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2024-04-28 06:05

1. 晋江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1.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少时聪颖,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和写诗作赋,年轻时由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又有独特见解,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优美精辟。德宗贞元初年,他."文词崛兴",声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带许多人都知道欧阳詹的名字。欧阳詹才高学博,著述颇丰,收入《欧阳行周集》里的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种作品共140多篇。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对福建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是福建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俞大猷多才多艺。他创造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甚多。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写的'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来,德化县隆泰乡后所村人。擅长木雕、彩塑,尤其精于瓷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见于佛道神像。现存何氏作品寥寥无几。目前北京故宫和上海、福建、泉州、广东等地博物馆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的何氏瓷塑被列为国宝文物。何朝宗在故乡积极从事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为德化瓷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德化瓷塑赢得高度国际声誉作出了杰出贡献。 
4.李贽 
    李贽(1527一t602),字宏甫,号卓晋,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庭。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12岁中举人,30至54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认识到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侮等现实,深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李贽这些进步的主张,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5.何乔远 
何乔远(1557~1633),字稚孝,号匪莪,晋江人,明末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 
    何乔远与乔迁及友人杨文格、陈及卿、惠安诗人黄吾野结社,赋诗唱和,有"温陵五子"之称.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由于何乔远"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屡遭权贵排挤。后因痛恨昏暗的官场,被弹劾,只好"自引去",回归故里专心著书立说。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闽书》。《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征》收存人目,并作了高度的评价。《闽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竟相引用《闽书》的资料为证。何乔远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治学精神和巨著《闽书》将永垂青史! 
6.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镇人。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李光前出身贫寒,少时在故乡读私塾,勤奋刻苦。1908年获清政府公费人南京暨南学堂,后转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学业完成后重返新加坡,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清朝末年,加入孙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1920年,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结婚。 
    1928年,李光前创办南益橡胶公司。在艰苦创业与发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于一体的经营之道。经过30多年的努力,企业遍布东南亚,成为新马工商界的杰出人物。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业家,更可贵的是他把经营所得倾心献给文化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不但在启发人类智慧,同时也在谋求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传递和发扬人类文化。为了发展故乡的教育事业,创办"国光中学"。50年代初期,他拨出巨资将梅山建成具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影剧院的侨乡文化学村。李光前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获锝祟高的荣誉。华侨教育家李光前名垂青史。 
7.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狮永宁岑兜村人。爱国烈士。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17岁随乡亲飘洋过海,侨居菲律宾。1927年秋,李子芳毅然回国求学。1930年参加 革命,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城,李子芳赶至漳州石码参加红军。6月,随东路军进入中央苏区。他先后被分配在红四军组织部和红一军团组织部担任干 事,经受第四次反"围剿"激烈战斗的锻炼与考验。1933年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李子芳跟随大军,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李子芳先后被提升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并当选为军团党委候补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子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 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李子芳不幸被俘,与叶挺军长等新四军数百名指战员被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1941年7月,李子芳被押到敌人特设的囚禁室--石底监监狱。同午他们组织的越狱斗争失败,敌人加强 了管制措施。1942年5月,李子芳在狱中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32岁的李子芳,为抗日救国的正义斗争,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央《党史》一书。 
8.司马文森 
   司马文森(1916~1968)原名何应泉,笔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东街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9岁时到南洋谋生,12岁返乡读了几年小学。1932年参加革命活动,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主编地下刊物《农民报》。1934年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光明》、《作家》、《文学界》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抗战初期,在上梅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工作。抗战胜利后,辗转广州,恢复《文艺生活》,又办《文艺新闻》这两家杂志被查封后,到香港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员、香港《文汇报》主编。 
    抗战时期著有长篇小说《南洋淘金记》(当时末出版)。1952年被港英当局逮捕,获释后回内地,负责筹建作协广东分会,主编《作品》杂志。I955年后调任外事方面的文化工作。1958年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1962年回国担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西亚司司长。1964年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1968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1970年平反,骨灰移葬北京八宝山公墓。他的著作有: 
1940年 《一个英雄的经历》(短篇小说集) 
《粤北散记》(短篇小说集) 
1941年 《寂寞》(短篇小说集) 
1944年 《大时代的小人物》(小说集) 
1948年 《蠢货》(短篇小说集) 
1964年 《风雨桐江》(长篇小说) 
1968年 《南洋淘金记》(长篇小说)s

晋江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2. 为什么李光耀禁止新加坡华语教育?

