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主要关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化和劳动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还是错

2024-05-05 18:25

1. 劳动力供给主要关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化和劳动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还是错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工资率w´   ,如果现行市场价格高于w´,此时,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有一些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更低于价格提供劳动,从而使得工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上工资水平小于均衡工资率w´,工资率趋于上升。只有当工资率恰好使得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时,劳动市场才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劳动就业量l´。【摘要】
劳动力供给主要关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化和劳动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还是错【提问】
亲,请稍等 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正在帮您整理答案哦,请您耐心等待一下哦!谢谢【回答】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工资率w´   ,如果现行市场价格高于w´,此时,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有一些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更低于价格提供劳动,从而使得工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上工资水平小于均衡工资率w´,工资率趋于上升。只有当工资率恰好使得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时,劳动市场才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劳动就业量l´。【回答】
麻烦亲给个赞哦!您的赞就是对我的最大鼓励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哦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劳动力供给主要关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化和劳动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还是错

2. 劳动力供给减少,而同时劳动力需求增加,将导致(_

劳动力供给减少,而同时劳动力需求增加,将导致:均衡工资率增加,但就业量变化不稳定。因为劳动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右移,工资一定是增加的,但就业量的就不确定了。要看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大小了,就业量有可能增加、减少或不变。拓展资料: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待业人员、在职同行人员等。2、在企业中,企业人员的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企业未来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一般来说是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部分(除新建企业外)。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内部人力资源供给,而内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量又需要考虑下述因素: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但是企业职位和岗位的空缺不可能完全通过内部供给解决,企业人员因各种主观和自然原因退出工作岗位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这就必然需要企业从外部不断补充人员,于是就产生了外部劳动力供给。3、供给弹性商品不同,其供给弹性的大小也各不相同:供给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不发生变动。此时,供给弹性等于0;供给缺乏弹性,即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此时,供给弹性大于0小于1;单位供给弹性,即供给量变动的幅度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同。此时供给弹性等于1;供给富有弹性,即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此时,供给弹性大于l;供给弹性充分,即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供给量无限。此时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

3.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确定的?

1、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计划生育所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转折是长期趋势的开始,因此,需要从劳动参与、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2、结论:劳动力短缺已经开始显现。人工单价在逐步上涨。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确定的?

