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投资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同一行业的两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2024-05-18 17:48

1. 组合投资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同一行业的两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组合投资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同一行业的两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组合投资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同一行业的两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组合投资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同一行业的两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答: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既然是组合投资就是为了分散风险,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所以,同一个行业相似的股票,基本是同时涨跌的,那么组合的意义就没有了,要跌都跌,所以最好不同行业,即便同行业也可以选择不同环节和上下游的企业,做差别化,这样才稳健。

组合投资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同一行业的两支相似公司股票主要原因是?

2. 下列关于资产组合投资说法正确的有( )。

A,D
答案解析:
[解析]
资产组合收益是各项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但组合风险受相关系数、单性资产风险水平和投资比例的影响,β越小,分散风险效果越佳,如果β=-1,完全负相关组合可以最大限度抵消风险,所以AD正确。系统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组合投资对消除系统风险没有帮助。另外,资产组合数目过度增加,对分散风险没有太大帮助,只能增加管理成本。

3. 从品种选择和投资机会来进行基金投资组合

      在偏股型基金的选择上,由于市场缺乏趋势性投资机会,同时系统性风险也较低,基金投资组合可更多注重自下而上的选择,从产品本身的投资管理能力、风格板块的搭配把握市场投资机会,而不必纠结于仓位的高低。从品种选择和投资机会来进行基金投资组合      首先,关注组合搭配相对平衡且自下而上选股能力突出基金;      其次,注重价值投资策略的基金仍具有较强的配置意义,而对于稳定增长类板块较多的基金也具有相对稳健的优势;      最后,成长型基金仍具备中长期战略配置的意义,但就短期,应重点关注组合估值安全边际相对合理的品种。      值得重点关注的品种包括,投资组合搭配相对平衡且自下而上选股能力突出基金,在震荡市场环境中有望获得阿尔法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尤其是其中兼顾良好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良好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获取能力的产品。譬如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该基金无论是资产配置还是行业、个股调整均显示出灵活资产配置、适时灵活调整的稳健操作思路,近几年来的股票仓位多控制在70%左右相对稳健的中枢水平,持仓结构也随市进行灵活调整,在投资方向上相对平衡,除了重点关注弱周期性的医药、大众消费品等行业,行业景气度较高的电子、安防、传媒、环保等也有所配置。      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直观      此外,注重价值投资策略的基金仍具有较强的配置意义,不仅在安全性上具备估值优势,又可分享具备较强盈利能力和业绩可持续成长的企业的投资价值。随着中报的披露,盈利确定性高的品种更具备安全性,因此投资组合上对于稳定增长类品种关注较多的基金也具有相对稳健的优势。      受益于经济转型和政策扶持的成长型企业,在调整过后仍具备良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那些自下而上选择能力突出、对于成长股有较好把握的产品,仍值得战略配置,但就短期,应重点关注组合估值安全边际相对合理的品种。

从品种选择和投资机会来进行基金投资组合

4. "市场投资组合包括所有公开交易的资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呢?

亲,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一,先说说“选了β系数最小的十支股票,为何组合收益却是负的”。 首先,β系数是衡量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组合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性;而不是说β系数小的,其自身波动就小。比如, 某股票的β=1时,若市场总体上涨 10%,则该股票上涨10%;而即使β很大时,比如β=5,但总体市场上涨1%,该股票也只涨5%,其波动性反而比前一种情况小。 所以,选了β系数小(β>0)的股票组合,但收益却是负的,这说明了市场总体收益是负的,简言之就是股票市场总体是下跌的。 二,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一般是用“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来做决策的,选高的作为最优组合。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是构成投资组合中的多个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以其投资比重为权数,得到的加权平均数。 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的题目,不知道题目里是否还有其他的已知条件,所以不能确定用哪个指标衡量投资组合的优劣了。 题目是帮助一个老人进行投资,我觉得你选β系数小的应该是对的,因为老人更偏好于风险小的,如果β<1则证券价格的波动性比市场总体还低。【摘要】
"市场投资组合包括所有公开交易的资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呢?【提问】
亲,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一,先说说“选了β系数最小的十支股票,为何组合收益却是负的”。 首先,β系数是衡量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组合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性;而不是说β系数小的,其自身波动就小。比如, 某股票的β=1时,若市场总体上涨 10%,则该股票上涨10%;而即使β很大时,比如β=5,但总体市场上涨1%,该股票也只涨5%,其波动性反而比前一种情况小。 所以,选了β系数小(β>0)的股票组合,但收益却是负的,这说明了市场总体收益是负的,简言之就是股票市场总体是下跌的。 二,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一般是用“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来做决策的,选高的作为最优组合。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是构成投资组合中的多个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以其投资比重为权数,得到的加权平均数。 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的题目,不知道题目里是否还有其他的已知条件,所以不能确定用哪个指标衡量投资组合的优劣了。 题目是帮助一个老人进行投资,我觉得你选β系数小的应该是对的,因为老人更偏好于风险小的,如果β<1则证券价格的波动性比市场总体还低。【回答】
能不能正面回答一下我的问题,我问的是刚才那句话对不对....第二个问题”假设你在中国为阿里巴巴工作,并且假设阿里巴巴在美国与亚马逊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亚马逊的好(坏)对阿里巴巴有负面(正面)影响。在创建负债对冲投资组合方面,你会购买哪种股票,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限制在三句话内)“这道题如何作答【提问】
亲,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https://www.toutiao.com/a6902123575478583816/?channel=&source=search_tab您可以点这个链接看一下【回答】
???你发的这个这和创建负债对冲有啥关系,而且让用三句话回答【提问】
亲 实在不好意思呢 暂时没有查询到您要的答案【回答】
实在抱歉【回答】
这边是帮您查询问题【回答】