新加坡华人分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2种,前者一般说中文,谈到中国很亲切,甚至自称中国人,以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一般说英文,看海峡时报(英文),亲西方,甚至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耻,以李光耀为代表。南洋华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变迁,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两种华人的变迁史. 
说到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的分别,不能不提到一个名词:南洋大学。这所大学的兴衰史,也就是南洋传统华人的兴衰史。了解这所大学历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人,还有这所大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南洋大学的创办人叫陈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他是陈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学还没毕业就来到新加坡。1953年,陈六使捐助五百万元,倡办南洋大学。并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在新加坡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此后,连瀛洲宣布献捐廿五万元。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义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马来西亚的李光前赞助1953-1957五年总捐助十份之一(此数超过一千万元),鼓励社会人士参加献捐运动。槟城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卅万元) 。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商界,学界,出租汽车司机,三轮车夫,小贩,吧女和理发师,都先后参加乐捐,义驶,义踏,义卖,义演等活动,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呼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但都希望能进点微薄之力,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很显然,这种想法和海峡华人以及殖民当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谓海峡华人,就是自己已经放弃了关于中国的概念,他们心目中的祖国,在当时是英国。这种区别的来源也是很简单的:传统华人,大都是靠自己奋斗,创业,或富甲一方,或安居乐业。而海峡华人,则是靠给西方人做买办,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文比中文说的好,甚至不会说中文,比李光耀。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一个英国议员曾经说,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他见过的最英国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几年前被英国政府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他很感慨地说那是他这辈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说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国人为荣,虽然到他儿子的年代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以美国为荣。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学开课后,新加坡当局一直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也不承认南洋大学,认为南洋大学的中文教学环境不能被认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销陈六使的公民权。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但一直对南洋大学的中国化教育如鲠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学被政府宣布停办,从此,南洋大学成为了历史名词。南洋大学建校25年,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这些人都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和中国人在一起,可能没有人能看出差别。如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几年前,该校的新校长想借用南洋大学的名望和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资源,提出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的确,现在的所谓南洋理工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办的英文大学,和当年纯粹由民间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小贩舞女们齐心合办的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学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学的停办,也意味着在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失败。李光耀上台后,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华人被赶出了新加坡,他们大多到了马来西亚,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到了美国。从1980年开始,海峡华人的思想开始在新加坡占了上风,到了今天,传统华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灭绝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时的家庭语言是中文,而现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后,新加坡的学校就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中文,只是被当作一门外语来学。很显然,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加坡人,很多国人试图想和他们找到中华文化的相通之处的话,结果显然就是自讨没趣。在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们提到自己的肤色或种族的一个名词而已,和中国,汉族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迁,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关系。80年以后,新加坡就没有用华文授课的学校,这样过了一代人,李光耀终于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说中文,喜欢中国的,大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人,大都因为英文不好,无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开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现在已经是快被遗忘的角色了。当然也有不少事业成功的人士,但他们基本上已经不谈政治,而专注自己的事业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去中国化,二是推行英文环境,吸引西方投资。这两点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学的年代,南洋的学生给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烦,他们基本上以北京为自己的方向,对政府跟着西方走的行为很不耻,并且南洋大学有非常独立的学术精神(当然是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出发点),加上他们在新马华人中的号召力,所以,被以铁腕著称的李光耀关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资,也客观上形成了英文的强势环境,那些华校生由于中文没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难找到好工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势衰。 

