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港股上市能过吗

2024-05-16 19:23

1. 东软医疗港股上市能过吗

应该可以的。11月24日,贝多财经了解到,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软医疗”)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这意味着,东软医科通过境外发行股份,并将在港交所上市。 目前,东软医疗暂未通过港交所聆讯。信息显示,东软医疗于2021年5月31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至今已有接近6个月的时间。按照进度,东软医疗或将在近期举行聆讯。 拓展资料1、此前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为全球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提供商,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医疗服务提供商开发、制造和分销各种先进的技术化影像、治疗和诊断产品。 据了解,东软医疗的背后为东软集团(600718.SH)。本次赴港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东软集团持股29.94%,威志环球持股26.52%,东软控股持股15.51%,大连康睿道持股8.92%,员工持股平台天津麦旺持股5.00%。 2、其中,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通过大连康睿道实际控制东软控股40.47%的股份。同时,东软控股也是东软集团的最大股东,持有后者12.97%的股份。这代表着,刘积仁为该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 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19年的已安装系统总数和总收入计,东软医疗是中国CT系统的最大制造商。按2019年的销量计,东软医疗亦是中国CT系统的最大出口商。 4、而此前东软医疗在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则显示,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称,截至2019年底,东软医疗在中国市场的CT设备保有量为2573台,占中国市场保有量的10.4%,位列国产品牌第一,仅次于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跨国公司。 5、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东软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12亿元、19.08亿元和24.59亿元,均保持增长态势;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8204.0万元和9275.8万元,其中2019年、2020年均低于2018年。 6、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5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为7.76亿元,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则为11.57亿元,逐年减少。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东软医疗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70亿元、1.81亿元和2.2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1%、9.47%和9.02%;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3.35亿元、3.33亿元和3.61亿元,约为同期研发费用的两倍。 7、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的全球研发团队聘用了865名研发专业人员。根据招股书,其研发团队成员在医学影像器械设计及制造以及软件工程、AI、云计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广博。 8、据智慧芽数据显示,东软医疗的专利申请量高达283件,最早专利申请是2002年,近3年专利增长率为48.49%。其中,非外观专利1241件,占比96.73%,包含发明专利1150件,实用新型91件。 9、在技术领域布局方面,东软医疗的专利专注在探测器、CT扫描、图像重建、医疗设备、扫描床等技术领域。从研发团队情况来看,东软医疗有839个发明人,其中发明数量最多的发明人为楼珊珊。 10、值得一提的是,东软医疗曾有多条专利转让信息。据了解,核心专利的转出可能会导致原有业务的业绩下降。不过,智慧芽数据显示,东软医疗共有205条专利转让记录,多数为其关联公司,部分和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 

东软医疗港股上市能过吗

2. 香港港股上市条件难吗?流程是怎样的?

港股上市要求具体如下;(1)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同时上市时市值至少达到5亿港元;(3)上市时市值至少达到40亿港元且近一个经审计财务年度的收入至少为5亿港元;(4)上市时市值至少达20亿港元,近一个经审计财务年度的收入至少5亿港元,且前三个财务年度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流入合计至少1亿港元。港股上市的要求还是不多的,对于要港股上市还是推荐你选择专业的帮助上市公司,推荐明德资本生态圈现有明德天盛、明德蓝鹰、明德乾坤,以及多家战略合作机构,从1993年至今辅导30多家企业IPO上市,并先后投资了48家公司,退出46家,退出率96%。其中IPO上市退出32家,IPO上市退出率66%。明德资本生态圈从业资本市场二十多年了,已帮助33家企业成功上市,对有抱负的企业主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还有有关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3. “九条命”的东软集团,刘积仁的资本野望

 寻瑕以“寻瑕伺隙”的初心写过许多上市公司,本意是要在繁杂的公开信息中,弄清楚资本运作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要害。
   比如东旭集团的财务公司;英雄互娱的“融资-对赌-关联方收购”;天风证券的无实控人状态及关键时点的大笔融资;亿阳信通的上市公司保壳与集团破产强裁。
    成败只是商战风云的表象,背后的核心逻辑才是资本运作的精髓。 
   曾经的校企“东软集团”,自1991年成立,至2020年,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东软集团(SH.600718)、东软教育(HK.9616),并成功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准备科创板上市的控股集团。而实际控制人也从东北大学变为刘积仁领导下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东软”资本运作的核心逻辑,正是分拆和MBO,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分拆推动创新业务发展,通过MBO促成对东软集团的控制。
     
