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斐是什么意思

2024-05-04 12:31

1. 怡斐是什么意思

和悦又有文采。

怡斐是什么意思

2. 鸳鸯这个词最早起源是什么

据可靠文献记载,鸳鸯一词最早是用来比喻兄弟的:

        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文选》中摘录《苏武李陵赠答诗》中有句为“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里是李陵,苏武之间表达友情而赠别的诗。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


《苏武李陵赠答诗》全诗为: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这首五言诗抒写李陵和苏武这对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好朋友、兄弟骨肉的离别之情,用笔浑重朴厚,风格淡中见醇,近而犹远。


除此之外,鸳鸯一词还有很多种美好象征:
鸟名
鸳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
《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传:“鸳鸯,匹鸟也。”
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唐孙华《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鳏鳏鱼目夜长愁。”
2. 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顾夐《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绣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 比喻夫妻。
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温庭筠《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 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魏曹植《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绝,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 慷慨,优游容与。”

5. 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
6. 比喻贤者。
汉王逸《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文选·曹植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李善注:“鸳鸯,喻粲也。”
7. 比喻艳妓。
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时宫殿名。
《三辅黄图·未央宫》:“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坡香、凤皇、鸳鸯等殿。”
南朝陈徐陵《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於度曲。”
《鸳鸯》
9. 水名。在河北省境内。
《文选·左思》:“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鸳鸯、交谷,虎涧、龙山。”
李善注:“鸳鸯水在南和县西。”
10. 战阵名。
明吴易《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少保所结阵名。”参见“鸳鸯阵”。
11. 指鸳鸯瓦。
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注引《邺中记》:“邺城铜雀台,皆鸳鸯瓦。”
12. 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李白《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王琦注:“鸳鸯,爇香器也。”



详情请见: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2llPV6OzUQqinvx_o68ylBc52X-B3I4wmxDG5jOh0NzFD1kjrzfc5AedbNdNDP-0rDsD66a9coIkrVn-3uMVwnno6PwcESDcIVXTlCBGKC

3. 辛怡斐这个名字打几分?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
 辛	 辛	 xīn	 金	 7	 多才巧智,清雅荣贵,中年成功隆昌,出国之字。 (吉)
 怡	 怡	 yí	 土	 9 清雅秀气,温和贤淑,晚年吉祥。 (吉)
 斐	 斐	 fēi	 水	 12	 聪明伶俐,多才秀气,中年吉祥,晚年环境良好。 (吉)
天格:8 人格:16 地格:21 外格:13 总格:28

辛怡斐这个名字打几分?

4. 找一个与怡斐发音相似的英语

c of filial piety may be waning.

5.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国第一部官方史书——《尚书》的“梓材”篇中,原文讲:“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思是指“天神已经把中国的人民和他们的土地托付给周朝的先王”。尚书·梓材》创作于西周第三代王——周成王时代,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中国历史文献记载,据今已有三千余年。

这样看来,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6. 紫砂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紫砂壶的历史 

     唐宋两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高峰期,而明代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又一高峰。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北宋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诗人曾有记载紫砂壶的诗句。有关紫砂壶的最早文献资料见于北宋仁宗时进士梅尧臣《宛陵簿集》中的两居诗。梅尧臣的《一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紫砂陶登上了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稍后于梅尧臣的大诗人苏东坡,在谪居宜兴时,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的紫砂陶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有“饮茶三绝”之说。后人将这种式样的提梁壶命名为“东坡壶”,相沿至今。

元代时,紫砂陶的烧造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在紫砂壶上镌刻铭文。元朝时已有用紫砂壶沏茶的风气。

到了明代,紫砂壶才开始真正兴盛起来,尤以宜兴的紫砂壶为名。紫砂壶也已由日用品进入到工艺美术品的境地。明代时,宜兴的紫砂工艺盛极一时,空前繁荣,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称为“四大家”。“四大家”以后有李养心,也是万历时名艺人,他善于制作小圆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明代壶艺最高的是时大彬,他的作品淳朴古雅,有“砂粗、质古、肌理匀”的特点,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

