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聘请教授

2024-05-06 09:04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聘请教授

学院聘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和兼职教授,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巢纪平院士、吕达仁院士、中国气象局许健民院士、陈联寿院士、丁一汇院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系付强教授等人。一些著名学者也相继来我院进行前沿学术讲座,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李崇银院士、南京大学伍荣生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荣辉院士、吴国雄院士等,这些专家都为推动大气科学学院学科水平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聘请教授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学院领导

丑纪范 院士 名誉院长雷晓云 院党委书记黄建平 教授 院长王式功 教授 常务副院长张 镭 教授 副院长牛景海 副院长张 武 教授 院长助理田文寿 教授 院长助理张文煜 教授 院长助理

3.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介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71年成立的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气象学专业,1978年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多层次气象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是甘肃省首批批准的重点学科,也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主要组成部分。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介绍

4.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教学科研机构

 所长:王式功教授 副所长:王文副教授气象学专业简介主要研究方向1.气候动力学与气候预测;2.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3.干旱气候与灾害气象;4.环境气象预报;5.资料分析与同化。6.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 张镭 教授 副所长: 张武 教授学科概况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探测大气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中的基础理论部分。它研究的大气现象包括大气声象、光象、电象、辐射过程、云和降水过程、边界层大气过程及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现象。大气环境是研究大气中污染物和微量成分在大气中传输、扩散、沉降等物理过程和大气中的化学转化过程的科学,其中包括地球大气的形成演化、微量成分的循环、平流层大气光化学、对流层大气光化学、气溶胶生成演化及对大气影响、降水化学,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全球变化。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包含下列分支学科:大气辐射学、大气边界层气象学、大气声光电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和大气遥感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云雨物理学、平流层及中层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及空气污染气象学。这些学科构成了大气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各领域中有独特的应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以物理学、数学、化学、流体力学、无线电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大气现象和过程为研究对象,和气象学各分支相互交叉和渗透;与空间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电波传播学等学科密切结合,支持和扩展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断扩大自身学科研究领域。1993年获准设置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点,2000年12月获准设置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点。学科研究范围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大气辐射学,大气气溶胶,大气环境及环境评价,大气探测原理和方法,大气遥感,大气湍流等。培养目标毕业研究生应具有大气物理学、气象学和大气环境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的研究进展和动向,掌握大气探测方法和具有处理资料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有关大气过程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撰写本专业论文;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业务部门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 .大气边界层与大气扩散2 .大气辐射与遥感3 .大气污染与环境质量评价4 .气象信息处理 所长: 符淙斌院士 副所长: 田文寿教授、戴新刚教授全球的环境变化目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复杂的科学问题,其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研究内容涵盖发生在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各种现象、过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人类活动和全球的环境变化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反馈。全球环境变化主要涉及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三个方面。对这三个过程的集成分析和耦合模拟研究现在才刚刚起步、机遇无限。在我国知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符淙斌 先生的支持下,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 2003 年成立了环境变化研究所,形成了一个以符先生为首,黄建平教授、田文寿教授、王澄海教授、戴新刚教授等为主体的具有有活力的研究团队 。 环境变化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符先生的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展现了很好的未来发展势头。在一些优势科研领域已获得了有力的经费和人力支持,而新的科研方向则在不断在孕育中。 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1. 陆地生态、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从植被在地球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和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2. 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主要从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和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两方面展开研究。3. 大气化学过程与气候的相互作用:主要从大气化学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和大气中痕量气体的长期演变趋势两方面进行研究。4. 陆面过程的研究:主要从冻溶过程与高原季风的相互作用以及陆面过程与大气近地面过程的相互作用两方面研究。5. 气候预测和气候动力学: 主要从短期和长期气候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所长: 许健民院士 副所长: 张述文副教授、郭铌研究员大气遥感是指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探测手段对大气要素(包括地表参数)进行间接观测,具有覆盖面广,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补充了常规气象观测的不足,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分支之一,也是大气科学发展关键技术支柱之一。大气遥感是是近代物理学、传感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气物理学密切结合的产物,是高技术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并紧密围绕应用需求而开展研发的产物。它的应用理论基础是基于对大气和地表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的理解而建立起来的遥感大气或地表的数学物理模型,该模型既有建立反映接受辐射量或波动与大气或地表参数间定量关系的直接模型,也包括不能直接建立定量遥感关系式但把参数间定量关系作为约束条件而获得大气或地表参数关系的间接遥感模型,由于反演问题中经常出现的不适定难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数学物理方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挑战。本所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许键民担任所长,有教授(包括海外翠英讲习教授1人)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还有多位兼职教授、副教授。研究方向集中于遥感产品在天气和气候预测方面的定量化运用,包括大气资料的分析与数据同化、地表参量的反演和陆面数据同化、气象卫星产品的应用、环境遥感产品开发与应用,尤其在大气资料同化方法及多谱勒雷达资料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学术界前沿。不论是国内或国际数据同化方面的会议都可以见到本所研究人员或毕业生的身影,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主任: 袁九毅教授 副主任: 潘峰副教授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是兰州大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研究工作的专门机构,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可以从事区域开发;化工、石化及医药;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社会服务;火电等行业的各种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兰大环评中心还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批确定为具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专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兰大环评中心现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持证上岗人员 25名,其中包括教授 13名,副教授 4 名,高级工程师 5 名,讲师 3名。上述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12 名,具有硕士学位的 7名。由兰大环评中心编制的各类环境影响报告书多次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和甘肃省环保局的好评。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3 项, 1999 年兰大环评中心被甘肃省环保局授予环境影响评价先进单位。

