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六科怎么一次过?

2024-05-07 00:48

1. CPA六科怎么一次过?


CPA六科怎么一次过?

2. CPA 一次性过六门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一年过六科的学员的考试经验,满满的干货,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CPA备考,轻松过关!
一、会计复习方法
(有没有基础都一样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会计是比较深的,也是审计和税法的基础,看会计之前最好找一本会计基础看一看,明白一些常用的科目,分清楚资产、负债类的科目即可,不需要太过深入。
1、逐章听课,在纸上写写分录,不做题目,快速听完,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概念,一般情况云里雾里,尤其是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政策变更、合并报表根本听不懂看不懂,但是硬着头皮听下去写下去就算赢了,第一遍推荐东奥的基础班课程。
2、把习题班讲义打印出来,做完一章,听老师讲解,更正,不懂得再去听课件,逐章做题目,全部做完一章后再统一对答案,用红笔打对号或者叉号,然后统一按照答案去更改过来,不懂的再翻书或者听课,第二遍的关键是领悟,要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最好有自己的一个笔记本,写下一些平时的感悟,第二遍有几个章节可能还是搞不太明白的,比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
3、经过第一遍的整体感知,第二遍的知识领悟后,已经听了2遍课件,做了一套练习,那么恭喜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第三轮就是攻坚克难,把第二轮遗留的几个很难的章节再听课再做题。
4、最后套题训练,选择最后6套题,查漏补缺。
会计的特点
1)没有基础突然拔高,很多人学到金融资产就学不下去了,确实这一章放在全书也是很难的,仅次于合并报表,这一章所花时间可以和后面的六七章的时间了。
2)前后联系很明显,第4章长期股权投资是合并报表的基础,学不好它后面的基本没戏,学后面的也会让前面的只是恍然大悟。
3)量很大,有深度,教材包含了会计准则的80%,虽然考得是比较入门的,但短时间学会也算是挺难的了。
二、审计复习方法
执业注会其实是干审计的,所以应该叫注册审计师吧,这门课程很晦涩难懂,或许是教材翻译的缘故,或许为了体现专业性把简单的话往复杂里说,学好的关键是多听多想,很多审计程序是我们未曾做过的,但是听老师讲讲好像也很有道理的,听多了就会了。
审计特点
1)、逐章听课,不做题目,快速听完,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概念,每个人第一遍都是向在做梦一样,不知道在讲什么,我觉得最难熬的是第二编的风险评估之类的,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但要坚持下来听完,整体上了解。
审计难在语言难懂,是一种专业的表达方法,因此外行人要想掌握它首先要多读书,多读就能知道审计是什么,古人的读书破万卷真的是千真万确。
2)考点明显,点与点之间联系没有会计那么强,会计是个整体,而审计则像一堆土豆一样,你要一个一个的去捡起来,比如后面的特殊考虑都是比较独立的,得背!
3)、本科目的核心利器是背书。
三、财务成本管理复习方法
财务成本管理不需要任何数学基础,只需要多做题目,记住那么多公式就行,这门课的关键是多做题目,把那些公式记住,其实考试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比较模式化的,给你各种数据,然后你就把背住的模型写下来然后套数字就可,关键就是记住公式。
财管特点
1)公式多,需要做题来记住。
2)看上去很难,其实只是套数字的游戏而已,没什么技术含量。
3)关键是多做题,多背公式,吃饭,坐公交,蹲厕所都可以看看自己总结的公式。
四、公司战略复习方法
战略就是背书,不需要怎么做题目的,把书上的各种理论烂熟于心就行,到时候考试就是用那些理论框架去套题目中给的情景。
1、逐章听课,不做题目,快速听完,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概念,我认为没有必要弄得那么透,只要把基本意思明白,然后主要理论记住了就好了。
2、其他的科目几乎都要做题,战略和经济法是不需要做题的,战略就是玩命的背书,把整体框架,然后具体到每一章节的具体理论框架记住就行,比如SWOT,各种战略的形式等。
3、还是背书,总之最后的结果是总共6章,每一章每一节讲了什么心里有数,考场上遇到什么问题就在大脑里回忆这六章中哪些知识点可以套。
战略特点
1)不用做题,如果非要做做,那就做下习题班讲义吧。
2)考得时候感觉好像什么都不会,好像背的都没考到,但是其实这一门考得比较灵活,核心还是那些经典理论,掌握理论基础最重要。
3)关键是多背书,对整本书了如指掌,最好能用嘴说出来,考试时候时间还是比较紧的,要把试卷写满,写的越多愈好,当然不能胡乱写啦,再有就是字要写好。
五、经济法复习方法
经济法也是背书:做题=8:2的学科,也是比较散的,没有什么整体性,考得比司法考试要浅一点。
1、逐章听课,不做题目,快速听完,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概念。
2、经济法是也不怎么需要做题的,关键是把知识点再理解基础上记住,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尤其是物权法、证券法、票据法比较专,比较难以理解,到现在我还分不清那些票据的很多时间有效期什么的,所以方法还是听老师讲课,然后多倍,现在的趋势是你必须在考试时候默写出法条原文,所以大家更要下力气背书了。
3、最后套题训练,选择最后6套题即可。
六、税法复习方法
税法重点突出,考察全面,增消营+2个所得税是主体,其他小的也都会考到,主要税种重点学习,对于剩下的小税种建议做一个二维的表格,分名称、纳税人、计算公式、优惠条件等等,这样一目了然也不需要总是去翻书了。
1、逐章听课,不做题目,快速听完,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概念,了解那些税种。
2、把习题班讲义打印出来,做完一章,听老师讲解,更正,不懂得再去听课件,逐章做题目,全部做完一章后再统一对答案,用红笔打对号或者叉号,然后统一按照答案去更改过来,不懂的再翻书或者听课,第二遍的关键是通过做题记住计税的公式。
3、知识点扫尾,把遗留难点掌握,克服,尽量不留死角,还是多做题。
税法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科,其实它是比较难学好的,很容易因为掌握不全面而丢分。
赶快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开始备考吧,要相信努力就会有奇迹,2018希望大家CPA考试轻松过关。

