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我国财政支出风险预警机制

2024-05-06 19:43

1. 如何建立我国财政支出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是以债务为核心。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体 制环境和融资环境,这些因素的影响又最终表现为对即期和潜在的财政资金要求。如果即期财政 收入不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则财政只能通过融资来满足,即表现为财政债务的增加。上述因素 最终会通过债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地方此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是财政债务。主要包括 财政直接债务和财政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而且数额确定的政府债务,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基础参数计算得到,如政府外债负担可以通过借款额度、币种、利率、期限 和汇率计算得到;或有债务是指基于某一偶然的或有事件的政府债务,其发生的概率及由此引发 的财政支出规模依赖于某一或有事件的发生,如自然灾害、银行危机等。 在确定了以债务为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对象以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界定 债务以确定债务的外延,使研究对象具体化。或有负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必要的统计 数据和技术支持。如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需要掌握地方性金融机构运行状况的具体财务指标;国 有企业转制所引起的财政风险需要分析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 况;社会保障改革成本所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难以准确确定。因此对由或 有负债产生的财政风险应单独进行研究,以附加报告的形式对系统进行补充,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财政运行过程中由于收支矛盾尖锐,形成的赤字包括两个部分,硬赤字和软赤字。硬赤字是指地 方财政以欠发工资、拖欠债务等形式存在的收支缺口;软赤字是指地方财政对必要的公共设施和 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对硬赤字的处理方式是认为每发生一笔硬赤字都认为是一笔新债务的产 生,同时,将该笔债务计入逾期债务。
                     第二是以项目为基础。财政债务最终表现为一些具体的项目,这是财政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 也是财政风险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根据项目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对项目进行分类,分析不同项 目对财政预算资金的要求,确定每一类项目的风险程度;依据项目的具体属性:金额、期限、利 率、汇率等确定出每一类项目的财政支出状况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支付要求,并以债务的风险头寸 作为参考指标,确定风险

如何建立我国财政支出风险预警机制

2. 新农合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新农合筹资政策要求:2013年2014年新农合筹资都是每人都是收60元,辽宁省部分地区可能有所调整,即收75元。国家对每一个参合农民的配套资金是280元。
(一)门诊医药费用报销的起付标准
  1.普通门诊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药费报销起付标准为零元;
  2.急诊医药费用在统筹区域内报销起付标准为零元;在统筹区域外报销起付标准为市级医院500元、省级医院1000元。
  (二)住院医药费用报销的起付标准
  1.在乡级定点医院治疗的起付标准为零元;
  2.在区级定点医院治疗的起付标准为零元;
  3.在市级定点医院(市属)治疗的起付标准为500元;
  4.在市级定点医院(省属)治疗的起付标准为1000元;
  第九条起付标准以上医药费用按下列标准报销:
  (一)门诊治疗医药费按下列标准报销
  1.普通门诊医药费补偿标准。参合农民在市级(含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不予报销;在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药费报销比例为40%,年累计封顶300元;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为80%,报销范围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30元,家庭成员可以共享。
  2.特殊慢性病医药费补偿标准。特殊慢性病患者持《特殊慢性病就诊证》在乡级及乡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为50%,年累计封顶4000元。
  3.急诊医药费补偿标准。急诊须在区级及区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参照《辽宁省急危重症抢救成功标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报销比例按住院比例给予报销。
  (二)住院治疗医药费按下列标准报销
  1.在乡级定点医院治疗:医药费用0-200元的部分,按30%报销;医药费用201-3000元的部分,按75%报销;医药费用3001元以上的部分,按85%报销。
  2.在区级定点医院治疗:医药费用0-300元的部分,按30%报销;医药费用301-5000元的部分,按70%报销;医药费用5001元以上的部分,按80%报销。
  3.在市、省级定点医院治疗:经过转诊,参合农民可到区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市级起付线为500元,省级起付线为1000元,报销比例为50%。未经转诊且不属于急诊的患者,报销比例为20%。
  4.几种特殊大病住院医药费补偿办法:
  (1)14岁以下患白血病患儿(两个型)在省、市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其医药费15万元以内部分按70%比例补偿,超出定额部分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确定的比例进行补偿。
  (2)14岁以下患先心病患儿(十二种)在省、市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其医药费定额内部分按70%比例补偿,超出部分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确定的比例进行补偿。
  (3)肾衰透析门诊、住院患者,其医药费补偿比例为70%。
  (4)妇女患宫颈癌住院治疗费1.5万元以内部分按70%比例补偿,超出1.5万元部分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确定的补偿比例进行补偿。妇女患乳腺癌住院治疗费1.2万元以内部分按70%比例予以补偿,超过1.2万元部分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确定的补偿比例进行补偿。
  (5)将农村妇女分娩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分娩的费用实行定额补偿,补偿标准为每人600元。
  (6)耐多药肺结核、重度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住院医药费,扣除起付线(市级医院500元,省级医院1000),其医药费按70%比例予以补偿。精神病患者在区外定点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的按照70%比例补偿,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垫付制度,按床日70元给予定点医疗机构补偿。
  (7)在区、乡两级医疗机构开展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补偿比例执行区、乡两级医疗机构分段按比例报销政策。
  第十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参合农民年度内门诊和住院累计报销封顶线15万元。
  第十一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有特殊慢性病的患者,由区合管办组织专家组统一鉴定后办理《特殊慢性病就诊证》。
  第十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慢性病确认标准。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特点:1、这是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医疗制度;2、这是由农民、政府、集体共同合作出资的医疗制度;3、这是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医疗制度;4、这是带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4.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收费

