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24-05-16 12:54

1. 怎样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③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原则得以落实。④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体化。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我县非常重视科教管理一体化。在管理上,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校长。校长首先重视教育科研,要成为科研型校长。校长在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带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校长参与教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教科研,还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层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抓教研网络建设。在组织上,各乡镇有以乡镇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中心教研组;负责全乡镇教科研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每个学科都相应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给每位成员建立了业绩档案,由县教研室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中学都设立了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教研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研网络,教研教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格局,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的结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课题的应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广首席负责制和学科教师全员推广制度,教研员是成果推广首席负责人,对论证立项的科研成果由全县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激励同学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区域性推进教改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以来,我县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70多项,试点学校达81处,课题已覆盖了中小学全部科目。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骨干教师交流、外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丰富了教科研方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3.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为加强常规教学,县教研室立足教学创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实行了全员、全程、全环节检查过关制度,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许多学校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或观摩外地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商讨下周同学科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的处理、测试题的题型等;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半天作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学习等活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职能明确,能够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做到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校将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4.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县一直重视名师的龙头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名师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带动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采取结、通、帮、带的方式培养本校的教科研骨干力量,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教师,使一大批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讲科学、讲方法、讲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结合蹲点视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了各学科的“样板示范课”;在组织样板示范课基础上,开展“全员公开课展评”活动,由各乡镇各学校承担全员公开课的组织实施,根据各学科实际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重,积极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三优”评选。二是围绕教学创新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观摩课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内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路子。这些活动,推动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目前,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向了更高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端正,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兴教”正在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效喜人。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道路,建立和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县中小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怎样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 如何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③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原则得以落实。④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体化。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我县非常重视科教管理一体化。在管理上,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校长。校长首先重视教育科研,要成为科研型校长。校长在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带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校长参与教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教科研,还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层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抓教研网络建设。在组织上,各乡镇有以乡镇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中心教研组;负责全乡镇教科研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每个学科都相应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给每位成员建立了业绩档案,由县教研室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中学都设立了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教研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研网络,教研教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格局,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的结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课题的应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广首席负责制和学科教师全员推广制度,教研员是成果推广首席负责人,对论证立项的科研成果由全县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激励同学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区域性推进教改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以来,我县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70多项,试点学校达81处,课题已覆盖了中小学全部科目。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骨干教师交流、外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丰富了教科研方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3.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为加强常规教学,县教研室立足教学创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实行了全员、全程、全环节检查过关制度,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许多学校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或观摩外地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商讨下周同学科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的处理、测试题的题型等;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半天作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学习等活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职能明确,能够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做到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校将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4.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县一直重视名师的龙头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名师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带动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采取结、通、帮、带的方式培养本校的教科研骨干力量,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教师,使一大批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讲科学、讲方法、讲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结合蹲点视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了各学科的“样板示范课”;在组织样板示范课基础上,开展“全员公开课展评”活动,由各乡镇各学校承担全员公开课的组织实施,根据各学科实际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重,积极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三优”评选。二是围绕教学创新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观摩课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内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路子。这些活动,推动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目前,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向了更高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端正,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兴教”正在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效喜人。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道路,建立和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县中小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3. 如何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

如何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如何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发挥教学环节和师生互动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教研系列教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学系列教师队伍,为全校性平台课程、覆盖多个院系的专业平台课程等提供保证。设立实践教师岗位,选聘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改革完善班主任制度,鼓励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深入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引导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各种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积聚和转化;坚持为学为人并重,弘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育人特色,努力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 
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以学为主转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梳理和调整课程体系,以课程和培养环节的学习成效为基础,健全以学生为本、以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努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统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发扬专业教育的特色,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增强课程挑战度。提高培养方案的弹性、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切实推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升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养成高尚而独立的完整人格,培育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构建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模式,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集体建设,改革学生评价、荣誉、资助和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把价值塑造变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带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超越传统课堂限制,在教室、校园、国内以及网络和成长社区上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全面育人。 
探索构建鼓励创新、管理规范、分工负责的治理模式。明确教师、学生、行政各自职责,学校和院系分级负责,健全教学责任和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教学委员会,负责审议教学计划方案,评定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检查、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对教育
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保障教学投入力度。实施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改革,在院系教学经费分配方面,把主要按学生人数多少分配经费的做法,改为与院系开课数量、生时数和教学质量挂钩。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教师跨院系开课、学生跨院系选课。多方筹集资源,推进教学基地、教学实验室、创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和平台建设。 
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目标,强
的数量和刚性,提高课程挑战度,激发学生志趣,鼓励创新。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约占学分总量的1/3-2/5。 
因此,在我校各个教职工团结一致的氛围中,各司其职,心朝一处想,力朝一处使,定能把我们未来的技师学院办的越来越好。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教师能够锻炼教学水平,就让我们努力把我的设定目标一一实现吧。

5.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清浦区庆祝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大会在清浦中学召开。会议回顾总结全区教育工作,表彰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教育发展工作任务。区委书记周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区领导纪从德、史卫东、李海波、韩高峰、蒋风云、颜成陆、高进锋、周子健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史卫东主持。
 
 周青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他说,近年来,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均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积极性得到激发,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
 
 周青指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他强调,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面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探索、奋力突破,让更多家庭更多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资源。一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成果,保持师资力量动态均衡;健全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纵深拓展,尽快形成系统性成果。二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这一核心,科学制定不同阶段学校的衡量评价标准,使优质学校得到更好发展,相对薄弱学校尽快缩小差距;坚持特色化发展、差别化竞争,打造特色办学品牌,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终身受益。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建设,每一位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强化名师培养,在加大现有师资培育力度的同时,有计划地引进一批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学识本领。四要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重视并解决学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他希望全区广大教师珍惜岗位、齐心协力,把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史卫东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求:一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二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三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
 
 会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风云作教育工作报告;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高进锋宣读表彰决定,区领导为受到表彰的50名优秀教师和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颁奖;清浦中学、城南小学等2所学校和任巧英、许丽萍、舒文等3位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观看了教育现代化专题片。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6. 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7. 如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改革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回顾过去,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5、取得五项突破:
○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
○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
○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

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如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8. 如何加强教研课改,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比较稳定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保证。这些年来,临川四中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办学效益,主要得益于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确立“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
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它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确课改的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
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教学将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学工作应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与其补充和延伸的科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生治学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省时、博得“共振”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增设各学科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自我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坚持不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课改实践中提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各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的教学办学模式。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估机制
确立了“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如临川四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教研活动检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方案等等。
依据“以人为本,以发展师生的潜力为主线”为办学理念,学校制定了《教学评价方案》,初步采用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自己、学生、同事、学校四个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为“我给自己写评语”、“教学寄语”、“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分为一些小栏目,整合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评价,是评价力求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三、立足教学常规抓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科研活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在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推进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研工作。
1、开展学习型教研。通过教研组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课改教研活动中来。
2、开展活动式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学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师每学年按要求必须完成“八个一”活动:读一本课改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好一篇优秀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命一份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试卷,参加一些课题研究,上好一堂研讨课,分析好一堂课例,做一次学科专题中心发言,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3、开展专题式教研。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个别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解决,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学校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力度,群策群力,随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色,学生的学情反映和教学效果反馈等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学校规定各备课组必须做到“四定、四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同一目的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考试检测。
4、开展专题研究。如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等许多专题研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人人都参加课题研究。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让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更好更坚定地走下去,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我校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自1999年国家取消大中专生指令性分配机制以来,学校没有得到青年教师的补充,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竞争,教学氛围缺少活力。由于抚州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变化,学校的生源素质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进一步创新,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让学校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接下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