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的人工耳蜗和进口的有什么区别?

2024-05-11 21:50

1. 国产的人工耳蜗和进口的有什么区别?

国产的人工耳蜗和进口的人工耳蜗的区别:
1、针对人群不同
国产人工耳蜗主要针对语后聋患者。
进口人工耳蜗针对的主要是先天性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聋患者。
2、价格不同
国产人工耳蜗价格比进口的低。
进口人工耳蜗价格比国产的高。
3、质量不同
国产人工耳蜗的产品安全性、植入稳定性、防尘防水性、损坏率等方面比进口的低。
进口人工耳蜗的产品安全性、植入稳定性、防尘防水性、损坏率等方面比国产的高。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人工耳蜗

国产的人工耳蜗和进口的有什么区别?

2. 人工耳蜗有哪些品牌,进口还是国产的好呢?

亲,进口的人工耳蜗:奥地利人工耳蜗(MED-EL)、澳大利亚科利耳(Cochlear)人工耳蜗和美国领先仿生人工耳蜗(AB);国产的人工耳蜗有:诺尔康人工耳蜗(NUROTRON)、爱益声人工耳蜗(AIC)和力声特人工耳蜗(LISTENT)三个品牌 各有特点, 适合您的就是好的。还是需要综合评估[开心]【摘要】
人工耳蜗有哪些品牌,进口还是国产的好呢?【提问】
亲,进口的人工耳蜗:奥地利人工耳蜗(MED-EL)、澳大利亚科利耳(Cochlear)人工耳蜗和美国领先仿生人工耳蜗(AB);国产的人工耳蜗有:诺尔康人工耳蜗(NUROTRON)、爱益声人工耳蜗(AIC)和力声特人工耳蜗(LISTENT)三个品牌 各有特点, 适合您的就是好的。还是需要综合评估[开心]【回答】
澳科利人工耳蜗怎么样?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提问】
亲,澳科利人工耳蜗不错的,属于进口的[开心]【回答】
亲,再麻烦问一下 澳科利 好点还是奥地利好点【提问】
入正题,第一家进入我视野的是奥地利公司,抖音里的听障儿童几乎都是奥地利用户,营销做得非常好,也一定程度反应了公司的服务,奥地利优点是:服务好,电极号称是超软直电级,据说能更好保护残余听力,而且能够定制电极长度,对于耳蜗畸形的宝宝比较友好,一体机问世比较早目前发展较好,缺点是部分外机不支持充电,另外就是一点说这家公司是私人企业。然后澳大利亚公司:优点: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植入体非常薄,电极有直的弯的可以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宝宝,一体机问世比奥地利的更小更轻薄。即将在国内建厂,已经选址,可能后期售后成本会下降。缺点:因为是厂家直营,没有代理商,售后这一块据说不如另外【回答】
好的谢谢【提问】
亲,还是在国内还是奥地利用户多【回答】
那就还建议做奥地利是不【提问】
对的,亲【回答】

3. 人工耳蜗为什么这么贵的呢?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2018年5月1日起,深圳市将人工耳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有效期5年。属于国产材料的,按实际价格的90%支付;属于进口材料的,按实际价格的60%支付。最高支付金额不超过67500元。确实挺贵啊。要说材料其实也就那么多钱。我认为啊这些钱主要用于专利费,这些专利费用主要用于以后更好的改进产品,为未来人谋福利。就好像一些抗癌药,靶向药。也是这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家的工作环境。为后人谋福利。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2018年5月1日起,深圳市将人工耳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有效期5年。属于国产材料的,按实际价格的90%支付;属于进口材料的,按实际价格的60%支付。最高支付金额不超过67500元。确实挺贵啊。要说材料其实也就那么多钱。我认为啊这些钱主要用于专利费,这些专利费用主要用于以后更好的改进产品,为未来人谋福利。就好像一些抗癌药,靶向药。也是这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家的工作环境。为后人谋福利。

人工耳蜗为什么这么贵的呢?

4. 人工耳蜗应该怎么选择?