2015年1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
通知对2015年新农合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惠民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提高筹资水平。2015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全国平均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左右。城乡基本医保制度筹资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是增强保障能力。合理调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将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50%和75%左右。以省(区、市)为单位统一制订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建立完善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差距。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适当提高门诊手术、日间手术等门诊诊疗报销比例,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非公立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满足参合群众多样化需求。
三是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各地要全面推开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工作,尽早启动大病保险补偿兑付。2015年底前,以省(区、市)为单位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建立健全招标机制;科学调整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健全以保障水平和参保人员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商业保险机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各地在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将新农合基本保障经办服务工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一并负责,打通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经办服务通道。2015年底前,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以按病种付费方式纳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先执行新农合报销政策,再按大病保险有关规定予以报销。
四是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在开展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的地区,将病种范围扩大到30-50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防止定点医疗机构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必需的医疗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差距,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逐步探索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支持以医疗联合体为单位实施总额预付,推动医疗联合体内部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五是规范基金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基金既不过度结余,也不出现超支。加快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以次均费用、住院率、目录内药品使用比例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补偿结果公开力度,大力推进即时结算。

5. 如何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蕴含在企业日常的管理经营过程之中,涉及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集中在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经营环节。由于利益的驱动,管理者们需要在经营管理中做出决策,确保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这些决策或是战略往往是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索要产生的风险,即决策失败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便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是企业为错误的决策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是建立在了解企业风险的各个层面,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并将不确定的经营成果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常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风险管理过程化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降低和控制风险的一系列程序组成,其中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分解、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与修正和风险管理结果评估。在COSO发布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提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含8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8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判断标准,如果这些构成要素存在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2011年12月安然事件爆发,一时间,企业风险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自那以后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了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对风险的化解和缩小,降低风险管理难度,达到管理效果,尤其是在风险预警方面,采取审计、商业调查等措施加大了风险的预防力度。

  2. 风险管理源头化

  对于风险管理范围来讲,一方面要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管理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各个层次的风险加以汇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定义和管理,从战略决策的源头对风险进行管控。以日本企业为例,日本的几家大型政府控股企业均设有“情报参事室”,专门收集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以及变化情况,包括:宏观经济、地域政治、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在汇总信息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合之后对战略实施产生的影响,为企业战略制定提出参照意见,以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和风险最携。