    明末清初,壶艺的风格日益倾向于精工巧妍一途。清代,紫砂壶的式样变化多端,新品种不断增加。其中有借鉴花果造型和仿古铜器式样的茶壶,还有用各种粉彩山水装饰的紫砂壶,以及各式紫砂象形果品。由于壶艺精进,紫砂壶常被宫廷皇室选为贡品,并远销欧洲、东南亚及南美各国。清代的紫砂壶壶形日渐缩小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目前收藏品中一种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在显微镜下的紫砂壶既是周身布满气孔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大多数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岭石等单一矿物组成;团聚体内部的为闭口气孔,而包在起周围的为气孔群,即开口气孔。紫砂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就因这种特殊结构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而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开口气孔群。据测试,紫砂陶器的气孔率约为5%。紫砂壶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正因其这种独特的质地,使紫砂壶极适于沏茶。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据《阳羡瓷壶赋�6�1序》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亨等。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可以想象,供春的真品该是怎样的天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南亚等地出现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紫砂器皿市场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国内紫砂壶的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名壶一般约1万—8万元人民币,珍品的价位要更高一些。因紫砂名壶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商人纷纷来大陆“淘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旧壶,之后又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紫砂的收藏热潮漫至大陆,同时也推动了宜兴紫砂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四班李珅玮

7. 我想问下古代有“咖啡”这俩个字吗?