人工耳蜗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两大因素:产品与服务。
人工耳蜗国际上主要有三大品牌:美国的Advanced Bionic、澳大利亚的Cochlear、奥地利的MED-EL;植入者需关注产品特性、个性化定制(如手机直连技术、FM兼容等)。
对于植入者除了考虑产品品牌型号,还需要重点考虑服务商水平,包括专业程度、行业口碑、服务态度、综合评估、维修保养的便利性,是否全国连锁等,对于植入者来说,接触最多的是服务机构,选择一家拥有全国性专业服务水平的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而对于很多植入者关心的费用问题,全国各省市都对适龄儿童有相应的医保政策或补助,这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

5. 不同牌子的人工耳蜗什么区别?有国产的吗?哪个更好?

(一)先说说植入体的电极形态不同: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人工(电子)耳蜗/仿生耳的植入体电极形态有:C公司的弯电极和直电极;AB公司的“J形”预弯电极,以及M公司的长电极。
植入体的电极形态的不同,主要是因为C公司、M公司和AB公司,这三家人工(电子)耳蜗公司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和不同的语言编码策略。
弯电极是设计用来抱紧蜗轴的。抱紧蜗轴就可以减少电极和听神经束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少相邻电极之间的电流干扰,降低系统的耗电量。
但是,无论是在手术中,还是在手术后,弯曲的电极对脆弱的耳蜗内侧(蜗轴)都会产生压力,所以C公司在2002年采用了“软尖技术”,改进了电极的尖端,并论证得出,“软尖技术”能“减少手术中电极对耳蜗内侧的压力”。但是植入体一经植入,是终生使用的。弯电极对蜗轴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所以他们很难保证在十年、二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会不会对耳蜗的内部结构产生更严重的破坏。
况且C公司的弯电极在植入前是直的,他们要求医生在手术时采用“进极退芯”的手法:一边插入电极,一边抽出电极束的芯——只有将芯抽出,直的电极才能变弯。这样做最明显缺点就是手术时间长——因为这需要医生在手术时按部就班地一点一点地推入电极——这客观地加大了患者的手术风险。
直电极,包括M公司的长电极,无论是在术中,还是在术后,对耳蜗外侧内壁有压力。而且直电极在推入耳蜗的过程中,有破坏患者残余听力的高风险。所以C公司的直电极主要是针对耳蜗骨化、或耳蜗囊状畸形(耳蜗转数不足一圈半)的患者。
这其中就要说说M公司的长电极了。M公司坚持认为“长电极、全覆盖”有助于更好地补偿听力。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耳蜗形态是螺旋上升结构,总共约有两圈半,总长约33毫米。M公司的长电极植入长度31毫米。而目前的研究表明:正常人的耳蜗结构中,负责收集声音信号的听毛细胞主要分布在从蜗底到蜗顶的一圈半的范围内,也就是说,长度16.5毫米左右(可以缠绕耳蜗一圈半)的电极插入耳蜗后,就足够补偿患者的听力损失。
另外,研究表明:需要植入人工(电子)耳蜗/仿生耳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大多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严重。一些患者对低频大声是有反应的,例如敲鼓声,只是他们听不清言语的内容。这是因为声学理论中普遍认为:言语声中的低频成分决定了声音信号的响度,而高频成分决定了声音信号的清晰度。而分布在耳蜗底转的听毛细胞负责识别高频音。
耳蜗结构十分微小,只有半个指甲盖那么大。过长的电极,需要从耳蜗的底转一直捅进耳蜗最细弱狭小的顶转,会有破坏耳蜗结构的高风险,损伤患者的残余听力。
AB公司独有的“J形”预弯电极植入长度17毫米(还有C公司弯电极植入长度15毫米),刚好覆盖耳蜗结构一圈半。J形的专利设计,仿生形态符合耳蜗螺旋。不论是植入时,还是植入后,靠近又不抱紧蜗轴,既有效加强电刺激,又有效保护耳蜗结构,更有助于保留患者残余听力。预弯电极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多年,耳外科医生普遍认为它在植入时更方便。
(二)再说说植入体封装的不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人工(电子)耳蜗/仿生耳系统的植入体封装方式有两种:AB公司和C公司采用的钛金硅胶封装,M公司采用的生物陶瓷封装。
两种截然不同的植入体封装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钛金硅胶封装的植入体磁铁是可以移除的——即使发生强烈碰撞,植入体外包结构不会发生变形。而生物陶瓷封装的磁铁是不可移除的——临床上出现过因激烈碰撞导致植入体的生物陶瓷外包碎裂的病例。
磁铁是否可移除,意义在于是否方便术后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认证结果来看:小于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对于两种封装方式的植入体来说,都是低风险的。但是患者如需做加强型的核磁共振,体内是不可以有磁铁存在的。例如:头部核磁,一般是3.0特斯拉。
另外,陶瓷封装的植入体,需要全埋入——这样才能有效固定植入体,避免发生植入体移位。所以,M公司的产品在手术时,需要的手术开口更大,磨骨量也更多。
由此可见,磁铁可移除的钛金硅胶封装方式,体现了科技对患者的关怀,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M公司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也正式推出了采用钛金硅胶封装方式的植入体。

不同牌子的人工耳蜗什么区别?有国产的吗?哪个更好?