  3. 风险管理全员化

  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而是涉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从CEO到每一位普通员工。只有全体员工树立了风险管理意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例如丰田实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就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将质量指标和对应的失败风险分解,变成每一位员工的日常管理内容,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不按照要求的方法操作会带来的各种质量风险。通过员工自行管理,品质人员集中管理,管理层监督执行的方式到达全面管理质量的提升。而松下电子,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档案,为每一件产品和产品上的组件都进行了编号,并将相关的生产信息和操作人员信息输入OEM系统备案。在松下,一个螺丝钉或是一个焊接头都能根据编号在OEM系统里找到生产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以及当时的质检结果。这样,企业的品质便和每一个人联系了起来,质量风险也得到了很好的管控。

  4. 风险管理成本化

  风险管理并不是要消除全部风险或是不惜一切代价来降低风险,而是尽量使得风险缩小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美国通用电气的工程师们在实施SIX SIGMA 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风险管理也同样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当管理风险的投入达到某一临界点的时候,再追加的投入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将会逐渐缩小,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的经济规律而并非一味加大投入。GE的前任CEO在谈到通用风险管理的时候说到:“我们都清楚不可能管理所有的风险,我只要求我的经理们在他们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最好。”

  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正式纳入日常企业管理工作范畴。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制度、流程;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积累失败的教训。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的4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调研的结果,所有被调研的企业都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其中,98%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风险管理,90%的企业开展了法律风险管理,85%的企业具有运营风险管理的职能,80%的企业实行了战略风险管理,60%的企业同时具有市场风险管理。通过此次调研,也暴露出了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企业所运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测评标准和评估手段。这就为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了障碍。2011年上海一家电能公司向一家国有银行申请7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贷款,但是在该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双方由于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设定的权重和参照系数不一致,而产生了分歧,耗时将近2年的谈判过程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错失了市场的机遇使原有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原材料涨价和环境变更打了折扣。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多数情况下不同的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实际运行过程总会产生彼此牵制、互相矛盾的情况,这又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相当大的成本进行协调处理,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1. 未来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点,笔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以及成功经验的借鉴,提出以下几点做法来改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

  一、 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了清晰的企业发展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和相关的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入手对风险进行管理。例如:企业的研发规划,由于研发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研发周期一般来讲相对较长,研发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建议企业设立研发部门进行专门管理,同时采用操作型管控的模式进行垂直管理。将研发规划分成阶段性计划,设立阶段性目标,分阶段进行管理和效果评估。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化解风险,即使发现并纠正偏差,同时还有利于高效管理、统一调动企业资源,确保研发过程顺利并取得预想效果。

  二、注重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完善。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框架内依照相关制度来具体实施的。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建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而董事会的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加强风险管理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就减小了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盲目性和投机行为。再有,在董事会层面增加了风险管理职能,在行政部门中设立各职能部室针对企业风险开展专项管理,一般包括:规划发展部、审计部、财务部、法务部等主要职能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从董事会层面强化了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职能部室的职责划分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而且清晰的职责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企业各项职能管理之间的冲突,降低了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投入。

  三、 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的论证工作。

  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成立风险管理论证小组专门负责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具体的职责,协调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论证,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并监督责任部门具体实施。河北钢铁集团下属的某家钢铁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采用督办方式:由风险管理论证小组对风险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重大风险管理以书面形式下发《风险管理督办卡》责成责任部门专项督办,定期汇报督办结果;同时将督办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方法并推广使用。

  四、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通过高层会议制定风险管理办法的总纲领,之后由各职能部室在总纲领的指导下分别制定本部室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按照此方法,其下属各单位再制定本单位的相关办法。由此一来便形成了纵向的风险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层层管理和监督执行,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报。每个层级都行使不同的管理权限,将企业风险化整为零,为风险管理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 建立企业内部管控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关系到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和落地。有效地内部管控体系是保障企业稳健运行、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一般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负责执行内部审计和监察,明确权责和业务流程;风险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来识别和应对企业遇到的经营风险;控制活动方面:通过企业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组织有效的实施管理;信息沟通方面:通过良好的内部沟通平台加强企业横向、纵向的沟通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矛盾,有效的反馈结果,保证管理过程中的意见统一、执行步调一致;内部监督方面:建立独立的监察部门,按照内部监督程序和要求开展日常内部监督、审计监察工作,保证企业领导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运行机制的科学有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方法和目标,在未来的风险过程中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充分的投入到管理实践中来,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方法,将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如何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6. 我国新农合制度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其内容是什么

