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波的科研项目

2024-05-17 00:16

1. 刘喜波的科研项目

1. 闭流形上变换群的相关问题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10371020). 2004年1月-2006年12月。2. 具有量化特征物证检验问题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1033004).2003年1月-2005年12月。3. 统计学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4.闭流形的 --群作用,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基金,2003年10月-2004年10月。5.G-流形的相关问题研究,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基金,2003年11月-2004年12月。6.带对合的流形,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基金,2002年10月-2003年10月。

刘喜波的科研项目

2. 刘德忠的科研项目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发展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彩虹工程1项。1. 智能微执行器系统的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微超声振动切剖机器人系统研制及微切剖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基于LAPIK并联机器人的复杂刀具空间曲面成型技术, 北京市教委发展基金4. 高压脉动式全自动灭菌器控制系统研制, 北京市彩虹工程论文:在国际著名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SCI、EI收录8篇)

3. 刘洪波的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2001.3-2003.3 基于水源及净水管理信息系统的供水优化研究,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2·2001.3-2003.6 天津大学节水综合示范工程研究,天津市科委,主要参加人;3·2002.1—2003.8 天津市碧水工程实施方案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天津市环保局,负责人;4·2003.1—2005.12 城市供水系统运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5·2003.12-2005.12 基于3E复杂系统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天津市科委,参加人;6·2004.4-2006.12 天津市海河水环境总量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7·2005.1-2005.6 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泥转运站可行性研究,天津市开源污水处理公司,负责人;8·2005.9-2007.4 天津市高等学校生态校园建设标准与规划方法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第三参加人;9·2005.9-2007.12 生态校园建设标准、模式及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主要负责人;10·2006.1-2008.12 基于模糊理论的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管理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11·2009.4-2012.3 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评估方法研究,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第二承担单位第一负责人;12·2009.7-2010.7 烟台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臭气成份检测项目,北京朗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13·2010.5-2011.6 节水温控回水龙头节水规律研究,天津艾斯腾节水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14·2010.8-2011.3基于给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水源地供水环境安全保障方案研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负责人。

刘洪波的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4. 刘波的学术及科研成果

 1.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整体性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2. 刘波、王莉、王华光,网络治理运行稳定性与关系质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3. 刘波、彭瑾、盖小静、王力立、常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4. 刘波、彭瑾、康俊俊,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政府购买机制初探,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月,(2011年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同时收录)5. 刘波、王力立、彭瑾,社会工程研究与网络治理的理论探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01,公共行政,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6. 刘波、王少军、王华光,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01,公共行政,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7. 刘波、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2期8. 刘波、崔鹏鹏,省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9. 刘波,基于网络治理的高等教育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11月,(2009年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同时收录)10. 刘波,彭瑾,王华光,对高等教育产品定义的逻辑与修订,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1. 姚引良、刘波、郭雪松、王少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与运行机制博弈仿真分析,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期12.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人文杂志,2010年第1期13.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地方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可行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4. 姚引良、刘波、王少军、祖晓飞、汪应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期15.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1期16. 彭瑾、刘波、王力立、盖小静,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7. 刘波、孙林岩,基于Petri Net 的需求流动网组建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9月,Vol.38:82-8818. Sun LY, Liu B(write), Wu XT. Demand Flow Network,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Technology for Dynamic E-Business, SEP 13-15, 2004, 353-356(EI检索:051088.72564;ISTP检索)19. 刘波、孙林岩,从供应链到需求流动网,工业工程,2007年4月20. 刘波、戴辉、孙林岩,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的修正和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No.3(Sum No.69)Vol.24,2004年9月21. 刘波、孙林岩,交易费用理论对需求流动网的分析与解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J] ,No.4(Sum No.74)Vol.25,2005年12月22. 戴辉、刘波、孙林岩, 多目标模糊动态选拔机制的应用研究.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Vol.9(No.4): p31-3423. 宫俊涛、刘波、孙林岩,网络分析法(ANP)及其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工业工程2007年4月24. 戴辉、刘波,证券市场变革将呈五大趋势,经济日报[N],2004-03-31(5版)25. Liu Bo, Sun Linyan. The cultivating of engineering human resource based on AM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3,Volume 8 Number2,June26. 刘波、孙林岩,灵捷制造下的物流集成化管理,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第29卷,第2期,p288-29127. 孙林岩、刘波(执笔),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教育改革,中国机械工程,2001,vol.12,no.1,p66-6928. 刘波、孙林岩,企业家人力资源分析及其开发与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vol.20, no.3, p29-3229. 刘波、王莉、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网络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30. 刘波、王少军、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路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31. 刘波、王莉、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发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32. 刘波、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33. 刘波、王宇,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网络风险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34. 刘波、常爽、彭瑾,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研究,working paper35.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36. 刘波、王莉、彭瑾,基于质性研究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概念内涵及价值探析,working paper37. 刘波、彭瑾、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概念界定与比较研究,working paper

