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人性

2024-05-12 01:40

1. 原则与人性

社会是一种约束力。做一个社会人就要遵守生存的规则。但是要活的精致,就要有自己的原则。而原则和人性。在有些时候相互对立,无法共存。
  
 人性,是人生来具有的自然属性。除了本能的生活欲望之外。人性贪婪,懒惰,好色。
  
 原则,是自己给自己的一道枷锁。这道枷锁的意义并不是束缚,在大部分时间里,可以塑造一个人后天的品性。
  
 我们从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想得到更多,母乳,母亲的怀抱,更多的关注。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抗议,用哭喊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大哭,不停的哭,知道被母亲抱在怀里摇来摇去的哄才会停止哭闹。人们对婴儿是宽容的,这个时候婴儿所有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从学会走路说话开始,我们开始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贪婪,我们会说出“我想要”,想要多的玩具,糖果,零食。在幼儿时期,父母已经开始约束我们的行为,不能吃太多的糖,对牙齿不好,不能吃太多的零食,对身体不好。可是玩具方面,父母还是愿意相对多的去满足我们,毕竟幼儿还小。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这时候学校和家庭都开始叫我们一些规矩,和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道义。而我们也开始追求更多的东西。零花钱,漂亮的衣服,也会开始追星,等等。同时,懒惰的天性也开始慢慢暴露,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玩,学习喜欢的东西,讨厌做作业,讨厌数学,讨厌外语。于是逃避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想要睡懒觉,打游戏。开始学会懒惰。
  
 高中,或者初中的时候我们开始喜欢异性同学,愿意和有颜值的人一起玩,愿意和有颜值的人交往。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阶段,我们的人性基本上已经完全表现,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常识我们已经在学习。这时候就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慢慢明显。
  
 我们通过考试划分大家以后生活学习的环境。这个时候,懂得给自己设定原则的人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源,当然是指在物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这时候,更懂得克制和坚持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事实上,坚持会给人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最开始的方向可能只是要考上好的大学。考上了好的大学因为周围的环境,很快就会有人帮助我们选择新的方向。
  
 因为这些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原则,大部分所追求的都可以得到,虽然偶尔会有差强人意的结果,但是过程带来很多东西一样让他们受益匪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结果,毕竟有些事情还是有几分运气的成分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追求结果的时候,更多是在过程中受益。
  
 愿意打败人性中的弊端来给自己设定原则的人,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就是相比没有原则的人更加积极向上。他们往往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棒的身材,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社交圈子。
  
 因为他们懂得克制。他们会选择对他们有益的方式去生活,比如健身,早睡,阅读,只喝白水。面对诱惑的时候他们会用更好的未来作为诱惑来抵抗现实。另一些没有原则的人则会选择消费当下,选择快餐一样的短暂满足感。比如薯片,可乐,睡懒觉,工作的时候偷懒,把看综艺和上网看八卦当作主要的休闲方式。
  
 在原则面前,人性是一头野兽,野兽的力量强大。自制力强大的人会用自己的原则约束这头野兽,没有原则的人,可能全部生活都会被这头野兽吞食。
  
 希望自己定下的原则可以努力遵守。
  
 以上。

原则与人性

2. 人性与规则

 曾记得一名咨询师说过,人世间所有的问题无外乎两类,即要么是人的问题,要么是事的问题,如果是人的问题,解决方案是沟通;如果是事的问题,解决方案则是规则。
  
 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如果凡事可以界定得如此清楚明了,最起码当事人的思路是豁然开朗的,很多时候,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几乎就是一团浆糊,别说分类,就连开头从哪说起都说不清楚。然而,这种高兴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些小小的问题挑战了,事实证明,人们所说的对事不对人,对人不对事 其实是不太现实的,或许说的人当时心里是那么确信的,但听众和当事人未必如此认同。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简单地分为是人的问题或事的问题,那这世界就变得简单多了。
                                                                                    
 我们不管身处何处,终究还是活在由人组成的世界里,既然人做为这个世界的主体,那么不论何时何地,到处都会留下人的痕迹,你要处理任何事情,如果你想取得一定效果,那么一定得考虑人性所有的特点,至少得明白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所有相关人员的特点,否则你的期望一定会落空。想想我们的各种管理规定、法律、各种潜规则、甚至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教育机制等,其实都是基于人性的特点而设计的。这就意味着事的管理本身其实对人的管理,因为没有对人的管理,就无法确保事的成功。
  