3. CPA 一次性过六门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CPA如下:
简而言之。每年CPA一次过六科的考生,基本都具备自律、坚持、刻苦的好习惯,这可以确保考生对有持续的备考动力,坚持学完CPA相应的课程。
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六科(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生可以报考其中一至六门,一般考生是报三至四门,分两年通过专业阶段考试。

简介: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ractising Accountant、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
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CPA 一次性过六门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4. 不是一年过六科的神,该怎样备考CPA

在做报考计划之前,建议你先了解一下各个考试科目的特点,结合自身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1、先说审计CPA的审计教材,基本是直接摘抄的什么COSO框架之类的国外准则,语言非常没有爱,句子很长还拐来拐去。提醒注意的是,阅卷时审计的简答题、综合题都是踩点给分的。这里的所谓点,就是课本中用的专业表达。所以,如果你没有审计基础,听课时尤其是网校基础班的课程,是把术语翻译成日常用语,用我们容易感知的例子来说明白道理的。好多同学以为理解了就可以,其实这只是第一步啊,关键是考试时能准确领会到题目的暗示,并把人家想要的答案准确的敲出来。我有个同学当年把刘圣妮的基础班听了三四遍,觉得很懂了,然而没有考过。审计的学习方法,建议听课理解+课后熟读知识点+反复记忆和背诵。——读+背考试不过是训练我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熟练度和敏感性罢了。
2、会计如果说审计是以内容多震惊世人的,会计无疑是在用难度聊骚。作为一个本科四年没有认真学过专业课的人来说,注会的会计简直难到摇头。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缺的课早晚都得补上。我读研期间有一个学期都在研究合并报表,而老师的课题领域是在确定合并范围,于是我就天天翻论文啊翻论文。不愿回想,哎。说到会计,没啥办法,各章节之间关联度不大,完全可以分而击之,各个攻破啊。很多同学到第二章金融资产就进行不下去了,其实后面的像存货、固定资产啥的没有太大难度,而且处理也类似。CPA的诀窍之一,不要放弃。会计的学习方法,建议听课扫完盲以后,回头自己分版块复习。第一章单独看,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一起看,这四章比较完异同,再看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接着是负债、权益,然后是利润表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把基本的日常业务吃透,再去看或有事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业务等复杂业务就更容易理解了。合并报表两章一起看。会计处理的原则,都已经在课本里写清楚了,取得时、期末、处置时等各个节点如何做账,记下规则。——熟记规则
3、财务成本管理财管的计算量很大,需要有一个能熟练操作的计算器。你们知道卡西欧出了一个枚红色的款么,太浮夸了是不是。嗯,不要分心。这一科分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二者还是没有太大联系,成本会计个人感觉比较简单。考题的设计是通过增加变量和数据来加大难度,就是说没有思路的困扰,这里不提了。如果你多看几遍,会想起小时候做的应用题的。财务管理的话,各章节独立性蛮强。年金现值那章是打基础,之后的关系到决策的计算,难度是在思路了。我是觉得,财务管理可以出到很难的。财管的学习方法,听课远远不够。适当练习是必需的,建议边学习边研究历年真题。——熟练掌握公式
4、经济法备考司法考试的时候,大河才发现,CPA的经济法其实是粗浅的大杂烩。它的备考技巧类似于审计,但是好在即便法条原文也多是能看懂的中文表达。CPA的经济法,还没有贱到全部用案例调考生的法条储备。不过,记忆是不能少的。经济法的学习方法,第一遍听课理解就好,类似于审计,关键条款要背诵背诵背诵。
5、税法各个税种之间差异性很大,分而食之,逐个击破。像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类放一起看,个税、企税两章也是重点。很多同学都被税收优惠折磨的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哈哈,别痛苦。税收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事情,每一个税种,都要先弄清楚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等基本问题。至于说每个税种的税收优惠,归类记忆就好,全部背下来基本不可能,不弄混就不错了。税法的学习方法,理解税种,清楚基本概念,实在不行做下习题练练。调整心态,税法真心算是CPA各科里比较简单的了。
6、战略如果说学财务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我学会了用SWOT分析解决问题。当年毕业第一个offer,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选择就是用这个方法做的,虽然一年后转方向了,囧。。千万千万不要以为战略考前背背就可以了,记得当初考研时,好多同学都把政治作为考前突击背诵的部分。我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遍红宝书的,理科生最后考了75+好像。确实是在理解着、前后联系地看,提纲挈领地去掌握书中的内容,看完一本书总得在合上它时总结出内容吧。这种科目得分容易,失分容易。战略的学习方法,听课,理解,理解,理解。看书要学会看章、大标题、小标题、正文,要学会看正文、小标题、大标题、章。
最后,恭喜你进入综合阶段了。啊,等到考综合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懂得好少。然后乖乖去看书了,这个没有捷径。
听说很多考过CPA的都是非财会专业的,可见这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对基础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相信我,既然决定了要考,就坚持考下来吧。

