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

2024-05-09 11:20

1. 广东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

你不知道茂名市还有个叫潘茂名的人吗?还是我们的祖先来的呢```明天还是他的1720诞辰呢`  潘茂名(290年——371年),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今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编辑本段]潘茂名与石船丹灶的故事  传说,西晋末,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历史上的潘州、茂名县,今天茂名市名的由来,无不与之陈陈相因。 明万历年间,曹知遇等纂修的《高州府志》记载有:“晋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奕棋,立观久之。道士曰:‘子亦识此否?’对曰:‘入犹蛇窦,出似雁行’。道士可其说。因语之曰:‘子顶骨贯生门,命轮齐日月,脑血未减,心影不偏,修炼则可轻举’。授以黄精不死之方。遂于东山炼丹而上升”。“后千有余年,孔镛来守高凉”,遇此仙人潘茂名于笔架山,因而在笔架山上创建了一座“潘仙亭”,以资纪异。并赋《石船丹灶》诗曰: 共说丹砂可驻颜,仙翁何不久人间? 石船藓合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日闲。 亭宇已成新岁月,乾坤犹自旧江山。 我来欲问长生诀,辽鹤何时海上还。 明成化元年(1465),任高州知府的孔镛还撰了《潘仙坡记》,立于“高凉郡东”,说“潘茂名学仙炼丹于此,尚存石船丹灶,今蔽于榛秽中,故名其坡曰:“潘仙坡”。明知县胥学韶曾于此建“仙迹亭”。明崇祯十年(1637),知府姚继舜更辟坡扩亭。亭首有丹灶遗迹,土微突起而坚硬,有二穴,穴口大如盆。据传,穴洞若被坭土杂物填塞,次日晨则完全消失,依然空洞如故。后废,换以砖石砌成八角形的丹灶,高约九尺,宽约六尺。丹灶旁有一大石块,以砖砌基础承了起来。那便是石船的遗迹。今高州城东门冼太庙左侧仍有潘仙祠。丹灶已毁。 明代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有诗咏潘茂名在潘坡炼丹的《潘坡丹灶》: 地有东郊胜,溪山信可夸。 偶来因问俗,何意觅仙家。 洞倚千寻古,炉蒸五尺霞。 至今流水上,时或见桃花。 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志士写的《广东新语》卷五“石语”篇,记载有《石船铭》: 高州潘仙坡有一石船。中污,两端微起若荷华叶。长八尺有半,广四尺。又有石篙一,在云炉洞,长二丈许。相传为潘茂名真人遗物。予有《石船铭》云: 至人餐石,以刚为柔。 至人乘石,以沉为浮。 风将气御,水以神游。 芙蕖一瓣,泛泛如舟。 虚无之滓,为尔长留。 屈大均又有《后高凉曲》咏“潘仙石船”: 不见仙人驾石船,鉴江秋水正连天。 石篙撑折三千丈,愁绝蓬莱路渺然。 石船经过多年风吹雨打,面目渐起变化。后被托儿所埋于地下,在建新楼时挖起破碎。现仅存一碎块,长约二尺,宽约一尺余,置于冼夫人庙门阶前。 “潘坡丹灶”和“石船苍藓”,是旧“高凉八景”中的两景。历代不少骚人墨客,对石船丹灶曾留有吟咏。如明郑阜义诗: 仙家鸡犬去无存,丹灶空余火不煴。 万古灵踪何处觅,淡烟荒草暗孤村。 短棹孤帆远远开,潘仙何处问蓬莱。 如今化作沧浪石,春雨年年长绿苔。 相传潘茂名在提炼丹膏时,对炼丹之水的要求十分讲究,不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茂名在他的草药种植园内(即今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开凿了一口水井,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涎之泉,专门用作炼丹之用。潘茂名升仙之后,这口古井就留了下来,后人称之为“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之意。宋《太平寰宇记》有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 传说潘茂名上东山取药,下潘坡炼丹时,烟通鉴江西岸观山上的玉井则为白烟;烟通观山稍北一里仙井岭上的金井则为黄烟。观山是潘茂名坐石船飞升处,故又名升真冈。“山旧有升真观,既圮,石香炉犹存。明太守张邦伊即其遗址建观山寺。寺右为玉泉庵,玉井在焉。泉涸井堙,久沦榛莽。崇祯二年(1629),邑人李为相睿复,构亭于其侧,以志灵迹”(见《茂名县志稿(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观山之东建有潘仙殿以奉祀潘茂名。清高州知府蒋应泰有《观山怀潘仙诗》,雷州参将潘拱宸也有《观山怀潘仙诗》,署分巡道文星瑞:《观山有怀潘仙诗》等,均见于旧《高州府志》或旧《茂名县志》。 与观山隔江相对,有“仙易亭”,亦是纪念潘仙的遗迹,今已不存。清阮元监修的《广东通志》,对仙人潘茂名也有记述。