 人性有正面和负面,理想的规则是发扬人性的正面,预防人的负面产生实际后果,但几乎所有的规则都是指向人的行为,它无法控制人的思想,而且规则也会被不当利用,同时规则无法穷尽所有风险和未知的种种可能,因此最终还是会出现很多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悲剧、丑陋、无穷无尽的争执、矛盾、厮杀…… 举个极端的例子,世界大战。
  
 作为普通人,有幸没有卷入世界大战,但随处可见的是文化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利益的冲突……这些冲突每时每刻都在挑战背景千差万别的种种规则,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还能天真的以为可以凡事可以简单地分为人或事的问题,那么你真的需要多点试水体验了。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最终妥协于具体情境中的实力或势力对比,否则尘埃落定那一天一定会遥遥无期。然而,当你作为当事人不得不妥协的时候,你会感觉深深的无力感,即便你是获胜的一方,只要你明白胜从何来,你就会觉得后怕,并感觉着某种无奈,这种无奈甚至找不到出口,你唯有说不出来的感慨。有人说,历史就是优胜劣汰;也有人说,真理掌握在人少数人手里;还有人说过,历史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写的,他们都被坏蛋干掉了,因此历史都是骗人的……人类进化数千年,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说法和理论,难道不是吗?
  
 因此,到最后,我们最终能做的就是追求问心无愧,不再敢轻易批判人和事,淡看任何一种结局,与任何一种煽情的宣传保持距离……

3. 《原则》

最近看到好多人推荐《原则》这本书,终于仔细找来读了,感觉很受启发。
  
 作者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堪称“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曾入选《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
  
 目前,桥水基金已经超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也是当前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达利欧在书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他很小就开始做股票交易,在押注的过程中无数次因为极端自信乃至自负损失惨痛。后来他明白必须思考我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从决策的各个要素来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并把这种思维发挥到极致,设计了一系列风险预警和投资决策的系统,并据此在成功预见了2008金融危机和此后的欧洲债务危机,桥水公司的投资策略大大赢过一只独秀。
  
 书中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
  
 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被动物精神驱使,忽略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利欧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设定目标
  
 认识问题
  
 诊断问题
  
 设计解决方案
  
 执行解决方案
  
 很多人进行到第二步就推进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人的天性是自负的,容易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盲点。达利欧指出,想要克服自负、避开盲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
  
 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存在盲点,哪里存在缺陷,并且知道怎么补拙,抵消这些盲点和缺点。
  
 2. 在生活中主动保持理性的态度
  
 准确地记录,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二、达利欧的工作原则:
  
 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来决策
  
 从本质上来说,达利欧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事业上。
  
 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人、文化、组织建设管理三个维度。这些原则看起来有些杂乱,但其实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优秀想法至上原则。
  
 1. 可信度加权决策法
  
 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
  
 2. 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
  
 这种原则的好处是,员工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而要付出的代价则是,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的头两年就会离开公司。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而且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
  
 三、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1. 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痛苦+反思”
  
 达利欧做了一个 APP,专门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每一个引起痛苦反思的事件。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失业率很高,美国的主要银行持有很多拉美国家的债务。1982年8月,墨西哥出现了债务违约,这在当时算是个危机事件。达利欧成功地预测到了这次债务危机,所以,美国国会、华尔街电视节目纷纷邀请他来讲危机问题。达利欧在电视采访上继续预测,认为未来市场上还会上演经济危机和大熊市,后来却被狠狠地打了脸。当时,美联储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为美国之后带来了十几年的大牛市。达利欧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代价,差点倾家荡产。达利欧后来回忆道,正是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让他的思维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2. 善于记录,做“专业的犯错者”
  
 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从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

《原则》

4. 《原则》

来自得到App| 远读重洋解读
  
 关于作者
  
 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曾经入选《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目前,桥水基金已经超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也是世界上当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关于本书
  
 达利欧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核心内容
  
 第一,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第二,达利欧的工作原则:把原则当做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进行决策;第三,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原则》,作者瑞·达利欧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他有个外号叫“投资界的乔布斯”。达利欧创立的桥水基金,是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16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当然,我们选择这本书,不只是因为达利欧是成功的投资家,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这本书的内容就非常值得你了解。
  
 达利欧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说,不管他一生中,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绝不是因为他懂得比别人多,而是他知道自己在无知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有了良好的原则,就相当于有了成功的秘诀。所以,从三十多年前开始,达利欧每次遇到新问题,或者犯下了新的错误,他都会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慢慢地针对类似的问题,总结出一套行为准则。这一部《原则》,就是他三十多年来全部总结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他奉行的一套严密的人生算法。
  
