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什么?

2024-05-17 04:42

1. 中国儒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什么?

中国儒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
1、先秦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产生并开始发展的时期,孔子提出“克已护复礼”,即恢复西周的封建礼制。儒家经典《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理论就是对内圣外王的阐述。内圣就是仁学体系,外王就是礼法体系。这是儒家的伦理政治的社会最高理想。
2、两汉儒学:
两汉时期儒家主张帝国大一统,强调封建君臣礼制,正好符合了汉帝国的需要,因而儒家在汉初众多的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汉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这也是历史的客观原因。当时的儒家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公孙弘等。

3、宋明儒学:
在东汉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千年的发展,儒释道,三家,不断斗争和融合,最终创新出了儒家新的形态,叫理学。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开创于北宋的周敦颐、邵雍等,中间经过张载、程颐、程颢的发展,最终完成于南宋的朱熹。
4、近代儒学:
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批判继承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者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一些内容以求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思想。

中国儒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什么?

2. 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儒生实际上在孔子之前就有,但是我们现在的儒家思想是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留下的(大约 两千五百年前);

孔子死了以后,孟子自称继承了孔子的一切  以孔子门徒自居  成为了儒家的第二大巨头   号称“亚圣”(孟子为战国中期)

孟子死后时代发展到了战国末期,人心浮躁,这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出现,——荀子 荀子是韩非李斯的老师  先秦儒家三巨头讲的内容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但是追求的往往差不多(成为尧舜)

从儒家整体的发展史来讲,绝对的孔子真传是说不清的,韩非子就说过这样的话: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移为三,他们都在说自己是正统,谁能区分?先秦的时候儒家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知识创造时期,号称百家争鸣,但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再无此景。

历史走到了秦始皇改天换日,秦朝用苛法,商鞅变法之后,秦帝国是地地道道的法家思想,李斯建议焚诗书,百家争鸣一去不回。(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焚书不仅仅烧的是儒家的书,只要不是法律条文和种地建筑的书全烧,其中道家杨朱的书就没传下来)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截点,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真正的“思想家”。后来的那些最多称得上文人或政论家,他们的存在也仅仅是帝国的鹰犬。

时代走到了汉武帝,把所有的思想都废掉,采取董仲舒改编的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儒家”的思想作为所谓的治国纲领,但是实际上是外儒内法,政局里还是在用刑治,儒家只不过是忽悠百姓的幌子。 (而且就算是儒家,那个儒家也不是孔子的东西,是后来改编的)

3. 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一、儒学起源
  儒起源于古代民间的主持葬礼的葬师.《周礼·天官》云:“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贾公彦疏:“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在西周初年,儒已存在,他们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并以此教民.以此得知,早期的儒是一种职业或身份.《仪礼》、《周礼》就是“儒”为周代贵族立身处事而制定的生活手册.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社会正在走向瓦解崩溃,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强大起来的诸侯们互相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代表着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社会各阶级复杂的礼仪秩序.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含义很广泛,几乎触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尔后孟子荀子又将仁和儒家思想进一步增加新的内涵发扬光大.
  二、受到打击
  秦朝的时候,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统治阶段了,温文尔雅的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秦始皇的青睐,非但如此,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江山,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三、成为正统
  所幸的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很快就被推翻了,儒学的经典书籍得以流传下来.西汉初年修生养息,到了汉武帝时已经强盛起来了,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于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然后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四、三教合一
  因为儒学出现了危机,所以在魏晋至隋唐,儒学是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冻国栋先生也通过对《唐崔暟墓志》等史料的考释,认为:“儒、释、道兼习乃是隋唐时代士人及其家族的普遍趋向”.同 时,“中唐以后,天子生日举行有关三教的传统性活动──三教讨论”,致使“中唐产生了三教一致的思想”.不过由于这些辩论的主题方向往往是在儒家经世致用的框架下展开的,目的是为了皇朝的“鼎祚克昌”和“天下大定”,故三教连称在唐代,虽然亦将三教置于相同的地位,但此时三教内的重心,已由佛教转入到儒家.
  五、转型时期
  宋明新儒学分为两支,一曰程朱理学,二曰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将孔孟之政治伦理思想之人性论起点,升华至追问世界终极存在之本体论高度,促成儒学质的飞跃.宋明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独特的朱子学说.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存天理灭人欲”,儒学思想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六、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时期.此时出现了反专制蒙昧的呼声和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这段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和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七、近现代的发展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为了给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为了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

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

4.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儒学思想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产生的。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再后来由荀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来演变发展的。
在先秦儒家之后,儒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的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思想是;“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然后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先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集成大家。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的先进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再到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再后来就是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思想,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他还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言行要一致。晚年的王守仁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
他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最大,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先进的,最具哲学的,最新的儒学思想了。对儒学演变过程当然还有很多!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但是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现的代毛泽东思想了,毛泽东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不但深刻,而且持久。

结束语:儒学思想,其演变过程,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每个演变者的思想发展,最俱先进思想的演变者是王守仁。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毛泽东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最深刻而持久。