5.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有什么特点

1、投资管理专业化程度不同: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
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投资结构组合化不同: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3、投资行为规范化不同: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

扩展资料:
在证券市场上,凡是以自然人身份出资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个人即为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一般的股民就是指以自然人身份从事股票买卖的投资者。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无论资金的多少)都可以称为散户。在选择个人投资者时,主承销商应当优先考虑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其投资资金规模与新股申购业务的特性相适应、且与本单位具有长期合作关系并相互了解的自有客户。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有什么特点

6. 投资者为什么要构建证券组合?

组合投资可以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使风险尽可能地降低。构建证券组合为什么可以降低证券投资风险呢?人们常常会用篮子装鸡蛋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我们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万一这个篮子不小心掉在地上,所有的鸡蛋都可能被摔碎;如果我们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个篮子掉了,不会影响到其他篮子里的鸡蛋。资产组合理论证明,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的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资产间关联性极低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理性投资者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厌恶风险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投资者力求在这一对矛盾中达到可能的最佳平衡。如果投资者仅投资于单个资产,他只有有限的选择。当投资者将各种资产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时,其选择就会有无限多种。这为投资者在给定风险水平的条件下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了机会。当投资者对证券组合的风险和收益作出权衡时,他能够得到比投资单个资产更为满意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7. 机构投资者的机构投资者的分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的研究都是把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其行为的作用。从Bushee(1998)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后,后续机构投资者的研究都会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从而带来了机构投资者分类方法的不断涌现。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短暂型(transient)机构投资者、准指数型(quasi—indexing)机构投资者和专注型(dedicated)机构投资者这是Bushee(1998)在Baysingereta1.(1991)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构建了三大类指标下的九个变量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三大类指标包括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组合周转率和盈余敏感性。九个变量包括: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比例、该机构投资者持股占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5%的持股之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中持股比例平方的对数、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超过两年的比例、机构投资者在季度问持股变化的绝对值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和比、机构在公司持股的季度间变化量和公司在季报盈余变化之比、机构持股比例增加公司平均盈余的变化与机构持股比例减少公司平均盈余的变化间的差异、公司盈余为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化之和与公司盈余为负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之合的差值。针对描述机构投资者行为的九个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对这其进行降维。再利用聚类分析,得到上述三类机构投资者。后来,在Bushee(2001)的研究中剔除了盈余敏感性指标,只考虑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和组合周转率两个指标,同样也把机构投资者分为短暂型、准指数型和专注型机构投资者。Kon(2007)借鉴了Bushee(2001)对机构投资者分类的方法,把机构投资者分为短线型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两种,其中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对应于Bushee(2001)中的短暂型机构投资者,长线型机构投资者与准指数型和成熟型机构投资者相对应。他的研究发现长线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的限制公司可操控性盈余管理,可以降低激进型的盈余管理,而短线机构与激进型的盈余管理并不相关。此外,Kon(2003)使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激进型盈余管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间的关系。同时,MongandAzkan(2008)在检验英国上市公司中董事收入的决定因素,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线型和短线型后,发现长线型机构投资者限制了公司董事会的支出,从而加强了董事支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度。(二)压力敏感型(pressure.sensitive)和压力抵制型(pressure.resistant)机构投资者Brickleyeta1.(1988)发现投票行为是机构投资者类型的函数。他们通过二分法将机构投资者区分开来,他们依据是:机构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是否有业务关系还是投资合约。机构投资者的这种异质性使得它们参加公司治理的能力、积极性和目标有很大差异。其中,保险公司和银行信托与所投资的公司一般有商业关系或希望形成商业关系,由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它们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这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被Briekleyeta1.(1988)认为是压力敏感型的机构投资者,而公共养老基金和所投资的公司缺乏这种潜在的商业关系,因而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属于压力抵制型的机构投资者。一项由Shermaneta1.(1988)进行的实证研究对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战略性决策进行了相关分析。