5.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简介

本学科点培养的首届毕业的硕士王锦贵和博士黄建平于1991年分别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光荣称号。1997届博士李建平,于1998年获“涂长望青年科技一等奖”,其学位论文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学科点培养的毕业生,现有50多名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工作或留学,其中有很多人已成为所在部门的学术带头人或业务骨干,深受同行们的好评。丑纪范院士担任气象学专业教研室主任。1987年兰州大学成立独立的大气科学系,丑纪范院士为第一任系主任;1996年2月-1999年4月王式功教授担任第二任系主任。1999年5月兰州大学进行院系合并,将大气科学系并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镭教授担任第三任大气科学系系主任。2004年6月,兰州大学根据国家气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推动学校大气科学学科的更快发展,把大气科学系从资源环境学院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大气科学学院,丑纪范院士任名誉院长,黄建平教授为第一任院长,从而掀开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点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大气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各3个,分别是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应用气象学。有4个研究所和2个中心,即气象学研究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变化研究所、大气遥感研究所、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教学实验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简介

6.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专业介绍

本院是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有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和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点3个。学院下设2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教学实验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甲级单位。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 9人,高级工程师2人。大气科学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已经为我国气象、国防、环保和民航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MIT、NCAR、CIMMS、CAPS、NCEP等大学、研究机构或业务中心和日本东京大学、英国Reading大学Leeds 大学、意大利ICTP等建立了友好的联系,开展合作研究或合作培养研究生。在学校考核中,大气科学学院的毕业生考研率和一次分配到位率、高职人均科研经费额度,均名列全校前列,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兰州大学,发源于兰州城西的“萃英门”,崛起于兰州古城东南,一个现在叫做“盘旋路”的地方。兰州大学发源于1909年成立的甘肃法政学堂,当时主要是为了培养法律人才,以适应清末逐渐开始的法制改革。1912年改为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以后,虽然历届校长都精心治校,有所成就,但由于条件艰苦,人才匮乏,发展大受限制。转折发生在1937年,抗战的炮火下,企业、高校、学者纷纷西迁,作为当时甘肃省内唯一一所高校,许多著名学者纷纷前来讲学,一时人文荟萃。但此时的甘肃学院,还是一所文科院校。 1946年,国民政府决议,在原“甘肃学院”基础之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委任辛树帜先生为校长。辛校长上任之前,先在东部地区网罗图书、人才,当时带来了著名学者顾颉刚,自此,兰州大学拥有了全套文理科系,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1949年,兰州解放,之后不久,为了支援西部,开发“两弹一星”,需要在西北建设一个强大的综合性大学,于是大量人才支援西北,一些院系陆续迁来,兰州大学于此时迅速发展,终于成为西北一座学术重镇,为国家的开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虽然在当时,兰州的基础建设依然落后,但是凭着教授们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仍然创造出了不少优秀的成果,为今日兰大踏实的学风,夯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变幻的风云,也没有阻挡住大家不懈的努力。这里,必须强调一位伟大杰出的教育家,江隆基先生。江校长在位期间,正是兰大最困难的时期。饥饿,和运动,先后疾风暴雨般袭来。而这位伟大的校长,带领师生克服困难,保护了不少耿直的学者,保存了兰大的实力,这为兰大在改革开放后的“爆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这位让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们至今念念不忘的校长,却殒命于浩劫初来的千批万斗之中。 清初,甘肃省全境隶属于陕西省,后虽陕甘分省,然乡试合闱,设科场于西安,甘肃学子应试不便。清末,时任甘陕总督的湘军名将左宗棠有感于此,遂于兰州萃英门设立甘肃贡院举办乡试。其时建筑“至公堂”,现仍存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匾额本为左公手书,原件毁于“文革”。兰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889年之“学吏局”。然而1909年成立之“甘肃法政学堂”开始按照现代大学模式设置系科,故被认为兰州大学建校之始。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成立。1913年,革命之后,学校改名“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蔡大愚。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31年2月,时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全国各地除广东中山大学外,一律取消“中山”二字。兰州大学遂更名甘肃大学。1931年5月,更名为“省立甘肃学院”。1944年3月,改为国立。1946年,在原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由教育部委任辛树帜筹办,并为校长。上任之前,辛校长先赴全国四处网罗人才、图书、设备,奠定了今日兰州大学系科基础。其所募图书,数量超过当时甘肃图书馆,历史学家顾颉刚赞誉:“卓然西北巨藏矣”。1949年,兰州解放。辛树帜校长率兰州大学迎接解放,兰州大学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其后,奉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全国各地学校一律丢掉居首的“国立”、“省立”等字样,国立兰州大学更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1952年,院系调整中,兰州大学俄文、英文、少数民族语言系分出。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54年,医学系分出,成立兰州医学院。1959年,原北大副校长、党委书记江隆基奉调入主兰州大学,成为校长。江隆基校长对兰州大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作用。江校长治校,关爱师生,保护同事,即使饿着肚子,也以学术研究、教学为重。兰大朴素向学之风,江校长十成八九。1965年,南开大学核物理系、放化专业并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200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重新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兰州大学有它独特的优势,要精心办好这所学校!”2009年,兰大迎来百年校庆。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祝贺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并寄予厚望;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莅临百年校庆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现任校党委书记王寒松教授、校长周绪红院士。