广东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

2. 广东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

你不知道茂名市还有个叫潘茂名的人吗?还是我们的祖先来的呢```明天还是他的1720诞辰呢`          潘茂名(290年——371年),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今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编辑本段]潘茂名与石船丹灶的故事   传说,西晋末,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历史上的潘州、茂名县,今天茂名市名的由来,无不与之陈陈相因。
  明万历年间,曹知遇等纂修的《高州府志》记载有:“晋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奕棋,立观久之。道士曰:‘子亦识此否?’对曰:‘入犹蛇窦,出似雁行’。道士可其说。因语之曰:‘子顶骨贯生门,命轮齐日月,脑血未减,心影不偏,修炼则可轻举’。授以黄精不死之方。遂于东山炼丹而上升”。“后千有余年,孔镛来守高凉”,遇此仙人潘茂名于笔架山,因而在笔架山上创建了一座“潘仙亭”,以资纪异。并赋《石船丹灶》诗曰:
  共说丹砂可驻颜,仙翁何不久人间?
  石船藓合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日闲。
  亭宇已成新岁月,乾坤犹自旧江山。
  我来欲问长生诀,辽鹤何时海上还。
  明成化元年(1465),任高州知府的孔镛还撰了《潘仙坡记》,立于“高凉郡东”,说“潘茂名学仙炼丹于此,尚存石船丹灶,今蔽于榛秽中,故名其坡曰:“潘仙坡”。明知县胥学韶曾于此建“仙迹亭”。明崇祯十年(1637),知府姚继舜更辟坡扩亭。亭首有丹灶遗迹,土微突起而坚硬,有二穴,穴口大如盆。据传,穴洞若被坭土杂物填塞,次日晨则完全消失,依然空洞如故。后废,换以砖石砌成八角形的丹灶,高约九尺,宽约六尺。丹灶旁有一大石块,以砖砌基础承了起来。那便是石船的遗迹。今高州城东门冼太庙左侧仍有潘仙祠。丹灶已毁。
  明代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有诗咏潘茂名在潘坡炼丹的《潘坡丹灶》:
  地有东郊胜,溪山信可夸。
  偶来因问俗,何意觅仙家。
  洞倚千寻古,炉蒸五尺霞。
  至今流水上,时或见桃花。
  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志士写的《广东新语》卷五“石语”篇,记载有《石船铭》:
  高州潘仙坡有一石船。中污,两端微起若荷华叶。长八尺有半,广四尺。又有石篙一,在云炉洞,长二丈许。相传为潘茂名真人遗物。予有《石船铭》云:
  至人餐石,以刚为柔。
  至人乘石,以沉为浮。
  风将气御,水以神游。
  芙蕖一瓣,泛泛如舟。
  虚无之滓,为尔长留。
  屈大均又有《后高凉曲》咏“潘仙石船”:
  不见仙人驾石船,鉴江秋水正连天。
  石篙撑折三千丈,愁绝蓬莱路渺然。
  石船经过多年风吹雨打,面目渐起变化。后被托儿所埋于地下,在建新楼时挖起破碎。现仅存一碎块,长约二尺,宽约一尺余,置于冼夫人庙门阶前。
  “潘坡丹灶”和“石船苍藓”,是旧“高凉八景”中的两景。历代不少骚人墨客,对石船丹灶曾留有吟咏。如明郑阜义诗:
  仙家鸡犬去无存,丹灶空余火不煴。
  万古灵踪何处觅,淡烟荒草暗孤村。
  短棹孤帆远远开,潘仙何处问蓬莱。
  如今化作沧浪石,春雨年年长绿苔。
  相传潘茂名在提炼丹膏时,对炼丹之水的要求十分讲究,不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茂名在他的草药种植园内(即今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开凿了一口水井,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涎之泉,专门用作炼丹之用。潘茂名升仙之后,这口古井就留了下来,后人称之为“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之意。宋《太平寰宇记》有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
  传说潘茂名上东山取药,下潘坡炼丹时,烟通鉴江西岸观山上的玉井则为白烟;烟通观山稍北一里仙井岭上的金井则为黄烟。观山是潘茂名坐石船飞升处,故又名升真冈。“山旧有升真观,既圮,石香炉犹存。明太守张邦伊即其遗址建观山寺。寺右为玉泉庵,玉井在焉。泉涸井堙,久沦榛莽。崇祯二年(1629),邑人李为相睿复,构亭于其侧,以志灵迹”(见《茂名县志稿(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观山之东建有潘仙殿以奉祀潘茂名。清高州知府蒋应泰有《观山怀潘仙诗》,雷州参将潘拱宸也有《观山怀潘仙诗》,署分巡道文星瑞:《观山有怀潘仙诗》等,均见于旧《高州府志》或旧《茂名县志》。
  与观山隔江相对,有“仙易亭”,亦是纪念潘仙的遗迹,今已不存。清阮元监修的《广东通志》,对仙人潘茂名也有记述。