5. 有没有大神分享一下CPA五科一次通过的心得

虽然本人没有五科一次通过的经历,但是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大牛的分享,搬过来一起学习了吧:
昨天知道成绩,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或许真的有些激动,毕竟半年的全职备考CPA终于有了结果。希望能以这篇凌乱的叙述向所有CPA考试的考友们致以我深深的敬意,也希望能够为继续备考的考友们带来一丝丝帮助。这或许是我能为大家所进的绵薄之力。与我从网络中摄取的,实在是微不足道。选择CPA,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从大学到读研,我的专业都不是会计,鬼使神差的一次次与我钟爱的会计失之交臂。毕业在即,我的同学奔波于寻找工作,而我却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决定投身CPA!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的。在父母、同学、导师的反对中,我BF一直支持我,因为他太了解我的会计情结了!我的CPA考试之旅从此开始了。所以我希望对大家说的第一个建议:如果你真的决定选择会计这一行,选择CPA考试,那么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轻言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放手去拼。由于对会计的接触太少,备考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太多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需要记忆。税法、经济法、审计,条条款款需要记忆;会计,财管更是要理解要能灵活的应用!而任何理解的元素都要以记忆来完成,记忆曾一度成为我复习的“瓶颈”!不包括练习册,光是教材就是五大本,270多万的字!每天觉得脑子都在超负荷运转!往脑袋里一个劲的塞东西,却乱成一团糨糊,记不住!!!面对如此大的复习强度,我采取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针对我平时阅读速度慢,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效率。我BF当时在网上看见有专业的速读训练软件的介绍,就给我买了一套,当时我还埋怨他浪费钱,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练习那个,可后来证明BF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不仅在短时间内提快了看书的速度,而且它可以边训练边复习,因为我就是用复习资料作为训练材料的,两不耽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自己觉得最欣慰的是,随着速度的提快,记忆非但没受影响,反而增强了不少,速读使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过去一分钟看300字左右,提高到现在1500字左右,以前10天才能看完的书,现在1天就看完了。不断重复的复习,使我的记忆力大大增强!我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不但对我现在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我甚至可以预见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来说,这将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技能!自古以来,各界大家除天资聪颖以外,无不以博闻强记为主要的外在表现!在此,我又不得不感谢BF!第二方面,听课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目前的网络课堂的确越办越人性化,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再加上有配套的练习、试题,的确物有所值!还免于路途的奔波、折腾,费用比起面授班节省了不少!听课以后,要做的是练习。无论是买的辅导资料还是下载的练习,大家一定别懒得动手。用眼睛看看,认为自己会了就轻轻带过的话,真的在考试时会追悔莫及。尤其对于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即便老师讲课的例子也应该仔细推敲。我喜欢这样做,如果今天上课老师讲了几个例题在课堂上已经觉得听懂了,把题目抄下来,嘻嘻,别急着马上就做。因为你的硬性记忆会蒙蔽问题。不妨在一周后,自己独立完成试试看。或许,你会发现许多问题。同样,对于自己做练习中遇到的一些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在你看过参考答案觉得恍然大悟后,千万不要就此放过。一周后重新回到题目,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真的掌握!另外,注意劳逸结合也是很关键的哦!同时还要注意营养,据西方研究表明,人的记忆还是靠吃出来的哦!总之保证充沛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情状态。冲刺阶段,因为要考的科目太多,所以只能早点进入状态。此时,各种冲刺班的题目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之前的学习是分章节断开的,而考试需要的是整本书上内容的综合与连接。各种模拟题可以帮助你锻炼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这里我还要罗嗦的一句是:模拟题一定要限时认真完成。这是我的血的教训!我几乎为此葬送了审计。由于老是觉得费力写答案太多事,所以我总是在做审计试题的综合题时自作聪明的写个提纲或者用草体马虎了事。自以为只要会那些答案,心中有数就行了。结果考试那天,题量本来就大,我的手几乎写断。最后一个34分的综合题却只做了三个小问题,后面的一片空白。在交卷时,看了一下后面的题目,天啊,吐血!全部都已经背得烂熟,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千万吸取我的教训,别在做模拟题时偷懒。考场上的时间观念是靠作模拟题练出来得。罗罗嗦嗦写了一通,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用。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如果有的考友报名的时候报了好几门,那么千万不要在中途的时候轻易放弃。其实有的时候,咬咬牙就过去了。因为折腾了那么久,放弃了实在可惜。所以在你决定报几科的时候,就该有坚持下去的准备。当然,如果有的考友上班的话,那就不一样了。末了,对各位考友说的是,坚持下去,胜利一定会来的。