7.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

学院目前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有: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动力学模拟、大气遥感与资料同化、干旱气候和灾害气象、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大气扩散、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环境气象预报、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医疗气象学等。2005年,我院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973)项目“北方干旱与人类适应”第一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经费的资助,在兰州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化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该观测站已被批准加入国际二期CEOP 项目(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ation Period),成为参加此计划的全球协同加强观测站之一。该站涵盖气候、生态、水文、遥感和社会学等领域,将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工业及城市污染、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及沙尘暴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我国西北干旱化趋势预测、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观测依据,同时也为“有序人类”活动的开展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实验平台。我们将利用该观测站开展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合作,使之成为半干旱区具有国际影响的气候与环境观测平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

8. 兰州大学教授名单列表

高新才

理论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个人简介: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创建人、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兼任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西部经济研究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委省政府经济顾问、甘肃省“十一五”规划专家组组长等职
郭爱君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公共政策
个人简介:郭爱君,男,1964年生,湖北天门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
成学真

金融理论与政策
个人简介:山西省文水县人,1982年由兰州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慧玲

产业空间布局与企业发展战略;经济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战
个人简介:汪慧玲,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与企业发展战略;经济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战略。
杨肃昌

审计体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环境审计与区域经济发展
个人简介:杨肃昌,男,1964年生,河南邓州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首位研究国家审计问题的海外博士后(英国Cardiff大学);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目前主要从事审计体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环境审计与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
汪晓文

区域经济学、农村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

个人简介:汪晓文,男,汉族,1969年1月28日出生,甘肃省兰州市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
姜安印

企业演化,产业成长,制度变迁
个人简介:姜安印,男,汉族,1961年出生,甘肃会宁人。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2003年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2006年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省级重大研究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非实体研究机构)主任。
曹子坚

个人简介:曹子坚,男,1967年生,甘肃会宁人。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84年参加工作,1987.9-1991.6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1991.9-1994.6兰州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硕研),2006.9-2012.12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博研)。1994年6月留校任教至今。
苏华

个人简介:苏华,女,1963年出生,甘肃省兰州市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问题的研究。参与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林柯

个人简介:林柯,男,1960年生,湖北黄冈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投资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生态经济》杂志编委。主要社会兼职:甘肃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兰州市政协常委、贵安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岳立

个人简介:岳立,女,1969年生,吉林四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研究。
任海军

个人简介:任海军,男,1971年4月生,籍贯陕西省佳县,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魏丽莉

个人简介:魏丽莉,女,1970年生,甘肃定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镇化、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金融、经济思想史、循证经济学,先后获得兰州大学
张国庆

个人简介:张国庆,男,1978年生,江苏丰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99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2006年1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2010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当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虚拟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学
张伟祐 (Wei-Yew CHANG)

林业经济及政策评估、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绿色金融等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张伟祐,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UniversityofNewBrunswick)森林与环境管理学院,获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徐辉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徐辉,女,1978年生,祖籍江西省,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兰州大学社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甘肃省十三届人
斯丽娟

个人简介:斯丽娟,女,1982年生,浙江东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泉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李泉,男,1976年8月生,汉族,甘肃宁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ofMinnesotaDuluth访问学者;2000年获管理学学士(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贾洪文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贾洪文,男,1971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主建国会会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证券投资管理、资本运作与管理、企业并购与重组实务等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金融、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主要学术兼职:《西北人口》常务主编,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甘肃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和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委员会理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