3. 广东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

 你不知道茂名市还有个叫潘茂名的人吗?还是我们的祖先来的呢```明天还是他的1720诞辰呢` 潘茂名(290年——371年),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今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
  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
  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
  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
  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
  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编辑本段]潘茂名与石船丹灶的故事 传说,西晋末,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
  历史上的潘州、茂名县,今天茂名市名的由来,无不与之陈陈相因。
   明万历年间,曹知遇等纂修的《高州府志》记载有:“晋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奕棋,立观久之。
  道士曰:‘子亦识此否?’对曰:‘入犹蛇窦,出似雁行’。
  道士可其说。
  因语之曰:‘子顶骨贯生门,命轮齐日月,脑血未减,心影不偏,修炼则可轻举’。
  授以黄精不死之方。
  遂于东山炼丹而上升”。
  “后千有余年,孔镛来守高凉”,遇此仙人潘茂名于笔架山,因而在笔架山上创建了一座“潘仙亭”,以资纪异。
  并赋《石船丹灶》诗曰: 共说丹砂可驻颜,仙翁何不久人间? 石船藓合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日闲。
   亭宇已成新岁月,乾坤犹自旧江山。
   我来欲问长生诀,辽鹤何时海上还。
   明成化元年(1465),任高州知府的孔镛还撰了《潘仙坡记》,立于“高凉郡东”,说“潘茂名学仙炼丹于此,尚存石船丹灶,今蔽于榛秽中,故名其坡曰:“潘仙坡”。
  明知县胥学韶曾于此建“仙迹亭”。
  明崇祯十年(1637),知府姚继舜更辟坡扩亭。
  亭首有丹灶遗迹,土微突起而坚硬,有二穴, *** 大如盆。
  据传,穴洞若被坭土杂物填塞,次日晨则完全消失,依然空洞如故。
  后废,换以砖石砌成八角形的丹灶,高约九尺,宽约六尺。
  丹灶旁有一大石块,以砖砌基础承了起来。
  那便是石船的遗迹。
  今高州城东门冼太庙左侧仍有潘仙祠。
  丹灶已毁。
   明代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有诗咏潘茂名在潘坡炼丹的《潘坡丹灶》: 地有东郊胜,溪山信可夸。
   偶来因问俗,何意觅仙家。
   洞倚千寻古,炉蒸五尺霞。
   至今流水上,时或见桃花。
   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志士写的《广东新语》卷五“石语”篇,记载有《石船铭》: 高州潘仙坡有一石船。
  中污,两端微起若荷华叶。
  长八尺有半,广四尺。
  又有石篙一,在云炉洞,长二丈许。
  相传为潘茂名真人遗物。
  予有《石船铭》云: 至人餐石,以刚为柔。
   至人乘石,以沉为浮。
   风将气御,水以神游。
   芙蕖一瓣,泛泛如舟。
   虚无之滓,为尔长留。
   屈大均又有《后高凉曲》咏“潘仙石船”: 不见仙人驾石船,鉴江秋水正连天。
   石篙撑折三千丈,愁绝蓬莱路渺然。
   石船经过多年风吹雨打,面目渐起变化。
  后被托儿所埋于地下,在建新楼时挖起破碎。
  现仅存一碎块,长约二尺,宽约一尺余,置于冼夫人庙门阶前。
   “潘坡丹灶”和“石船苍藓”,是旧“高凉八景”中的两景。
  历代不少骚人墨客,对石船丹灶曾留有吟咏。
  如明郑阜义诗: 仙家鸡犬去无存,丹灶空余火不煴。
   万古灵踪何处觅,淡烟荒草暗孤村。
   短棹孤帆远远开,潘仙何处问蓬莱。
   如今化作沧浪石,春雨年年长绿苔。
   相传潘茂名在提炼丹膏时,对炼丹之水的要求十分讲究,不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
  为此,潘茂名在他的草药种植园内(即今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开凿了一口水井,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涎之泉,专门用作炼丹之用。
  潘茂名升仙之后,这口古井就留了下来,后人称之为“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之意。
  宋《太平寰宇记》有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
  力士奏取其水归朝。
   传说潘茂名上东山取药,下潘坡炼丹时,烟通鉴江西岸观山上的玉井则为白烟;烟通观山稍北一里仙井岭上的金井则为黄烟。
  观山是潘茂名坐石船飞升处,故又名升真冈。
  “山旧有升真观,既圮,石香炉犹存。
  明太守张邦伊即其遗址建观山寺。
  寺右为玉泉庵,玉井在焉。
  泉涸井堙,久沦榛莽。
  崇祯二年(1629),邑人李为相睿复,构亭于其侧,以志灵迹”(见《茂名县志稿(上)》。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观山之东建有潘仙殿以奉祀潘茂名。
  清高州知府蒋应泰有《观山怀潘仙诗》,雷州参将潘拱宸也有《观山怀潘仙诗》,署分巡道文星瑞:《观山有怀潘仙诗》等,均见于旧《高州府志》或旧《茂名县志》。
   与观山隔江相对,有“仙易亭”,亦是纪念潘仙的遗迹,今已不存。
  清阮元监修的《广东通志》,对仙人潘茂名也有记述。
   

广东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

4. 茂名有什么名人?

