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巴林银行倒闭吸取哪些经验及教训

2024-05-13 05:46

1. 对于巴林银行倒闭吸取哪些经验及教训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源于他对于手下的放权,虽然这名员工在投资方面很有天分,但一味地放权给他却不做节制,最终导致投资失败,过多的资金缺口无法弥补,最终倒闭。
因此,学会这样的16字很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驱之以利、束之以纪。

对于巴林银行倒闭吸取哪些经验及教训

2. 中国银行应该从巴林银行倒闭实践中吸取什么教训

1995年国际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年仅28岁的尼克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巨额的金融期货交易,结果因投资失败造成10亿美圆的亏损。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一、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新加坡巴林公司,里森一人身兼交易和监察二职,严重违反银行内部控制规定,这是整个事件的根源。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完善内控制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在改革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变化和快速创新,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一是建立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容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避免因程序遗漏导致的风险。二是建立涵盖内部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实体性稽核规范,制定相应的稽核标准体系,为提高稽核质量提供客观依据。三是建立稽核工作制度,加强稽核人员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确保稽核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立后续稽核和再稽核制度,强化对稽核人员的行为约束,提高稽核质量,促进稽核成果有效转化。五是建立稽核联动机制,理顺稽核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和被稽核单位的稽核合作,增强查防案件的协同效应。2、重点岗位重点监控。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稽核关口前移,实施超前防范。将过去传统性的事后稽核为主的方法,转换为事前、事中稽核为主的超前防范。事前稽核,主要是对经营决策,措施出台进行事前审议、论证、监督,事先发现经营可行性和效益性方面的利弊因素,参与决策,及时对信贷、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正确性、合理性及效率、效益进行有效稽核。事中稽核,是对规章制度,经营管理过程的监控和对正在进行的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合规和有效,及时纠偏取正。因此,把事前、事中稽核监控的触角伸展到决策领域,这样就能对经济业务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利弊因果,事先发现,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务的失误和损失。超前实施防范,通过事前、事中稽核,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把问题和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5、严格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决按标准处罚。在巴林银行案中,对于里森的违规行为,巴林银行总部高层始终置若罔闻,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6、进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以德治行,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
    二、完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除需要做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外,金融系统应尽快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的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使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充分体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主体法律,制定金融法律实施细则。2、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3、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4、加强对海外分支行的监管,严格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执行,同时加强现场检查和处理力度。5、加强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墙”。1、要规定金融集团下的银行、证券、保险及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等的比例限制,设置资金、业务和规模的“防火墙”。2、建立关于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准则性、完整性的准确要求,设置信息完全的“防火墙”。3、正确对待衍生产品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在一定的可承受的范围内。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时,尤其是从事衍生产品业务时,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

3. 中国银行应该从巴林银行倒闭实践中吸取什么教训?

1995年国际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年仅28岁的尼克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巨额的金融期货交易,结果因投资失败造成10亿美圆的亏损。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一、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新加坡巴林公司,里森一人身兼交易和监察二职,严重违反银行内部控制规定,这是整个事件的根源。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完善内控制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在改革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变化和快速创新,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一是建立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容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避免因程序遗漏导致的风险。二是建立涵盖内部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实体性稽核规范,制定相应的稽核标准体系,为提高稽核质量提供客观依据。三是建立稽核工作制度,加强稽核人员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确保稽核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立后续稽核和再稽核制度,强化对稽核人员的行为约束,提高稽核质量,促进稽核成果有效转化。五是建立稽核联动机制,理顺稽核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和被稽核单位的稽核合作,增强查防案件的协同效应。2、重点岗位重点监控。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稽核关口前移,实施超前防范。将过去传统性的事后稽核为主的方法,转换为事前、事中稽核为主的超前防范。事前稽核,主要是对经营决策,措施出台进行事前审议、论证、监督,事先发现经营可行性和效益性方面的利弊因素,参与决策,及时对信贷、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正确性、合理性及效率、效益进行有效稽核。事中稽核,是对规章制度,经营管理过程的监控和对正在进行的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合规和有效,及时纠偏取正。因此,把事前、事中稽核监控的触角伸展到决策领域,这样就能对经济业务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利弊因果,事先发现,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务的失误和损失。超前实施防范,通过事前、事中稽核,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把问题和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5、严格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决按标准处罚。在巴林银行案中,对于里森的违规行为,巴林银行总部高层始终置若罔闻,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6、进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以德治行,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
    二、完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除需要做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外,金融系统应尽快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的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使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充分体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主体法律,制定金融法律实施细则。2、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3、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4、加强对海外分支行的监管,严格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执行,同时加强现场检查和处理力度。5、加强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墙”。1、要规定金融集团下的银行、证券、保险及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等的比例限制,设置资金、业务和规模的“防火墙”。2、建立关于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准则性、完整性的准确要求,设置信息完全的“防火墙”。3、正确对待衍生产品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在一定的可承受的范围内。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时,尤其是从事衍生产品业务时,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