有没有大神分享一下CPA五科一次通过的心得

6. 如何辞职CPA一年过六科

您好!为您解答:
1.备考准备
全职考生备考时间充足,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教材、注会辅导课程、辅导书都是必备的,如果有精力的话可以准备习题库等等。
2.备考阶段的学习安排
其实备考时间长,反而会让人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计划,也容易产生懈怠的情绪,想着反正时间充足,过一段时间再开始就行。学习不能拖延,越早学习越有优势。
基础阶段:这段时间的规划和其他考生差不多,都是要先学习教材的,不要小看基础知识,就像盖楼一样,地基是一定要打好的。如果基础知识学不好,后面的一切复习都会有影响。这个阶段要保证自己至少理解三分之二的内容,其他的可以在后期慢慢补上来。
强化阶段:眼看着就要进入强化阶段了,关键点就在于提炼出考试难点,通过上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于教材基本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要深入学习,挖掘出更多内在的含义。同时不要忘记做更多的练习题,检测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加以补充。
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就应该开始对注会教材进行整体梳理和回顾,在强化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再次确认一遍有没有落下的地方,毕竟注会的知识点是很杂很多的,很有可能平时不注重的小地方就是考点。这个阶段要以真题和模拟题为主,找到考试的感觉,提前适应。
3.各科的学习方法
想要一年通过六科是很难的,但是作为全职考生,自然是越早考下来越有好处,所以建议大家每天有效学习,具体各科的学习时间如下:会计和财管250个小时,审计200个小时,税法150-200个小时,经济法和战略大概各150个小时。综合起来,差不多需要1200+小时的时间才能够复习到全部内容,所以即使是全职考生也要衡量出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是多少。

7. 看CPA六科一次过大神怎么说

一次过6门,总分483分 优秀学员说:

为什么我要一次考六科?
因为没事儿干。。。
大四毕业没有什么事儿可做,就等着毕业了,所以就考了呗。
当时虽然报了六门,但是一开始认真准备的就只有四门,经济法和审计完全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报的,没有抱考过的心态去准备。
结果就是,我听审计听入迷了,真的是入迷了。就是听伟大的范老师的课然后就入迷了,我的审计完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的,相信我,我到最后考试前审计做的题目不超过100道。。。

从啥时候开始准备的?
好多人问我这个问题,答案是从报名的时候开始准备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奇怪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问。报名了就要认真对待了啊是吧,我看很多人是从上一次考完就开始准备了。

查成绩时的心态?
查之前在抖,查完了也抖,但是其实内心一直特别平静。
出成绩之前其实我是抱着能过四门就足够的心态查的。倒不是说觉得自己考的不好发挥不行,而是怕期望太高失望,所以我已经做好了进去就找40分50分的心态,就是找最低分和最高分,然后登录了。
在出成绩的大概三秒钟,我很诧异,因为好像没有四五十分,我一直在找没找到。然后我就心想找个最低的”数”,就是看看哪个数最低,找了一圈好像是71。这个阶段持续了大概五秒
五秒钟之后我才反应过来,噢,我过了六门。(好像我很迟钝的样子。。。当时脑袋是一片空白)
然后内心狂喜了大概2秒,项目上的人就开始讨论过了几门了。
我一直没说话,然后有人问我过了几门,我说,六门。
然后我就平静下来了,虽然项目上的人开始不平静了。。。
现在想想,其实我心态真的蛮好,没有那种狂妄轻浮的心态,或许这也是为啥我能考483的原因吧。。。

有没有基础?
全部0基础那是不可能的。说实话有基础的情况下考CPA真的是比没基础轻松愉快很多,虽然结果不一定有太大差异但是这个过程绝对不一样。
我13年毕业,是全国前三的财经大学毕业,非会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
审计:完全没基础,完全不知道审计为何物。
财务成本管理:除了成本管理大概有一半没基础其他都基本学过(财务管理分析、公司理财、投资学等财管这本书的组成部分都学过,连冷门的运营管理 就是营运现金的那两张的模型我都会推导)
经济法:基本处于法盲状态,只知道零星的法律知识,连政府行为是不可抗力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是物上代位合同相对性邀约承诺。。。。
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基础。BUT,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觉得会计巨难无比,包括会计专业的人(什么ACCA专业一类的)。所以基本上大家的会计基础对CPA来说都是1%~5%吧。。。个人观点
战略与风险:除了不知道PRC准则或者规定,其余的地方都学过,包括但不限于战略的种类、战略的思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模型等等。
税法:完全是法盲。分不清营业税增值税,没听说过消费税土地增值税,不知印花税是什么花这么贵,就知道个人所得税税率有的分级有的20%,连起征点和生计费扣除的区别都不知道。
所以你们可以推测一下我准备时候的心情:看财管和战略就特轻松愉快,看审计觉得好玩,看经济法觉得像小说,看会计感觉像解谜,至于税法。。。那是真的把我虐惨了。

一天学多久?
我反问你想考多少?
如果想考70+,建议每日有效学习时间2个小时/门。注意,1.有效;2.2小时。(当然有效时间高于2小时更没问题了)
什么叫有效?1.有效的休息之后开始学习。2.头不晕脑不疼脑袋里没有去想爸爸去哪儿或者这个好声音那个好歌曲。3.能把学到的东西再过一遍或者讲一遍给别人听。100%有效。
我没有考60-70的经验,所以没得可参考。。。。(从来不是60分的幸运儿,我的成绩要么就是砸要么就是特别好,很少有低空飞过的经验)

哪个最难?哪个最简单?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真是有话要说:没有哪个最难,也没有哪个最简单,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有人觉得经济法难于上会计,有人觉得通过审计之后别的科目都跟玩儿似的。所以,真的是因人而异。
我的个人看法呢,对我来说,难易程度是:
审计>税法>会计>经济法>战略与风险=财务成本会计
奇怪的组合吧?大家都说俩法简单,我可从来不这么觉得。
你给一个法盲说,经济法最简单,我可真会反驳的。
知道我第一次看税法是什么心情吗?