茂名名人: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俚族(黎族),南北朝时高凉郡人。冼夫人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海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冼夫人是我国六世纪南方百越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周总理称她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江总书记赞她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海南人民敬称她为“南天一柱”、“圣祖母”。 潘茂名 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奕,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精忠报国-黄十九 黄十九(?~1278),电白电城人,祖籍福建省莆田县,宋初闽邑巡抚徙十三之后。宋咸淳年间,黄十九自闽来粤任高州巡检(州最高军事统领)。御任后,择居电白庄垌。宋末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逼,于景为三年(1278)五月离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渡海南下,驻跸电白庄山。元兵逼至,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时刻,黄十九对南宋朝廷赤胆忠心,他以文天祥为榜样,以勤王护驾为已任,率领军发三千多人,奋勇抗击元兵,护卫赵脱脸。但黄十九由于势孤力单,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于庄山北麓。后人把他安葬于大岗岭下。是月,赵昺在硇洲登极,改元祥兴。赵昺帝因念黄十九精忠报国,壮烈牺牲,敕封他为“忠烈侯”。 丁颖(1888—1964)字君颖号竹铭,1888年11月25日生于广东省茂名县谢鸡镇,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1926年他在广州东郊发现野生稻,随后论证了我国是栽培稻种的原产地之一;首先把水稻划分为籼粳两个亚种,并运用生态学观点,按籼—粳、晚—早、水—陆、粘—糯的层次对栽培品种进行分类;为生产上培育许多个优良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作出了贡献。晚年主持水稻生态研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每年带领科技人员到各稻区实地考察,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备受中国人民崇敬的农业科学家。 甘子钊 男,汉族,1938年4月出生,广东省茂名信宜人,著名科学家,现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常委,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第一首席科学家,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中国编委,《Modern Physics Letter B》 中国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李孝式 茂名信宜人,是著名的侨领和实业家,历任马来西亚政府交通、铁道、财政部长等职,既是国会议员,又是金融巨头。广东人先贤前辈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中留下不少血汗,比较为人知晓的是吉隆坡之父叶亚来及陆佑。他还指出,广东人先贤前辈也一齐协助争取马来西亚国家独立,3个曾为马来西亚国家争取独立的部长,其中一名就是广东人,他就是马来西亚前任财政部长丹斯里李孝式。 江可伯(1926—),高州大井镇霞降村人,1945年高州中学毕业后就读燕京大学。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美国俄亥俄州威士丁堡大学法学士,后入美国史丹佛大学研究院及州立华盛顿大学研究院研读,获商学士。回香港后曾任珠海书院校长。1963年出任东华三院总理,博爱医院总理,三益宗亲会理事长,珠海书院暨大同中学董事长兼校监,高雷旅港同乡会会长,高雷中学校董,茂名及高州县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高州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江可伯现任香港安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兴旺证券公司董事长,附属机构有安达旅运、安达观光、燕京旅运、燕贸、首纶等五家有限公司。 丁衍庸(1903—1978),谢鸡镇石塘村人,丁颖侄子,16岁开始学画,翌年东渡日本,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科,1925年毕业,归国后改习中国书画、篆刻,并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创办四华艺术大学,任董校、教务长兼艺术教育系主任。

