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过程: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

2024-05-05 00:45

1. 求解答过程: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

    AC  

求解答过程: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

2. 李比希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法,可确定有机物中c、H、o、N、S等元素的组成。这句话错在哪?

定量测定有机物中碳和氢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法。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即将准确称量的样品置于一燃烧管中,经红热的氧化铜氧化后,再将其彻底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用纯的氧气流把它们分别赶入烧碱石棉剂(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及高氯酸镁的吸收管内,前者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后者吸收水变为含有结晶水的高氯酸镁,这两个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分别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重量,由此即可计算样品中的碳和氢的含量:碳%=(12×100×A)/(44×B),氢%=(2×100×C)/(18×B)(其中A代表生成的二氧化碳重量,B代表样品的重量,C代表生成的水重量)。
正常来说,应该只能测定C、H、O三种元素,如果有S的话,燃烧会产生SO2,也会被烧碱吸收,会使结果产生误差。

3. 化学选修5 某有机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测得到…

照你的描述此物也应该行:对甲酰基苄醚

化学选修5 某有机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测得到…

4. 18,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C8H8O2,

答案选C。
 
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图:

 
这道题,涉及到了氢谱和质谱法的分析,要求较高。但题目难度不算太大。我们来逐一分析:
 
首先,题目中给出【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1:2:2:3】,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该分子中存在4种等效氢,且其比例为 1:2:2:3 。
 
至于等效氢,当氢原子所连接的碳处在的位置效用相同时,这些碳上所连接氢就是等效氢。比如一个甲基(-CH3)上的三个氢原子即为等效氢;一个一取代的苯环上处于对称位置的氢即为等效氢。如图:同分子中,相同颜色标出的就是等效氢。
 

 
等效氢在氢谱中可被显示。
 
继续往下看:题目中又说明这是一个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苯环结构,且分子含有5个不饱和度。除去苯环的4个不饱和度,侧链上还有一个不饱和度。又因为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因而可推出这是一个羧酸结构或是酯类结构。
 
再来看右侧的质谱结果,对应的吸收峰(就是右侧图下面的结构片段)中并没有-OH吸收峰。因此排除羧酸结构。这样,就得到了图2中的两种酯类结构。
 
但是,这道题还没有结束。再来看右侧的图表,对应的吸收峰中存在C-O-C的吸收峰,Ph(苯环)-C的吸收峰;而不存在Ph(苯环)-O-C的吸收峰。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排除图2中下面的那个结构。
 
这样,答案就是惟一的了。也就是图1中的结构。
 
简单总结一下:这道题中涉及到了氢谱中等效氢的概念,需要了解等效氢的含义;又间接考察了质谱法中的一些对应结构片段在分子中的含义(总之就是有吸收峰的结构片段,在分子中是一定出现的;反之不存在吸收峰的,在分子结构中就不会出现。)质谱法这里有些超出了高中要求。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有疑惑,欢迎追问

5. 下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31年测定烃类化合物(只含C、H两种元素

1.  碱石灰会同时把水和CO2都吸收了,从而吸收管Ⅱ吸收前后质量不变。吸收CO2的要么用碱溶液,要么用固态碱。如果用碱溶液,就会多出水到后面,从而无法通过吸收管Ⅱ的质量变化了解原烃类化合物中H原子的量;而固态碱也都会对水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因此会把水和CO2都吸收了,导致吸收管Ⅱ吸收前后质量不变,也无法测量。
2.  注意题目中“瓷盘内的烃样品经加热分解或气化”一句。某些烃(烯烃、炔烃)比较活跃,会在加热的情况下与CuO和氧气反应生成含氧的有机物(酸、醛、醇、酮等),这些东西在浓硫酸的面前会脱水炭化,留在吸收管Ⅰ中,大大影响吸收管Ⅰ的质量变化,使得测得的H原子的量高于实际。也就是说,不用浓硫酸是因为它的吸水(脱水)能力太强了,需要用个比较软的非碱性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考虑到经济效益的问题,用无水氯化钙。
3.  CuO作用是把裂解的H2 变成水蒸汽,把不完全氧化的CO变成CO2,从而根据两个吸收管的质量变化获得该烃类化合物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下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31年测定烃类化合物(只含C、H两种元素

6. 李比希基团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范特霍夫对有机化合物的三维认识都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德国化学家,有机化学之父;他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改进了有机分析的若干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他在化学上的重要贡献还有:1829年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31年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论。
E. J. Corey,美国化学家,提出逆合成分析理论,1990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逆合成分析法从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入手,采用“切断一种化学键”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分子的一个键切断,使分子转变为一种可能得到的的原料的方法。合成子是在切断化学键时得到的分子碎片,通常是个离子。这样就获得了不太复杂的可以在合成过程中加以装配的结构单元。
范德霍夫,荷兰物理化学家,19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化学家;在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渗透压方面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开创了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立体化学(碳原子的正四面体学说)。
综上,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
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7. 化学18,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C8H8O2,

题干明确提示结构是一个苯环 一个甲基 一个-COO- 而且C-O-C都不是苯环上的C
所以结构为Ph-COOCH3 苯甲酸甲酯
A错 酯类不与NaHCO3反应
B错 酯类的碳氧双键用氢气不能还原所以1:3的加成
C 只有一种结构 对了
D 要想还有苯环 还是酯类,可以是 Ph-OOCCH3 乙酸苯酚酯  Ph-CH2-OOCH 甲酸苯甲酯 如果算上A同分异构体一共有3种。

化学18,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C8H8O2,

8. 大学有机化学 29-31 请附解析

C
生成叔醇
由原理可得,中心碳原子反应后有三个含碳取代基,为叔醇.
A

对称生成1种
D

丙酮没有醛基-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