古代有咖和啡这两个字,但是没有词语“咖啡”。知道近代才根据声音发明了“咖啡”一词。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 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另一种说法则是咖啡这个名称是源自于阿拉伯语"Qahwah"植物饮料的意思,后来咖啡流传到世界各地,于此各地就采用其来源地"KAFFA"命名,直到十八世纪才正式以"coffee"命名。
从语言文字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又无“啡”字,更无“咖啡”一词,可知清初中国人尚未接触到咖啡。清中叶中国有没有咖啡(饮料),目前尚在搜寻当中。笔者仔细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书,均无收获。如清乾隆年翟灏所编之《通俗篇》(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点断版),清嘉庆年顾张思之《士风录》,清嘉庆年郝懿行之《证俗文》,清道光年高敬亭之《正音撮要》等。最初Coffee的中译名肯定不统一,例如“嗑肥”等。而且还不排除被音译成其他词汇的可能性。不过,今日汉语之正式名称“咖啡”则应化出于日语的“珈琲”。因为如前所论,日本人先接触记下咖啡,先开办咖啡店,且把它写成“珈琲”。从1894年起日本又大举侵华……是故汉语就定其名为“咖啡”。据我所查所知,最早的“咖啡”一词大概出现于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15年),意思也对:“咖啡,西洋饮料,如我国之茶,英文 Coffee”。此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辞源》也收入了“咖啡”一词,且解释得又详细又正确。可见“咖啡”一词在民国时代进入了汉语词汇库并固定下来,广泛使用。    
    来华的外国人何时何地在中国煮、喝他们自己带来的咖啡,似乎已很难确定了。不过据现在所查知,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嘉庆年间,来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广州的洋人已煮、饮自己带入的咖啡。这种饮食习惯中国人亦有所感觉。“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据《广东通志》所说的番鬼、黑酒、饭后饮、能帮助消化等判断,所谓黑酒,应该是指咖啡。与之有些类似的可可多制成巧克力食用,且可可饮无咖啡饮那样流行。
    个别中国人开始品尝饮用咖啡可能始于同治年间。同治五年(1866)上海的美国传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了一本《造洋饭书》,该书是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厨师而编写的。书中除了把coffee音译成“磕肥”之外,还讲授了制作、烧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铲动,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热加奶油一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要用时,现轧”。这里先讲了焙炒熟咖啡豆,待要煮饮料时,才轧碎马上煮。后面则讲如何加水煮咖啡等。但它没讲加糖,可能有疏漏。那些受外国人培训做西餐煮咖啡的人多半是受雇佣的中国人,他们因工作需要难免不尝一口咖啡。洋人在中国吃西餐喝咖啡时,有时也会请中国官员和他们的中国熟人吃一吃喝一喝。由此可知,同治年间已有中国人尝过咖啡。中国出现经营性的咖啡馆则大概在清末。据清末民初之人徐珂叙述:“饮咖啡:欧美有咖啡店,略似我国之茶馆。天津上海亦有之,华人所仿设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饮”。徐珂的书采取了许多清人笔记,可推断所谈之事出现在清末。但此书出版稍晚于《中华大字典》,故难判明“咖啡”一词哪本书最先使用。不过最先印成铅字的则是《中华大字典》。可见到了民国,咖啡馆或大饭店酒店宾馆所附的咖啡厅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现。
 关于中国何时何地开始引种栽培咖啡,其种植又如何传播,这些情况更加不明。《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咖啡条,《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卷》咖啡条等皆说,咖啡于1884年引种到中国台湾省,1908年引种到海南省,以后相继引入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种植。但条中既无书证,又无资料出处,也无任何论证、参考文献。故此说尚待考证。笔者据此提供的线索,查阅了清乾隆年晚期余文仪撰写的《续修台湾府志》,清光绪年集体编修的《台湾通志》,清乾隆年晚期陈寿祺等编《福建通志》,清嘉庆年陈昌斋等撰《广东通志》,清嘉庆年谢启坤监修《广西通志》,清光绪年王文韶之《续云南通志稿》,仔细研读了其中各府州县的“物产”、“土宜”部分,但仍未觅得栽种、生产咖啡的蛛丝马迹。另外,笔者还查阅了清咸丰年英人合信的《博物新编》,清道光年吴其溶的《植物名实图考》及其《长编》,书中均亦毫无提及。所以,这个工作还得继续下去,并盼知晓者惠示。中国大陆最早引种咖啡大概始于20世纪零十年代的云南。当时,一个法国传教士把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省大理州的宾川县栽培种植。云南属亚热带热带气候,近代属法国的势力范围,所接壤的越南、老挝等又已是法国的殖民地。故说20世纪初法国人把咖啡种植传入云南,我认为较为可信。到民国时代,中国已确定有咖啡的大田栽培生产了。1926—1936年的台湾省,日本殖民当局鼓励种植旨在排挤蔗、米的作物之中便有咖啡。从1932年至1942年,台湾播种面积中增长较大的作物中亦有咖啡。祖国大陆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引种栽培生产。所以现在只能肯定,在民国前夕和民国时代中国已有了咖啡栽培生产。解放后咖啡种植有所发展。
姚勉《送同窗赵章甫上舍入京》:一咖西湖又见春,梦魂长是绕湖滨。为烦竹阁措题墨,更向梅花道故人。槐市旧游休复问,龙门佳客尚能新。明年傥共昕庭对,愿过当时蔡与陈。
苏轼《江郊(并引)》:惠州归善县治之北数百步抵江,少西有盘石小潭,可以垂钓,作《江郊》诗云。江郊葱昽,云水蒨绚。碕岸斗入,洄潭轮转。先生悦之,布席闲燕。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悠哉,玩物之变。
陆游《曝旧画》:故箧开缄一怆情,断缣残幅尚知名。翩翩戏鹊如相语,汹汹惊涛觉有声。柳暗正当烟未歛,花穠仍值雨初晴。百年手泽存无几,虫蠹尘侵秖涕横。

老舍 《茶馆》第三幕:“处长清闲的时候,可以来跳跳舞,玩玩牌,喝喝咖啡。”

