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2024-05-16 03:11

1.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产业园区大多已经具备了建设特色小镇的软硬件基础。符合特色小镇硬件基础的产业园区,实现向特色小镇的转型升级是顺理成章的。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师指出:
而不符合特色小镇硬件基础的产业园区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没有相关硬件基础,无法建设特色小镇;第二类是产业园区已有定位与特色小镇无法结合,例如有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就与特色小镇相去甚远。
这类产业园区如果硬要转型成特色小镇,反而会丢掉产业园区的立足根本,这是得不偿失的。
大部分的产业园是能够做到与特色小镇有机结合的,但是直接转型不一定合适。因为做配套服务和直接转型有质的区别,产业园区做配套服务并不困难;而直接转型是指园区以特色小镇的原有硬件基础来做整体的设计和开发,这样的要求太高,不容易实现。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2. 如何适应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科学跨越

新常态下谋发展 科学规范科学跨越跨越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面临困难,越要坚持加快发展。日前召开的全市加快发展工作会议,再次吹响了宜兴加快发展的号角。面对新常态,面对发展的重任,全市上下必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在致力加快发展中实现新的发展。 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审视宜兴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要看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态势和特色优势,更要充分看到,当前宜兴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要弥补这个“不充分”,没有别的高招,唯有加快发展。只有在“充分”上做加法,在“不充分”上做减法,让发展的量和质实现新的飞跃。因此,全市各级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引领各方坚持发展不松懈、聚精会神谋发展,形成全市上下合力奋斗、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纵观宜兴改革发展历程,历来就是在坚定信心中把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当前,宜兴已经率先跨过了以高增长、高投资、高消耗为特征的“旧常态”,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前行的道路压力巨大,转型的阵痛必然存在,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广泛的共识,压力就会变成阻力,加快发展的大业就难以顺利推进。全市上下必须坚定发展信心,理性审视困难、科学研判形势,在维护金融稳定、推动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等方面,以扎实的举措,破除瓶颈制约、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把宜兴的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和严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当前,随着国家一系列定向调控和“微刺激”措施逐步落实,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加;经过市场的洗礼,各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市场机制的步伐也正在加快,这些都为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积蓄了力量。各级必须牢固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勇创一流的创新创造意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充分发掘并利用好发展中潜在的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把机遇转化为乘势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形成热气腾腾的发展局面。 收起

3.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措施有哪些

方向就是新兴的、满足这个时代要求(生产要求、环境要求、消费者要求)的生产过程和产品
可以通过易货,以物换物的方式,用自己的已有的资源换取转型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源,这个过程中,可以节省现金开支,盘活了企业资产。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措施有哪些

4.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措施有哪些?

方向就是新兴的、满足这个时代要求(生产要求、环境要求、消费者要求)的生产过程和产品
可以通过易货,以物换物的方式,用自己的已有的资源换取转型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源,这个过程中,可以节省现金开支,盘活了企业资产

5.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什么?

1、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迫使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必须从基于要素的低成本战略转向基于创新的差异化战略,从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劳动力、资金和环境等要素的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导致了我国产能过剩以及要素市场的扭曲,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这种低成本的工业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迫使我国的工业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会催生新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会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的产业门类的出现和增长,从而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创造很好的机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还及时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再工业化加快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二、三产业的界线日趋模糊化,这意味着我国一味地强调提升服务业所占比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需要重新审视。
需要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在衔接关系角度入手,围绕如何提升我国制造复杂工业品能力来制定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

扩展资料: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遵循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即产业间转型升级和产业内转型升级。
产业间转型升级就是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从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转变。
产业内转型升级就是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是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
其升级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的路线;一条是指从OEM(贴牌生产)—ODM(自主设计生产)—OBM(自主品牌生产)的线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观点: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主要路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加快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五大支柱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什么?

6. 如何适应新常态 推动地勘单位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矿业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国内矿产勘查市场遇冷,地勘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正由火爆逐渐降温。但是,矿业进入低谷并不意味着地勘行业也进入了低谷,相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给地勘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地质单位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主业不放松,不断开拓地质工作新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7. 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指什么的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原本是指自然地关掉效能低下的工商产品,但因为有地方补贴,关掉的不会是国企、央企,而小本经营但效率良好的中小企,而留下土豪、领导在寡头垄断市场。

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指什么的

8.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理念,方式,动力与过去有何不同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我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三大需求、生产能力、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宏观调控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新旧常态下的阶段性特征。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需求,全球总需求不振,低成本出口竞争优势在削弱,培养竞争新优势,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过去供给不足,现在产能过剩,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低成本劳动力数量优势正在丧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竞争,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宏观调控,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三)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接替、各类隐性风险逐步释放的过程。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都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调整各自的认识和行动,争取掌握发展主动权。
  从政府来说,政府调控理念需要真正调整过来,以往那种粗放式单纯追求GDP数量的唯GDP论已不再适用,现在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何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是政府要琢磨的地方。政府原来是拼命搞生产,搞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一句话,是以搞建设为主。将来,政府要以做好服务为主,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
  从企业来说,企业以往靠规模效应挣钱,眼睛总盯着上新项目或是扩大产能,因为上规模就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但是新常态下必须靠转型升级、靠创新。现在各行各业都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谁的规模越大,谁的日子越难过。将来,单纯靠上规模难以为继,企业必须创新,谁走在创新的前面,谁就会重新掌握竞争优势。可以说,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场“生死之搏”。
  从老百姓来说,原来有一批人靠炒股票、买国债、集邮、炒钱币等发家致富,后来买房子、炒黄金,甚至一度靠炒大豆、生姜、大蒜等都大赚过。但是,以后怎么理财赚钱?需要有专业的金融知识才能够理财,才能够挣钱。但这个理财不是要由老百姓自己从事,而是要有专业人才、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给老百姓提供服务。国外大多情况下不是老百姓自己去炒股投资,而是金融机构、专业人士在投资,老百姓买的是基金等金融产品。
  经济增速换挡,是为了获得更大更优的发展动力,发展得更好。政府、企业、老百姓在新阶段、新常态下,都应跟着形势变化才行。每次改革都是大机遇,别看过程中的这几年很困难,重要的是要认识并抓住其中的机遇。同样,新常态下,转型过程中也会有很多诱人的机遇,就看谁能抓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