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
2015年1月29日,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
2017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达到4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新增部分按照西部地区80%、中部地区60%的比例进行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
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原则上全国平均达到180元左右。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

扩展资料:
保障内容
1、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
2、保障范围。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
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定标准,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
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各地也可以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病种起步开展大病保险。
3、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衔接,建立大病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大病患者医保支付情况,强化政策联动,切实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城乡医疗救助的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和诊疗范围分别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7. 新农合制度是什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方公平性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对需方公平性进行探讨。
(1)理论研究。从现行政策和社会经济学等理论领域中涉及公平性的假设、原理和规律,探求需方公平性的思想和理论依据;研究需方公平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标准;对现行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进行分析。
(2)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实证研究。描述样本县和不同收入组需方的基本情况,分析需方在覆盖面、资金筹集、卫生服务利用、费用补偿和医疗救助等环节的公平性,注重患慢性病需方在不同环节公平性的大小,探讨影响公平性的因素。(
3)建立一个量化的,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结合样本县数据资料,运用该模型从整体上计算各样本县需方公平性得分并排序;检验模型的效度、信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4)提出改善需方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新农合制度是什么?

8. 如何对新农合进行审计?

  新农合是个非常好的审计项目,涉及东西很多,给你粘贴一个审计重点,你自己看看吧。
  一、审计工作目标
  通过对2008年度全省新农合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的审计,了解各地新农合有关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基金的整体运行情况和管理现状,揭示新农合基金在筹集、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确保基金管理规范、运行安全、使用合理,切实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促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审计范围
  2008年度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情况。必要时,追溯到相关年度。
  三、审计对象
  开展新农合工作的县(市)财政、卫生、劳动等部门;管理使用新农合资金的县(市)、乡镇管理机构;县(市)、乡镇、村医疗卫生定点机构和农户。必要时,可扩大审计范围和延伸调查有关单位及个人。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一)了解各地新农合工作开展现状,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规模、结构和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情况。
  1.是否坚持贯彻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是否存在强制措施,强行让单位和个人为农民垫资代缴合作医疗资金。是否存在垫付参合资金,虚报参合人数,套取财政补助资金违规现象。
  2.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出资帮助农民参合的集体出资部分是否存在以其他形式向农民摊派。注意外出务工人员、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等特殊群体的参合问题,是否确保有参合意愿的农民按时缴纳参合资金。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1.新农合基金是否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是否列入年度预算,是否按时足额到位。
  3.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账户是否按规定开设在国有商业银行,有无多头开户、乱存放基金的现象。
  家庭账户基金结余结转下年度使用,是否存在提取现金、用于冲减下一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缴费资金问题。
  4.医疗风险基金的提取是否按标准足额、及时提取汇缴省财政专户。有无将风险金用于平衡财政预算、用于在试点县(市)之间调剂使用,有无截留、挪用等现象。
  5.有无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进行报销,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运作,治疗乱收费、药品乱加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是否存在借证住院、虚开收费票据、出具假证明、编造假病历处方以及挂床等骗取合作医疗补助资金违规违法行为。
  6.当年参加合作医疗但没有享受补偿的农民进行体检,是否合理确定体检项目和收费标准,发挥体检作用。医疗机构有无借助健康体检诱导参合农民接受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有无虚报体检人数、套取健康体检资金。
  7.是否认真落实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8.当地经办机构人员编制是否全部落实,人员与工作经费是否到位。当地财政部门是否将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县(区)财政预算,有无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从定点医院收取赞助费等问题。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基础资料和参合农民基本信息是否完整。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情况。
  1.各地是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调整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有无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
  2.补偿方案是否合理,补偿标准是否科学,补偿范围是否明确及保底补偿的政策是否落实(2008年度调整了关于统筹补偿方案,详见豫卫发〔2008〕2号)。
  (六)定点医疗机构内部是否建立健全控制医药费用的各项措施,有无违规加价的情况,药物采购是否公开、透明。
  (七)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有无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信息系统是否具有安全保密的能力,能否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有无编造、虚报、瞒报新农合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