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

2024-05-17 15:09

1. ♞我的教育故事

一个人从娃娃呱呱坠地起,就注定他一生有多少可能性和多少必然性。他可能会在一个大家都围着转、集溺爱于一身的环境中长大,最后平庸于一生甚至毁灭;他可能会在一个父母辛劳中还不忘教子育儿做人做事的环境中长大,最后勤奋于一生并衣食无忧。教育是人走向何方最根本的那根稻草,内心深处总有有意无意的教育人、教育环境在影响着你,现心理学有这样的一项研究成果:一个人成年后的一些行为一定有童年的某些环境在影响着他,或者说:一个人成年后的一些问题可以到他的童年里找到答案。而我的教育故事要从我的中考之后开始。
  
 萌新,那是一句应允
  
 记得那是一个平常的夏天,我和往年一样要到外婆家住上几天,这也是中考考完后比较放松的一个暑假。每天早早地就会起床,一天总是围着外婆家那栋老房子前屋后院跑来跑去,有时到后面的菜园里看看,有时帮着大人按一下压水井,偶尔还会爬到房子的阁楼坐一坐。中考前父亲也和我商量了让我考农校,我当时也不知道农校是学什么的,只听父亲说出来可以分配到乡政府,我也就没想什么,心里也没有向这个目标冲刺的概念,平时上课还是照旧,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一大早就到学校的几个花坛里背英语、读政治,晚上还要拼命的刷题。中考成绩出来了,我没有如父亲所愿考上农校,心想准备读个高中就行,假期就快结束的时候,父亲突然来到外婆家,把我叫到跟前叫我准备准备面试的东西,说要到鹰潭读师范。我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时对读这读那没有任何概念,更别想自己喜欢什么就去读什么。没过几天,父亲、三舅和我就踏上去鹰潭的火车,经过面试等一些程度,我真正踏上了三年的师范生活。
  
 学涯,那是一抹青涩
  
 初入师范生活,什么都是新鲜,我没有像有些学生那样不适应,八人间的宿舍比我初中那种通铺的床好多了。唯一不适应的就是早晨的早操,碰到寒气重的天气时,操场上全是雾,只能看到前面一个同学那朦胧的背影。还有我们每天必听到的那句话:你是哪个班的?这是我们李校长那标准的高嗓门发出的催促声,这声音一响,每间寝室的锅碗瓢盆就会"咣咣"响,再牛的学生都会从睡梦中惊醒,手忙脚乱洗漱两下就往自己班上的队伍跑去,当然还有一些想懒在被窝的同学连洗漱都不用,就是为了多那么几分钟暖和。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我们那届起,幼师班里有男同学的身影,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班有44位女生,4位男生,因为女生多,所以三年来班主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女生那了,我们四个人都比较听话,所以也就没让班主任费什么心。这都是后来同学聚会时,我才从部分女同学口里得知,女生真没让班主任少操心。三年中和这群女生学唱歌、学跳舞、学弹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迎接各种上级检查,我们有快乐,有辛劳,更有收获。
  
 启育,那是一场虚度
  
 刚进校门的时候,我们都想着快点毕业,可三年一恍就毕业了。我们喝着酒、唱着歌、流着泪依依不舍告别了同学,离开了留有我们青春的校园。毕业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分配到了我小学毕业的小学,和曾经自己的老师做了同事。刚上班的我什么都不懂,只有一股劲,校长安排我教语文就教语文,教数学就教数学,没有不会教的课程,可没有像现在的年轻教师幸运,他什么专业招来的就教什么这么好。其实这也造成了我们这批老师对专业提升的缺失,没有一以贯之的学习动力。学校一年的主要工作:一就是把地扫干净,二就是上好课。校长下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检查卫生,看哪里有纸宵,哪里有包装袋。我们管理理念有这样一句话:连卫生都搞不好的人还能搞好什么工作。第二件事就是看哪间教室有没有老师上课,到处盯着老师有没有上课,最后就是每学期末的成绩统考,全镇排名,奖罚分明,得了奖的就是优秀教师,倒数的就要罚一笔可观的钞票。没有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没有教育理念引领的读书会,没有课程权威解读的研究体,没有标准课程评价的测评体系,更没有教育人向善、向美、向真的校园文化内涵。十多年就这样重复着没有挑战性的三尺课堂,没有情怀只有分数的教育生活。
  
