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024-05-14 10:49

1. 互联网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并即将经历第四个阶段(以主要流量来源和用户行为目标为划分依据):

第一阶段是传统网络,主要是传统的网站当道,这个阶段持续了十几年。

第二阶段主要是网站和内容流型社交网络并存,这个阶段目前正在趋于尾声,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第三阶段,则是网站弱化、移动app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却也持续有两、三年了。

第四阶段则是即将发生的。超级APP将以用户为基础,承载一切的内容与服务,最终完成互联网信息的全面整合。

互联网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互联网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并即将经历第四个阶段(以主要流量来源和用户行为目标为划分依据):百
第一阶段是传统网络,主要是传统的网站当道,这度个阶段持续了十几年。
第二阶段主要是网站和内容流型社交网络并存,这个阶段目前正在趋于尾声,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第三阶段,则是网站弱化、移动app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却知也持续有两、三年了。
第四阶道段则是即将发生的。超级APP将以用户为基础,承载一切的内容与服务,最终完成互联网信息的全面整合。

3. 互联网发展的分为几个阶段?

4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87年-1994年):主要事件有实现E?mail接入、顶级域名注册、园区网建设和Web联通。
2.奠基阶段(1993年-1996年):为基础设施建设,即通信平台和系统平台建设阶段,主要事件有全国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和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建成,各地信息港工程的启动。
3.开发阶段(1996年-1998年):为应用平台建设阶段。
4.扩展阶段(1999年—):为增值平台建设阶段,各种增值服务逐步展开,其中主要有电子商务、IP电话、视频点播、无线上网等,互联网的应用面和普及率快速增长。

互联网发展的分为几个阶段?

4. 互联网的历史时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小编推荐你不可不知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让你更加了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上,每当一款新型的微处理器出现时,就会带动微机系统的其它部件的相应发展,如微机体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存储器存取容量的不断增大、存取速度的不断提高,外围设备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等。





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可将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1 ~ 1973 年)是 4 位和 8 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一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4004 和 Intel8008 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 MCS-4 和 MCS-8 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 PMOS 工艺,集成度低( £ 4000 个晶体管 / 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 20 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 20 ~ 50 μ s ,用于家电和简单的控制场合。
第二阶段( 1974 ~ 1977 年)是 8 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8080/8085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0 、 Zilog 公司的 Z80 等,以及各种 8 位单片机,如 Intel 公司的 8048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1 、 Zilog 公司的 Z8 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 NMOS 工艺,集成度提高约 4 倍,运算速度提高约 10~15 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 1 ~ 2 μ s ),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 DMA 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 BASIC 、 FORTRAN 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如 CM/P 就是当时流行的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 1978 ~ 1984 年)是 16 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86/8088 、 802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0 , Zilog 公司的 Z8000 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 HMOS 工艺,集成度( 20000~70000 晶体管 / 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 0.5 μ s )都比第二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
这一时期的著名微机产品有 IBM 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PC ( Personal Computer )。 1981 年推出的 IBM PC 机采用 8088 CPU 。紧接着 1982 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 IBM PC/XT ,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 1984 年 IBM 推出了以 80286 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 16 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 IBM PC/AT 。由于 IBM 公司在发展 PC 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 PC 机风靡世界。
第四阶段( 1985 ~ 1992 年)是 32 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386/804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30/68040 等。其特点是采用 HMOS 或 CMOS 工艺,集成度高达 100 万晶体管 / 片,具有 32 位地址线和 32 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 600 万条指令( MIPS ,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微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 AMD 、 TEXAS 等)也推出了 80386/80486 系列的芯片。
第五阶段( 1993 年以后)是奔腾( 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 AMD 的 K6 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 MMX ( Multi Media eXtended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0 年 3 月, AMD 与 Intel 分别推出了时钟频率达 1GHz 的 Athlon 和 Pentium III 。 2000 年 11 月, Intel 又推出了 Pentium Ⅳ微处理器,集成度高达每片 4200 万个晶体管,主频 1.5GHz , 400MHz 的前端总线,使用全新 SSE 2 指令集。 2002 年 11 月, Intel 推出的 Pentium Ⅳ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达到 3.06GHz ,而且微处理器还在不断地发展,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5.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啊?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并即将经历第四个阶段(以主要流量来源和用户行为目标为划分依据):
第一阶段是传统网络,主要是传统的网站当道,这个阶段持续了十几年。
第二阶段主要是网站和内容流型社交网络并存,这个阶段目前正在趋于尾声,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第三阶段,则是网站弱化、移动app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却也持续有两、三年了。
第四阶段则是即将发生的。超级app将以用户为基础,承载一切的内容与服务,最终完成互联网信息的全面整合。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啊?

