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薪的中国模式

2024-05-17 09:49

1. 企业年薪的中国模式

准公务员型模式报酬结构:基薪+津贴+养老金计划报酬数量:取决于所管理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一般基薪为职工平均的2-4倍,正常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为平均养老金水平的4倍以上。考核指标: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当年任务是否完成。适用对象:所有达到一定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尤其是长期担任国有企业领导、能够完成企业的目标、临近退休年龄的高层管理人员。适用企业:承担政策目标的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对国民经济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大型集团公司、控股公司。激励作用:这种报酬方案的激励作用机理类似于公务员报酬的激励作用机理,职位升迁机会、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体面的生活保证是主要的激励力量来源,而退休后更高生活水准保证起到约束短期行为的作用。一揽子型模式报酬结构:单一固定数量年薪。报酬数量:相对较高,和年度经营目标挂钩。实现经营目标后可得到事先约定好的固定数量的年薪。例如,规定某企业经营者的年薪为15万元,但必须实现减亏500万元。考核指标:十分明确具体,如减亏额、实现利润、资产利润率、上交税利、销售收入等。适用对象:具体针对经营者一人,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至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工资可用系数折算,但系数不得超过1.适用企业:面临特殊问题亟待解决的企业,如亏损国有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可采取这种招标式的办法激励经营者。激励作用:具有招标承包式的激励作用,激励作用很大,但易引发短期化行为。其激励作用的有效性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指标的科学选择、准确真实。这种报酬方案的制定,尤其是考核指标的选择,类似于各地政府较为普遍实行的对经营者的奖励。非持股多元化型模式报酬结构:基薪+津贴+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养老金计划考核指标:确定基薪时要依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指标;确定风险收入时,要考虑净资产增长率、实现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上交税利增长率、职工工资增长率等指标,还要参考行业平均效益水平来考核评价经营者的业绩。适用对象: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指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报酬按照一定系数进行折算,折算系数小于1.适用企业: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非股份制企业。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采用这种年薪报酬方案。一般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者实施的年薪报酬方案也多是这种,只是各个企业的具体方案中考核指标、计算方法有一定差异。激励作用:如果不存在风险收入封顶的限制,考核指标选择科学准确,相对于以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制度和上述方案而言,这种多元化结构的报酬方案更具有激励作用。但该方案缺少激励经营者长期行为的项目,有可能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持股多元化型模式报酬结构:基薪+津贴+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报酬数量:基薪取决于企业经营难度和责任,含股权、股票期权形式的风险收入取决于其经营业绩、企业的市场价值。一般基薪应该为职工平均工资的2-4倍,但风险收入无法以职工平均工资为参照物,企业市场价值的大幅度升值会使经营者得到巨额财富。只有在确定风险收入的考核指标时才有必要把职工工资的增长率列入。考核指标:确定基薪时要依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指标;确定风险收入时,要考虑净资产增长率、实现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上交利税增长率、职工工资增长率等指标,还要参考行业平均效益水平来考核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有关企业市场价值的信息指标往往更能反映企业经营者的业绩。适用对象: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指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报酬按照一定系数进行折算,折算系数小于1.0,也可以通过给予不同数量的股权、股票期权来体现其差别。适用企业: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这种报酬方案适应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激励作用: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有效的报酬激励方案,多种形式的、具有不同的激励约束作用的报酬组合保证了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化、长期化。但该方案的具体操作相对复杂,对企业具备的条件要求相对苛刻。分配权型模式报酬结构:基薪+津贴+以分配权、分配权期权形式体现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报酬数量:基薪取决于企业经营难度的责任,以分配权、分配权期权形式体现的风险收入取决于企业利润率之类的经营业绩。一般基薪应该为职工平均工资的2-4倍,但风险收入无法以职工平均工资为参照物,没必要进行封顶。只有在确定风险收入的考核指标时有必要把职工工资的增长率列入。考核指标:确定基薪时要依据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指标;确定风险收入时,要考虑净资产利润率之类的企业业绩指标。适用对象: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指总经理或兼职董事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报酬可通过给予不同数量的分配权或期权来体现。适用企业:不局限于上市公司和股份制企业,可在各类企业中实行。激励作用:把股权、股票期权的激励机理引入到非上市公司或股份制企业中,扩大其适用范围。这是一种理论创新,其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企业年薪的中国模式

2.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是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绩效工资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

扩展资料:
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根据美国1991年《财富》杂志对 500家公司的排名,35%的企业实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工资制度,而在10年以前,仅有7%的企业实行这种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绩效工资制

3. 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为同级同薪制。
一个层级的员工,所拿的工资都一样。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相当简单,一共分为五级。因为针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规模,企业部门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家企业刚刚创立,销售重要。

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可能重要;到最后可能技术研发重要。但上述情况导致各部门薪酬差不多。这会导致在重要位置上的员工的不平衡,最后会导致企业出大问题。
扩展资料:
薪酬模式介绍如下:
目标限度提成法就是给企业的员工限定目标,达不到目标没有提成。这显然是很有问题的。这会使员工非常紧张,不能展示出良好的才华去做好业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而人在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展示出完美的一切。所以一个企业不是要人为地给营销人员很多限制,而是要给予员工安全感。企业需要设目标,设目标才能了解工作进度。但要明白这只是一种激励方式,切忌变成一种负面的激励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四大行回应薪酬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用更优薪酬福利留住员工?