4. 我国劳动力供求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首先是供大于求,其次是普遍知识技能较差,三是地域供需不平衡,四是结构不合理,五是流动性过快。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由于我国有着世界最多的需就业人口,因此这一问题又显得更为突出。国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国际上的一些学者也持这一观点。2004年4月的博鳌论坛之后,兰德公司 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 JR)曾经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两个目标的矛盾。   各国在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有两个主要的关注群体,其中之一就是青年。(注:另一个主要的关注群体是以妇女以及残疾人、罪错青年等为代表的就业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公平待遇需要额外关照才能得到保障。许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青年就业和妇女、残疾人等弱势就业群体就业的专门法律。)因为青年是面临失业的主要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青年的失业率基本上都大幅高于成年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大约有8820万15-24岁的青年失业,占全球失业人口的47%。在我国,青年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体对象。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者中,青年人已占70%,这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出现的新情况。因此,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不仅事关青年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全局。   随着青年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青年研究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我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学术界以及政府又对青年就业问题中的农民工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青年就业问题中的“青年”,与国际上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有所不同。按照联合国系统的定义,青年指15-24岁的人群,其中15-20岁被视为青少年,20-24岁为青年成人。因此,国际上所说的青年就业问题指的是15-24岁的人的就业问题。而我国对青年的界定比较宽泛。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我国的劳动法还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界定为未成年工。我国在统计劳动人口时,将16-35岁的人群统计为青年。因此,在我国所谓的青年就业问题,特指16-35岁的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一、对几种失业类型的简单分析   经济学家将失业分成“摩擦性失业”、“总量过剩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三大类。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动职业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时间很短,通常在6个月以内,而且这种失业很多时候还是劳动者的一种主动或自愿的选择。比如,因为跳槽、迁居等原因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就属于摩擦性失业。   总量失业,是由于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引起的失业。比如,现在有100个人需要就业,但只有80个岗位,比岗位多出来的20个人自然要处于失业状态。由于经济增长呈周期性变化,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总体经济活动水平降低,总需求不足,总量失业往往集中出现,因此总量失业又称“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失业的时间较长,通常在6个月以上。由于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有的劳动力找不到岗位,有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这是结构性失业的最显著特点。比如,现有100个需就业劳动力,也有100个岗位,但是其中的20个工作岗位与现有劳动力不匹配:100个岗位里有25个需要高级技师的岗位,而这100个劳动力中只有5个高级技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20个人失业,同时空出20个岗位。   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大于求和供需不匹配的情况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一定会同时出现总量失业与结构失业。所以,当有100个人的时候,可能只有80个岗位,而这80个岗位中还会有一些岗位与现有的劳动力不匹配。因此,当有100个需就业劳动力和80个岗位的时候,失业的人数往往是大于20的。   以上对总量过剩失业、结构性失业、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失业并存三种情况的分析,是在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单纯从劳动力供求情况出发对失业情况所作的简单化分析。这种简单化的解剖说明了劳动力供需情况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当然以上的举例都是一种理想状况,现实情况往往复杂得多。在劳动力寻找岗位和岗位寻找劳动力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许多干扰因素也会影响就业:市场信息反映不灵,劳动力流动障碍等等。   在三种失业中,摩擦性失业是基于劳动者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对劳动力市场和整体就业形势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由劳动力供求数量、结构问题引起的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较难解决,对劳动力市场和整体就业形势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相当尖锐,同时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因此,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要同时面对这两大矛盾。   二、我国青年失业中的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一)未来20至30年内,青年劳动力还将持续大量涌入就业市场,青年劳动力的总量过剩将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难题   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亿人。“十五”期间(2001-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1360万人。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1亿左右的需就业青年。(注:到2020年,这部分新增劳动力中年龄最大的也才36岁。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中,有一部分将因为就读于中学或大学而暂时延迟进入劳动市场,但每年都将有差不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需要就业。因此,从一定时期来看,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与进入劳动市场的人口是大体相当的。)这还只是单纯的自然增长所带来的新增青年劳动力,不包括现有的历史积淀下来的尚需就业或转移的部分。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有一亿多是青年。这部分青年加上新增劳动力,仅这两项就意味着新世纪的头20年我国平均每年要安排一千余万青年就业。   再反过来看看岗位的供应情况。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能创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在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当经济增长率达到3%的时候,失业率保持不上升也不下降的状态;经济增长率高于3%,失业率会大幅下降;经济增长率低于3%,失业率会大幅增长(张车伟,2003)。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以7-8%的速度增长,失业率却不断攀升(见下图)。   资料来源:《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之所以如此,一是这几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等原因,许多原来积淀的冗余人员下岗失业,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所增加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指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的百分比)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注: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约29%,而美国高达74%,马来西亚、印度等国也都达到了40%以上。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高,因此能吸纳大量劳动力,有力地缓解失业压力。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7.7%,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为74.5%、法国为74 %、英国为72.8%、日本为63.1%、德国为62.6%;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己达到50%左右。)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岗位增加极为有限。“九五”期间(1996-2000 年),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4个地区出现了就业负增长;有一个地区出现零增长;只有三个地区平均就业增长率在2 %。与其他时期相比,所有地区就业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各地区就业GDP 增长弹性系数都比较低,就业资本投入增长弹性系数也比较低,出现了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而就业是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形(胡鞍钢,2003)。从1998年到2002年的4年间,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人民币78000亿元增加至106000亿元,年增长率为7.8%。同时,统计数据显示,这4年间的就业岗位数从7.06亿个增加到7.37亿个,年增幅为1%。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将有大量青年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与青年劳动力的增加速度之间将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因此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青年的就业问题将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二)我国青年劳动力的技能、观念、地域分布等方面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适应,存在突出的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包括劳动力的技术、知识、经验、种类、年龄、性别、地区分布、观念等许多方面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青年劳动力在这些方面不适应市场需求,都会造成青年失业。我国青年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是技能性结构失业、地域性结构失业和观念性结构失业。