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么多数和条款,我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怎么记得住啊。
怎么一会儿增值税不扣又扣了,这里倒扣哪里又补扣了?
0.8微米,0.25微米,0.8微米西部地区,新成立的。。。。。啊这原来只是集成电路企业啊,我还以为软件企业也是呢。不对,软件企业也有个新开的规定。软件企业有没有0.8微米?。。。。。。。。
不对,软件哪儿来的微米。。。。。。。。。
#×(¥&(×@%#@@(×#)@)(#@×(#@#@×@¥(@@
疯了!啊啊啊啊啊
The end.

你知道为啥税法难了吧?我也常常看见有人说财管难于上青天。在我的眼里,财管是这样的:
这个学过了,就是求导推出来的。
噢,那个就是跳一跳财务费用。
这个就是库存的那个公式嘛,这俩公式之间就是乘除一个K嘛
天哪,怎么WACC都要讲?!
这句话/这段话写得不好,应该这么些
这道题出的不好,坑应该这么挖
。。。。。。

我没有刺激大家财管的意思,我的意思是,难度因人而异,还是要自己先看看书,了解了解自己的情况,再下结论。
你说一个不知道CAPM为何物的化工专业的人和我比财管,或者我和一个学财政学的人比税法,那不就是小孩儿和大人踢球一样嘛。

你最爱哪一门?
审计。
审计。
审计。
我好像给Seven_什么来着说过,听老范的课,那绝对是一种享受。我都想听上五遍听个够。
审计太有意思了。说句心里话,审计的难度就是读古文。读懂了,想透了,那可真是特别有意思。
审计不需要会计的各种具体处理,不需要财管的计算,不需要战略的思想。
个人意见,审计的难度是,1.读懂古文;2.记住那些123456(其实后面发现理解了之后没啥记不住的)
最后范老师讲完那套卷子的时候我真的蛮伤感的。没得可听了。
好像我在给范老师做广告似的。。。严重声明啊,本人一没见过范老师,二没收过范老师一分钱,三没有范老师电话,四不知道范老师住哪里。就知道范老师是农大的还是林大的教授来着。。你看我连大学都没记住。
开玩笑,我可真想见见范老师,那绝对是我的梦中情人儿!啊不对。。。是我的梦中偶像!

好了要开工了,暂时写到这里吧!谢谢大家听我念叨。有问题回帖吧!yin

会计

我一直在想第一份经验分享应该写哪个科目好,后面想想,历来都是考会计的人最多,那我先更新会计好了。

说到会计,力劝大家千万不要死背死记。《会计》这书是粘贴准则原文的,自身不像教科书充满逻辑,但会计这门“学问”非常富有逻辑。想学好会计,个人认为,必学其中精华。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取其精华。

Part I 复式记账法的起源

不要不耐烦哦,我这么紧张的时间下都要给大家讲解复式记账的起源,可见他多么重要。 
1494年卢卡·帕乔利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发表了著名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流行的威尼斯复式记账法,被称为“不亚于牛顿和伽利略的发明”,更被马克思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起源。为什么复式记账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原因只有一条:
复式记账将资金/资产的来源和运用分成两半。也就是说,资产是运用,负债和权益是来源。
结论是:当我们试图对一个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我们要考虑他的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
举个例子:
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资产的运用,即资产间的增减而总体未变  其分录中只要出现了负债、权益或者利润表科目:绝对是错的
企业购买原材料,两个月后付款——这可就是资产的“获得了”,因为在短期内资产增加却无相应的减少,这必然就有资金的“来源”,也就是应付款了(负债)
企业卖出原材料——这不仅是资产的运用,更会带来资产的增值或贬损,这个增值或贬损,当然就是“损益”,这就是“权益”增值的“来源”
所以 无论在任何时候,遇到会计处理时一定要思考,它到底影响的是哪些方面
正好大家做个小测:企业发行可转换贷款,贷款方和投资方影响的是哪几个方面?

Part II 确认和终止确认

我在刚看到这两个词的时候简直觉得就是有病。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什么确认不确认。但当我后来真正理解到为什么要用这两个词写准则的时候,才体会到这里面的深意。
所谓确认,大白话就是:是不是你的。例如,我今天去超市拿了一堆卷纸。请问 1是不是我的 2确认成什么。第一个问题答案显然很简单,毕竟卷纸付钱之前不是我的,付了之后就是我的了,物权法上好像叫对世权?忘了名词儿了,大概就这意思。第二个问题可麻烦了,卷纸用处这么多,我是用来擦嘴呢还是用来当厕纸呢,或者奢侈的家里会不会拿来擦碗?显然,在使用之前,我们都无法准确确认它的属性。
那企业就更加复杂了。企业买了一只股票,请问 1如何确认是不是它的 2确认成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第二章 金融资产中 我就不赘述了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 确认和终止确认为什么重要
这决定了我们把一个东西当牛还是当成人一样,选择科目的问题
在我们确认和终止确认的时候,牢记两件事:
1 确认的标准是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要在一年中“交易”掉;预计负债“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非货币资产交换的“非货币<25%”
2 被确认的标的特征是什么:归属、占比等等
当我们对这两件事特别是第一件事牢记于心的时候,已经对会计非常了解了。