但是,英文环境的强势,也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李光耀自己也承认,英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华校生有人情味,讲团结,和自信。因为,英文授课的老师,对学生只能限于语言的交流而已,而没有任何文化的传承,甚至连语言中那种很微妙意思的表达也很难学会。要知道,各种语言的精华,除了词语里的历史文化含量,还在于各种言外之意的表达。而这些,是新加坡的学校里现在无法学到的。而在华校里,老师用中文讲述的同时,也传承下来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些,才是世界各地传统华人的自信根源。虽然英文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种自信和团结精神,但目前这似乎还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毕业后工作的环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这些地方,不需要他们有多少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问题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客观的说,李光耀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尼克松曾说李光耀是他见过的最有能力的领袖之一。这句话绝非虚言。他不单一手创立了新加坡,还创立了东南亚华人,也许是全世界华人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点,也许国人没有几个能了解。

3. 新加坡哪些大学是中国教育部承认的?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南洋理工大学)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新加坡管理大学) 
       Singapore Polytechnic (新加坡理工学院) 
      NanYang Polytechnic (南洋理工学院) 
      Temasek Polytechnic (淡马锡理工学院) 
      Ngee An Polytechnic (义安理工学院) 
      Republic Polytechnic (共和理工学院) 
       这几所新加坡大学是我们国家承认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东亚AACSB认证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 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3个校区;设有16所学院,包括一所音乐学院;有教学人员2374人,在校学生37972人,其中本科生27975人、研究生9997人。
  中文名:新加坡国立大学
  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简    称:NUS
  校    训: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CENTERED IN ASIA
  创办时间:1905年
  类    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陈祝全
  知名校友:陈庆炎等
  所属地区:新加坡
  主要院系:商,法,公共,社会,医学,工,理,建筑,艺术等
  代表色:橘色和黄色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为国际科技大学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简称G7联盟)发起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南洋理工大学建有云南园、卫星2个校区,其中云南园校区占地200公顷;有专任教师5546人,各类本科生和研究生33500人。[1-2]
  中文名:南洋理工大学
  英文名: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简    称:NTU
  创办时间:1981年
  类    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    性:G7联盟、AACSB认证
  所属地区:新加坡
  现任校长:贝安迪
  知名校友:孙燕姿,马誉峰,沈冰,陈欧,吴天胜等
  主管部门:新加坡教育部
  主要奖项:2014-2015 QS全球顶尖年轻高校第1名

  新加坡管理大学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简称新大 (SMU),是新加坡五所公立大学之一,是亚洲顶级的财经类院校。与美国精英大学相同,新大采用了美国常春藤大学式研讨会形式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新大与美国两所顶尖商学院,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沃顿商学院 (Wharton School)及信息科技教育与研究闻名于全球的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新加坡管理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商业管理大学,在UTD世界知名商学院排名中,新加坡管理大学排名第54位。其李光前商学院和经济学院在亚洲排名第三;会计专业在亚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10;金融专业在亚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25。在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会计与金融类专业排名全球第50(由于学校只有商科,所以不参与综合大学排名),Eduniversal.com 将新大放在了国际知名顶级商学院之一。此外,李光前商学院和会计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都获得了国际商学院联合会(简称AACSB International)和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简称EQUIS)的认证。对于一所年轻的学校,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未来的潜力非同凡响。
  中文名:新加坡管理大学
  英文名: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简    称:SMU
  创办时间:2000年
  类    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财经类院校
  所属地区:新加坡
  现任校长:迪枚晔教授
  主要院系:会计学院、李光前商学院、经济学院、信息系统学院、法律学院以及社会科学学院
  学校地址:81 Victoria Street
  主要奖项:世界百大商学院

  新加坡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
  新加坡理工学院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学生慕名前往该校求学。学院着重于培养与训练未来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来支援未来新加坡社会的科技、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另外,学院也为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设备与专业技术。学院内环境优美,各种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提供超过20多种的文凭课程。该学院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各大中型企业的欢迎,在各领域里身居要职,为新加坡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新加坡理工学院创立于1954年,是新加坡的五所政府学院之一,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院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学生慕名前往该校求学。
  新加坡理工校门口
  学院着重于培养与训练未来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来支援未来新加坡社会的科技、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另外,学院也为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设备与专业技术。学院内环境优美,各种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提供超过20多种的文凭课程。
  该学院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各大中型企业的欢迎,在各领域里身居要职,为新加坡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新加坡理工学院是是东南亚最负盛名的理工学院之一,学院建于1954年,是第一所由新加坡政府设立并管理的理工学院,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及规模,校园从道夫路延伸至联邦西大道,共占地38公顷。