      刘积仁,中国第一位计算机专业博士,3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建设中国第一个软件园,一手打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软件帝国。
   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成立,全部的家底是一间半的研究室,三台286电脑,三万元的研究经费。
   从美国国家标准局学成归国,被破格提拔为教授的刘积仁就是在这样的研究环境里,搭建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
   1989年和1991年,主要生产 汽车 音响和 汽车 通信系统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两度到访东北大学,寻求 汽车 内部系统的研究合作,最终刘积仁的团队打动了阿尔派,获得了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和阿尔派合资成立了沈阳东工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后来又合并为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东软集团的起点,也是后来的上市主体。
    东软的发展,以2011年为界,从2011年之前的“合”,走向2011年之后的“分”。 
      1993年至1995年,IPO还施行额度制的遥远时代,沈阳东大阿尔派因为背靠东北大学,属于冶金工业部部属院校企业,1995年获批取得上市额度,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占发行前总股本10%的内部职工股400万股,分批上市流通。
   上市之初,东大阿尔派的控股股东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利益主要体现为400万内部职工股,但团队的诉求明显不止于此。
   1998年,东北大学由冶金部部属变更为教育部直属,5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东北软件集团,11月,宝钢集团对东北软件集团增资,公司更名为宝钢东软。1年后,宝钢集团、东北大学软件中心等向宝钢东软工会转让21%的股份,员工利益通过工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2001年,宝钢东软更名为东软集团,出于合规考量,宝钢东软工会最终量化为137名员工的持股平台沈阳慧旭 科技 。直至2008年,沈阳慧旭 科技 持有东软集团23.42%的股份,为仅次于东北大学的第二大股东。
   2008年,证监会批准东软集团和东软股份合并,上市公司更名为“东软集团”。
   一直并行发展的东软股份和东软集团合并,各方主体均获益颇丰。截至2010年底,大股东东北大学产业集团持有市值34.70亿元,员工持股平台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市值33.81亿元,阿尔派持有市值27.47亿元,宝钢持有市值19.54亿元。
   2011年,东软集团第一阶段的发展,以员工持股平台的清算落幕,137名自然人股东均获得了不菲的财富。
   2011年3月,持股平台转移至成都,更名为成都慧旭 科技 ,并通过法院裁定强制清算,将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分配给137名股东。白手起家创业,带领东北大学、阿尔派、宝钢、137名员工发家致富的刘积仁,落实股份后,共计持有上市公司716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0.58%。
      东软控股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台前。
    对于依靠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起步的东软控股而言,东软教育的意义非比寻常。东软控股的第一仗,就是拿下东软教育。 
   2011年11月,东软控股由大连康睿道联合东北大学和亿达投资共同组建。大连康睿道的背后,是刘积仁及另外22名自然人股东。
   东软集团的教育业务起步于2001年,2007年起实现盈利,当年收入3.05亿元,盈利168万元。
   2008年,在东软集团和东软控股合并后,教育板块以大连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2011年12月,上市公司公告,东软控股以4.24亿元的对价,受让东软集团的教育资产,这个对价仅在合并净资产基础上,计入了10.43%的房屋土地增值。
   2020年,东软教育申请香港联交所上市,2017年至2019年净利润为1.15亿元、1.32亿元和1.39亿元。上市前夜成为“暗盘之王”,大涨超过25%,市值40亿元。
   在剥离东软教育的同时,2012年,东软控股与亿达集团共同成立天津东软睿道,面向高校提供IT培训和人才服务,当年即实现利润3497万元。
    东软教育的利润构成中,除了占比近80%的高等教育学费及住宿费之外,还包括依托东软控股实现的“产教融合”业务收入。 
   2012-2014年,东软集团向天津东软睿道支付服务费分别为3250万元、1.21亿元和1.33亿元。2015年以后,东软集团以合并方式披露关联交易金额,当年支付服务费1.78亿元,2019年,东软集团向东软控股支付的服务费高达3.9亿元。
   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剥离教育板块,并委托东软控股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外包毛利率13%,可谓一石二鸟,东软教育实现了稳定利润,东软控股及其股东获得了可观收益。
   而当年,教育板块从上市公司剥离时,对价仅为净资产加上区区10.43%的评估增值,发展壮大直至独立上市的东软教育并没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收益。
       一边是原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减持,一边是管理团队及引入股东对东软控股的增资,东软控股通过两次增持上市公司,逐步巩固了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2015年起,一直跟随东软集团的主要股东东北大学、阿尔派、宝钢减持陆续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2015年3月,宝钢集团公告累计减持5.2%的股份,减持后持有股份占东软集团总股本4.72%。
   2015年7月,阿尔派向东软控股转让东软集团5%股份,总对价10.66亿元。