Part III 计量

我说这句话不是欠骂,不过计量绝对是会计中很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单在:
我觉得会计只有三种计量方法
以前我一直觉得学会计的时候有一层窗户纸,老是捅不破,在原地绕圈绕啊绕啊绕不出去,有一天我终于大彻大悟,这层窗户纸是什么:
会计算“数”的时候其实是这样的思路:
我先看看有没有人人认可或者行业认可或者市场认可乃至于交易对方认可的“公允价值”
实在不行我就用“初始成本”
特殊情况下,如果一次说明白更好,更利于别人看懂,我就用“净额结算”,或者倒挤一个“差额”
没了
我现在随手翻翻会计书,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投资性房地产第二节:初始计量:按成本进行;第三节:后续计量: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第九章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确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递减的销项税额)”——就是“公允价值”,税务局以后是实实在在会可以让我抵减掉的“被认可”的金额
第十一章 提供劳务收入 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 用“完工进度”法且成本可以可靠计量——“公允价值”:当交易结果可以可靠计量并且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是意味着我完工多少发包人就“认可并应当支付”我多少
当你理解为何各种会计处理要用自身的“计量”方法时,你会感觉到会计真的一点也不难。

Part IV 结语

WHAT?这就结束了?!
是的,至少我认为的会计就结束了。整本会计书,其实就是一个资产运用和资金来源、确认和终止确认、确认后如何计量的“表达课程”,其中的表达方法就是会计分录。
似乎我到目前为止没有分享过所谓的“学习经验”,其实我已经表现出来了:
学习会计,靠的是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分录?1影响什么资产资金 2如何确认 3如何计量
一般是这样,第一遍学习的时候,明白了企业是如何吃掉资产或者减肥的 第二遍学习的时候感觉到确认的奥妙 第三遍的时候 算数也能算准了
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背”,真正的理解之后,你只需要背一个东西:科目名称。别的东西,迎刃而解。

Appendix
特别提醒,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一定要一起学习。我就是一起把这三章一起看掉,多看多悟,才能学好。
在学习这三张的时候,张老师的那章椭圆图一定要理解,很简单,但一定要理解,合并的时候为什么要那么做,那一张图足够了。
其实就可以这么想,你买一个大塑料袋把那几家公司捆在里面,内部的交易你看不到,所以要抵掉。只有他们“穿透”塑料袋的东西,才是真正报表里“被认可”的。
这里面有一个法宝,我想给大家分享,把这个东西读十遍背下来深刻领悟和体会,绝对不吃亏,这就是:
控制权之后: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计量
真的,读十遍,背下来,深刻理解,你试一试
其他的诸如同一控制下调资本公积,非同一控制下溢价这家是商誉损益这种很好领会的东西我就不给大家说了。。。
哦对了,只说了有控制权,当我们丧失控制权呢?记住,有控制权就是亲妈,丧失控制权,那就是后妈了。后妈怎么对儿女,企业就怎么对那些卖了又没彻底卖干净的子企业。

审计

说到审计,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想通,我怎么就过了,居然还是七十多分。
出分前,我心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心里想,审计考不过,正常,审计考过了,不正常。不仅因为今年题难到选择题没几个是心里有底的,更因为今年非常不按套路出牌的简答题,好像考质量控制还是考独立性等等规定考了一遍又一遍,Anyway,审计其实我真的平心而论,没有什么经验。
因此本文,仍然只适用于无审计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同志们。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说我审计能过,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把审计当情景喜剧来听。真的,我在学习审计的时候就在想审计师和企业管理层(现在想想应该就是财务部)打太极的。审计师手里有哪些牌,怎么打牌能打赢,最经典的比如函证程序,那审计师可是必须自己亲自发出去或者亲眼看着发出去,然后亲自收回来。为啥?你要是不这么打牌,那到时候寄出去收回来的函证谁知道那些财务部的坏会计有没有动过手脚。
再比如,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我们要评价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执行工作是是否可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以及是否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好,我们现在来想一下,如果这个内部审计和他们的坏会计沆瀣一气或者听风就是雨(没有客观性)、然后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都分不清楚,不知道增值税票和营业税发票的区别,乱开票报账报销都看不出来(没有专业胜任能力),整天的工作就是喝茶聊天看报纸甚至买菜做饭回家带孩子(没有职业关注),完了沟通起来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说三道四问东答西(无法有效沟通),你敢“利用这些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这张牌你敢打?
你看,审计有意思吧,看似审计那本书难受的要死,难以理解,这么自己一乐,啥事儿都解决了。
2.和老范一起乐。范老师讲课就是生动形象,经常用反例来让我们听懂,所以当你听懂的时候就要和老范一起乐。我还记得范老师当时说到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时候说,对不重要的组成部分怎么办?我们分析分析就行了。你想啊,一个大企业,利润上亿,好多子公司,一个子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只占那么一点点,好比就一年营业额三五万,你要是当成重要的组成部分,派个人坐飞机去审甚至一个组去审,那点利润都被审计的折腾没了。所以我们分析分析就够了,就不用亲自审了。
这笑话,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要睡觉的时候都被逗乐了。
3.和经济法一样,想想审计准则背后的道理。其实就是一样的道理,懂得审计背后的道理,就像懂得法条背后的事理,审计的目的是合理保证无重大错报,一切的审计准则规范都是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审计准则的道理的时候,审计就会很简单。
比如,我们对第一期后事项要进行“审计”,执行很多必要的诸如检查观察甚至重新计算的程序。第二、第三期后事项,我们没有义务执行程序,只是说管理层修改或者应当修改时,我们才去管。为什么?因为在审计报告日前,我们有很多张牌可以打,并且根据会计准则,在管理层批准报出前期后事项不进行说明是错误的,有理有据还要牌,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二第三期后事项,好比老范所说的,房子着火了可是消防员已经坐上飞机度假去了(我又乐了。。。)你管那么多干嘛,审计业务约定书一般就是签到审计报告日,合同都到期了,之后只有出大事儿大变动我才管一管,其他鸡毛蒜皮的破事儿,Nobody Cares.