  2课程设置
  建筑技术学、房屋与房产管理、土木与结构工程学、会计学、银行与财政学、商务管理学、商务信息技术、传媒与通讯、生物工艺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技术、化学工艺技术、化学工艺技术、医学技术、验光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电气科学与计算机控制工程、电气科学工程学、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工程、信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商业技术、制造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机械电子学、生物工程学、海洋工程学、海事运输管理、航海学。

  3专业设置
  建筑环境与设计类建筑技术学文凭、房屋与房产管理文凭、土木与结构工程学文凭。
  商业类会计学文凭(DAC)、银行与财政学文凭(DBF)、商务管理学文凭(DBA)、商务信息技术文凭(DBIT)、传媒与通讯文凭。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生物工艺学文凭、化学工程文凭、化学工艺技术(食品技术)文凭、化学工艺技术(聚合物技术)文凭、化学工艺技术(工业化学)文凭、医学技术文凭(心脏技术)、验光学文凭。
  电气科学与电子工程类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文凭(DCNT)、电气科学与计算机控制工程文凭(DECE)、电气科学工程学文凭(DEE)、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工程文凭(DECC)、信息通讯技术文凭(DICT)。
  信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文凭、多媒体文凭、商业技术文凭。
  机械学与制造工程:制造工程学文凭、机械学工程文凭、机械电子学。
  新加坡海运学院:海洋工程学文凭、海运(管理)学文凭、航海学文凭。

  4学校学制
  三年制(专科)

  5申请条件
  单科成绩不低于60%
  新加坡理工学院
  各类大学一年级在读生;
  TOEFL550 或 IELTS6.0分以上的学生视情况而定有可能免试英文

  6学校学费
  学费每一年为新币21023.06元。愿意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的学生(3年)可获得新加坡政府助学金,减免约80%学费

  7助学金
  获新政府助学金免80%后每一年仅6047.36为新币元,毕业后需在新工作满三年。

  8报名日期编辑
  每年7月报名,第二年4月开学

  9联系方式
  新加坡理工学院
  学校,媒体和信息通信技术
  500多佛尔港的道路,新加坡13965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anYang Polytechnic) 成立于1992年,是新加坡政府所属的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飞跃增长的经济和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五所国立理工学院之一。学校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的、具有创新的综合性学院。1999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获得了IS0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证书,成为新加坡第三位获得此证书的学院。
  新加坡政府及教育部为鼓励支持优秀留学生毕业后能在新加坡就业,特别实行了政府助学金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政府理工学院。
  中文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英文名:NanYang Polytechnic
  简    称:NYP
  创办时间:1992年4月1日
  类    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所属地区:新加坡
  现任校长:陈利民
  主管部门:新加坡政府
  主要院系:工程系、信息科技系、工商管理系、设计系等
  学校地址:180 Ang Mo Kio Avenue 8 Singapore 569830
  主要奖项:新加坡公共服务奖、新加坡质量奖
  在校生数:16000余人
  占地面积:30.5公顷
  所获荣誉: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认证

  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
  名称

  淡马锡理工学院- Temasek Polytechnic / Temasek Poly / TP
  所在国家: 新加坡
  建立时间: 1990年
  学生人数: 15000余名
  学校类型: 理工学院
  海外学生: 2000名左右
  学校性质: 公立大专
  教师人数: 1300多
  平均生活费 710新币/月
  所授课程: 近60种专业
  奖学金: 14300新币/学年(约占学费的75%)

