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2024-05-16 23:49

1. 近三年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被立案调查一年多,*ST科迪(002770.SZ)终获处罚。

2021年9月9日晚,*ST科迪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该公司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生产经营正常,公司初步判断本次收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及的违规行为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

河南证监局责令*ST科迪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并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清海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30万元,作为实际控制人罚款60万元。同时,因张清海的违法行为恶劣,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被证监会釆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自宣布决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此外,河南证监局对时任*ST科迪财务总监的胡文猛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另一时任财务总监刘新强、现任董秘张永立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秘崔少松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对现任总经理张枫华、时任副总经理李盛玺及王守礼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罚款。

9月10日早盘,*ST科迪低位开盘,股价一度跌3%至1.94元/股。

虚增收入8.43亿,违规关联交易额超134亿元
2020年8月16日,因涉嫌违法违规,该公司遭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如今,2021 年9月9日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ST科迪涉嫌财务造假、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违法事实。

具体来看,*ST科迪《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ST科迪《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33619.77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1843.35万元;《2017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1010.96万元,虚增利润总额6864.13万元;《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9713.7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1275.39万元。至此,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三年累计虚增收入8.4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约3亿元。

这期间,*ST科迪未按规定履行2016年至2019年有关临时信息披露义务,《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摘要】
近三年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提问】
被立案调查一年多,*ST科迪(002770.SZ)终获处罚。

2021年9月9日晚,*ST科迪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该公司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生产经营正常,公司初步判断本次收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及的违规行为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

河南证监局责令*ST科迪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并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清海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30万元,作为实际控制人罚款60万元。同时,因张清海的违法行为恶劣,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被证监会釆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自宣布决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此外,河南证监局对时任*ST科迪财务总监的胡文猛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另一时任财务总监刘新强、现任董秘张永立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秘崔少松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对现任总经理张枫华、时任副总经理李盛玺及王守礼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罚款。

9月10日早盘,*ST科迪低位开盘,股价一度跌3%至1.94元/股。

虚增收入8.43亿,违规关联交易额超134亿元
2020年8月16日,因涉嫌违法违规,该公司遭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如今,2021 年9月9日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ST科迪涉嫌财务造假、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违法事实。

具体来看,*ST科迪《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ST科迪《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33619.77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1843.35万元;《2017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1010.96万元,虚增利润总额6864.13万元;《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9713.7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1275.39万元。至此,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三年累计虚增收入8.4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约3亿元。

这期间,*ST科迪未按规定履行2016年至2019年有关临时信息披露义务,《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回答】

近三年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2. 最近的审计失败案例?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 Walls判令山登 (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1994年培基(Prudential)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的15亿美元赔款几乎翻了一番。12月17日,负责山登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至此,卷入舞弊丑闻的山登公司及其审计师共向投资者赔偿了近32亿美元。     山登公司是由CUC公司与HFS公司在1997年12月合并而成的。合并后,山登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房地产服务和联盟营销(Alliance Marketing)三大业务。舞弊丑闻曝光前,山登公司拥有35000名员工,经营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度营业收入50多亿美元。山登舞弊案不仅因赔偿金额巨大而闻名于世,随之而来的刑事责任追究也令人侧目。2000年6月,山登舞弊案的三名直接责任人Cosmo Corigliano(前首席财务官,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Anne Pember(前主计长,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和Casper Sabatino(会计报告部副总裁,会计师)对财务舞弊供认不讳,同意协助司法部门和SEC的调查,并作为“污点证人”,以将功赎罪。2001年2月,新泽西州联邦大陪审团除了对他们三人提出舞弊起诉外,还对山登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alter Forbes和前首席运营官Kirk Shelton提出证券舞弊、财务舞弊、电信舞弊、邮政舞弊、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多项指控,若罪名成立,Forbes和Shelton将面临着10至20年的铁窗生涯。2002年11月,新泽西州检察官Christopher Christie宣布对安永的两名主审合伙人 Marc Rabinowitz和Ken Wilchfort以及一位审计经理提出舞弊起诉,指控他们严重渎职,对舞弊视而不见,并为山登公司的舞弊行径提供了便利。2003年4月24日,SEC对安永的这两名主审合伙人做出禁入裁决,禁止他们在4年内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迄今,在山登舞弊案中被正式提出刑事指控的人员多达8人,被传唤的其他相关人员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安然事件之前是极为罕见的,显示出美国司法部门惩治舞弊的决心早已有之

3. 审计案例分析,急。。

“某软件公司张先生曾参与甲公司ERP系统的设计工作,因此聘请张先生加入审计项目组,测试该系统并出具测试报告。”   自我评价损害独立性
“A注册会计师要求审计项目组成员相互复核所执行的工作,并在工作底稿复核人员栏签字。”工作底稿应该由级别高的复核级别低的,由项目负责人复核
“在复核过程中,审计项目组成员之间在某个专业问题上存在分歧,A注册会计师就此问题专门致涵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始终没有得到回复。”   重大问题存在分歧 分歧不解决不能出具审计报告
“在出具审计报告后,ABC会计师事务所专门指派未参与该项业务的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出报告后复核无意义 必须在出报告前进行质量控制