 达利欧之所以要把这些原则分享出来,是因为他觉得,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他更关心的已经不是怎么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是怎么帮别人取得成功。他相信,自己这些原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行动。他自己也说,在传授完这些原则之后,自己将会归隐田园,进入生命的新阶段。
  
 这本《原则》的中文版将近600页,全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个人的奋斗史,第二部分是他总结出来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他总结的工作原则。后两部分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主要以清单体的形式呈现,每条原则还配上了简短的文字说明。
  
 第一部分
  
 我们首先来说一说“生活的原则”。这一部分包含了很多条小原则,核心内容就是如何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真正地面对现实。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实际上,要认清楚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让自己内心的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行动,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比如说,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的投资原则有一条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这一条投资的原则听起来简单,但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想要践行这一条原则实在是太难了,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你很难保持理性,很有可能就跟着其他人一起卖出手上的股票了。
  
 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利欧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他认为不论想要达成什么目标,都要经过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这五步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到第二步认识问题就推进不下去了,没法正确地认识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达利欧分析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盲点。不同人看问题的视角都不一样。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可能会让我们没办法准确地认识和判断形势。另一方面,人的天性是傲慢与自负的,有的人观点受到了挑战,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先给自己辩解,甚至连辩解都做不到,直接就生气了。
  
 达利欧认为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傲慢与自负,害我们带着错误的观点去做事,还不愿意接受质疑。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呢?神经科学家说,这与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我们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特别想知道我们错在哪里,喜欢看到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能够得到进化,做得更好。但是,大脑中的另一部分,把真实的评价和批评,当成了攻击,拼命采取各种防御机制,让自己免于受到攻击。换句话说,在你的头脑中有两个“你”,一个是理智的你,一个是情绪化的你,两者总是在相互作对,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理性的“你”占上风,去克服傲慢与自负,避开盲区呢?那就是,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有盲点、有缺陷。达利欧交往过无数精英人士,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这些人聪明就聪明在,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能够保持极度的开放,并且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存在盲点,哪里存在缺陷,从而不断进化自己。
  
 当然,要做到“极度的开放”也不容易,达利欧也说过,多数人通常要18个月才能习惯这样的运作方式。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比如在面对家人、朋友,或者任何其他人时,开诚布公地交流想法,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极度开放和坦诚的情况下,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这样达成的结果,会比自己一个人想出的想法要好。
  
 除了保持极度开放,达利欧认为,我们也应该主动用科学而理性的方式去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举个例子,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每天上下班一共要花多长时间,大多数人都会说“四十多分钟”,或者“大约一小时”,但是很少有人会把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平均上下班时间,以及在上下班的过程中最长花了多少时间,最短花了多少时间。如果你能准确地记录,用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好,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个内容,“生活的原则”,我们来稍微总结一下。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自己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二部分
  
 说完了“生活的原则”,我们再来继续说一说达利欧“工作的原则”。从本质上来说,达利欧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他自己就在书里说,“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了事业上,但是工作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他在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三个维度,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是组织建设和管理。而在这上百条原则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桥水基金奉行的“创意择优”,也就是“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所谓的“优秀想法至上”,意思就是说,公司做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达利欧认为,一个组织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想要让最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来给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你可能会问了,怎么样评判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在书中,达利欧介绍了在“桥水基金”内部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叫“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
  
 比如在桥水基金的会议上,如果探讨到医疗相关话题,有医疗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在最后决策中所占的权重肯定就会更大;会计背景的人,提出意见的权重就不会太高。如果探讨的是一个跟会计相关的问题,那就正好是反过来。这种情况下,既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证了最后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然,这个决策方法有个前提,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达利欧看来,每个人的大脑和生理特征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专属的优点和缺点,看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也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最终决策的质量,就得把各种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想法都提出来,充分论证之后,才能保证最终决策最优化。
  
 但是,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营造出这种氛围。那么如何才能够让优秀的想法不断在企业内部产生呢?这里就涉及到达利欧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叫“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刚才我们说过,在达利欧的生活原则里,有一条叫做“极度开放”,在工作原则里,这条“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跟“极度开放”也是一脉相承,而且特别被浓墨重彩强调的一点。
  