   2016年12月,东北大学产业集团公告,累计减持比例达到东软集团总股本的5%。
    于  此同时,管理团队和引入的股东对东软控股增资,东软控股对上市公司则两次增持,最终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5年9月,中国人保向东软控股增资10.12亿元。
   2015年12月,阿尔派向东软控股增资5.77亿元。
   增资后,东软控股估值达到55.74亿元。但根据东软控股2014年年报,净资产3.7亿,净利润仅为3278.34万元。
   2016年11月,大连康睿道控股子公司大连东软思维对东软控股增资,按照2015年的55.74亿估值,此番增资至10.82%,耗资超过6.76亿元,而大连东软思维2013年净资产仅为948万元。
   东软控股能够按照40-50亿的估值先后三次融资超过22亿元,与2011年收购东软教育,实现外包服务收入密不可分,也因此获得了进一步控制东软集团的筹码。
   2016年12月,东软控股对上市公司增持至10%,交易对价11.93亿元。
   2017年1月,东软控股再度增持至11.37%,交易对价3.25亿元。
   至此,伴随着原大股东东北大学和二股东阿尔派的相继减持,让出控股地位;东软控股以总计约25.84亿的对价,成为东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国人保、阿尔派和大连康睿道的增资款。2017年3月,东软控股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悉数质押。
    2014年至2017年,通过增资和股权转让的方式,东软集团相继失去了对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的控制。 
   东软大 健康 板块旗下,东软医疗,源于东北大学影像中心的CT设备;东软熙康是云医院板块的运营主体;东软望海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
   2014年12月,东软集团公告,东软医疗拟引入投资者,弘毅投资、高盛、通和、东软控股采用受让老股和增资的方式,出资27.33亿元(其中增资16亿元),对东软医疗战略投资,投前估值25亿元。其中,东软控股出资9亿元,增资后持有东软医疗22.2%的股权。
   2016年7月,经过两轮交割协议,东软集团失去对东软医疗的控制。
   2017年9月,大连康睿道继续对东软医疗以42.54亿的估值,增资4.22亿元。
   东软控股及大连康睿道,以总计约13.22亿的对价,获得了东软医疗约24.4%的股份。
   2020年7月,东软医疗申请科创板上市,2019年末,东软医疗营业收入19亿元,而可比公司万东医疗营业收入9.8亿,市值73.8亿元。
   与东软医疗的引战如出一辙,东软熙康引入弘毅、高盛、东软控股等投资者1.7亿美元的融资,随后又引入中国人保和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的6400万美元融资,直至2016年7月,东软集团失去对东软熙康的控制。
   东软控股则通过对东软熙康两次增资4300万美元及9400万人民币,获得总计23.4%的股份。目前,东软熙康也在积极筹备科创板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分拆时间恰恰横跨了中国人保和阿尔派对东软控股的增资: 
   2014年12月,东软集团公告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分拆计划。
   2015年9月和12月,中国人保和阿尔派按照40亿的投前估值对东软控股增资。
   2016年4月,东软控股完成对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增资。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国人保和阿尔派对东软控股增资时的估值,是否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纳入考量。否则,难以解释对于净资产3.7亿,净利润3278万的公司,给出40亿估值的合理性。
   东软望海的上市计划也在运筹之中。
   2015年12月,平安健腾和东软控股通过增资和受让股份,对东软望海战略入股,其中,东软控股出资2.06亿元,总计获得14.07%股份。
   2017年11月,平安人寿、泰康、东软控股以15.04亿元对东软望海进行增资,东软集团持有东软望海的股权比例降至29.3%,对东软望海不再控股。东软控股两轮出资总计2.23亿元,持股8.23%。
    纵观东软发展史,用刘积仁的话来说,“以退为进, 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 
   2011年以前,以“合并”为主线,上市公司收购东北大学影像中心进军医疗板块,东软集团与东软股份合并,教育板块并入上市公司。
   在“合并”的过程中,东软集团员工持股平台赚得第一桶金。
   2011年以后,以“分拆”为主线,出售东软教育,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
   在“分拆”的过程中,东软控股受让东软教育的控股权,其软件外包业务获得支撑,并最终通过东软教育的独立上市,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东软教育的股权增值,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分拆方案,又为东软控股2015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高估值提供了支撑。“分拆”再次成就了东软控股和员工持股平台。
   东软控股借“蛋”引“鸡”的资本运作模式,可谓精巧,实现了十年间的爆发式增长。但这一过程中,作为“孵化器”的上市公司,并没有获益:
   收购教育资产后,上市公司和东软控股每年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关联交易,支撑了东软控股的估值和东软教育的部分利润来源;
   分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过程中,上市公司都承诺了回购责任,如果成功上市,包括东软控股在内的股东将获得巨额收益,一旦无法上市,则上市公司可能面临回购股份的或有负债风险;
   分拆大 健康 板块的过程中,通过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成功规避了证监会分拆上市的要求,
   但2017年10月至今的三年间,东软集团市值跌去了50亿元,一路持续的分拆模式,真的是对上市公司最有利的选择吗?
    刘积仁喜欢用“猫有九条命”来说东软每5年就换一个活法,对于刘积仁而言,股权投资大时代的春风,或将成就东软系企业悉数上市后,广阔的资本版图。 