平心而论,当做过审计工作,特别是经过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做过非常多审计程序和科目之后,再看审计真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有事务所工作经验的同志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没有工作经验的同志们,可以参考以上的经验,把审计的学习当成是工作的培训吧。学了审计之后再干审计,也绝对比不懂来干好很多。

财务成本管理


我知道同志们非常期待我出财管这一期的经验分享,已经有无数同志们通过各种渠道催我发发财管的考试经验。事实上,我8、9号都被要求加班,结果周末加了整整两天,还是晚上十一点左右回的家,可能是加班的缘故晚上还失眠没睡好。心想着连轴转十多天终于休息了,这周末一定给同志们更新,结果手给削皮刀划了,手指破了出了好多血。所以这个更新姗姗来迟,希望大家理解,其实发这些帖子东奥没给我一分钱好处,连免费的综合阶段考试都没有送给我,眼看要报名了也没给我个奖励,今年大家都问奖学金的事儿,我可以告诉大家,神马也木有啊。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一下财管。对于没有基础或者基础很弱的同志们,我实在是爱莫能助,因为我在考财管前对这个学问是知根知底,如果让我像审计那样从零开始慢慢了解,我真的没有这个经历。没有任何瞧不起的意思,只是说如果这文章让你们失望我也没有办法了。

教材将财务成本管理分为七个大章节,按照我的理解,财务成本管理是这样组成的:

财务报表分析——长期筹资+长期投资+营运资金(短期投融资) |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其中估价/估值是以上左方(即除成本管理会计外)的基础

这样看或许抽象了点,我把它形象化一下,假设这是一个大家庭,家里的各种爷爷奶奶三姑二舅各色人等经营着各种业务(上各种班),财务管理者就是管家大帐房先生。
这些三姑二舅要求管家把它们上班/业务的各类“信息”搜集起来,比如挣了多少亏了多少等等,这个“信息”的汇总是什么?——财务报表
好了,拿着这些财务报表,三姑妈二舅舅想看什么?想知道什么?当然需要“分析信息”,因此,我们管钱的第一步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看看我最近上班挣钱多了多少,借钱占比多少,还得起借钱的利息吗等等。各种Ratio、横比纵比环比等方法就用上了,这就是第二章和第三章。

但是光是自我评估也不行啊,评估的目的是理财嘛对吧,要是三姑的钱多,她可以把它贷出去,甚至厉害点的放高利贷去。要是二舅最近要投资花钱,那二舅就要去借钱,弄不好还得借高利贷。这就是“长期投融资”,闲钱或者缺钱怎么办的问题。假设三姑闲钱多,二舅缺钱多:

三姑应该做的事儿就是——资本预算(大家头疼的第八章)。三姑的那些钱甚至厂房破设备等等叫做资本,预算就是怎么把这些资本拿去投资。假设三姑找到了她的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三妹儿,三姨太,翠芬儿,桂花,各个都想找她要钱,怎么办?三姑肯定得合计合计(这合计不就是预算吗)。三妹儿说她家姑娘要结婚花钱,三姑想,这个项目都没有盈利现金流,不得行。三姨太说她想开个米粉店,三姑可以入股当股东,三姑要了份商业策划书,算了算营业现金流贴现。翠芬儿说她想开个纺织厂,三姑借钱给她不入股,三姑想到了道德风险,算了算回收期太长。桂花说她借钱来买房子,借钱按银行利率来,三姑回家想,干脆让她把老房子给我抵押,结果发现内部收益率是负的。最后三姑把钱给了三姨太,当上了米粉店股东。
所以资本预算是很有价值的,人人都有点闲钱,更不要说有闲钱的企业,一个企业投资实业也好炒股票也好,利用长期的资金来投资,就是长期投资,用资本预算。
当然还有个期权的问题(第九章),期权是投资的一种,了解金融业的人都知道远期、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也是帮助我们投资理财的工具。

现在轮到二舅子缺钱了。二舅子缺钱是财务管理最经典的部分,这出戏最有意思。缺钱的第一步不是去要钱,而是看看自己缺多少钱,应该找哪些人要,这就是资本结构(第十章)。二舅子发现杠杆率有点儿低,想多借点儿钱。
好了,分析出来自己的结构,二舅子该去要钱了,别忘了三姑有好多闲钱,二舅子给三姑说,你投在我这儿的钱还要继续投资,我们今年就不发股利了,三姑答应没得问题,我们对股利政策就是剩余股利政策,投资我们肯定支持,反正今年我钱多,不发无所谓。(这就是第十一章)
二舅子发现不发股利钱还是不够,于是想去其他地方捞点儿钱,比如让三姑找点儿其他股东啊,看能不能上市啊,发点儿债券啊,找银行啊等等。这就是第十二章,其实就是普通的找钱方法(有的地方方言好像叫讨钱)。
但是除了普通的正道找钱方法之外,还有些歪门邪道,这就是第十三章,这些歪门邪道不是直接讨钱,但是也可以起到讨钱的作用,比如我融资租赁、不发普通债而发可转债、不发普通股而发优先股等等。为啥很多人说十三章难学?其实就是歪门邪道有点儿难得走而已。
二舅子也真够辛苦的,找了股东找银行,发了股票发债券,最后不行还得来点儿歪门邪道,总算把投资的钱搞定了。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啥有的CFO这么管钱,这些融资活路以点不比投资简单啊。