 在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达利欧收到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他的下属发来的,里面是这么写的:“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信的最后,下属还补了一刀,说:“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下属这样直接挑战老板,在其他公司实在是很少见。但对达利欧来说,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发生,他也完全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生气。因为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在公司内部,不管级别高低,有任何的问题或想法,同事之间必须及时指出,这就是他们奉行的“极度透明”的原则。
  
 除此之外,桥水基金内部有一个听起来比较恐怖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基本上所有的会议都要被录音。如果在开会的时候,谈到了某位同事,但这位同事又不在场,在场的人就必须把谈论这位同事的录音发给这位同事。也就是说,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在背后议论别人。比如,有一次,达利欧和公司另一位高管讨论一位员工晋升的问题。高管觉得,这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很强,可以给他升职加薪,但达利欧却觉得这个员工的能力不够。后来达利欧一想:不行,不能在员工背后议论他们。于是,达利欧就一个电话把这位员工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开始当面评论他。当然了,评论的同时,也给了这位员工解释的机会。
  
 其实,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依据的。哈佛大学有一位学者叫罗伯特·凯根,他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虽然表面上干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实做的是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原本要完成的本职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要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但这第二份工作,其实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桥水的公司文化里,大家只需要做第一份工作,只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就够了,不需要再在第二份工作上浪费时间精力。这一切的背后,其实还是贯穿着达利欧绝对理性的哲学,他希望打造出每个人都如机器一般精确运作、各尽其责的公司,因为这样才是最高效的。
  
 不过,这个“极度透明”的原则也是有代价的——在桥水基金,新入职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据报道,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的头两年之内就会离开公司。而且,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而且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公司对员工未免太过苛刻。但这就是达利欧坚持的原则,他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至上。
  
 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内容,“工作的原则”,我们来稍做总结。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要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做出来,这个方法就是 “可信度加权决策法”。而为了让公司具备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虽然这个原则让公司同事之间坦诚相待,但这种显得简单粗暴的交流也导致了比较高的新员工离职率
  
 第三部分
  
 说完了“工作的原则”,我们最后来说一说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在这本书的导言里,达利欧也说过,他的这些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应该由读者决定。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原则本身,而是原则背后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原则,才能更好决策。我们不能通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建立一种原则,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于自己的“痛苦加反思”。
  
 达利欧就有这样一个怪癖,他喜欢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地复盘这些错误,他甚至还做了一个 APP,叫做 Pain Button,中文直接翻译过来就叫做——痛苦按钮,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记录下每一件引起痛苦和反思的事。
  
 比如,他就在各个场合反复提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的失业率很高,美国的主要银行持有很多拉美国家的债务。1982 年 8 月,墨西哥出现了债务违约,这在当时算是个危机事件了。达利欧很厉害,成功地预测到了这次债务危机。所以,美国国会、华尔街电视节目纷纷邀请他来讲危机问题。他在电视采访上继续预测,认为“未来市场上还会上演经济危机和大熊市”。后来达利欧却被狠狠地打了脸,当时美联储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为美国之后带来了十几年的大牛市。达利欧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倾家荡产。但是达利欧后来回忆道,正是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让他的思维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在后来的金融危机里,这一套思维方法让他受益匪浅,每次别人在金融危机里赔的底朝天,桥水基金总是能保持不错的收益率。
  
 因此,达利欧鼓励大家理性地把自己的错误和反思都记录下来,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其实,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经历完之后我们会得出一些经验教训,甚至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一现,产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是“短时记忆”,只要我们不是刻意重复去记忆某个东西,我们获得的经验也好,想到的好点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这本《原则》就是告诉我们,从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
  
 达利欧在书里说,自己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英文叫 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这个“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由此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失败到底是不是成功之母,就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否则就只能获得模糊的、感性的经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本书里的几百条原则,都是达利欧自己一点一滴记录总结出来的,是他个人的人生百科全书。使用的时候就像搜索引擎一样,当人生和事业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去里面搜索相关的原则作为决策的参考。开头我们说过,达利欧的桥水基金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在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个叫 Coach 的工具软件。员工遇到什么问题,直接输入关键词,就能在这个工具里找到相应的原则和解决方案。无论是达利欧自己,还是他创立的桥水基金,他们都运转地像机器一样严谨精密,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会被记录下来总结成原则,下次再遇到的时候,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照此执行。所以,无论是达利欧自己,还是他的基金,在市场上都很少犯错,而且运转的效率非常高。
  
 这就是本书的第三个内容,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我们来总结一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认为,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总结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讲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期音频。
  