“咖啡”亦作“珈琲”,“咖啡”(Coffee),源自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卡法(kaffa)的小镇,在希腊语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与热情”。
从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第一次发现咖啡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充满艰辛传奇和丰富多彩的1500多年。   
500年,牧羊人卡尔代第一个发现了咖啡的妙用。   
525年,第一株咖啡树在阿拉伯半岛种植。   
1475年,第一家咖啡屋在君士坦丁堡诞生。   
1615年,咖啡从意大利的威尼斯传入欧洲大陆。   
1620年,咖啡传入北美大陆。   
1690年,咖啡传入亚洲。   
1723年,法国军官得克鲁把咖啡苗带到了美洲。   
1893年,咖啡种植在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1902年,传教士将咖啡种带到云南。   
2000年,咖啡成为世界四大饮料之首,创造了一年消耗4000亿杯的记录。

我想问下古代有“咖啡”这俩个字吗?

8. 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是什么?

孔雀东南飞我数过,有接近3000字,它和木兰辞是乐府双碧,但如果说长诗那应该是《诗经》里的吧,里面数百言的叙事诗歌也有很多的。而且乐府严格说似乎不算是诗歌。

这个是我写的啦,看看比孔雀长好多哦:)
尚忆及初读《会真记》,感其凄悲,几不自持,因作《浪淘沙》记之,词曰:“花影笼月辰,了无云痕,缘何虚掩西厢门?梦里依稀羞红靥,相誓恩深。   一晃几年身?玉环断痕,抱孤影幽叹世人。绵绵飞絮堕朝暮,浪子无根。”而今暇闲,复阅其文,思量初读时形状,且感且伤,遂易以乐府记之曰: 
贞元有张生,温茂美风容。内性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从朋游宴,容顺终不乱。弱冠二十余,终不行轻狂。知者故诘之,近前谢而答:“吾非轻狂者,是有凶行为。余真轻狂者,而适不我值。盖凡物之尤,未尝不留连。知吾心本善,是非忘情者。”识者有深叹,赞而识之矣。
时日无几许,张生游于蒲。蒲东十余里,寓舍普救寺。适有崔氏妇,路此归长安。崔氏本郑女,张亦郑家子。谈间续其亲,异派之从母。
将军薨于蒲,军人因丧扰。崔家财丰厚,旅寓深惊惶。张与蒲将善,请吏护其难。经期十余日,廉使令于军。军遂不扰民,郑厚张德恩。
饰馔宴中堂,席间复谓张:“姨姑嫠未亡,提携幼稚子。属师徒大溃,实不保自身。活吾弱子女,岂可比常恩?使婢以礼见,冀所以报恩。”命女出高拜,久辞方来见。常服憔悴容,垂鬟不新饰。双颊仅销红,颜色却动人。张惊为之礼,却坐郑氏旁。凝睇怨欲绝,几不胜其体。席中语不欢,张生自惑然。欲致其情详,无由而得相。
崔婢曰红娘,生私为礼忙。乘间道其衷,婢惊腆而走。翌日婢复来,张生无语答。敛情羞而谢,不复云所求。婢因谓张生:“郎言不敢言,郎语不敢泄。然而其间理,郎应有所详。何不因德求,缘理亦堂堂。”“余始自孩提,品性不苟合。或时绮闲居,曾莫有流盼。不为当年行,终有所蔽端。昨日一席间,几不能自持。来行数日间,食行忘饱止。缘此憔心悴,恐不逾暮旦。若因媒氏娶,纳彩复问名。其时数月间,作何抚心平?”婢亦动心魄:“崔贞慎自保。不可非语犯,下人谋实难。然而善属文,沉吟朝暮间。君且诗喻情,或可有由端。”张生立缀词,长谢请授旋。