5. 儒家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中国儒家的发展,分为先秦原始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近现代儒学四个阶段。
克己复礼——先秦原始儒学 
  第一阶段就是先秦的原始儒学。原始儒学首先是由孔子开创的,但从思想的源头来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文武、周公。
    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
    到了汉代,应该说是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汉代儒学在理论上吸收了先秦时期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学家的思想,因此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理一分殊——宋明理学
    北宋有五位理学的奠基者,人称北宋五子,即周濂溪、邵康节、张载、程颢和程颐。他们可以说都是从《周易》入手,来发掘儒家形而上学的东西。但是光靠这个还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又借鉴了很多佛道的理论,把它们运用到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去。这样,他们就把儒家的许多具体的解释,提高到了理论的层次,或者说形而上的层次。
 以西学解释中学——近现代儒学
    到了近代,西方思想的精神对于儒学的冲击很大。开始的时候知识分子应该说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而是通过吸收西方的理论,来解释儒家的思想。其实这种通过吸收别的理论来构建新儒学的做法并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如两汉的新儒学就是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才成为一种新儒学的;宋明理学成为一种新儒学,也是因为吸收了佛道的思想。显然,儒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儒家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6. 儒家发展的有哪几个历史阶段?

儒生实际上在孔子之前就有,但是我们现在的儒家思想是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留下的(大约 两千五百年前);

孔子死了以后,孟子自称继承了孔子的一切  以孔子门徒自居  成为了儒家的第二大巨头   号称“亚圣”(孟子为战国中期)

孟子死后时代发展到了战国末期,人心浮躁,这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出现,——荀子 荀子是韩非李斯的老师  先秦儒家三巨头讲的内容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但是追求的往往差不多(成为尧舜)

从儒家整体的发展史来讲,绝对的孔子真传是说不清的,韩非子就说过这样的话: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移为三,他们都在说自己是正统,谁能区分?先秦的时候儒家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知识创造时期,号称百家争鸣,但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再无此景。

历史走到了秦始皇改天换日,秦朝用苛法,商鞅变法之后,秦帝国是地地道道的法家思想,李斯建议焚诗书,百家争鸣一去不回。(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焚书不仅仅烧的是儒家的书,只要不是法律条文和种地建筑的书全烧,其中道家杨朱的书就没传下来)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截点,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真正的“思想家”。后来的那些最多称得上文人或政论家,他们的存在也仅仅是帝国的鹰犬。

时代走到了汉武帝,把所有的思想都废掉,采取董仲舒改编的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儒家”的思想作为所谓的治国纲领,但是实际上是外儒内法,政局里还是在用刑治,儒家只不过是忽悠百姓的幌子。 (而且就算是儒家,那个儒家也不是孔子的东西,是后来改编的)

时代走到了隋唐,隋文帝开科举,彻底消灭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这一刻起,中国人彻底的成为政局的鹰犬,在没有独立的思想,而且学习的目的也彻底变为“走仕途”,(学而优则仕)这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灾难。居然还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实际上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

宋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宋代由于重视士大夫,除了很多优秀的文人,政论家,把诗词的境界推到了最高,也许只有宋代又会有苏东坡这样的政论家吧。(宋代不阻止文化人言论,可以随意说话,随便提意见,不会因为说错话而被杀头)

宋代的朱熹从新注释了儒家的四书五经,这位后来明代的科举八股大家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的科举跟现在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所有的东西都从这九本书里出,所谓的四书五经,还必须的是朱熹的著, 然后八股文的水平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章写的最华丽的朝代,不过文章也越来越没用,不但思想家没有了,甚至连思想内涵都没有了。

列一个表吧

公元前2500年左右  孔子创造儒家思想  主张“仁义礼智信 着重主张仁爱 等级 文化”

战国中期孟子  主张“义”

战国末期荀子  主张“礼”  (儒家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详见易中天的《百家争鸣》

秦始皇废掉了儒家

汉武帝时儒家东山再起  而且尽可以有一种儒家思想

隋朝开科举 儒家变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代广开言路   儒家思想达到一个高峰

明代的科举八股最变态  儒家文化彻底变成了考试章程 绝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

清代也很重视文化 儒家思想用得也实际  忠君爱国的汉臣也一大批  但是随着科学知识的来临 清朝末期的科举八股 阻挡了真正人才的任用  (清末外国留学回来的大学生在大清是不可以做官的  假如你是哈佛的博士也不行  因为你不是大清的进士)

儒家思想垄断了人才的选拔  给帝国制度有过帮助  最后也给予帝国制度沉重的打击 以至毙命

7.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八个阶段

  春秋——孔子创立
      战国——孟子发展 
  奏朝——受到打击
      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 
       两宋——朱熹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 
      明朝——严格八股取士、儒学地位空前强化,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晚清——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八个阶段

8. 儒家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1、 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孔子、孟子、荀子都主张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大。但孔子和孟子都以仁义释礼,不重刑法,偏重重于“教化”。荀子与他们不同,他的主张更有着现实主义的东西,他吸取了法家的思想,倡导“礼义”的同时,又主张“法度”的作用,“教化”与“刑罚”兼施的政治职能化倾向。
   
 2、 汉代新儒学:以董仲舒为代表,以经学为表现形式,构建起融合阴阳、黄老、名、法诸思想,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理论构建与表现形式,具有神学色彩的儒学理论体系。
  
 3、 宋明新儒学:北宋时期,周敦颐援引佛、道的一些新概念。程颢、程颐各自提出“气”、“理”本体论,使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相结合,奠定了理学的基础。
  
 4、 现代新儒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以儒学主体为本位,吸纳融合西学,现实弘扬儒学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