 开思,那是一次邂逅
  
 从2013年开始,高新区进行了校级班子调换,胡汉华担任麻丘中心小学校长。他个子不高,却有着一双犀利的眼神,一双能说会道的嘴巴,我们所有的村小校长都很信服他。他一上任就走遍了每一所学校,走进了每一间教室,走访了大部分教师。他召开的第一会就是集体探讨全镇学校考核办法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要求每所学校的教导主任和校长都要公开汇报,自己对办法和方案的建议以及今后做法。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每天都在做的教育工作,以及思考未来的教育方式,唯有思考才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唯有思考才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对于校园文化我们都只听其名不知其人,所以他外请专家给我们培训,一对一单独指导几所示范点学校深耕校园文化,让我们真正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专家的人格魅力,我们的思想慢慢也受到他们的感召。接着他又开展全镇大课间评比,让孩子从静态的教室解放出来,让孩子在校园里充满活力,他深知一个人不仅仅只有分数,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才的道理。通过调整后的学校考核办法更多的内容是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内容,让我们的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引领我走上主动思考的开悟人,但他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2016年主动提出辞去校长职务,退居二线了。

♞我的教育故事

2. 我的教育故事(6)

从教25年,说一句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当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听从家人的安排,虽心有不甘,但也觉得尚可。毕竟,那个年代,铁饭碗对于出生农村的人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从小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对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深有体会。不管咋说,不用风吹日晒,说出去也有半个文化人的体面。
  
 多年后,我对工作越发热爱。因为,这个工作是与人广结善缘的善业。
  
 人生是一列班车,中途来来往往,有的人陪你走了一段,很快就下车,消失在人海。接着,下一批人又来了又去,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长年累月地和孩子们打交道,我感觉好处很多。生活简单,孩子们又单纯可爱,经常生活在孩子们中间,心态年轻,心思单纯,虽然偶尔也略有烦恼,大部分时间还是开开心心的。特别是每年都会遇到那些品学兼优、聪明伶俐、未来可期的精英学生。
  
 在脑海中搜索,印象最深刻,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刚到东关时所教的那一届学生。其中有三个最具有典型性。
  
 第一个想说的就是张智尧。颜值高、智商高、品行好,上课时两眼发光,笑眯眯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热情回答。字也写得很漂亮,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儿呢,是因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字实在难以见人,班上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字都比我写得好,这是我最为羞愧的地方,不是我不想练字,确实是天赋有限,小脑不发达,动作协调能力差,练了又练,还是不行,所以电脑刚买回家,我就狂练打字,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好在进入电子时代,需要手写的内容不多,只要可以打字,我就避免手写。但是三笔一画是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总是让人自卑。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俺常常颜面长叹,老天为啥不让我巧一点呢?
  
 第二个想说的是李嘉洺。她是我的语文课代表,个子高,皮肤黑,大大的眼睛,衣品成熟,有青春美少女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个女生聪明伶俐,品学兼优,字写得比较成熟。看上去就是一个早熟聪慧的姑娘。
  
 第三个想说的是吴云典,当年的他还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小男生,有点可爱,喜欢看书,从作文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一丝灵气。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他突飞猛进,成为那一届的县高考状元,这是后话。
  
 因为张智尧和李嘉洺实在太出彩,回到家里,忍不住在女儿面前赞不绝口。在北关小学上六年级的女儿听了,一声不吭地跑到卧室,趴在床上痛哭失声。我忙问,你怎么了,我又没有说你不好。女儿哭着说:你说别的娃们好,就是说我不好。我忙安慰她,你也很好呀。
  