  2学校简介
  淡马锡理工学院素以办学认真、勤奋进取、充满活力而享誉东南亚地区,学院下设商学院、设计学院、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和应用科学学院等五个学院,提供33个文凭课程,学制为三年制。
  淡马锡理工学院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不断引进世界最新研究成果,课程灵活。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授课,不仅注意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所有课程都为学生未来的教育深造及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学院还同企业界紧密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造就了高品质的学术环境和非凡的学术成就。学院的毕业文凭在东南亚及英联邦国家申请海外就业通用,在国际上也被140余所着名大学认可。
  淡马锡理工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0公顷,拥有11层楼高的图书馆以及众多的教学、体育设施,各种后勤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园林式的校园环境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最佳的学习环境。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欢迎来自中国的学生加入,如果选择在毕业后与新加坡政府签约在新工作三年,可以减免80%的学费。
  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TP)是国立政府学院,位于淡滨尼,为新加坡学科最为广泛的综合性学院之一,在商务、设计、工程、信息技术和应用科学方面设有26个专业,学制三年。在校学员将近1万人。该学院毕业的学生,其所获文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申请工作通用,并被国际上百余所大学承认。
  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是一所由新加坡政府所开办的综合性理工学院,校园面积达30万平方米,拥有10层楼图书馆,语音室,演出大厅,网球场,足球场,舞厅及游泳池和体育馆等等设施,有多个餐厅,提供给来自不同国家学生各类美味的食物。

  3学校声誉
  淡马锡理工学院已经成为新加坡科技最为广泛的综合性学院之一,1997年淡马锡理工学院经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批准,作为政府开办的公立学院。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勤奋并富有进取是该学院的精神。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淡马锡理工不仅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院。

  4学校资源
  校园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拥有五个不同的教学楼区,分别为ENG(工程学院),Design(设计学院),Business(商科学院) 和HSS&IT&Sience(人文学院,IT学院,科学学院)。每个学院有独立的食堂,8层的教学办公楼,和独立的停车场。教学楼里分布有阶梯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和多种多媒体教室。此外,11层的图书馆坐落于学校中央三角广场一侧,馆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软硬件资源。一层是复印装订处,二层至四层提供了最先进的电脑以及快速的网络。三层还附带提供了杂志报纸及阅读区,四层是影音借阅播放室。五层至八层主要是藏书区和自习区,还有提供大量的小组讨论室和独立学习室。图书馆内随处可以找到电源以便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九层以上是会议室和教师阅读区。
  此外,学校为了支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排练室和活动室,包括舞蹈教室,乐器及乐队排练室等等。还有为攀岩社团提供的攀岩区,为各种球类社团和普通学生提供的各类球场。学校背靠勿落蓄水池,龙舟队和皮划艇队可以在蓄水池进行训练。当然,正规的四百米操场,室内篮球管羽毛球馆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游泳池。每个训练区附近都配有冲凉(洗澡)的房间和更衣室。
  学校针对个别专业也提供了一流的设施。航天工程的学生可以在专业的操作室里面对实体飞机进行操作训练,营养餐饮类的专业也配有独立的操作区域。学校内部甚至有麦当劳,赛百味和其他餐厅来丰富学生的饮食选择。整个校区都覆盖着强大的无线网络,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娱乐或查阅资料。

  5学科设置
  应用食品科技与营养学、生物医药科技、生物科技、化学工程、消费科技、会计与金融、商业、商业信息科技、传媒管理、酒店旅游管理 、法律与管理、服装设计与零售、互动媒体设计、室内建筑与设计、产品与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生物医药信息化与工程、商业运作与交流工程、计算机工程、电子、信息通讯、智能楼宇科技、机电、微电子、通讯、信息管理、IT、网络计算、移动与无线运算、商业综合(商业、物流与作管理、市场营销)、航空管理与服务。

  6学费信息
  新币20000/年(享有助学金者只需付新币7500-8000元/年);
  助学金勤工俭学;
  海外学生可获得由新加坡教育部颁发的助学金;
  享受助学金的学生毕业后需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
  在读学生可经校方批准兼职工作;

