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的人物履历

2024-05-04 01:40

1. 杨宁的人物履历

1980.09-1984.07,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4.07-1984.10,云南省委组织部学习1984.10-1986.06,曲靖地区富源县委宣传部干部1986.06-1987.02,共青团富源县委副书记1987.02-1993.03,曲靖地委宣传部干部、宣传科副科长、外宣科科长1993.03-1993.11,曲靖地区行署办公室干部1993.11-1995.11,共青团曲靖地委副书记1995.11-1997.10,共青团曲靖地委书记1997.10-1998.03,曲靖市麒麟区委副书记、区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正处级)1998.03-2001.02,曲靖市麒麟区委副书记(正处级)2001.02-2001.09,曲靖市麒麟区委副书记、区长2001.09-2003.10,云南省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2003.10-2003.11,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3.11-2006.03,昆明市委常委、盘龙区委书记2006.03-2006.08,昆明市委常委2006.08-2008.06,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2008.06-2009.12,楚雄州委副书记(其间:2007.03-2009.01,在中央党校世界经济专业学习)2009.12-2010.04,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党组副书记2010.04-2015.02,云南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5.02-2015.03,大理州委副书记,副州长、代理州长,州政府党组书记 2015.03-2016.02,大理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党组书记 2016.02-,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杨宁的人物履历

2. 杨振宁的人物轶事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周培源教授等。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否认撰文谈佛教与科学  2014年初,网络上流传一篇题为《杨振宁: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的文章,并且杜撰出杨振宁的言论:“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然而经过细致调查,没有在任何演讲集和传记里面发现类似言论,最后发现是一个叫杨振华的人在佛教期刊上说的,属于以讹传讹。杨振宁早在2011年夏天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专访的时候就曾经公开表述:“本人从来没有赞扬过佛教和其他一切宗教,宗教和科学并没有兼容性。”“如果哲学尚有可取之处,宗教基本一无是处。”关于题为《杨振宁: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的文章,2014年1月3日杨振宁做出公开声明,此文非其所作。   批评玄学  杨振宁反对玄学,提倡现代科学观,对易经做出过批评,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9月3日,杨振宁在人民大会堂做了题目是《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道理: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第二,科举制度。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3. 杨宁的个人简介

杨宁,女,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88),硕士阶段师从北京语言大学方立教授学习理论语言学(1997-2000),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哲学硕士(MPhil in Linguistics,2001-2002),荷兰Radboud University of Nijmegen语言学博士(2002-2008),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2008-2009)。

杨宁的个人简介

4. 杨宁的个人资料

杨宁,字若木,斋用名二勤斋、三宝堂。1977年5月生,湖北宜昌当阳市人,师从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现为京华古典书法讲堂主任、中国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三峡印社副社长、长坂坡书画院院长、宜昌市青联委员、当阳市第七届专业技术拨尖人才。其书法由赵松雪入手,心摹手追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旁涉智永、米芾、苏轼、王铎诸家,形成灵动松活、俊逸潇洒的书法面貌。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书法展赛并有获奖,如傅山杯、杨守敬杯、交通杯、建文杯、屈原杯、九成宫杯、六届新人展、首届册页展、二届草书展、二届隶书展、三届扇面展、墨舞神州、瘗鹤铭杯等。

5. 关于杨振宁的生平事迹


关于杨振宁的生平事迹

6. 杨振宁的人物评价

有人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评) 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物理学家戴森评) 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评)

7. 杨宁的个人简历

杨宁,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系主任、教授。兼任世界家禽学会副主席、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长和动物遗传育种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World’sPoultry Science J., Poultry Science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编委。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1978.9-1982.7: 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1982.8-1985.8: 四川省乐山市家畜冻精站工作,任技术员1985.9-1990.7: 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0.7至今: 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1995年后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工作,历任讲师(1990.7)、副教授(1993.1)、教授(1999.1)1997.6-1998.6: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访问教授

杨宁的个人简历

8. 杨振宁是什么人物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1]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5]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3-4]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3]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