审计案例分析,急。。

4. 分析财务舞弊案例里失控失效的情形并举出有效措施

王瑞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企业要想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健康的发展,对其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近年来财务舞弊现象的普遍发生,这就使得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方面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财务舞弊事件中暴露的内控失效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从整体上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系统上的保障。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将有效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管理者,进而使管理者能够做出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同时,有效的内控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使企业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健康的发展。

(三)内控失效的表现

1.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

有部分企业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表现为内控制度只覆盖到一部分的部门和人员,没有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全面覆盖,最终造成内控失效。

2.企业经营失败

内部控制混乱,致使企业管理力度削弱,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导致其经营失败。目前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甚至面临严重处罚。就此一些公司为了规避退市风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的财务舞弊行为。

3.资产大量流失

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薄弱,进而企业中的部分人员开始挥霍浪费,导致公司出现亏损。内控失效将直接给这些人留有空隙,随意浪费挪动公司资产,最终造成资产大量流失。

4. 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部分企业在风险防范机制上存在缺陷,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简单被动应对,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分析企业内外部各种变化,并从中发掘机会,进而规避风险的趋利避害机制。内控失效会直接导致风险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

二、财务舞弊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务舞弊现象也变地日益普遍。对于财务状况不好的公司来说,通过舞弊公司能呈现出连续盈利的状态,以满足上市公司需要具备的要求,推高公司股价,规避退市风险。部分财务舞弊现象直接反映了内控失效的严重问题。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地存在一定差距。

三、内控失效原因分析

(一)内部组织结构失衡【摘要】
分析财务舞弊案例里失控失效的情形并举出有效措施【提问】
王瑞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企业要想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健康的发展,对其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近年来财务舞弊现象的普遍发生,这就使得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方面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财务舞弊事件中暴露的内控失效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从整体上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系统上的保障。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将有效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管理者,进而使管理者能够做出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同时,有效的内控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使企业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健康的发展。

(三)内控失效的表现

1.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

有部分企业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表现为内控制度只覆盖到一部分的部门和人员,没有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全面覆盖,最终造成内控失效。

2.企业经营失败

内部控制混乱,致使企业管理力度削弱,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导致其经营失败。目前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甚至面临严重处罚。就此一些公司为了规避退市风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的财务舞弊行为。

3.资产大量流失

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薄弱,进而企业中的部分人员开始挥霍浪费,导致公司出现亏损。内控失效将直接给这些人留有空隙,随意浪费挪动公司资产,最终造成资产大量流失。

4. 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部分企业在风险防范机制上存在缺陷,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简单被动应对,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分析企业内外部各种变化,并从中发掘机会,进而规避风险的趋利避害机制。内控失效会直接导致风险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

二、财务舞弊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务舞弊现象也变地日益普遍。对于财务状况不好的公司来说,通过舞弊公司能呈现出连续盈利的状态,以满足上市公司需要具备的要求,推高公司股价,规避退市风险。部分财务舞弊现象直接反映了内控失效的严重问题。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地存在一定差距。

三、内控失效原因分析

(一)内部组织结构失衡【回答】

5. 试讨论在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

审计失败就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 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审计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
审计失败的本质具体讲涵概以下三方面内容:

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
审计失败的结果是错误的审计意见,而这一结果是因为审计人员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而造成的。这就与审计风险划清了界限:如果审计人员正确地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然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就属于审计风险的范畴。可见,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重要界限在于审计人员是否在审计过程中正确遵守了审计准则。

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
审计失败的产生并不取决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企事业管理当局是经营失败的第一责任人,当企事业经营出现失败时,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是判断审计失败的唯一标准。因此,企事业发生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
从理论上讲,审计失败还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实际是合法公允的,但由于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导致其发表了否认会计报表公允性的审计意见。当然,在实践中由于被审计单位对于不利事件的敏感性,这种情况较容易被觉察并得以及时纠正。

试讨论在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

6. 寻找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相关案例

寻找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相关案例,类似这样的案例如同捉迷藏、也像猫与老鼠论智商,还是那句老话,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例如:某个财务人员长期挪用公款,自己“放贷”,这个单位帐从外表看,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数额虽大,但是总有在途抵顶,要不仔细推敲根本没有问题,经详细审计得知,这个挪用公款手法简单地很,就是月初占用、月末返还,周而复始地运转目的达成;往来账款的长期占用,如同上述游戏规则,月初占用、月末返还;采购人员索取钱物更是易如反掌,先把款汇入购货单位同时开票(高价),发票随后交到财务入帐,保管员与财务同时都是在途材料显示,当所购商品价格下调又将上次的提货单返回,增加供货数量,而这些增加的数量谁知去向何方……?总之只要认真审计、不忽视每一个细小环节,这些闹剧总会被识破的。

