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的构成有哪些

2024-05-18 17:53

1. 国家预算的构成有哪些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有财才有政。
    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要求而确定的国家预算组织结构。我国的国家预算通常实行一级政权一级财政,每级财政都建立一级总预算。我国建国初期,国家财政分为中央、大行政区和省(市)三级财政。1953年大行政区由政权机构变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并于1954年大行政区由政权机构变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并于1954年撤销。同时,为适应地方工作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县、市级财政和民族自治地方财政。1954年至1985年,就全国而言,基本上划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县三级财政。1985年4月,国家决定县以下的乡、镇建立一级财政。
    我国国家预算现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五级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它单位的收支预算。

国家预算的构成有哪些

2. 我国采用的国家预算法是

我国采用的国家预算法是公历年制。《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国家预算法是指国家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财政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它规定国家预算的组成及组织方法,各级政府管理预算的权限和责任,预、决算的编制及审核程序,预算执行制度和纪律等。

预算法作为编制和执行预算的法律依据,一是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按照财力可能,努力做到年度经常预算收支的基本平衡;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单独编制和执行预算,实行分级预算管理;
三是预算法应是实体化和程序化的统一,真正体现国家对预算工作的约束,强化预算的硬约束;四是中央和地方的预备费的确定,预算的调整等,应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实现国家预算的法治化。
我国国家预算法主要体现以下指导思想:第一,强化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第二,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权限。第三,把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革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第四,把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

我国为使国家预算的组织和管理走向规范化,加强预算管理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期施行。
鉴于我国第一次公布和实施预算法,所以这是一部综合性的预算法,共设11章79条,对国家预算总则、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与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法律责任等事项作出全面的规定。
国家预算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权责法,以划分各级预算的管理权责为内容;二是组织法,以预算组织和管理的基本规定为内容;三是程序法,以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和批准的程序为主要内容。

3. 我国国家预算年度是什么?


我国国家预算年度是什么?

4. 国家预算的作用

国家预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有利于全面安排支出。通过预算的编制,事先进行预测,使我们能掌握一年内能筹集到多少收入,并根据财力的多少和支出的需要确定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量人为出。如在 2004年预算中,全国预算收入安排了23570亿元,相应地安排支出26768亿元(赤字3198亿元)。2.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预算上的一收一支,决不仅仅是数字的排列,它必然要反映在政府的各项活动上。从预算收入安排上看,每一笔收入都必须落实到项目上,在某一个收入项目上征多少收入,减多少收入,能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取向。如在2004年的预算中,确定减征农业税,就反映出国家要通过减轻种粮农户的负担来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从支出安排上看,国家对哪些方面增加投入,反映出国家鼓励哪些方面的发展。如近些年来,国家每年都加大对教育、农业、科技的投入,就反映出国家重视农业、重视科教兴国的政策。3.有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预算草案编出后要送由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力机关进行审查,经其批准后预算才能成立。倘若预算草案不符合人民的意愿,权力机关有权进行修改,有权不予批准。国家权力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实质上是对政府工作安排的批准,体现权力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干哪些事。当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其执行还要受到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府在年度终了要向权力机关报告执行结果,权力机关对执行结果还要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4.有利于政府活动的有序进行。由于预算对政府一年要做哪些事,做某件事要给多少钱都事先作出了安排,在新的年度开始后,征收部门按法律规定组织收入,财政部门按预算拨付资金,相关职能部门得到资金后按事先安排开展工作。这样就能有利于政府及其部门对所要干的事情能早作准备,按计划开展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5. 国家预算的作用

法律分析:国家预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财政投资主要运用于能源、交通及重要的基础产业、设施的建设,财政投资的多少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因而具有造就未 来经济结构框架的功能,也有矫正当期结构失衡状态的功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二十七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国家预算的作用

6.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大主体会计,另外还包括执行政府总预算出纳保管业务的金库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收入业务的收入征解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的基本建设支出业务的基建拨款会计三大关系会计。这种体系的构成类似于同外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但又有所不同。国外的政府会计包括国有企业会计,我国的政府会计不包括国有企业会计。我国的国有企业会计与私有企业同属企业会计系列,与政府会计并列,这是预算会计体系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表现。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由于其下以盈利为目的,可借鉴国外非盈利组织会计的称谓,改事业单位会计为非盈利组织会计。
在1993年企业会计改革以前,无论是企业会计还是预算会计,我国都是采取“科目+
报表”的制度规范形式,没有会计准则。而在西方却普遍采用准则规范的形式。1998年1月1日预算会计实施新制度时,事业单位会计同时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也开始采取了“准则+
制度”的规范形式,但是没有规范全部预算会计的《预算会计基本准则》。因此,从发展趋势看,为了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应借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成功制定和试行的经验,制定《预算会计基本准则》。考虑到已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预算会计改称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只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即可。

7. 预算会计和国家预算的关系?

  预算会计在国家预算管理中的重要职能预算会计按照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一般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两种。无论是总预算会计,还是单位预算会计,都是为国家预算的执行和管理服务的。

  国家预算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由于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相互关系决定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而社会纯收入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预算进行筹集和分配的,这就确立了国家预算在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中起着主导地位的作用。

预算会计和国家预算的关系?

8. 简述国家预算的组成。

国家预算的组成即国家预算的分级管理问题。一般说来,有一级政府就应有一级预算。我国的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组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