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利率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过程

2024-05-09 08:19

1. 货币政策中利率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过程

宏观经济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1.利率调整对物价
通胀时调高利率,导致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消费减少,追逐商品的货币减少,进而使物价降低。
2.利率调整对就业
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有利于拉动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人口
3.利率调整对经济
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能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提高利率能遏制投资、消费的过快增长,平稳经济
4.利率调整对国际收支
利率调高,会使得大量外币流入国内以获得利差,导致对本币的需求增加,本币升值,外币贬值,从而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会使得国际收支变小乃至为负。利率调低时则相反

货币政策中利率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过程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又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主要是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来刺激需求和消费,扩大就业,增加投资,从而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至于货币政策嘛,就是通过央行来调整利率,准备金率,贴现率。来促进GDP的平稳发展。嗯,大概就这样吧。

3. 试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试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4. 论述题:应用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货币,财政政策等),分析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

积极的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回落、房价稳中趋升。
政策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到10%,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行。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2012年经济增加的速度继续趋降。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放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放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企业经营成本下降,利润率上升,刺激经济增长,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且现在房价这个社会问题还需要持续调控,一旦放松货币政策CPI会立即反弹,房价调控失效,需要适度放松,谨慎使用。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松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适度放松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不稳定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 试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首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也就是调节国民收入(国民产出)的手段,目的是为了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
我们要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开来说明。
先说货币政策,正如它的定义,就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假设减少供给量),从而改变利率(利率上升),以至影响私人投资,而我们知道,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最终国民收入就减少了,这是具体货币政策起作用的过程。
货币政策调节工具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接下来说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参与市场行为,具体有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这些都会引起私人投资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具体做法已经说过了政府购买和税收。

试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6. 请说明什么是宏观货币金融政策?请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作一个简单

1、(1)宏观货币政策就是凯恩斯货币政策。宏观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调控。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调节货币量是手段。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进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2)宏观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利率和汇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2、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3、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属于偏向扩张性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属于偏向紧缩性的,是为了控物价。

7. 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现实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 财政政策   

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通过减少收入、扩大支出来增加总需求。采用的政策措施是:降低税率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财政补贴、实行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来压缩总需求。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提高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折旧率、缩小投资规模、减少财政补贴、实行盈余预算等。 


 二、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应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在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其中任何一项措施都会产生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效应,多种手段的联合运用则效果更为显著。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即缩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相应的政策手段主要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采取道义上的劝告、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等手段。这些政策措施的运用都会产生紧缩性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效应,多种政策措施的联合运用会对总需求的膨胀势头产生强有力的抑制作用。

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现实经济的调控作用。

8. 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