是夕红娘至,持笺以贻张。云崔命而答,采笔题名篇。《明月三五夜》,惆怅见情长:“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喻其意指,心甚喜彷徨。西厢杏倚墙,攀援夜翻逾。入惊红娘寝,骇问何以至。语以笺中语,相见在此房。无几崔怒至,端服严容斥:“兄活我家恩,厚以母托子。奈何因奴婢,书至谣逸词?始以护人义,终以掠乱求。以乱而易乱,相去复几时?本意辞兄情,托愿以短章。犹惧兄见难,故以鄙靡言。非礼不愧心?愿以礼自持。”言毕翻然逝,留张自绝痴。
日逝三五夕,张生临轩寝。忽有人觉之,红娘携衾至。拭自危坐久,自疑是梦中。俄而崔氏来,娇羞融冶姿。力不运肢体,端庄不同往。且疑神仙徒,不从人间至。斜月穿帘栊,明月覆半床。云雨将天晓,红娘催促去。终夕无一言,犹疑是梦里。及明思昨夜,缕缕是真实。
是后十余日,深查不复知。谴诗赋衷情,而以贻崔氏。自后复容之,欢娱隐朝暮。生诘郑氏情,回语却辞托:“知不可奈何,因欲就成之。”天命总无何,生将之长安。临行意深深,谕以情寄托。崔氏无难词,愁怨却动人。别离数月间,日日断肠过。终得复游蒲,相知又累月。
崔氏工刀扎,尤善属文章。求索再二三,终不可得见。生挑以自文,未睹片语痕。待张意甚厚,未肯词相露。异时独操琴,再求终不复。
生以文调期,言当复西去。当去明月夕,不复言自情。愁叹意凄切,哀坐崔氏侧。崔知或将诀,恭貌复怡声:“始乱终弃之,固宜不敢恨。君乱君终之,殁身誓无从。何以深感怀,愁叹扰此行。君谓我善琴,羞颜使君猜。今日君远行,既君表此诚。”拂琴霓裳曲,哀怨不知数。左右皆歔欷,感此离音苦。崔氏既停琴,拥面泣流连。趋郑不复至,明旦而张行。
文战不得胜,留连止于京。因遗书于故,广义不回复。崔氏回鱼雁,浓情似海深:
“捧览来书笺,悲欢忽交集。耀首膏唇饰,谁悦复为容?睹物增情怀,思愁积悲叹。伏承业于京,但恨永遐弃。宿命既已然,知复敢何言。自与君别后,忽忽如有矢。勉于喧哗下,强作欢笑谈。梦寝卧席间,多感咽离思。闲宵自处时,无不泪零乱。绸缪缱绻日,暂若寻常时。幽会尚未终,惊魂已先断。半衾虽如暖,幽思却路远。一昨拜辞时,倏逾旧岁月。长安行乐地,触绪牵情多。何幸不相忘,眷念无心移。终始旧时盟,相表无二意。君有援琴挑,鄙无投梭拒。及荐共寝席,义盛意更深。表将愚陋情,永谓以终托。岂期见君子,不能定终情。致有自献羞,不复明侍帻。没身为永恨,含叹复何言?仁人用心意,死日犹生年。达士或略情,丑行谓先配。则当骨形销,风露托清尘。聊赠碧玉环,充君下体配。缱绻冀有时,轻佻莫相谓。玉取志坚洁,环取意不绝。愿君如玉真,弊志环不解。泪痕在斑竹,愁绪若萦思。因物达至情,永以为欢合。心迩怨身遐,拜会渺无期。幽恨所相钟,千里愿神合。”
以书示友人,耸异非寻常。然张慕富贵,言辞意决绝:“天命为尤物,品性本无根。不妖其自身,必妖于他人。使崔遇富贵,云雨转蛟螭。今志欲鹏程,岂为女子絷?”
无行轻薄客,始乱终弃郎。绵绵旧时情,飘零如飞絮。
时日荏苒过,后有一岁余。崔委他人妇,张攀东床婿。适经所居处,求见以外兄。心意既决绝,何复扰心乱?回笺以言辞,终究不相见。消瘦欲憔悴,回言多辛酸: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
赘后:自道本心善,终以鄙浊情。浓情初遇见,恩断慕新天。垂垂柳下惠,斐斐司马郎。红枫堕御沟,双雁过云旁。笑云世间客,几多鸳鸯错?帘栊望归人,缱绻意难握。素琴鸣怨鹤,清汉盼归鸿。天地终有尽,不似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