6. 不同牌子的人工耳蜗什么区别?有国产的吗?哪个更好?

(一)先说说植入体的电极形态不同: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人工(电子)耳蜗/仿生耳的植入体电极形态有:C公司的弯电极和直电极;AB公司的“J形”预弯电极,以及M公司的长电极。
植入体的电极形态的不同,主要是因为C公司、M公司和AB公司,这三家人工(电子)耳蜗公司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和不同的语言编码策略。
弯电极是设计用来抱紧蜗轴的。抱紧蜗轴就可以减少电极和听神经束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少相邻电极之间的电流干扰,降低系统的耗电量。
但是,无论是在手术中,还是在手术后,弯曲的电极对脆弱的耳蜗内侧(蜗轴)都会产生压力,所以C公司在2002年采用了“软尖技术”,改进了电极的尖端,并论证得出,“软尖技术”能“减少手术中电极对耳蜗内侧的压力”。但是植入体一经植入,是终生使用的。弯电极对蜗轴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所以他们很难保证在十年、二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会不会对耳蜗的内部结构产生更严重的破坏。
况且C公司的弯电极在植入前是直的,他们要求医生在手术时采用“进极退芯”的手法:一边插入电极,一边抽出电极束的芯——只有将芯抽出,直的电极才能变弯。这样做最明显缺点就是手术时间长——因为这需要医生在手术时按部就班地一点一点地推入电极——这客观地加大了患者的手术风险。
直电极,包括M公司的长电极,无论是在术中,还是在术后,对耳蜗外侧内壁有压力。而且直电极在推入耳蜗的过程中,有破坏患者残余听力的高风险。所以C公司的直电极主要是针对耳蜗骨化、或耳蜗囊状畸形(耳蜗转数不足一圈半)的患者。
这其中就要说说M公司的长电极了。M公司坚持认为“长电极、全覆盖”有助于更好地补偿听力。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耳蜗形态是螺旋上升结构,总共约有两圈半,总长约33毫米。M公司的长电极植入长度31毫米。而目前的研究表明:正常人的耳蜗结构中,负责收集声音信号的听毛细胞主要分布在从蜗底到蜗顶的一圈半的范围内,也就是说,长度16.5毫米左右(可以缠绕耳蜗一圈半)的电极插入耳蜗后,就足够补偿患者的听力损失。
另外,研究表明:需要植入人工(电子)耳蜗/仿生耳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大多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严重。一些患者对低频大声是有反应的,例如敲鼓声,只是他们听不清言语的内容。这是因为声学理论中普遍认为:言语声中的低频成分决定了声音信号的响度,而高频成分决定了声音信号的清晰度。而分布在耳蜗底转的听毛细胞负责识别高频音。
耳蜗结构十分微小,只有半个指甲盖那么大。过长的电极,需要从耳蜗的底转一直捅进耳蜗最细弱狭小的顶转,会有破坏耳蜗结构的高风险,损伤患者的残余听力。
AB公司独有的“J形”预弯电极植入长度17毫米(还有C公司弯电极植入长度15毫米),刚好覆盖耳蜗结构一圈半。J形的专利设计,仿生形态符合耳蜗螺旋。不论是植入时,还是植入后,靠近又不抱紧蜗轴,既有效加强电刺激,又有效保护耳蜗结构,更有助于保留患者残余听力。预弯电极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多年,耳外科医生普遍认为它在植入时更方便。
(二)再说说植入体封装的不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人工(电子)耳蜗/仿生耳系统的植入体封装方式有两种:AB公司和C公司采用的钛金硅胶封装,M公司采用的生物陶瓷封装。
两种截然不同的植入体封装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钛金硅胶封装的植入体磁铁是可以移除的——即使发生强烈碰撞,植入体外包结构不会发生变形。而生物陶瓷封装的磁铁是不可移除的——临床上出现过因激烈碰撞导致植入体的生物陶瓷外包碎裂的病例。
磁铁是否可移除,意义在于是否方便术后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认证结果来看:小于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对于两种封装方式的植入体来说,都是低风险的。但是患者如需做加强型的核磁共振,体内是不可以有磁铁存在的。例如:头部核磁,一般是3.0特斯拉。
另外,陶瓷封装的植入体,需要全埋入——这样才能有效固定植入体,避免发生植入体移位。所以,M公司的产品在手术时,需要的手术开口更大,磨骨量也更多。
由此可见,磁铁可移除的钛金硅胶封装方式,体现了科技对患者的关怀,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M公司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也正式推出了采用钛金硅胶封装方式的植入体。