5. 茂名的历史名人有那些?最少3个以上

第一个:潘茂名
第二个:冼夫人
第三个:高力士
一下的,估计说出来也没什么听过,但毕竟是名人。
第四个:邓龙光(1893—1980年,茂南区镇盛镇白沙村人,中将,历任国民党第四军第一师、第三师、教导第一师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广东海军司令(李庆文任副司令)、八十三军军长、六十四军长、十六集团军副司令、三十五集团军司令、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广东行辕副主任。 其弟邓锷是国民党少将。)

茂名的历史名人有那些?最少3个以上

6. 茂名的历史

茂名市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开皇18年(公元598),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唐太宗贞观18年(公元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唯有潘茂名一个。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凉郡,属广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废属窦州,三年(1006年)复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抚司。十九年(1282年)改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曰高州府属广东布政使司。清朝高州府因之,属广东省,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吴川、石城) 。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同年5月23日改为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备处,同年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矿区市,以后陆续将茂名县卫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今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盛、鳌头、袂花)等7个镇,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河东、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官渡、站前等7个街道办事处划归茂名工矿区市;火箭公社的小良(旧作“肇梁”,小良镇)划给电白县,火箭公社的兰石、龙首、高栈和超英公社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等划给化县。1959年3月22日, 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1961年化州、吴川分县后,兰石、龙首、高栈等划给吴川县,南盛划给化州县。原属茂名县的其余地区和原信宜县的古丁、马贵、深镇为高州县(茂名县先与信宜县合并,之后才分为高州县、信宜县)。1975年升格为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辖电白、高州、信宜、化州四县。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区(茂南,因地处原茂名县之南而得名)。1987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上级批准,将分界公社的山阁、烧酒、霞池、黄杰、禄村、合益、金塘岭、福居等八个大队划归茂名市茂南区,成立山阁公社,现为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1992年10月在原电白县南海镇的基础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茂名市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1993年至1995年三年中,高州、化州、信宜三县先后撤县建市,三市皆为县级市,由茂名市代管。2001年1月,以茂名市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为基础,从电白县划出羊角、坡心、七迳、沙院、小良五镇连同南海镇,经国务院批准设置茂港区。2002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同意茂港区撤消南海镇,设立南海、高地两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茂名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18个街道、102个镇。2005年,茂名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20个街道、87个镇。 2014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至此,茂名市辖茂南、电白两区,代管高州、信宜、化州三个县级市。

7. 茂名的名人有什么故事?