“九条命”的东软集团,刘积仁的资本野望

4. 港股上市条件是什么?

香港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是什么?
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条件主要包括两方面:财务条件和其他条件。
▌第一,财务条件。
港交所提供了三套财务标准,分别是盈利测试,市值/收入测试以及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三选一。
1. 盈利测试
港交所要求企业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港元,且前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港元,即过去三年净利润不得低于5000万港元。同时企业市值要达到主板市场5亿港元的最低门槛。 
2. 估值/收入测试
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不达标,如果企业在收入和市值方面比较高,也是可以考虑的。具体而言,就是企业的上市市值不能低于40亿港元,同时最近一年的收入不能低于5亿港元。
3. 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
如果企业的收入达标了,但市值还差一点,港交所又很贴心的为企业提供了现金流的标准。这里保持5亿港元的收入门槛不变,但市值只需要20亿港元,前提是企业最近三年的合计净现金流要超过1亿港元。

▌第二,其他条件。
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港交所还在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方面设置了一些要求。
1. 股东结构
股东人数不得少于300人,发行后公众持股比例不低于25%。在公司治理方面,独立董事至少3个,且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不低于1/3。另外,最近3个财政年度的管理层维持不变,最近1个财政年度的所有权及控制权维持不变等等。
2. 同股不同权
除了普遍性主板上市条件,港交所在2018年4月开始推行的上市新政,对同股不同权的企业设置了一些特殊要求。这些企业要想在港交所上市,要么市值很大,超过400亿港元;要么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同时过去一年收入超过10亿港元。
3. 生物医药公司
对于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港交所则开辟了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生物科技公司,即便没有任何收入,只要达到15亿港元的市值门槛,也可以申请上市

5. 港股上市整个流程走完大概需要多久时间?

