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史是什么?

2024-05-03 07:43

1. 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自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该组织曾先后于1989年起开始研究和探索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于1989年1月及1991年1月召开了二次研讨会,分别讨论了会计准则和物价变动与外币业务会计两个专题。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内容、会计原则与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关系、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思路等问题,会后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会计原则说明和研究报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并更名为“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研究组以合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成果,并向财政部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建议。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也于1988年10月建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课题组在1989年3月提出了《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需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在1992年7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讨论后,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长令形式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l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即着手草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为保证准则质量,分别成立了国外、国内两个咨询专家组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分四辑印发各地征求意见。到2001年先后修订、颁发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具体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规范了中国会计实务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史是什么?

2. 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帐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从不同角度考察会计,可对会计本质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可概括为:(1)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2)会计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3)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 古时账簿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早期的会计包括审计。习惯上,对担任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简称为会计,有时把会计作为会计学的同义语。2005年11月8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王军先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亲您好,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国家正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企业会计准则也随之出台。其中,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基础。此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准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报表编制规定》(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试行)》(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2006)等。这些准则建立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国情,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和指导,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不仅覆盖了企业的会计报告,而且还包括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会计管理和报表分析工具。【摘要】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和现状【提问】
亲您好,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国家正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企业会计准则也随之出台。其中,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基础。此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准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报表编制规定》(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试行)》(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2006)等。这些准则建立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国情,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和指导,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不仅覆盖了企业的会计报告,而且还包括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会计管理和报表分析工具。【回答】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4. 我国会计准则的体系?

1.1992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又先后发布了相关的16项具体准则
2.之后,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部对上述准则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并制定了一系新的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3.07年和08年除了上市公司之外的企业可以执行旧准则,09年开始所有的企业都要开始执行新准则

5. 中国会计准则的介绍

《中国会计准则》是2008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保郎。

中国会计准则的介绍

6. 中国会计准则的内容简介

《中国会计准则:概要、变化及比较》以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2006年10月30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7年11月16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2007年4月出版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以下合称为“中国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分三部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 第一部分,企业会计准则概要。该部分旨在通过高度概括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第二部分,企业会计准则与原会计法规的变化分析。该部分除了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原会计法规在处理原则上的变化以外,还从应用层面上分析了新旧核算体系下,具体实施问题对财务报告的潜在影响。第三部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该部分内容主要从文字表述上汇总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

7.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

中国自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该组织曾先后于1989年起开始研究和探索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在1992年7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讨论后,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长令形式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l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即着手草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为保证准则质量,分别成立了国外、国内两个咨询专家组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分四辑印发各地征求意见。到2001年先后修订、颁发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具体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规范了中国会计实务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

8. 中国会计准则是如何发布的

亲您好!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
1992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1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14年1月至7月,财政部陆续发布、新增了八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供参考!【摘要】
中国会计准则是如何发布的【提问】
亲您好!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
1992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1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14年1月至7月,财政部陆续发布、新增了八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供参考!【回答】
国际会计准则是如何执行的【提问】
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会计一般规范。其目的是促成国际范围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它不直接约束各国的会计活动,而通过纳入各国的会计规范系统来对各国(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所在国)的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现已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有“会计政策的披露”、“存货估价”、“折旧会计”、“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会计对价格变动的反映”、“非常事项与前期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政策的改变”、“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会计”、“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的处理”、“建筑合同会计”、“所得税会计”及“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列示”,等等。以上内容供参考!【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