7. 有谁装了国产人工耳蜗,效果好吗

从技术指标来看差异不大。
人工耳蜗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器官,但实际上并不能算是非常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只是因为横跨多个学科,例如电源、芯片、材料、耳外科、通讯、声学等等,每一个学科都不会用到最最顶尖的技术,只会用相对先进的技术。再加上相对小众,三类医疗器械研发周期和上市周期都很长,所以形成了自然垄断(参见自然垄断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进入成本过高,不必要)。所以现在全球只有五家人工耳蜗处于商用阶段,其中在中国内地的是四家,分别为:澳大利亚、美国、奥地利和中国浙江诺尔康。
从目前收集的中国国产耳蜗数据和用户反馈来看,国产耳蜗最大的优点:价格便宜,很多人做得起。截止到2015年4月,我们知道中国国产耳蜗植入者已经达到2000人,特别是2014年自费手术量接近1000。(截止到2017年4月,国产耳蜗已经累计植入5000台,并中标两次国家项目)第二个优点是言语处理策略,这属于人工耳蜗的软件部分,是基于汉语进行研发,进口耳蜗是基于通用语(英文)研发。
那国产耳蜗与进口耳蜗相比还有哪些不足呢?
1、CSR数据积累不够
三类医疗器械的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累计存活率(即植入体在体内正常工作的统计概率)。目前三家进口耳蜗都已经公布,但国产耳蜗上市没几年,这个数据暂时还没有。这个需要在未来几年内完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处理器加工工艺
从外观来看,国产耳蜗大致相当于进口耳蜗的上一代产品(但已经很先进,不是贬义)。但是从工业设计角度来看,无论是美观性、防尘防水性能、损坏率等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在下一代产品中努力追一下进口产品。
3、软件开发水平
虽然从言语处理策略来看,国产耳蜗已经基于汉语进行研发。但是降噪、情景自动识别等技术还没有进步,而这些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而这几个项目,恰恰是进口耳蜗这几年技术攻坚的内容。

有谁装了国产人工耳蜗,效果好吗

8. 如何选择人工耳蜗品牌?

目前台湾可供选择的人工耳蜗品牌共有三种,分别来自美国的Advanced Bionic,澳洲的Cochlear,奥地利的MED-EL(而在中国大陆则还有诺尔康Nurotron等)。各品牌耳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且各有其成功案例。因为人工耳蜗植入是一辈子的事,因此建议父母在做决定前务必询问听力师各种产品的优缺点及特性,而不是仅仅看了一段成功案例的视频就匆忙下决定。台湾人通常考虑的因素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产品的特性:包括产品的优缺点、获得专利数量和未来科技的兼容性等。
2、耳蜗代理商:包括耳蜗代理商的专业程度、服务程度、维修便利程度以及能否提供全套听力评估服务等,部分机构还向家长提供未来不同时期的康复建议,并针对孩子的康复效果进行定期追踪和不断改进,甚至可以提供双模式调机与评估,以及FM系统评估等一站式服务,将所有听力环节整合起来。
3、经济考量:在台湾,听损家庭不但要考虑手术及设备的费用,还要考虑设备售后的费用(如导线、头件、电池、相关辅具等),台湾部分地区有相关社会保障业务,可以减轻相关压力。
因此,在台湾,听损家庭通常在选择人工耳蜗品牌前向专业人士咨询,比如医生、听力师等(而在中国大陆则更多向耳蜗销售商咨询),另外台湾家长在选择时,会对比所有耳蜗的技术数据,并与相关耳蜗家庭进行请教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