6. 中国互联网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互联网时代:PC互联网阶段,1995-2011年的这15年时间,为中国的PC互联网阶段。第二阶段: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阶段互联网时代: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互联网的构建基础是内容,而在PC互联网阶段,内容的最佳载体就是网站。每个网站就像是一个孤岛,网站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发展到超600万网站规模。      2010年起,随着3G移动网络,苹果,安卓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迎来了互联网的第二个阶段,移动互联网阶段。      2013—未来10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社交+支付”。从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开始慢慢进入了它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伴随着微信的诞生而出现的。

7.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中国互联网发展三个阶段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8. 互联网发展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互联网从许多年前的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逐渐走向成熟,那么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呢?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互联网发展——三个阶段 
         互联网发展第一个阶段:前移动互联网阶段
         这个阶段事实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其实这个名字也是照搬互联网而来,不知道它的本质意义在什么地方。所有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想象力就是用手机去访问互联网网站,根本不理解智能手机的价值又及它的新功能。思维完全是围绕互联网而来,终端的概念也是又PC为蓝本。因此,业务基本上是照搬互联网为核心,做一个手机的门户,抢占浏览器这个平台成为这一阶段最富有亮点的业务。在一定的阶段这样的业务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然后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本身特点不断展现时,第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业务会面临重大考验。
         互联网发展第二个阶段:初移动互联网阶段
         3G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消费者感受到3G网络的价值,电信运营商也把流量资费降到一个大家比较可能接受的范围。最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出现革命性变化。智能手机完全打破了PC思维,功耗、体积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速度也大大提升,功能逐渐强大,操作系统的UI、UE设计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用户有了完全不同于功能手机时代的感受与体验。其中,最具革命性的突破是大量的智能感应器被内置到手机中,不仅带来了新的用户体验,更带来了商业模式与业务的革命,这些感应器包括多向铊螺仪、定位芯片、方位感应、指南仪。未来温度、温度、动态、红外、辐射感应都会被整合到其中,移动互联网向智能感应平台发展的肇端开始出现。
         这个阶段传统的互联网大企业开始清醒,它们会利用原有用户资源和资金实力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在一些既是移植互联网,又具有一定移动互联网特点的业务中,这些大企业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互联网发展第三个阶段:中移动互联网阶段
         3G网络向4G发展,网络基本成熟,覆盖广泛,智能终端从高端产品走向低价竞争阶段,大量新的智能终端开始出现,网络和终端问题基本解决,用户也完成了启蒙,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较为丰富。此时,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平台的瓶颈开始显得非常突出。好的网络,丰富的终端,大量的应用。收入何在是一个大问题,广告模式无法支持一个庞大的行业,服务需要收费,如果支撑起服务平台和收费平台,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与高品质的服务能力成为一个大问题。这个阶段,电信运营商的价值会更加明显,因为只有电信运营商有能力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平台,而收费服务会带来高品质的服务,越来越多普通消费习惯这种方式,谁和电信运营商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谁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社会影响 
         互联网互通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按照“包交换”的方式连接的分布式网络。因此,在技术的层面上,互联网绝对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控制互联网的问题。反过来,也无法把互联网封闭在一个国家之内-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联网。然而,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必须要有某种方式来确定联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绝对不能出现类似两个人同名的现象。这样,就要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为每一台主机确定名字,由此确定这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然而,这仅仅是“命名权”,这种确定地址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负责命名的机构除了命名之外,并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样,这个全球性的网络也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制定所有主机都必须遵守的交往规则(协议),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电脑、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够通用的互联网。下一代TCP/IP协议将对网络上的信息等级进行分类,以加快传输速度(比如,优先传送浏览信息,而不是电子邮件信息),就是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的例证。同样,这种制定共同遵守的“协议”的权力,也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