 首先,我们了解了达利欧的“生活的原则”,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自己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其次,在“工作的原则”里,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决定于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职位层次高级。并且,公司使用“可信度加权决策法”来保证这个原则得以实现。而为了让公司具备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
  
 最后,达利欧讲述了“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我们对于达利欧的这些原则,不一定要照单全收。达利欧说,真正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原则。你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所谓“专业的犯错者”,让每一次错误都为你所用,最后用自己的原则体系来驱动你的人生,用理性来对抗世界的复杂。

5. 《原则》

原则这本书是极为理性工具型的书籍,逻辑性强,章节思路非常清晰,分三个章节,一个是他的整个人生经历,第二个是生活原则,第三个是工作原则,从我个人来讲, 给我更多惊喜的可能是第二部分【生活原则】从毕业到现在的观点是生活可以融入到工作,比如习惯,比如品德,它都是工作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像选人一样,先看价值观,再看能力,最后是技能,所以人和生活我一直都是放在前面的,仅个人观点!
  
 我先说说这本书里面,无论在哪一个章节都特别强调的二句话【任何时候创意择优】【交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然后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吧,或者我更为坚持和相信的东西吧!
  
 1、学会谦虚和极度开明的心态,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就可以使自己一直在量变的过程当中,这样的思路一定要养成习惯,成为这一生必不可少的品质
  
 2、人的大脑里面有摄叶里和前额皮层,摄叶里掌管情绪,前额皮层掌管理性逻辑,所以当一件事物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两种情绪同时存在,就看大脑谁能战胜谁?所以我们要用前额皮层,就是所谓层次较高的逻辑部分,去掌控摄叶里层次较低的情绪部分,这很重要,需要长期训练。
  
 3、优秀的人拥有创意性,系统性和现实性,每点都很重。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讲了,最后很喜欢书里的那句【爱与工作是人性的基石】
  
 好了,就分享到这里!(这本书吸收的还不够好,可以在以后我工作当中随时再翻阅)

《原则》

6. 《原则》

很久以前就看过,知道,《原则》在本书,一直想总结一些属于自己生活原则,作为生活律令,但一直都没有做。   今天重看一些自己划线部分。决定把他们,摘抄下来,经常看看。
  
 
  
  
 后面在慢慢总结属于自己个人原则,工作原则等等。
  
 其实我想说的是人生一定永远自信,永远乐观,永远相信未来吧!  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跑车,在一切都是自信产物。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
  
 
  
  
 情绪可能帮助我也可能伤害我。如果我能调和我的情绪与逻辑,只有在二者相符时才行动,我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卷入快速学习的反馈循环之中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1.1 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
  
 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处理现实问题,既是务实的,也是美妙的。我已经是一个超级现实的人,所以我学会了欣赏所有现实的美好,包括严酷的现实,并开始鄙视不现实的理想主义。
  
 
  
  
 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有内心深处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要决定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你想成为宇宙的主宰还是成天吃零食看电视,还是想要追求别的东西,我并不关心。我真的不关心。一些人想要改变世界,而另一些人只想与世无争地简单生活、享受生活。二者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需要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并选择实现它的路径
  
 
  
  
 问题不只是对这两方面你分别追求多少,而是你如何努力工作以尽量实现二者兼得。这两方面我都很想要,所以我愉悦地努力工作,以争取二者兼得,并且发现它们很可能是一回事,而且相辅相成。我逐渐明白,从生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东西,并不只是一个要为此而工作得更辛苦的问题。这更多的是一个有效工作的问题,因为有效工作能把我的能力提升几百倍
  
 
  
  
 当真相与愿望不符时,大多数人抗拒真相。这很糟糕,因为好东西会自己照顾自己,而理解和应对不好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头脑越开放,你就越不会自欺,其他人也就越会给你诚实的反馈,如果这些人是诚实可信的
  
 
  
  
 可信者的特征是,能不断成功地实现一些成就,而且能就如何做到这一点提供很好的解释。
  
 不要担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为你的障碍。你必须以自己认为最好的独特的方式行事,这样做肯定会有反馈,你必须开明地思考这些反馈。
  
 
  
  
 人类只是沧海一粟。但大多数人就像蚂蚁一样,只专注于自身及其所在的蚁丘。他们以为宇宙围绕着人转,不关注对所有物种都适用的普适规律。
  
 
  
  
 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很重要的是,不要让偏见阻碍我们保持客观。想要取得好结果,我们需要冷静而不是情绪化。
  
 
  
  
 (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关键更能让我们去理解别人,也更能看到事物本质,如果还不知道这么做?
  