  7入学条件
  1.高中毕业25岁以下
  2.高考成绩优秀 (或有“O”水准成绩)
  3.TOEFL550分以上(或有“O”水准成绩)
  4.高考二本线

  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是一所国立高等院校,是5所政府学院之一,位于新加坡北部,有着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环境。多年以来,义安理工学院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严谨的校风,吸引着无数的学生。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成立于1963年,是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政府学院。校园占地35.4公顷,学生16000人,教职员4000人。它是新加坡第一所具有宽带网的理工学院,学生使用手提电脑上课学习,是典型的“无纸化”学院。华语歌坛巨星谭咏麟先生曾就读于该校。
  中文名: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
  外文名:Ngee Ann Polytechnic
  简    称:NP
  创办时间:1963年
  类    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主管部门:新加坡政府
  现任校长:谢名章
  所属地区:新加坡北部
  学校面积:35.4公顷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是2002年8月1日新成立的一所理工学院,采用欧美最新PBL教学体系的政府理工学院。它是新加坡政府创办的第五所理工学院,属国立学院,学制三年。
  1学校提供的课程


  应用科学系,工程系,酒店服务系,咨询与通信科技系,体育、保健与休闲系,艺术科技系,文化与交流中心和创新与创业中心。
  学 制:3年。

  2入学条件
  1、具有高考成绩:总分450分以上(标准分750分)单科成绩:数学、英语90分以上(总分150分)。
  2、面试
  新加坡政府会对申请政府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提供学费70%的助学金,即学生每年只需支付人民币四万元的学费。

新加坡哪些大学是中国教育部承认的?

4. 民国时期有哪些教育大家?

有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
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5. 弘扬光前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征文演讲稿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李光前经过不寻常的成长历程最终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金融巨子”,成为一代伟人。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平凡面而朴实的一面,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个生活中的小片断:光前先生虽是亿万富翁,但出门从不坐高级轿车,而只乘公共电车的三等座;对于子女,光前先生以身作则,教子有方,严格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并要求他们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告诉他们要勤俭节约;还有一次,光前驾着旧车到南益树胶厂巡视,由于衣着过于平常,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派场,门卫坚持不让他进去,直到一位员工的到来门卫才恍然大悟,光前先生不仅不责怪他反而表彰他忠于职守。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这些无不反映着光前是位平民。

  但从另外的角度我们又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光前先生。首先从他的创业过程来看,当他收购一块无人问津的园丘,有谁会想到那就是南益树胶公司的发祥之地,又有谁会想到光前正是通过经营管理这企业而壮大了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橡胶大王”的美称。这一切都是人们所预料不到的,但光前先生以非凡的实力做到了,而且提出了“南益精神”的八字真言,与员工共同努力奉行这一精神。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是光前先生的宗旨。他对社会的慈善、文教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直到现今我们仍沐浴在着一温暖的阳光中茁壮成长。有一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提,在光前先生七十大寿那天,当家中宾客满堂时,他却一个人跑到了中央医院在献血。其他的就不用在说了,这些就足够证明我们要下的结论了,光前先生像其他伟人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我们年纪尚小,可是要学习就是要从小开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艰苦朴素似乎已被我们忽视了,但通过这次探究学习活动,我们在伟人身上认识了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力,可以肯定的说既然是传统美德,那么任何时候都是学习要发扬的。至于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目前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我想助人为乐这点是在为以后作铺垫,这点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何不以这为起点,漫漫长路一步一个脚印。

弘扬光前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征文演讲稿

6. 暨南大学教育学院的办学历史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 忠信笃敬 ”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4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我校的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水域生态学与藻类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药物、重大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力学问题、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8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立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校设有27个学院,59个系,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89个本科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仅有二级学科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8个,仅有二级学科授权的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学校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 、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世界史、力学、中药学、生态学、统计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  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并正在广州筹建新的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39.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0.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8.3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36.6万册。学校设有16所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深圳医院、附属珠海医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清远医院、附属江门中医院、附属深圳眼科医院、附属深圳华侨城医院、附属黄埔中医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附属深圳华侨医院、附属顺德妇儿医院、附属东莞医院、附属暨华医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附属三九脑科医院。16家医院共有职工14924人,病床12643张。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238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它们遍及世界五大洲43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91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476人,教授502人,副教授690人。截至2014年4月,有各类学生46750人,在校研究生1047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14人、硕士研究生7977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280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718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11532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佀志广、马有恒等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中外。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