港股上市的难点在于发行。 通常情况,企业6-12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过程,主要的时间会花在前期的准备。 审计、上市文件的准备,大概要4个月;正式提交上市申请表后,回答问题的阶段要经历3个月;最后进行路演接受投资者订单1至1.5个月。拓展资料:1、港股,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内地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内地的股票有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票市场,并有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分。截至2000年底,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合计的市值达到48620亿港元,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排行第11位,在亚洲地区排行第二。香港市场的衍生品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股票指数类衍生产品、股票衍生工具、外汇衍生工具产品、利率衍生工具产品、认股权证等五大类。2、上市流程大致分为“改制阶段”,“辅导阶段”,“申报阶段”和“股票发行及上市阶段”。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③、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④、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⑤、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满足上述条件可向国务院证券管理审核部门及交易所申请上市。

港股上市整个流程走完大概需要多久时间?

6. 港股上市条件

港股上市条件是财务要求。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盈利至少2,000万港元,以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3,000万港元),同时上市时市值至少达到5亿港元。上市时市值至少达到40亿港元且最近一个经审计财务年度的收入至少为5亿港元。上市时市值至少达20亿港元。最近一个经审计的财政年度的收入至少为5亿港元,前三个财政年度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入总额至少为1亿港元。新申请人的市值及其在证券上市时公众持有的股份至少为5000万港元。公众持股必须至少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的25%。至少有300名公众股东持有相关证券,三名公众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得超过证券上市时公众持股比例的50%。

7. 港股上市条件和流程是怎样的?

上市需满足的条件是:一要具备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且满足相关财务要求,二是需要在已接纳的司法地区进行上市,三要符合香港的会计准则,以及要考察是否适合上市。 流程为:首先委任上市保荐人并落实初步销售计划,然后进行审核调查、评估工作,然后决定上市时间,最后通过证监会批复后招股并上市买卖。港股上市条件: 【1】发行人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发行人最近两年两年须得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增长率不低于30%; 【2】发行人具有一定规模和存续时间:申请上市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时间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3】发行人主营业务突出:要求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 【4】对发行人公司治理提出从严要求。拓展资料港股IPO流程一般是7个阶段:【1】递表:从准备资料到递表时间周期为3到6个月; 【2】聆讯:评估上市公司,时间2到3天;经过漫长的3-6月等待,上市委员会审阅新上市申请,确定申请人是否适合进行首次公开招股。上市委员会的职能主要包括:1.上市审核职能;2.上市审查并监督上市部工作;3.批准新股上市申请以及规则豁免申请;4.通过、更改或修改上市部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决定;5.提供政策谘询,批示重要政策及《上市规则》修订。 【3】路演:公司向机构投资者作介绍,周期为7天; 聆讯结束上市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发行人与保荐团队、财经公关予以配合开始一系列的股票发行宣传工作,具体包括向准投资者介绍公司的业绩、产品、发展方向、投资价值,并且回答投资者相关问题等,这就是路演。 【4】招股:面向全球投资者卖股票,周期3天,最长一周; 【5】公布配售结果:上市前一天公布; 【6】暗盘交易:场外交易,新股上市前一个交易日,收盘后进行; 【7】挂牌上市。 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无非是看中了资本市场的总体环境、时间可控性高还能对公司业务有宣传和推广的机会,而且香港上市后再融资非常便利,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

港股上市条件和流程是怎样的?

8. 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标准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核准已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4、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开发行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扩展资料:
港股上市的与原则:
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就可以在股票市场(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进行上市交易活动。股票要上市交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操作与运转。 在股票交易中,为了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损害公共利益,股票在上市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1、公开性:公开性原则是股票上市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股票必须公开发行,而且上市公司需连续的、及时地公开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与信息,使投资者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选择,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2、公正性:指参与证券交易活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或部门,均需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反映情况,不得有隐瞒、欺诈或弄虚作假等致他人于误境的行为。
3、公平性:指股票上市交易中的各方,包括各证券商、经纪人和投资者,在买卖交易活动中的条件和机会应该是均等的。
4、自愿性:指在股票交易的各种形式中,必须以自愿为前提,不能硬性摊派、横加阻拦,也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上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