三姑投资完了,二舅子融资完了,管家发现这么一整家里面活期存款缺钱了,买菜怕都不够。这就是“短期筹融资”,长期资金折腾来折腾去,短期我们还得留点儿“饭钱”(营运资金),饭钱多了浪费,需要“营运资本投资”,饭钱少了要饿饭,需要“营运资本融资”,就这么简单,所以14 15章没啥难度。总的思想就是我们要定一个“营运资本最佳持有量”,或者说“存多少米合适”,比如家里每天吃10斤米,管家觉得一周买一次米最合适,但是还是要留20斤怕出什么幺蛾子,所以管家应该每周买70斤米,并且保证家里最少还有20斤。(存货模式就这么来的,虽然需要求导推导,但是理解起来是不是特别容易?)剩下的那些什么应收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就更简单了,其实就是成本分析,买多少米成本最小又饿不死人。

到这里,“财务管理”水落石出,它的组成你也看出来了吧:长期投资+长期融资+短期投资+短期融资。但是别忘了,这些投资融资的具体金额是需要计算的,那么这些计算的数是基于什么来的呢?这就牵扯到“估值”。金融学中的估值非常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模型,什么时间序列啦截面分析啦,但是财管中的估值只取了其中很简单的一部分,这就是第4、5、6、7章以及成本会计(专门对存货成本进行估值)。4章是估值的入门介绍,第五章讲股票和债券的估值方法(是不是对应着十二章普通的找钱方法?),第六章讲资本成本,也就是乱七八糟各种融资/投资活动应该怎么估他们的成本,第七章将整个企业打包进行估值(对应着部分估值,比如13章租赁活动,第8张长期投资活动预算)。其实第七章也可以看做“长期投资”嘛,对不对。
成本会计,其实就是估存货成本和生产成本用的,用的方法全是小学数学。

最后就剩下一个管理会计了,其实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站在企业的两面进行分析的,财务报表是三姑和二舅用的,管理会计出的管理报表是管家用的,管家站在内部管理层的角度来“评价”用的,比如本量利的弹性关系,做一做短期预算,最后评价一下各个部门什么的业绩,进行内部业绩评价,比如跑堂部门、账房部门、厨房部门等等。

我画图不好,也就不给大家画了,现在大家明白了财管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吧,其实就是股东和总经理怎么分析企业和相关投资活动的方法。现在我来分享一下学习的经验,对于有金融学/财务管理底子的同志们(指懂得估值、资本成本、现金流估值思想,知道资本市场构成和融资的同志),我的经验就一条:少看书多做题。题目中,特别是用现金流估投资价值类的题,小的细节特别多,但是财管的判分要求让我们一个地方都不能错,所以要多做题,多错一些地方,最后才不会错。看书也就是记一些定义、名词,因为这些词都是翻译过来的,名字可能不太一样,你懂的。书上例题做一做,再拿题目多做一做,就行了,不要过分依赖书。没有底子的同志们,我就只能帮你们帮到这儿了。

其他科目请到东 奥论坛查看

看CPA六科一次过大神怎么说

8. cpa六科哪个最容易通过?

尊敬的用户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CPA六科中《战略》最好过。以下将为你分析CPA的六科学习难度系数:

1、第一名《会计》,难度系数:★★★★★★
要说备考注会的途中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那非《会计》莫属了。会计内容多,考点多,每一道考题的综合性很强,覆盖的面又特别的广。经常有考生笑称:“一道会计的选择题就是一篇阅读理解”,当然这是夸张了的,但是不可否认在注册会计师六科中,《会计》的难度那是稳占第一,无可撼动。
2、第二名《财务管理》,难度系数:★★★★★
《财务管理》的难度在于时间不够用。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六科都会存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但不是所有人时间都不够用,还是有相当部分的人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那么为什么考《财务管理》会出现普遍的时间不够用呢?问题在于《财务管理》的计算量非常的大,要运用的公式也是非常的多,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实行机考,机考就意味着很多你不常用的符号你得把它在电脑上打出来,这就会相当的浪费时间,所以说平时多加练习,熟能生巧是王道,因此我们把它排在第二名。


3、第三名《审计》,难度系数:★★★★
《审计》在以往考试中很多人会认为是六科中最难的,但是今天我们为什么将《审计》排在第三名呢?是因为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审计》这一科的难度明显下降,没有过多地为难广大考生,但是纵使难度下降了它仍可排名第三。为何?因为《审计》的教材语言非常的晦涩,在理解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实务经验才行,但是现在真正有实务经验的又不多,所以导致很多自学的考生一年又一年的考不过。故我们将其列为第三名。
4、第四名《税法》,难度系数:★★★
《税法》是三小科中难度系数排名靠前的一科,它的难度在于要求记忆的税率特别的多,但是各个税目名称又比较容易混淆,加上我国税率经常会有改动,所以这也在增加我们考试的难度。


5、第五名《经济法》,难度系数:★★
对于《经济法》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很多人觉得它很难,也有很多人觉得它并不难,原因在于《经济法》这一科吧,没有理解上的难度,不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但是它要求的记忆量特别大,所以只要能花功夫去背一背还是可以考过的,因此我们将其列为第五名。


6、第六名《战略》,难度系数:★
《战略》是大家公认的注会六科中难度比较小的,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少,也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难度,因此我们将其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战略》考试需要填写的答案还是比较多的,很多人也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答不完的情况,所以说我们注会六科其实相当于没有一科是容易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