5. 刘波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奖、专利

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纤栅式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传感技术与网络系统》(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宽带光纤光栅水听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用化研究》(国家863高新技术重点资助项目)、《分布式多点光纤光栅传感阵列》(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及其解调设备的研制》(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在研的项目有:1.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光电子功能器件的创新与基础研究”,(2003CB314900)。(主要骨干人员之一)2. 上海世博会项目:“大型建筑的光纤光栅安全监测系统”(主要负责人)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究”(课题负责人)专利:1.轮辐式温度补偿型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光纤光栅微振动传感测试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高速光纤光栅传感复用解调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光纤温度测量仪,国家发明专利撰写论文、专著、教材刘波, 童峥嵘, 陈少华等. 一种应用于光纤传感的长周期光纤光栅边沿滤波线性解调新方法. 光学学报, 2004, 24(2): 199-202刘波, 孙桂玲, 童峥嵘等.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微弱光信号的检测, 南开大学学报, 2003, 36(2): 55-57刘波, 童峥嵘, 曾剑等. 一种利用啁啾光栅反射滤波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方法. 光子学报, 2004, 33(1): 57-60刘波, 曾剑, 王跃等. 基于光纤光栅的标准钢梁拉伸应用分析与测量. 仪器仪表与传感器, 2003, 6: 25-27刘波, 曹晔, 曾剑等. 高双折射光纤Sagnac环镜强度型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光子技术, 2004, 1:32-35刘波, 孙桂玲, 曾剑等. ADuC824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的应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 5:25-27刘波, 牛文成, 杨亦飞等. 基于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精密位移测量.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05, 1(3): 53-56刘波, 杨亦飞, 牛文成等. 新型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2006, 27(1):42-44刘波, 孙桂玲, 杨亦飞等. 光纤光栅传感信号的Sagnac环镜边沿滤波解调方法. 南开大学学报, 2005, 38(5): 9-11刘波, 刘艳格, 罗建花等. 均衡功率的超宽带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 光子学报, 2005, 34(9):1285-1288刘波, 曹晔, 罗建花等.光纤光栅水听器技术实验研究. 光子学报, 2005, 34(5):686-689刘波, 杨亦飞, 牛文成等. 光纤围栏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 光子技术, 2005, 4: 208-213讲授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社会兼职: 《光通信研究》特约编委,IEEE PTL、IEEE Sensor Jounal、IEEE JLT, CPL,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传感技术学报、光电子激光等期刊审稿人

刘波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奖、专利

6. 刘忠民的科研项目

非道路机动车辆开发先进技术之车型开发技术研究;非道路机动车辆开发先进技术之先进动力开发技术研究;欧Ⅲ柴油机柴油滤清系统研究;发动机进气滤清消声系统研究;柴油机气门快速磨损试验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试验平台;乘用车进气系统研究;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技术研究;低速柴油机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性能与可靠性;整车进气管理技术;整车进排气系统零部件匹配技术。

7. 刘锦波的研究项目

⑴ 2001年3月~2002年8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香港创新基金(ITF)基金“Development of Vision-Based Motion Control System with PMAC Motors for DSK’s Wire Wedge Bonding Machines”(200万HK$)(2003年香港工业奖)⑵ 2000年“双馈式调速电机”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位);⑶ 2000年,课题“超声波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驱动系统的研究”获山东省教委理论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⑷ 1998年~1999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航天领域(863-2)项目“航天用超声波电机的研制”(项目代号863-2-2-4-6A)的设计工作;⑸ 1996年~2001年独立完成上海市电子部21所(上海微特电机研究所)国防科工委预演课题“USR60型超声波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中驱动系统的研制,并对电机本体的设计制造进行指导;该样机已研制成功,各项指标与日本接近;⑹ 1992年参与省教委项目“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研制,本人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制,该项目已于1994年通过山东省教委鉴定(排名第二);⑺ 1990年~1992年参与过省教委项目“NBC-400型逆变式CO2/MAG气体保护焊机”的研制和开发,该项目已于93年12月通过鉴定并在山东省奥太公司投入大规模生产;该项目于1994年12月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应用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目前承担的研究项目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于DSP的高精度、多轴智能伺服定位运动系统的开发”(项目编号:2003.406)(项目负责人);⑵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具有部分状态反馈的新型高性能非线性伺服控制器的设计”(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03BS093));(项目负责人);⑶山东大学跨学科基金“运动控制中一类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

刘锦波的研究项目

8. 刘忠波的论文

《当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价值取向》,载于《中国电视》2013年第11期。《域外纪录片的行旅体验与中国形象》,载于《中国电视》2013年第9期。《中国纪录片的命名过程和称谓变化》,载于《中国电视》2012年第1期。《纪录片拍摄对象的属性问题》,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纪录片的道德困境和伦理风险》,载于《中国电视》2012年第8期。《30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怪异-真相-虚构——埃罗尔莫里斯纪录片的延续与变异》,载于《中国电视》2010年第4期。《美国电视电影发展概述》,载于《中国电视》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纪录片栏目的定位及实现路径》,载于《电视研究》2009年第1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