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循环的特征是什么?

2024-05-11 11:26

1. 资本循环的特征是什么?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基本阶段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其价值得以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
第一阶段 :即购买阶段
资本家首先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完成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以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本运动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
其中 G-W,本来只是一般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资本价值增殖的源泉。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最重要的条件。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从G-A中购买的劳动量。在 中,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不仅在质的方面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在量的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要求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不仅能够吸收劳动者提供的必要劳动,而且必须足以吸收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购买行为完成后,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完成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

  资本循环
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预定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生产要素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了剩余价值。如果以 P代表处于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本,用虚线表示生产过程的进行或流通过程的中断,用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那末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公式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生产要素,在这里,它们之所以构成生产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由于二者结合的特殊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本家对劳动力的购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从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阶段:即出卖阶段
资本家把工人生产出来、并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用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则出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W′-G′。从商品转化为货币,本来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因为它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紧密相连,W′在进入流通过程之前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出卖阶段是一个关键性的飞跃。如果这个飞跃不能成功,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全部卖掉,商品资本就不能顺利地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阻碍,再生产过程就会遭到破坏。在这一阶段,商品的出售速度和数量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出售的速度不同,同一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这是因为,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承担者,从数量上讲必须全部完成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剩余价值。为了使商品尽快地全部卖掉,资本家必须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是难以全部实现的。循环的这个阶段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货币形态上,不过终点的货币G′大于预付的货币 G。资本循环返回到货币形态后,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编辑本段职能形式
同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促进雇佣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括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出售商品,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资本,而只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采取的不同形式。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形态变化,预付的资本价值得以保存并且得到了增殖,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上,这个总循环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

  总循环过程可用公式表示
从总循环中看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本循环要正常地进行,就必须顺利地通过三个阶段,依次由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一阶段遇到阻碍,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二阶段停顿下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果是在第三阶段出了故障,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那么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因此,资本循环每一个阶段的正常进行,是总循环过程连续进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资本在其运动的每一阶段上,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只有完成每一阶段上的相应职能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转化为新的形式。
编辑本段循环形式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得到增殖。

  资本循环
因此,产业资本并非完成一次循环后就停顿下来,而必须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下去。资本循环从其连续进行的过程来看,无论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还是商品资本,都是从自己特定的出发点出发,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再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样便产生了三种循环形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本循环
等等。
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一般地说总是产业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产业资本家总是首先把一定的货币额预付出去购买生产要素,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最后得到增殖了的货币G′,其公式是:G-W…P…W′-G′。货币资本循环具有如下特征:①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它最醒目地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或动机是取得剩余价值,或者说赚钱。因此,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②在这一循环中,生产阶段处于两个流通阶段之间,成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和中间环节,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假象:似乎价值和剩余价值不是从生产过程产生的,而是从流通过程产生的,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所以,马克思说:“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的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71页)。
生产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资本为起点,经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形态,再返回到生产资本。其公式为:P…W′-G′-W…P。这个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表示再生产过程。在生产资本循环中,如果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它表示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资本,它就表示扩大再生产,其公式变成P…W′-G′-W′…P′,它表示生产资本以更大的规模开始它的第二次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具有与货币资本循环不同的特点:①货币资本在其一次循环中,只表示一次生产过程,而生产资本在一次循环中却包含着资本的再生产;②在货币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只是充当流通过程的媒介,而在生产资本循环中,总流通过程W′-G′-W发生在生产资本之间,流通表现为生产的媒介,这就揭穿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的假象;③由于这一循环是从生产资本不断地再回到生产资本,又造成一种新的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商品资本开始,经过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形态,再返回到商品资本,用公式表示为W′-G′-W…P…W′(W″)。如果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终点以W′表示;如果再生产的规模扩大了,终点用W″来表示。同前两种循环形式比较,商品资本最明显的特点是:
①它的起点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一定量商品,这一循环不仅包含着资本预付价值的运动,而且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运动。
②这一循环表明,全部商品的消费是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它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它一方面是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表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③这一循环所呈现的是从商品资本到商品资本的运动,又会产生另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总之,如果孤立地考察以上三种循环形式,它们都各有特点又各具片面性,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再加以考察,才能全面地反映资本循环的特征。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从理论上分别考察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在产业资本现实的连续循环中,每一种特殊的循环都是以其他的循环形式为前提,而且,一种循环形式的反复进行,也必然包含着其他循环形式的进行。实际上,每一单个产业的现实循环都同时处于三种循环形式之中。资本循环的关键在于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保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是:

  资本循环
①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在空间并存,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如果产业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只采取一种职能形式,不管是全部集中于货币资本形式,还是集中于生产资本形式,或是集中于商品资本形式,循环过程就必然要中断。
②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连续继起,不断地进行循环,也就是说当一部分商品资本进入市场转化为货币资本时,另一部分资本正开始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品资本,而同时又有一部分货币资本正在转化为生产资本,这样,资本循环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本的任何一个部分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就不可能同时并存。如果商品资本不能按时转化为货币资本,商品就停滞于出售阶段,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如果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生产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无法开始。如果生产资本不能顺利地转化为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受到阻碍,继起的流通过程就要中断。只有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依次转化和同时并存,才能实现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因此,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的继起性和并存性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这是由于:一方面,资本的每一部分的不断继起,是由各个部分的并列存在决定的。如果产业资本不是按比例并列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它的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只有资本的不同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不断继起,才能使资本在运动中保持不同的职能形式,如果运动的继起性受到阻碍,那末,它的各种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也就不复存在。
由于产业资本的整体同时处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而处在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两个流通过程和一个生产过程,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和生产资本的循环。只有在这三个循环的统一之中,才能实现总循环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生产和流通过程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循环的链条常常因销售困难或工人罢工等原因而中断。

资本循环的特征是什么?

2. 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及其职能是什么?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1) 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产业资本的运动包括单个资本(又叫个别资本,指投入一个企业的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也包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动。

    (2)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和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4) 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 资本循环的特征是什么?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基本阶段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其价值得以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
第一阶段
:即购买阶段
资本家首先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完成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以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本运动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
其中
G-W,本来只是一般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资本价值增殖的源泉。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最重要的条件。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从G-A中购买的劳动量。在
中,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不仅在质的方面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在量的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要求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不仅能够吸收劳动者提供的必要劳动,而且必须足以吸收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购买行为完成后,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完成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
资本循环
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预定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生产要素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了剩余价值。如果以
P代表处于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本,用虚线表示生产过程的进行或流通过程的中断,用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那末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公式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生产要素,在这里,它们之所以构成生产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由于二者结合的特殊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本家对劳动力的购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从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阶段:即出卖阶段
资本家把工人生产出来、并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用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则出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W′-G′。从商品转化为货币,本来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因为它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紧密相连,W′在进入流通过程之前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出卖阶段是一个关键性的飞跃。如果这个飞跃不能成功,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全部卖掉,商品资本就不能顺利地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阻碍,再生产过程就会遭到破坏。在这一阶段,商品的出售速度和数量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出售的速度不同,同一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这是因为,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承担者,从数量上讲必须全部完成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剩余价值。为了使商品尽快地全部卖掉,资本家必须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是难以全部实现的。循环的这个阶段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货币形态上,不过终点的货币G′大于预付的货币
G。资本循环返回到货币形态后,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编辑本段职能形式
同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促进雇佣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括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出售商品,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资本,而只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采取的不同形式。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形态变化,预付的资本价值得以保存并且得到了增殖,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上,这个总循环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
总循环过程可用公式表示
从总循环中看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本循环要正常地进行,就必须顺利地通过三个阶段,依次由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一阶段遇到阻碍,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二阶段停顿下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果是在第三阶段出了故障,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那么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因此,资本循环每一个阶段的正常进行,是总循环过程连续进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资本在其运动的每一阶段上,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只有完成每一阶段上的相应职能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转化为新的形式。
编辑本段循环形式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得到增殖。
资本循环
因此,产业资本并非完成一次循环后就停顿下来,而必须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下去。资本循环从其连续进行的过程来看,无论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还是商品资本,都是从自己特定的出发点出发,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再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样便产生了三种循环形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本循环
等等。
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一般地说总是产业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产业资本家总是首先把一定的货币额预付出去购买生产要素,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最后得到增殖了的货币G′,其公式是:G-W…P…W′-G′。货币资本循环具有如下特征:①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它最醒目地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或动机是取得剩余价值,或者说赚钱。因此,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②在这一循环中,生产阶段处于两个流通阶段之间,成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和中间环节,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假象:似乎价值和剩余价值不是从生产过程产生的,而是从流通过程产生的,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所以,马克思说:“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的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71页)。
生产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资本为起点,经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形态,再返回到生产资本。其公式为:P…W′-G′-W…P。这个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表示再生产过程。在生产资本循环中,如果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它表示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资本,它就表示扩大再生产,其公式变成P…W′-G′-W′…P′,它表示生产资本以更大的规模开始它的第二次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具有与货币资本循环不同的特点:①货币资本在其一次循环中,只表示一次生产过程,而生产资本在一次循环中却包含着资本的再生产;②在货币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只是充当流通过程的媒介,而在生产资本循环中,总流通过程W′-G′-W发生在生产资本之间,流通表现为生产的媒介,这就揭穿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的假象;③由于这一循环是从生产资本不断地再回到生产资本,又造成一种新的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商品资本开始,经过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形态,再返回到商品资本,用公式表示为W′-G′-W…P…W′(W″)。如果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终点以W′表示;如果再生产的规模扩大了,终点用W″来表示。同前两种循环形式比较,商品资本最明显的特点是:
①它的起点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一定量商品,这一循环不仅包含着资本预付价值的运动,而且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运动。
②这一循环表明,全部商品的消费是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它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它一方面是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表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③这一循环所呈现的是从商品资本到商品资本的运动,又会产生另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总之,如果孤立地考察以上三种循环形式,它们都各有特点又各具片面性,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再加以考察,才能全面地反映资本循环的特征。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从理论上分别考察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在产业资本现实的连续循环中,每一种特殊的循环都是以其他的循环形式为前提,而且,一种循环形式的反复进行,也必然包含着其他循环形式的进行。实际上,每一单个产业的现实循环都同时处于三种循环形式之中。资本循环的关键在于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保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是:
资本循环
①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在空间并存,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如果产业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只采取一种职能形式,不管是全部集中于货币资本形式,还是集中于生产资本形式,或是集中于商品资本形式,循环过程就必然要中断。
②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连续继起,不断地进行循环,也就是说当一部分商品资本进入市场转化为货币资本时,另一部分资本正开始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品资本,而同时又有一部分货币资本正在转化为生产资本,这样,资本循环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本的任何一个部分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就不可能同时并存。如果商品资本不能按时转化为货币资本,商品就停滞于出售阶段,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如果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生产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无法开始。如果生产资本不能顺利地转化为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受到阻碍,继起的流通过程就要中断。只有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依次转化和同时并存,才能实现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因此,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的继起性和并存性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这是由于:一方面,资本的每一部分的不断继起,是由各个部分的并列存在决定的。如果产业资本不是按比例并列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它的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只有资本的不同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不断继起,才能使资本在运动中保持不同的职能形式,如果运动的继起性受到阻碍,那末,它的各种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也就不复存在。
由于产业资本的整体同时处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而处在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两个流通过程和一个生产过程,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和生产资本的循环。只有在这三个循环的统一之中,才能实现总循环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生产和流通过程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循环的链条常常因销售困难或工人罢工等原因而中断。