 就多问问自己   我怎么知道我是正确的)
  
 
  
  
 (小故事)
  
 多年前我去非洲时,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这让我觉得反胃。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但问题是,这件事是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认为它很糟糕,而事实上它好极了?多年前我去非洲时,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这让我觉得反胃。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但问题是,这件事是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认为它很糟糕,而事实上它好极了?
  
 
  
  
 人们喜欢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不喜欢对自己有损的东西,但只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就将其判定为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这是不合理的。
  
 
  
  
 进化:就是要么适应、改进,要么死亡的过程。
  
 世界上到处都是曾经辉煌但逐渐衰落和毁灭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东西一直在重塑自身,不断达到伟大的新高度
  
 
  
  
 完美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目标,激发永不停息的进化过程。假如自然或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它就不会进化。生物、组织和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的,但都拥有改善的能力
  
 
  
  
 d.不进化就死亡。这个进化循环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国家、企业、经济体,以及一切事物。整体会自动地自我修正,个体却不一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5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
  
 
  
  
 c.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或引导,自然选择的试错过程就能实现改进
  
 
  
  
 曾以为以记忆为基础的有意识的学习是最有力的,但我后来明白,试验和适应能带来更快的进步。想要明白自然是如何不依靠思考而改进的
  
 
  
  
 d.意识到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并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子。
  
 
  
  
 换言之,我们渺小、短命得不可思议,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其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我们又本能地希望有意义,希望进化,而我们只能产生一丁点儿意义。所有这些一点点的意义加起来,才是宇宙进化的推动力。
  
 问题是我们有多重要,以及如何进化。我们对其他人重要吗?(他们和我们一样,从宏大的视角来看也不重要。)我们是否在某种更大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的意义上重要?还是说,我们重不重要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忘掉它,及时行乐。
                                          
 477

7. 《原则》

《原则》的作者是瑞·达利欧,被称作“投资界的乔布斯”,他创办的桥水基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
  
 在《原则》这本书里,达利欧披露了他赖以成功的生活和工作原则。
  
 书的大部分都是清单体,分8个板块,共500多条原则。说实话,这些原则写得比较抽象,并没那么好读。
  
 可即便如此,《原则》依然火遍中美。除了达利欧的名人光环,我想,这本书一定是切中了大家生活中的某种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的生活似乎有很多 重复场景 :
  
 比如谈恋爱时,有些姑娘总会遇到渣男;
  
 比如工作中,我们时常要拖到下班以后才能完工;
  
 再比如和家里人聊天时,总是聊着某个话题就不欢而散了;
  
 ……
  
 其实场景重复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会在这些类似场景中一再犯错。 
  
 就拿我们办公室的小L来说。
  
 2015年的时候,牛市冲顶,超5000点,周围朋友都赚了不少,人民日报也喊着股市过万点,小L听着就心动了,带着20万入市,结果碰上股灾……逃出来时只剩了10万。
  
 后来呢,2017年底,A股出现结构性牛市,不少大盘股都翻了1倍,小L再次心动,20万入市,结果……这次亏得没那么多,剩了16万出来。
  
  为什么我们会反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达利欧说,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则。 
  
 他给出了形成原则的三部曲——
  
  1)让你的思维慢下来,提炼出你正在引用的决策标准; 
  
  2)把这个标准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 
  
  3)根据结果,评估标准,并在下一个“类似情境”出现之前改进标准。 
  
 小L有些欲哭无泪。对他来说,这三句话,至少值4万。
  
 如果用这个方法细细掰扯,他的第二次亏损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2015年,他买股票的决策标准是,“股市在涨,别人在赚,我要买”。
  
 其实都不用结果佐证,这个标准本来就是立不住的。但他没有把这个标准按照达利欧所说的那样写下来,更谈不上之后的修正和改进了。
  
 所以,2017年,小L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般而言,人的决策方式可分为两种,要么靠潜意识,要么靠原则。 
  
 和多数人一样,小L炒股就是靠潜意识做决定,也就是靠本能,本能觉得大家都在炒,错不了,就跟着去了。
  
 达利欧在书中说:
  
 我们平时的决定大部分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多数人在多数时间里受到较低层次大脑(掌管本能的大脑部分)的控制,这导致劣质决策,而他们还不自知。而以原则来做决定,就要靠谱得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原则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以原则为基础的人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悲剧。
  
 可原则不是简简单单的感悟,或是一时兴起。比如今天受了刺激,要努力拼搏,明天累了,又要佛系人生。
  
 原则在达利欧眼里,是根本性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行动的基础。
  
 可该去哪里寻找根本性原理呢?读《原则》时,我发现达利欧原则的一大来源是 自然 。
  
 有一次,达利欧去非洲,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他当时的感想是这样的:
  
 这让我觉得很反胃。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但问题是,这件事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我有 偏见 所以认为它很糟糕,而 事实上 它好极了?
  