中国银行应该从巴林银行倒闭实践中吸取什么教训?

4. 中国银行应该从巴林银行倒闭实践中吸取什么教训

1995年国际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年仅28岁的尼克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巨额的金融期货交易,结果因投资失败造成10亿美圆的亏损。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x0d\x0a    一、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新加坡巴林公司,里森一人身兼交易和监察二职,严重违反银行内部控制规定,这是整个事件的根源。对于中国银行来说完善内控制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在改革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变化和快速创新,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一是建立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容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避免因程序遗漏导致的风险。二是建立涵盖内部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实体性稽核规范,制定相应的稽核标准体系,为提高稽核质量提供客观依据。三是建立稽核工作制度,加强稽核人员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确保稽核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立后续稽核和再稽核制度,强化对稽核人员的行为约束,提高稽核质量,促进稽核成果有效转化。五是建立稽核联动机制,理顺稽核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和被稽核单位的稽核合作,增强查防案件的协同效应。2、重点岗位重点监控。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4、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稽核关口前移,实施超前防范。将过去传统性的事后稽核为主的方法,转换为事前、事中稽核为主的超前防范。事前稽核,主要是对经营决策,措施出台进行事前审议、论证、监督,事先发现经营可行性和效益性方面的利弊因素,参与决策,及时对信贷、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正确性、合理性及效率、效益进行有效稽核。事中稽核,是对规章制度,经营管理过程的监控和对正在进行的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合规和有效,及时纠偏取正。因此,把事前、事中稽核监控的触角伸展到决策领域,这样就能对经济业务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利弊因果,事先发现,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务的失误和损失。超前实施防范,通过事前、事中稽核,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把问题和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5、严格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决按标准处罚。在巴林银行案中,对于里森的违规行为,巴林银行总部高层始终置若罔闻,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6、进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以德治行,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x0d\x0a    二、完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除需要做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外,金融系统应尽快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的法制化、科学化、高效化,使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充分体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主体法律,制定金融法律实施细则。2、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3、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4、加强对海外分支行的监管,严格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执行,同时加强现场检查和处理力度。5、加强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x0d\x0a    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墙”。1、要规定金融集团下的银行、证券、保险及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等的比例限制,设置资金、业务和规模的“防火墙”。2、建立关于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准则性、完整性的准确要求,设置信息完全的“防火墙”。3、正确对待衍生产品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在一定的可承受的范围内。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时,尤其是从事衍生产品业务时,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

5.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1995年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但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

扩展资料:
在业务调整以及风险中心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缺乏监控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经验,“魔鬼交易员”违规交易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2007年,法兴银行一交易员因从事未经授权的投机交易,最终导致71亿美元损失,创下了截至目前违规交易损失的世界纪录。
出现魔鬼交易员,并不是银行体系共有的现象,更多的还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缺陷所致。国际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监控要求已大幅度提高,但对监管者和银行业来说,相关风险并未消失,未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经济透视:魔鬼交易员引发银行内控制度之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林银行‍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6. 简述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

巴林银行破产案著名的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堪称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1995年2月26日,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投资日经225股指期货失利,导致巴林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合计损失达14亿美元,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巴林银行集团曾经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业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曾经是它的顾客之一。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网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1994年巴林银行的税前利润仍然高达1.5亿美元,银行曾经一度希望在中国拓展业务。然而,次年的一次金融投机彻底粉碎了该行的所有发展计划。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