资本循环的特征是什么?

4. 什么是资本的基本循环?

1.生产资本的两种不同划分的区别

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种划分的依据、意义和内容是不同的,不能混淆。这两种划分的区别是:

第一,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并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二,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第三,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2.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资本循环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规律。资本循环原理阐明:为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行,产业资本家必须把它的资本按照再生产要求的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部分,并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这一循环原理,撇开马克思分析时的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也要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企业资金只有在不断循环中才能保值和增值。要保证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顺利进行,也必须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构成、购销时间的长短等情况,把全部资金合理地按一定比例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形式上,并使它们各自顺利循环。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均衡生产,产品要适销对路,从而加速资金的循环。

资本周转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意义和途径。资本周转原理阐明:加速资本周转,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这一原理撇开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企业只有加速资金周转,才能节省预付资金,增加盈利。

第二,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储备,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平衡,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提高固定资金利用率等。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也必须要努力保证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以及一、二、三产业之间合理发展,保持合理的、协调的比例关系,努力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结构上和总量上保持基本平衡。为此,在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资本循环是侧重考察一次周转所经过的三个阶段和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如何执行资本的职能;资本周转则是侧重考察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速度,即每次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都是产业资本的运动,都包括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的周转与循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周转是不断反复进行的循环,把资本的循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来看,便是资本周转。拓展资料:第一阶段 :即购买阶段资本家首先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完成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以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本运动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其中 G-W,本来只是一般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资本价值增殖的源泉。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最重要的条件。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从G-A中购买的劳动量。在 中,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不仅在质的方面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在量的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要求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不仅能够吸收劳动者提供的必要劳动,而且必须足以吸收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购买行为完成后,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资本家把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完成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预定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生产要素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了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6. 为什么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特点是:(1)货币资本——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生产阶段——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3)商品资本 ——销售阶段——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表述成文参考: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7. 什么是资本循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只有并存才可能使三种资本形态依次更替.
  第二,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依次转化,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什么是资本循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8. 什么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产业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

  Pm G-W <…P…W′-G′A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预付资本价值,从一定形式出发,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全部回到他原来出发点的形式,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l)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而必须按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只有这样,当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同时,又有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同时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使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这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职能形式的转换。不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循环的哪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

  3)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上述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相继转化的前提,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另一方面,并存性又是由相继转化引起的(是相继转化的结果),没有时间上的继起性,也就没有空间上的并存性。这表明,产业资本的正常循环,不仅要使产业资本同时处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且要同时进行三种形式的循环,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综上可见,资本要不断地增殖,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循环,不断地运动,这是资本的内在要求和本性。资本一旦停止了运动,就不能增殖,也就不成其为资本了。因此,只能把资本理解为一种无休止的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