每家机构投资者被划分为四类: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该项研究建立了每一类机构持股分别与资本开支、研发投入和广告费用间的相关性模型。该项研究最重要的结果是显示出养老基金与共同基金截然不同的投资策略。这一投资策略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所投资公司在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等战略性投资上的差异。Cometteta1.(2007)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间的关系时发现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与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机构数量显著正相关,但是这种关系仅仅限于在与上市公司没有商业业务往来的独立机构投资者(也就是Bricklyeta1.(1988)分类中的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子样本中存在。(三)把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按照机构持股比例高低和持股机构数目多少进行划分这一分类的提出是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效应。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与持股机构化的趋势,使得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不断上升,并由此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策略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UmaandDavid(2006)研究发现机构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成正向的关系,但机构的持股集中度超过某一比例又会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负面效果,这就说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是一个倒U型的关系。在GillanandStarks(2000)的研究中,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高低,把研究样本分为机构持股高比例公司和机构持股低比例公司。在Sias(2001)的研究中,认为公司中持股机构数目是比机构持股比例衡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作用更好的指标,在其研究中采用持股持股机构数目来划分研究样本。(四)独立长线高比例持股的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在面临是否行使监督职责时,都会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分析。Cheneta1.(2007)所有机构投资者在面临是否形式监督职责时,都会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对比,他们的研究在考虑其行使监督的成本与收益的框架下,把机构投资者分为独立长期型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对机构投资者这样的划分,主要考虑三个指标:(1)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仓位:可以使用公司前五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之和、某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最高比例和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5%以上)持股的比例之和。(2)机构投资者的独立性:根据Bricklyeta1.(1988),David(1998)基于机构投资者本身性质的异质性,把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敏感型和压力不敏感型。其中压力不敏感型被认为是独立的机构投资者。(3)机构持股的时间:根据Bushee(2001)把机构投资者分为短暂型、准指数型和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其中短暂型被认为是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准指数型和专注型被认为是长线型机构投资者。(五)买入(入场)机构投资者、卖出(出场)机构机构投资者和调整持有的机构投资者BadrinathandSunil(2002)使用了1200家机构投资者在8年中的交易行为为样本,把机构投资者分解成买入(入场)、卖出(出场)和调整持有的机构投资者三种类型,发现入场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惯性交易特征,但出场和调整持有的机构投资者则不是惯性交易者。在国内现有的研究中,大都局限于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按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高低或持股机构数目的多少来划分。如翁洪波和吴世农(2007)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李善民和王彩萍(2007)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并影响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曹玉贵(2005)根据股数效应和公司数效应所揭示的公司治理收益和治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建立机构投资者收益函数,运用博弈论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治理公司的数量和参与公司治理后公司股票价格的增值幅度。殷春红和曹玉贵(2006)认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主要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具体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持股时间和监督成本。李青原(2003)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进行数理模型的一般分析,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取决于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风险偏好。王奇波(2006)在建立理论模型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效果还受到股权结构与法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的合谋问题。王媛媛(2008)借鉴了Bushee(1998)对机构投资者的分类方法,对基金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类型的基金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地关系。但是其研究发现聚类分析结果不稳定,而且仅仅样本局限于基金,研究区间只有两年。

机构投资者的机构投资者的分类

8. 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取舍。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不投资股票,风险和收

     C         试题分析:股票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的投资。在不投资股票时,投资者购买其他理财产品也会获得一定的收益,故A说法错误;一般来讲,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成正相关关系,D说法错误;投资股票越少,风险越小,收益也小,B错误;投资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C正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