7.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审计对策

(一)分析经营风险
一般情况下,经营风险越高,客户管理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客户经营风险的分析包括行业分析、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如对竞争者分析形成同业分析预期,对前期数据分析形成纵向预期,对非财务数据分析形成财务预期,对一组财务数据分析形成另一组财务数据的预期。
(二)分析舞弊环境
首先,要评价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导致管理当局权力膨胀、监督失控、缺乏透明度,给管理当局舞弊创造客观条件。审计人员在评价公司治理结构时,应重点关注客户是否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其次,要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一方面要考虑客户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适当,是否能防止、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采取一定的控制测试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三)评价管理当局
对管理当局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分析管理当局的压力或动机。审计人员应密切关注管理当局是否遭受异常压力,如盈利目标过度夸张并在这些目标基础上设计管理当局薪酬奖励制度、市场占有率突然下降、公司市场形象不佳、管理当局正面临提升的关键时刻等。第二,对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进行评价。如管理人员曾经有不诚实的记录,公司以前年度曾经有过舞弊发生,不及时改正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管理人员过去不配合审计工作或曾经欺骗过审计人员,主管会计和财务人员离职率高,经常更换法律顾问等。
(四)确定舞弊风险
首先,考虑风险因素。审计人员根据经营风险的分析结果、舞弊环境和对管理当局的评价结果等,进行风险评估。其次,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情况。所谓异常是指审计人员的合理预期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审计人员可利用分析性复核,寻找和发现异常,当发现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情况,说明存在较大的舞弊风险。
(五)编制审计计划
根据舞弊风险的评价结果编制审计计划,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工作时间和日程安排、审计重点和范围,在高舞弊风险领域配备充分的审计资源。
(六)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
若舞弊行为被揭露,审计人员要继续采用相关的附加审计调查程序,甚至要请求法律部门协助对舞弊事项予以切实调查。包括:
(1)审计人员已发现所有舞弊的处理。审计人员应以适当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告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舞弊行为,并将告知的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对涉及的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向负责的更高管理人员报告。
(2)提供管理建议书。将舞弊者揭发出来后,审计人员还需要在后续审计中分析舞弊行为的原因,深入探讨舞弊的根源,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及客户管理方面的弱点,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杜绝同类舞弊再次发生。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审计对策

8. 财务舞弊案例

穗恒运(000531)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发电企业。2007年,国家对发电机组实施一项“上大压小”的政策。公司三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面临关停,公司为此计提1.0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同时公司上马两台30万千瓦机组,需要支付关停小机组的补偿款。这一金额是一个不确定数,少则一千多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而且补偿款最终是由政府负担还是由穗恒运负担也是不确定的。但财务经理不得不提前考虑好这个问题,因为当年三台5万千瓦机组可能关停已经导致企业亏损,如果将这笔补偿款作为费用处理,无疑将加大本年的亏损。考虑到这一后果,财务经理想到了资本化处理。但与审计师沟通后,审计师不同意资本化的做法。后来经过与独立董事、审计师共同协商,大家认为这是企业遇到的一个特殊的、新的经济业务,最好是征求权威部门的意见。于是,财务经理草拟一份《关于“上大压小”电建项目关停小机组补偿支出其会计处理的咨询函》向企业会计准则专家委员会求助。该函全文如下:
 
关于“上大压小”电建项目
关停小机组补偿款支出其会计处理的咨询函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专家委员会:
我公司是以发电供热为主的地方能源企业,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特别的经济事项,对其会计处理把握不准,特此请教,请予以解答。
我公司投资控股的广州恒运热电(D)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运D厂”)新建两台30万千瓦国产亚临界燃煤供热机组,这是国家首批“上大压小”电建项目。所谓“上大压小”,就是大机组获准新建必须要关停相应容量的小机组。
由于恒运D厂自身没有可替代的小机组容量,新建两台30万千瓦机组所配套应关停的小机组容量都需要从外部取得。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对价,即需要支付给拟关停小机组所属单位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下称“补偿”)。
我们认为,恒运D厂“压小”补偿支出,其实质是新机组获准建设投产并网发电的必要开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补偿支出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做“资本化”处理。此外,根据目前国家的电建政策,恒运D厂两台30万千瓦机组容量,今后也可以作为新建更大容量机组的替代容量,同样具有其相应的市场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补偿支出又符合无形资产的形成条件,似乎又应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我们的问题是,恒运D厂的上述补偿支出是作为“资本化”处理,还是作为“无形资产”处理?或者其他会计处理?采取哪种会计处理最合适呢?
特此致函请教,敬请复函!
感谢支持!
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