5.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障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劳动关系中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 由于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 ,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雇主处于主导、控制的地位。在缔结劳动契约时 ,劳动者之间过分的就业竞争压力 ,使劳动者不得不在劳动条件、报酬、福利等方面降低自己的要求 ,削弱以至损害自己的某些劳动权利 ,以换取被企业选择就业的机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在进入企业伊始就被大大地削弱了 ,而且 ,劳动者的这种弱势状态还会延续到以后的劳动关系中。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带来的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是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中所碰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
(二)工会角色不到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 ,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 研究方向 :劳动经济学。 ! " 而自主结合的组织 ,其根本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 益。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的基本构 成要素 ,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 的工会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代表和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功能 ,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 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工会的制度均衡作用 ,劳动关系冲突就非 常可能处于自发的、非理性的、破坏性的状态 ,其后果就是劳动 关系的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的恶化。这种状况肯定不利于和谐劳 动关系的建立。所以 ,工会角色的不到位会对和谐劳动关系的 建立形成约束。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使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突出 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和两极分割 ,所以 ,对于 “农民工 ”而言 ,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只能是集中在城市中的非正 规部门 ,主要是一些松散组织、小型企业或劳务组织、个体工商户。在这类组织中 ,针对 “农民工 ”的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 ,有关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非常突出。首先是 “农民工 ”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的问题。2004年初 ,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 1000亿左右。其次是 “农民工 ”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据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 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 8小时以内的仅占 13.70%,在 8小时 ~9 小时之间的占 40.30%,9小时以上占 45.98%。再次是 “农民工 ” 工伤事故频发的问题。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营理局不完全统 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近 70万,其中 ,农民工占绝大多数。
(四)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致使劳动争议频繁发生 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缺及执法不严 ,在劳动力市场的实际 运行中不规范和无序现象仍比较严重 ,劳动争议频繁发生。比 如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或拒签 ,阻挠职工组建工 会 ,压低或拖欠职工 (包括农民工 )工资 ,不缴纳或拖欠社会保 险费 ,随意延长工时 ,不重视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 ,随意解雇职 工,劳动合同的短期化 ,滥用劳务工 ,等等。在劳动力市场秩序 还不是非常规范的情况下 ,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不遵守劳 动法 ,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又比以前有所提高 ,因此 ,我 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 :从 1995年 ~2005年 ,我国劳动争议的案件数量从 33030件增长 到了 313773件,10年间增长了 9.5倍。
二、对策建议 目前 ,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 ,以便为和谐劳动关系的 建立奠定基础 ,具体举措为 :
(一)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是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 于弱势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 ,如前所述 ,在我国劳动力市 场供大于求的同时 ,技术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 ,出现 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就意味着 ,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对于改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进而改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弱 势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要尽 快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加强劳 动力市场培训体系的建设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 ,可以增强 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二)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的现 实状况 ,必须正确定位工会的角色 ,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 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工会要明确 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 :第一是工会代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角 色。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 活动。第二是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角色。作为处理劳动争 ! " 议的两个主要机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地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都应有工会代表作为一方参加。第三是工会在协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中的角色。主要是工会在涉及劳动者利益问题的企业决策中的角色及工会在预防或减少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角色。第四是工会在集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角色。工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可以增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 有关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的根源是劳动力的市场分割,所以 ,要想彻底解决有关 “农民工 ”的劳动关系问题 ,就要彻底打破劳动力的市场分割。但从目前我国人口规模、就业和城乡经济状况分析 ,短期内城乡劳动力市场还不具备完全统一的条件 ,只能通过不断协调逐步实现最终目标。因此 ,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是要建立一种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首先是建立高效率的就业促进体系 ,实现城乡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平等竞争就业。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和歧视性规定 ,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用工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服务平台 ,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其次是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险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办法 ,建立覆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 ,形成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 “五险合一 ”的基本社会保险框架 ,健全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次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 ,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把城乡各类企业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四)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以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 ,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 ,使侵权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 ,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处理规范化。在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方面的举措有 :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 ,包括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平等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劳动者待遇公平分配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 ,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强化用人单位责任 ;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 ,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完善劳动仲裁和诉讼制度。在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方面的举措有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 ,推进劳动合同制 ,对用工单位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予以纠正乃至惩处 ,劳动合同公证实行免费服务 ;加大合同监管、劳资关系协调的力度 ,把有关法规、政策普及到企业和劳动者当中去 ,通过劳动管理机构和群众自我维护权利两方面的力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
请添加详细解释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6. 为什么劳动市场中,决定供给和需求的是实际工资

您好,劳动市场中,决定供给和需求的是实际工资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剔除了市场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就是均衡就业量。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率工资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存在劳动力过剩,与需求形成缺口,此时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者对市场中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接受劳动力价格的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当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酣弗丰煌莶号奉铜斧扩超过供给,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市场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劳动力需求方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得不接受这一价格水平。【摘要】
为什么劳动市场中,决定供给和需求的是实际工资【提问】
您好,劳动市场中,决定供给和需求的是实际工资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剔除了市场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就是均衡就业量。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率工资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存在劳动力过剩,与需求形成缺口,此时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者对市场中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接受劳动力价格的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当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酣弗丰煌莶号奉铜斧扩超过供给,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市场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劳动力需求方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得不接受这一价格水平。【回答】

