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如果得出的r值没有星号,且P值大于0.05,如何解释?

2024-05-14 09:26

1. 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如果得出的r值没有星号,且P值大于0.05,如何解释?

相关分析的r值,代表的是你所输入的数据中,变项之间关系;正值代表正向关系,负值代表负向关系,数值越大,关系越强。然而,这个解释还要视乎你所输入数据(data)的性质:到底是一个样本(sample),抑或已经是一个总体(population)。

若你所输入的数据为後者(一个总体),亦即不需要进行统计推论,那麼,大可不必理会这个p值,直接解释统计值r即可。但若为前者(一个样本),亦即要把样本情况推论到总体,那麼便要进行「统计检定」,以确定样本情况是由於抽样所做成的误差,抑或,总体的情况确实是如此。这时候便要观察这个p值。

我pkl_is_pkl首先简单说一下「统计检定」。就是先就总体的情况定一个「假设H」(比如讲,总体相关为0或者某个值),按这个假设情况抽出样本并计算其统计值,每抽一次便可得出一个样本统计值,这些样本统计值有些的出现次数较多,有些则较少,按统计值的大小排列起来,统计值的「出现次数」便会形成一个「分配」(distribution),假设进行无限次抽样因而形成了一个「抽样分配」(sampling distribution),「出现次数」就是样本统计值被抽中(出现)的机会率。统计学家老早把这个「抽样分配」建立好,如今你只要把你计算出来的样本统计值r,拿来跟这个抽样分配作出比较即可,而那个p值其实就是指在「抽样分配」中,该样本统计值出现的机会率,数值越小,即在上述「假设H」下出现此样本统计值的机会越低,即所谓的「显著」。

所以,当p值很小(即所谓的「显著」)的时候,我们可以比较有信心推论说,拒绝「假设H」,亦即拒绝原先设定的「总体的相关为0或者某个值」的假设。因为「假设H」若真实存在,而又抽出一个这样的样本,机会率就只有p,当然,这不是说没有可能,只是很低就是了。换句话说,当拒绝「假设H」,这个p值其实就是推论错误的机会率。相反,当p值很小时,你仍然坚持接受「假设H」,即表示你猜对的机会率很低,当然,这也不是说没有可能,但你犯错的机会很大就是了,而1-p值就是你推论错误的机会率。

反过来说,当p值不是很小的时候(即所谓的「不显著」)的时候,我们便难以有信心作出推论说拒绝「假设H」,因为毕竟有机会抽出这样的一个样本(机会率就是p值)。亦即,我们无法把样本的情况推论到总体,因为我们无确定样本情况是否由於抽样做成。

回到你的问题。spss进行相关分析,一般如果没有特别设定,是假设总体相关为0的。而现在得出的r值没有星号,且P值大于0.05,亦即是所谓的「不显著」,因此,我们难以有信心否定「总体相关为0」的假设。因为从统计理论上说,「总体相关为0」也有可能抽出现时的样本(机会率就是p值)。简单一句话,就是无法从样本的情况推论到总体,样本中的所呈现相关情况(r值)「可能」并不存在於在总体中。

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如果得出的r值没有星号,且P值大于0.05,如何解释?

2. SPSS 描述性统计里面有效数字是什么意思 怎么去除

就是非缺失子的数据
有效数字就是你要用的数据,为什么你不要这个?
我经常帮别人做这类的数据统计分析

3. SPSS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没有星号

只有相关分析中spss才会在结果矩阵中显著出一个*号和两个*号 以区别0.01和0.05水平的显著性
其他的分析都是默认在0.05水平下的显著性 所以不会有*号,至于你看到的论文中加的*号 都是后来自己编辑添加的

SPSS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没有星号

4. 求问spss软件的分析报告描述性统计的问题

这个操作很多的
我替别人做这类的数据分析蛮多的

5. 两个均数已计算出怎样用SPSS计算t值和P值?

1、首先打开要进行配对设计样本均数的比较的数据表。

2、然后选择【分析-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

3、接着将要配对的两个变量拖到成对变量框中。

4、选择【选项】,然后置信区间调整为95%。

5、再点击【bootstrap】,将执行bootstrap取消。

6、最后即可看到结果,P值小于0.05,可以认为配对样本有统计学差异。

两个均数已计算出怎样用SPSS计算t值和P值?

6. 我在spss上算出一组数据 但我不明白该如何解释其相关性? 请懂的朋友帮我解释一下

看sig的值
如果sig小于0.05  则说明呈显著相关
如果sig大于0.05,则没有显著相关

7. spss怎么做多因素多水平的描述性统计

用spss做描述性统计好像很简单的吧。不懂的话可以找我,QQ:114682018

spss怎么做多因素多水平的描述性统计

8. spss软件关于一般性资料统计问题

我们现在用的是SPSS13.0,没有你们的先进,不过其操作过程大致是相似的。你所说的问题应属于统计描述的范畴,主要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模块中完成。不过在此操作前相信你已经整理好了数据(定义变量及录入数据),对于计量资料,可选用Explore,将要分析的计量资料(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选入Dependent List 框(可以一起调入,减少工作量),将分组变量(治疗与对照两组)调入Factor List框,然后在Statistics、Plots、Options中点选相应的选项即可,如置信区间、绘制正态曲线、箱式图等,初步了解两组数据的分步特点,确定进一步分析的方案,选择参数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于计数资料(性别,是否患各种疾病)则主要在Crosstabs中完成,即进行卡方检验,将分组变量调入Rows框,待分析的变量调入Columns 框(可以一起调入),然后在Statistics点选Chi-square即可,以判定各变量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是否具有统学意义。大致操作就是这样,不过其中还有许多可选项,会有丰富多彩的结果,需要你去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