 顺着这个逻辑想下去:如果鬣狗不能捕杀角马,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角马因为少了攻击而数量增多,鬣狗因为少了食物而减员,看似影响只在两种动物间,实际上会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平衡。
  
 这样想着,鬣狗捕杀角马,非但无罪,反而是好事。在达利欧看来:
  
  自然似乎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 ,并通过最优化进程实现这种“好”,这是更好的做法。
  
 而大多数人判断事情好坏,都是从自身出发。我们常把对自己或自己关心的人有利的事情叫做好事情,反之,则是坏事情。
  
 但达利欧信奉的是—— 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在这条原则之下,很多生活现象的本质得以显现:
  
 GoPro能做大,是因为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运动摄影,它是一种新的价值;
  
 近两年火热的知识付费能起来,是因为提高了知识的分发范围和效率;
  
 而那些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教师,能赚到成倍的薪水,是因为他们服务到了更多的学生。
  
 无论是提供新价值,还是服务到更多人群,都促进了整体的进化,而所有这些行为会得到现实的奖赏。
  
 这或许对我们择业、赚钱都是启发: 你的工作或公司在提供什么价值?能不能提供更大的价值?服务更多的人群? 
  
 找到促进整体的进化道路,就是你的收益之路。
  
 在自然那里,达利欧还领悟不少其他原则。比如从病毒身上,他得出——“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从人的能动性上,他参悟到——“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但最让书单君拍案的是,达利欧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 人为什么而活?他说,人活着是为了——进化。 
  
 因为从脑科学研究来看,人类天生地对进步感到快乐和兴奋。进化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一种长期的满足感,比钱、权、房子这些东西带来的快乐还远要持久。
  
 达利欧说,钱之类的外在奖赏只是诱饵,诱导我们去进化。而对所有人来说重要的也是进化,而不是回报本身。
  
 所以,在他的观念中,不进化就意味着死亡,而苦拼是人生的必选项。他还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不断进化,并为整体进化贡献绵薄之力。听起来很宏大,但从他原则的形成逻辑来看,却很合理。
  
 至于为什么要以自然为师,达利欧是这么说的:
  
 尽管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非常聪明,但与整个自然相比,我们的智慧就像是生长在山岩上的苔藓。我们没有能力设计和制造一只蚊子,更不用说宇宙中所有的物种和大多数其他东西了。所以我的出发点是, 自然比我更聪明,我努力让自然教我认识现实规律。 
  
 当然,除了自然,达利欧的原则还依托常识、现实规律,诸如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它们给了原则一个相对牢固的根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原则之路就很好走。
  
 书单君可以悲观地预计, 90%的人看完《原则》,也只是过过眼。 
  
 因为在修炼原则的路上,困难重重。 我们首先面临的敌人便是自我。 而我敢说,这一关,多数人通不过。
  
 其实按道理说,人是自然界最有希望突破自我的动物,因为我们有发达的大脑,有可以理性思考的前额皮层。
  
  但本能脑的力量依然强大,强大到让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时常调动防卫机制,把分歧当作挑衅,固守己见,很容易头脑封闭。 
  
 这似乎是人的固有缺陷,无论多聪明,都会有这个问题。
  
 达利欧就曾因此犯下大错。那是在1982年,达利欧在金融界从业8年,已经略有小成。
  
 当时,墨西哥债务违约,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风险。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应对措施,可达利欧觉得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他在电视上公开宣布,美国将迎来一次萧条。
  
 为了对冲风险,达利欧还特意切换了投资组合。可结果,美国经济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迎来了一轮大牛市。
  
 达利欧丢了颜面不说,还一下亏了全部身家。他辛苦组建的桥水公司轰然解体,只剩他一人。那时,他濒临破产,连张经济舱的票钱都出不起。
  
 这件事给达利欧的冲击是一生的,多年以后,他仍痛骂当时的自己是“傲慢的混蛋”。
  
  从那以后,他的思维方式,从“认为自己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达利欧写下了那条最著名的原则,也几乎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了—— “保持头脑极度开放” 。他说:
  