7.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了障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劳动关系中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由于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雇主处于主导、控制的地位。在缔结劳动契约时,劳动者之间过分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劳动者不得不在劳动条件、报酬、福利等方面降低自己的要求,削弱以至损害自己的某些劳动权利,以换取被企业选择就业的机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在进入企业伊始就被大大地削弱了,而且,劳动者的这种弱势状态还会延续到以后的劳动关系中。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带来的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强资本、弱劳工状况是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中所碰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
(二)工会角色不到位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而自主结合的组织,其根本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会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功能,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工会的制度均衡作用,劳动关系冲突就非常可能处于自发的、非理性的、破坏性的状态,其后果就是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和劳动关系的恶化。这种状况肯定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所以,工会角色的不到位会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约束。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分割和两极分割,所以,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只能是集中在城市中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是一些松散组织、小型企业或劳务组织、个体工商户。在这类组织中,针对“农民工”的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非常突出。首先是“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的问题。2004年初,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000亿左右。其次是“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据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在8小时~9小时之间的占40.30%,9小时以上占45.98%。再次是“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的问题。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营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农民工占绝大多数。
(四)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致使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缺及执法不严,在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行中不规范和无序现象仍比较严重,劳动争议频繁发生。比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或拒签,阻挠职工组建工会,压低或拖欠职工(包括农民工)工资,不缴纳或拖欠社会保险费,随意延长工时,不重视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随意解雇职工,劳动合同的短期化,滥用劳务工,等等。在劳动力市场秩序还不是非常规范的情况下,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法,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又比以前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从1995年~2005年,我国劳动争议的案件数量从33030件增长到了313773件,10年间增长了9.5倍。
二、对策建议目前,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以便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具体举措为:
(一)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是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如前所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同时,技术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就意味着,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对于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进而改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要尽快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培训体系的建设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可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二)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针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状况,必须正确定位工会的角色,充分发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工会要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第一是工会代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角色。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第二是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角色。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两个主要机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地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都应有工会代表作为一方参加。第三是工会在协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中的角色。主要是工会在涉及劳动者利益问题的企业决策中的角色及工会在预防或减少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角色。第四是工会在集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角色。工会角色的正确定位可以增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的根源是劳动力的市场分割,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问题,就要彻底打破劳动力的市场分割。但从目前我国人口规模、就业和城乡经济状况分析,短期内城乡劳动力市场还不具备完全统一的条件,只能通过不断协调逐步实现最终目标。因此,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是要建立一种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首先是建立高效率的就业促进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平等竞争就业。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和歧视性规定,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用工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其次是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险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办法,建立覆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形成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险合一”的基本社会保险框架,健全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次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把城乡各类企业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四)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以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使侵权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处理规范化。在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方面的举措有: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包括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平等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劳动者待遇公平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强化用人单位责任;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完善劳动仲裁和诉讼制度。在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方面的举措有: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推进劳动合同制,对用工单位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予以纠正乃至惩处,劳动合同公证实行免费服务;加大合同监管、劳资关系协调的力度,把有关法规、政策普及到企业和劳动者当中去,通过劳动管理机构和群众自我维护权利两方面的力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
请添加详细解释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8. 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

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但是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市场公司不平衡的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都会经常遇到过。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的这个问题,这就是现在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然后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我看来,我觉得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也要合理分配。市场公司不平衡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1 提高劳动者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现在过着一个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是整天游手好闲的对一些事情都不懂得应该如何去做,或者是形成一种懒惰的心理。这是一种安逸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也会造成一定的所有问题,比如说劳动力能力下降的表现,所以在我看来,要解决市场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就应该要提高劳动者的能力。

2 合理分配劳动力
我们都知道,对于现在的很多行业而言,有些行业由于机器的使用,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人都失去了。工作,这是一种社会现状的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消费社会。现在对于现在我们每个人来说,想要获得一份工作,那就必须要通过严峻的考试以及严格的排查之后才可以证实。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出现劳动。你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所以就应该要合理的分配劳动力不平衡的现象。从而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也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平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比如说等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充满一定的向往,而且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元旦的目标,我们每天可以凑着这个目标努力,然后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然后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我们未来就业的问题,这对于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大学生毕业了就等于失业,这也是劳动力市场供是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