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4.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1、同级同薪制。也就是指一个层级的员工,所拿的工资都一样。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相当简单,一共分为五级,员工一级、主管一级、经理一级、总监一级、副总经理一级,这样是有问题的。
同为部门经理,技术研发的经理和财务经理对企业的贡献度是否一样呢?肯定不一样,但他们拿的薪酬却一样,肯定贡献大的那个人会不平衡,这就是忽略了岗位的价值。我们给员工的薪酬绝对不是单纯基于职级的,而是必须基于岗位价值,回归到该岗位对企业的贡献上来。
2、经理只发团队奖制。很多企业对于销售经理,只发所管理的人员业绩的团队奖,而没有个人业务提成,比如说业务员提销售收入的10%,经理只提部门的3%,总经理拿总分红的1%,这往往会产生业绩好的业务员收入比销售经理的收入还要高,于是就没有人愿意做销售经理。
因为销售经理从哪里来,从优秀的业务员里面来,本身业绩能力往往相当出色,手头也拥有一批客户资源,不让他做个人业务,对他本人其实是一种伤害,对企业更是一种浪费。
3、目标设定限度提成制。有些企业,往往定了个业绩目标,规定员工如果不达到这个目标,就没有销售提成,或者达不到80%就没有提成,这会给员工极度不安全的感觉,员工会感觉非常紧张,不舒服,反而会增加无形的压力,不能放松。

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将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看体育比赛,会发现往往得冠军的人是最放松、心理状态调节得最好的那个人,员工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4、固定薪酬制直接转绩效制。有的公司搞薪酬改革,原来3000元的工资,不考核;一改革,变成了1500元固定工资,1500元绩效工资,这样一改革,员工都不干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按照严格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员工是很难拿到满分的,也就是一改革员工就降工资了,这样的薪酬改革是不行的,必然引起员工的排斥和反抗。
5、完全固定薪酬制。有的企业对员工完全没有考核或完全走形式化,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固定工资,员工旱涝保收,导致员工完全没有紧迫感,做好做坏一个样,根本不关心公司的要求是什么,完全凭个人主观态度和个人自觉性工作,企业难以对员工进行要求和管理。

5. 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为同级同薪制。
一个层级的员工,所拿的工资都一样。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相当简单,一共分为五级。因为针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规模,企业部门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家企业刚刚创立,销售重要。

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可能重要;到最后可能技术研发重要。但上述情况导致各部门薪酬差不多。这会导致在重要位置上的员工的不平衡,最后会导致企业出大问题。
扩展资料:
薪酬模式介绍如下:
目标限度提成法就是给企业的员工限定目标,达不到目标没有提成。这显然是很有问题的。这会使员工非常紧张,不能展示出良好的才华去做好业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而人在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展示出完美的一切。所以一个企业不是要人为地给营销人员很多限制,而是要给予员工安全感。企业需要设目标,设目标才能了解工作进度。但要明白这只是一种激励方式,切忌变成一种负面的激励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四大行回应薪酬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用更优薪酬福利留住员工?

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6.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是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绩效工资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

扩展资料:
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根据美国1991年《财富》杂志对 500家公司的排名,35%的企业实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工资制度,而在10年以前,仅有7%的企业实行这种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绩效工资制

7.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是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绩效工资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

扩展资料:
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根据美国1991年《财富》杂志对 500家公司的排名,35%的企业实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工资制度,而在10年以前,仅有7%的企业实行这种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绩效工资制

目前使用最多的薪酬模式

8. 薪酬模式的模式分类

概括来讲,薪酬有五种主要依据,相应地形成五种基本薪酬模式: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1、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此种薪酬模式,主要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为员工付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反之亦然。通俗地讲就是:在什么岗,拿多少钱。军队和政府组织实施的是典型的依据岗位级别付酬的制度。在这种薪酬模式下,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因此,其导向的行为是:遵从等级秩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千方百计获得晋升机会,注重人际网络关系的建设,为获得职位晋升采取政治性行为。2、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假设,静态岗位职责的履行必然会带来好的结果,在环境不确定性极大、变革成为常规的今天,这种假设成立的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要求员工根据环境变化主动设定目标,挑战过去,只是正确地做事已经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企业更强调做正确的事,要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主要按绩效付酬就成必然选择,其依据可以是企业整体的绩效,部门的整体绩效,也可以团队或者个人的绩效。具体选择哪个作为绩效付酬的依据,要看岗位的性质。总起来说,要考虑多个绩效结果。绩效付酬导向的员工行为很直接,员工会围绕着绩效目标开展工作,为实现目标会竭尽全能,力求创新,“有效是员工行为的准则,而不是岗位付酬制度下的保守和规范。实际上,绩效付酬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产出。3、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技能导向的工资制的依据很明确,就是员工所具备的技能水平。这种工资制度假设:技能高的员工的贡献大。其目的在于促使员工提高做工作的技术和能力水平,在技能工资制度下的员工往往会偏向于合作,而不是过度的竞争。4、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是指参照同等岗位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来确定薪酬待遇。该模式立足于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原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外部公平性。可以将企业内部同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及时的有机互联,防止因为人才外流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不过,能够完全进行市场对标的企业多发生在充分竞争的企业或者行业之间,这种模式受到前提假设的严重限定,再则,过分同外部市场挂钩将加重企业自身的支付压力,不利于内部公平,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5、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在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下,员工的工资和职位主要是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提高。中国国有企业过去的工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年功工资的色彩,虽然强调技能的作用,但在评定技能等级时,实际上也是论资排辈。年功工资的假设是服务年限长导致工作经验多,工作经验多,业绩自然会高;老员工对企业有贡献,应予以补偿。其目的在于鼓励员工对企业忠诚,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导向员工终生服务于企业。在人才流动低、终身雇佣制环境下,如果员工确实忠诚于企业并不断进行创新,企业也可以实施年功工资制。其关键在于外部人才竞争环境比较稳定,否则很难成功地实施年功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