 头脑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担忧:你在决策时看到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 
  
 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
  
 而要做到这一点,你不单要在分歧面前忍住发怒,还要能看到自己的天生局限。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天赋不同,有些人擅长宏观思考但是不擅长落实细节,有些人想象力出众可是逻辑一团糟,还有人执行力超强但是不擅长战略规划。 每个人自带闪光点,同时又有思维盲区。 
  
 达利欧在他的原则里特别写道:“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如果不这样做,你很可能一次次栽在自己的弱点上。
  
  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列了一个头脑开放和头脑封闭的人的特征表。“书米”们也可以对照自查。
  
 达利欧说,一旦你能区分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 你将会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头脑开放的人。 即使是最优秀的决策者,若是能得到其他优秀决策者的帮助,也能显著提高自己的决策质量。
  
 不仅如此,达利欧还曾因保持头脑开放,救了自己一命。
  
 有次他去检查身体,医生A告诉他,他正处在癌变早期,命不久矣。
  
 要是普通人,很可能直接心理崩溃了,但达利欧喜欢和不同的人探讨意见,即使面对权威专家,也不盲从。
  
 他又去找了医生B、C和D,结果他们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式都不一样。后来,达利欧干脆要他们一起审视,最终发现达利欧身体并无异常。
  
 他在书中写道:
  
 专家也会犯错,我的观点很简单:保持头脑开放, 不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也不认为别人是绝对正确 ,和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这样做是有好处的。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每个人大概会做出百万次选择,最终的结果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可以说,我们人生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这些选择的质量。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你可以把修炼原则之路,看作一条优化选择、提升人生成就的路。
  
 除了文中所提,《原则》里还有不少提升决策质量的建议,感兴趣的“书米”可以自行查阅。
  
 不过,有一点尤其想要说明, 达利欧的原则只是他的原则。可参考,但不宜照搬。毕竟,他人的人生再成功再完美,也不一定适配我们。 
  
 我们每个人对生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去总结,也都会形成不同的人生原则。

《原则》

8. 《原则》

《原则》是投资家瑞·达利欧的,可以说财富日记吗?
  
 
  
  
 “瑞·达利欧在这本书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管真假,至少跟着名校毕业生作者一起探查原则的重要性!
  
 
  
  
 “我使用的这种定价方式和我在经济学课堂上学到的不同,在课堂上,供给和需求都是用出售的商品数量进行衡量的。我发现,用付出的金额(而不是购买的商品数量)衡量需求,考察买家和卖家分别是谁以及他们为什么买卖,是一种实用得多的方式。”
  
 
  
  
 “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定的:总是存在会给你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即使在看起来最安全的押注中也是如此,所以,你最好总是假设自己没有看到全部。”
  
 
  
  
 “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脑子里出现的一个念头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把一只鸡看作一部简单的机器,该机器包含一只小鸡和它的饲料。鸡肉生产商最需要担心的、波动最剧烈的成本,是饲料的成本。我向雷恩加工展示,如何利用一种谷物期货和豆粕期货的组合锁定成本,这样一来,它就能向麦当劳提出一个固定报价。1922
  
 
  
  
 “虽然在银价上涨到10美元的过程中,我曾赚了很多钱,但我还是后悔自己错过了向50美元狂奔的银价。但至少,通过退出,我确保了自己没有赔。在每个投资者的职业生涯中,都有焦虑的时刻,你对未来的期待与真正发生的情况不符,你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巨大的机会还是灾难性的错误。因为我有很强的“看对但及早收手”的倾向,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样做是对的。。
  
 
  
  
 “瑞·达利欧在这本书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发现,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将造成很大的痛苦。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但这不一定是失败,除非你自己放弃。信不信由你,但之后你的痛苦将会逐渐消散,你在未来将会迎来很多其他机会,尽管当时的你也许看不清这些机会。”
  
 
  
  
 瑞达利欧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学生时代学习不好而且浮躁好动,可是他通过后来的努力,找寻到自己的“真爱”——投资公司。瑞无私的分享自己的投资理念,从投资小白,到因为经过各种起起伏伏,阻碍重重,然而瑞善于统计数据,分析算法,验证结果,最终试图整理出一套几乎零瑕疵的优化投资组合。虽然很多看不懂,但是尽力看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