时机民国与苏联鉴定《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联表示愿意放弃这笔赔款以换取民国政府的承认。再到后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由于中国地位极其特殊,各国列强为了让国民政府能全力拖住日军在侵略的步伐也不得已鉴定新约,宣布放弃这笔赔款。当然提到这里不得不说当时海关税务司即使在得知东北地区沦陷时依旧没有终止对日本的还款,直到各界人士发起大规模抗议活动后,到1938年底才宣布停止赔款,至此《辛丑条约》才算正真意义上废除。

5. 辛丑条约39年要赔9.8亿,大清仅还10年就亡了,剩下的钱咋处理的?

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软弱的清政府和列强们在1901年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要向各国支付4.5亿两白银,但是清朝自然不可能拿的这么多钱来,那只能够分年赔偿了,因此双方协定,年息4厘,共计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只不过清朝只还了10年,1912年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走向了灭亡,那么剩下的钱怎么处理的呢?

当然是民国接着偿还了,虽然民国政权多有变动,但是无论袁世凯、段祺瑞、国民政府都是要继续承担这笔款项的责任的,这样他们政府才能够获得国际上的普遍承认,同时也是对契约的一种遵守,不过到最后,庚子赔款也始终没有完全支付,就让我们来看下是为什么吧!
首先是美国,1904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开始改变了对中国的外交方针,在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以及传教士明恩博等人的推动下,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的谘文,同意放弃赔款,并将美国所得的“庚子赔款”半数退还给中国,用于教育事业。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而清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中,很多成为了后来的栋梁之才,比如著名的胡适以及詹天佑。此外,这笔赔款还被用来建设包括燕京大学在内的12所教会大学,以及教会医院。

有了美国作为参照,在1926年,英国国会通过了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议案,并且派遣外交官员斯克赛尔来华制定该款项的利用,投入到基建、教育等事业中,而胡适正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退还庚子赔款中尚未付给的部分,来换取北洋政府承认苏俄的身份,192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协定》,其中规定了退款的用途,用于偿还偿付中国政府业经以俄款为抵押品的各项债务、以及中国的教育事业。

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退款”的概念并非大家所理解的那样,除去美国、德国以外,其余的国家意思是,这笔赔款会以其他的形式退还,也就是说,中国还是得继续按照《辛丑条约》的协定继续交钱,只不过欧洲国家再次用援助返回而已。在他们看来,这样做的好处自然能够维持和加强中国等各方面的联系
法国从1924年放弃赔款,凭借这笔钱建立了中法银行以及中法大学,1917年,中国参加一次世界大战,当年停止支付了德国赔款。

而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也先后在1919年和1920年放弃奥匈帝国赔款,荷兰在1926年将庚子赔款还给中国,但是指定65%必须用于水利事业,而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过后,中国停止了对日本的赔款。
根据总的统计,至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子赔款为止,37年当中,中国支付的庚子赔款总计为6.64亿海关银两,扣除各个国家退款,我国实际支付给帝国主义的赔款数额为5.7亿两,占规定数额的58%。

辛丑条约39年要赔9.8亿,大清仅还10年就亡了,剩下的钱咋处理的?

6. 现在才知道,原来辛丑条约,中国赔了那么多钱!


7.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后清朝灭亡,剩下的债哪里去了?

《辛丑条约》又名《庚子赔款》当时的清朝输给了很多国家,当时的列强不是让割地就是赔款。后来就有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当时说好的是39年还清,以关税和盐税抵押。清朝灭亡在1912年,距离该条约也只有10个年头,后来成立的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结果了这个烂摊子,继续偿还这笔巨款。一直到1939年这个条约才被终止,一共还款37年,大概赔5.76亿两白银。在十月革命之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主动放弃了对我国的那部分赔款。后来德国也抵消了这笔款项,1920年法国和英国又退还了已付的和停止索要这笔款项。也就是在世界第一次大战后,很多国家都把赔款退还回来,用来发展留学生,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
当时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胆小的慈禧选择退让求和,最后剩下李鸿章收拾残局。签订《辛丑条约》也被称为九七国耻,清政府沦陷为帝国主义统治和侵略中国的工具,除了赔款就是割地,一度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赔款都给了日本可乘之机,国民政府的处理方式让其他国家一直把中国当成弱国,而且无外交的印象,落后的只能挨打,势力没有那么大。
19世纪末,在清朝的直隶境内,成亲上万的义和拳农民组建了义和团,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压迫发泄在各国传教士和侨民身上。当时的慈禧觉得这个时候士气大增,就像11个国家下了战书,结果当时最弱的日本打赢了清朝,无疑让其他国家不再畏惧清朝的战书,相继联合起来打压中国,导致清军节节败退,慈禧就带着光绪皇帝向西安逃跑了,最后只剩下李鸿章等人收拾残局。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后清朝灭亡,剩下的债哪里去了?

8. <辛丑条约>的赔款清政府还清了吗?还了多少?

《辛丑条约》的赔款总数在10亿两以上,后来由于形势的发展,经过延付、停付及退还,实际赔款并没有达到这个数目。
据历史资料统计,至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子赔款为止,1902-1938年这37年间,庚子赔款总计实付之数为6.64亿海关两,扣除美英等国退款等,中国实际支付给帝国主义的赔款数额共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约占总数的58%。
《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为11国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当时,中国的人口大约4亿多,每人都要背负2两多白银的赔款。为赔偿,政府变本加厉压榨民众,引起强烈不满。中国海关也由英国人掌握,海关收入绝大部分成为赔款。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外国人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扩展资料: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1.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参考资料:人民网-辛亥溯百年 引燃革命那些事;
百度百科-庚子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