7.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巴林银行的风险管理出了问题。
巴林银行在风险意识,风险制度设计和执行上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风险意识上,巴林银行总部高管忙于争权夺利,无人关心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
在具体风险管理制度上,前台人员与后台人员岗位不可兼容的原则被破坏,在具体执行上,由Nick leeson同时担任交易负责人和后台风险管理负责人,最终酿成大祸。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8.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它也得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卖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是,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切尔特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5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在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度尼西亚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度尼西亚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关键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例如,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6月份期货却买进了3月份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外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账号。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账号必须是五位数,这样,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账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1个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份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份,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份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88888”,承接了40份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账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数天之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注:里森当时年薪还不到5万英镑)。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乔治与妻子离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并开始自暴自弃,里森喜欢他,因为乔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员之一。但很快乔治开始出错了,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9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就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将乔治出现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账号对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但至少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账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88888”账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大屏幕上。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了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银行遭受极大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账户亏损的600万英姿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交易的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账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事实上,里森当时所做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作的傀儡。他当时能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账户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里森在自传中描述:“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抚养成这个样子的。”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作为一名交易员,里森本来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产品,并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风险。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例如,里森利用新加坡及其他市场极短时间内的不同价格,替巴林赚取利润,一般银行允许其交易员持有一定额度的风险部位。但为了防止交易员在其所属银行暴露在过多的风险中,这种许可额度通常定得相当有限。而通过清算部门每天的结算工作,银行对其交易员和风险部位的情况也可予以有效了解并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却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事实上,在里森抵达新加坡前的一个星期,巴林内部曾有一个内部通讯,对此问题可能引起的大灾难提出关切。但此关切却被忽略,以至于里森到职后,同时兼任交易与清算部门的工作。如果里森只负责清算部门,那么他便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为其他交易员的失误行为瞒天过海,也就不会造成最后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事实上,每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可以看出里森的问题,即使是月底,里森为掩盖问题所制造的假账也极易被发现——如果巴林真的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这5000万英镑已被挪用来补偿“88888”账户中的损失了。查了一个月的账,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账目,以致没有人发现花旗银行账户中并没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关于资产负债表,巴林银行董事长彼得·巴林还曾经在1994年3月有过一段评语,认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因为它的组成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彼得·巴林说:“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的巴林董事长付出的代价之高,也实在没有人想象的到吧!另外,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巴林,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且,此时里森已需每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万英镑,以支付其追加保证金。事实上,从1993年到1994年,巴林银行在SIMEX及日本市场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1000万英镑,超出了英格兰银行规定英国银行的海外总资金不应超过25%的限制。为此,巴林银行曾与英格兰银行进行多次会谈。1994年5月,巴林银行得到了英格兰银行主管商业银行监察的高级官员的“默许”,但此默许并未留下任何证明文件,因为没有请示英格兰银行有关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违反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规定。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便是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发现资产负债表上显示5000万英镑的差额后,仍然没有警惕到其内部控管的松散及疏忽。在发现问题至其后巴林倒闭的2个月时间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级及资深人员曾对此问题加以关切,更有巴林总部的审计部门正式加以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都被里森以极轻易的方式蒙骗过去了。里森对这段时期的描述为:“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仍旧支付这些钱。”从金融伦理角度而言,如果对以上所有参与“巴林事件”的金融从业人员评分,都应给不及格的分数。尤其是巴林的许多高层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问题,而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套利赚钱。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产的2个月前,即1994年12月在纽约举行的一个巴林金融成果会议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银行工作者还将里森当成巴林的英雄,对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份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份日经期货及2万份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越大,损失越大。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账户上的交易,因为自己兼任清查职权而可以隐瞒,但追加的保证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份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份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关巴林银行破产的报告及里森自传中的一个感慨,也许最能表达我们对巴林事件的遗憾。报告结论中的一段是:“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88888”账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里森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1995年2月26日,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投资日经225股指期货失利,导致巴林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合计损失达14亿美元,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巴林银行集团曾经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业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曾经是它的顾客之一。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网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1994年巴林银行的税前利润仍然高达1.5亿美元,银行曾经一度希望在中国拓展业务。然而,次年的一次金融投机彻底粉碎了该行的所有发展计划。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英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巴林银行事件对于欧美金融业的隐性影响不可估量。事情表面看起来很简单,里森的判断失误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线。然而,正是这次事件引起了全世界密切关注,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被广泛认识。从里森个人的判断失误到整个巴林银行的倒闭,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成倍放大的投资回报率的是同样成倍放大的投资风险。这是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杠杆”特性决定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