 从此以后,女儿就有了竞争目标。每次大考完毕,她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张智尧和李嘉洺的成绩。超过他们,就兴高采烈;没有超过,就黯然神伤。因为这俩对手,女儿那年学习又积极,又认真,多数考试都比张智尧和李嘉洺分数高。我也暗自得意,激将法果然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在我们班,我有时也会晒晒闺女,给张智尧和李嘉洺之流的优等生也上上弦,让他们暗中较劲。我这个方法的后遗症等到多年后才显现,李嘉洺和吴云典在高中与女儿相遇分到一个班后,他们之间莫名的敌意,挥之不去。
  
 初中时,女儿到了离家较近的新航中学,李嘉洺和张智尧到了离东关小学较近的实验中学就读。这三年,风平浪静,杳无音信。转眼到了高中,张智尧、吴云典和女儿都在一高提前录取考试中脱颖而出,并且很巧地分到了一个班。
  
 报到那天,我带着女儿到一高,在上楼的时候,遇到了正下楼的吴云典,他看看我,想跟我说话,又罢了。我当时也很意外,三年不见,昔日的小男生长成了大男孩,更没有想到当年在班上并不起眼的吴云典居然也能考上实验班。相逢就在一瞬间,就这样擦肩而过。
  
 看到分班名单,心中大喜,张智尧赫然在列。心中一直希望女儿能和张智尧一个班,希望女儿学习张智尧那种认真踏实的习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是女儿所缺乏的。
  
 后来令人失望的是,张智尧没来报到,他不打算在县一高就读。中招考试之后,被市一高录取了。女儿想少奋斗俩月,就早早来县一高报到,提前录取的这一批学生,报考时,在一高老师的监督下,一律不许报其他学校。女儿受我的影响,也特别关注张智尧,每次大考,全市统评,她都会打开市一高的成绩,寻找张智尧的名字,暗暗地和张智尧比较。结果,当然是一向踏实勤奋积极进取的张智尧成绩更胜一筹。在人才济济的市一高,张智尧也一直名列前茅,不出意外的话,张智尧应该会是清北生中的一员。
  
 教过如此优秀的学生,确实令人念念不忘。
  
 我和吴云典的缘分也是极深的。六年级我教他一年,吴云典的妈妈教女儿高中数学两年。吴云典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又喜欢看书,到了高中理科超好。女儿除了数学,理综简直成了她的噩梦。我一直劝说女儿补一补,但她特别贪玩,万万不想牺牲每周仅有的休息时间来补课,所以,最终还是在高考中让理综拖了后腿。填报志愿时,义无反顾地弃理从文。
  
 和吴云典同学两年,每次我向女儿询问对方的表现时,女儿都不以为然,总是八卦吴云典的绯闻,总揶揄他是花心男。看来女儿和吴云典八字不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吴云典成为当年全县的高考状元时,我也没有丝毫意外。一个热爱读书的理科尖子生,考出那样的成绩一点儿也不奇怪。最近几年,我也常拿吴云典作为案例,教育现在的学生,成绩平平不可怕,只要努力学习,大量阅读,完全可以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高二时,学校扩充了实验班,把一班二班都一分为二,又融入了其他学生,凑成了四个重点班。这个时候,李嘉洺和女儿成了同学。她们之间没有因为我的存在有一丝亲近,反而充满了敌意,看来当年我有意制造竞争对手的恶果显现了。好在,只是没有好感而老死不相往来,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据说,李嘉洺考上了一本,优秀的学生什么时候都会发光。
  
 现在,这几个学生都上大三了,每每想起,心中都涌上自豪的感觉。
  
 这个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年都会结识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们都是未来的精英,让人爱怜,让人敬佩。因为这几个学生和女儿特殊的渊源,所以,至今都记忆犹新,他们和我的缘分委实深了一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