说起茂名,那家都应该知道潘茂名这个人。
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点化,授其长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点,采药炼丹,救苦救难,最后乘坐石船飞升而去。潘茂名飞升仙去后,当地群众创建有10多座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以志纪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山的东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笔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观山的潘仙殿等。潘仙祠是潘茂名综合型的纪念建筑,原为潘仙亭,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崇祯十年(公元1637),扩其亭为潘仙祠。
潘仙祠原为单进建筑。祠前面建有广福庙。广福庙前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遗迹。潘仙祠原与石船丹灶相隔,灵气不通,而且祠路要从冼太庙左边进入,又为冼庙所压。后来,为了开通气脉,便将广福庙迁走,原广福庙址归入潘仙祠,专祀潘仙,以翕聚一邑之灵秀。修建后的潘仙祠,共分三进,总进深47米,面阔9.5米。正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中殿和前殿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右侧廊庑与冼太庙相通。
潘仙祠前殿外的空旷地上,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遗迹。在丹灶上部盖有一亭,称“炼丹亭”。石船丹灶遗迹与潘仙祠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群体。
石船丹灶是潘仙祠中的重要景观。
停靠在潘坡丹灶旁的那条石船,长八尺五寸,宽四尺。船两端翘起,中间稍凹。由于常年停靠在野地上,以致石船全身都长满翠绿色的苔藓。毛茸茸的苔藓,包裹着一条神秘的石船,形成一个特殊的奇特景观,这个景观称作“石船苍藓”,是过去高州八景之一。

茂名的名人有什么故事?

8. 茂名的历史名人有那些?最少3个以上

古代:
冼夫人(岭南首领,高凉)
冯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高州)
杨一清(内阁首辅,出将入相,化州)
杨颐(兵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官至二品,高州)
陈珪(浙江左布政,官至二品,化州)
高力士(唐代著名宦官,高州)
潘茂名(岭南第一道士,高州)
陈鉴(岭南才子,化州)
近现代
军政界
杨永泰(民国天下第一谋士当代卧龙、广东省主席、湖北省主席,蒋介石首席士,高州)
李孝式(马来西亚政界领导人、企业家、银行家,信宜)
邓龙光(广东四大抗日名将之一、陆军中将,茂名)
梁华盛(抗日名将、陆军中将,高州)
陈沛(陆军中将,茂名)
张锦芳(广东省省长,高州)
林云陔(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部长、审计长,信宜)
学术界
丁颖(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高州)
甘子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信宜)
黎乐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电白)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州)
林砺儒(教育部副部长、北师大校长,信宜)
杨泽森(北大教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者,电白)
陈宗平(浙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者,高州)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电白)
陈治世(著名法学家、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化州)
董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教授,化州)
丁衍庸(著名画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高州)
丁扬忠(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高州)
陈金章(国画大师,广州美院教授,化州)
徐东莲(80后女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信宜)
商界
黄康境(绿景集团,化州)
钟乃雄(能兴集团,化州)
柯云峰(大参林,茂名)
黎万强(小米副总裁,茂名)
林英乐(新一代du王,电白)
李伟波(矿山,电白)
肖奋(奋达科技,电白)
林国文(香港华宝集团,电白)
陈华伟(华迅国际,化州)
许智明(香港金融投资控股集团,高州)
李伟波(深圳万利加集团,电白)
王明旺(欣旺达电子,电白)
江可伯(香港安达国际有限公司,高州)
朱林瑶(华宝国际集团,电白)
刘杰夫(欧舒特汽车运输,高州)
宁一海(香港海茂实业(集团),化州)
陈话(盈美科技,高州)
徐森(时代财富集团,高州)
娱乐
古巨基(祖籍高州)、梁永斌(茂名)、叶玉卿(祖籍化州)、弦子、佰仟流、钟嘉欣(祖籍高州)、汪洁(高州)、杨近川(95后高州)、陈诗远(95后化州)
体育
谭良德(跳水,茂名)、梁劲生(短跑,高州)、罗银(摔跤,茂名)、吴政贤(00后足球,高州)、李剑明(游泳、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