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圩的大公圩风光

2024-05-17 01:57

1. 大公圩的大公圩风光

大公圩的初始——古丹阳湖的围垦。大公圩的前身是古丹阳湖。古丹阳湖区域涵盖今天的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以及沿湖圩区,约3000平方公里。大公圩位于古丹阳湖的西北部,位于黄池和大青山之间。  在三国时期,东吴在古丹阳湖屯兵垦殖,拉开了大公圩的圈垦序幕,这也是大公圩最早的“官圩”背景。  历史上,从西晋年至宋代,北方战乱,有过三次移民南迁。北方移民来到当涂,将目光投向古丹阳湖,开辟圩田。大公圩因此也从西晋到两宋不断扩展。  大公圩的繁荣——“风流国是太平州”。因围湖而成的大公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早有“圩田收,食三秋”的民谚。大量的圩田解决了百姓的生计,同时增加了官府税赋收入。唐宋以后,大公圩的开发已从早期的军事需要,过渡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官方和民间的推动下,两宋时大公圩迅速发展,在明清日趋完善。诗人杨万里来到大公圩,目睹浩瀚无垠的圩田,做诗赞美:“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 古桥涵繁荣富裕的大公圩,同时也是重要交通要道。我们知道,古时的河流湖泊承载着主要交通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大公圩四面环水,有水阳江、青弋江、姑溪河等河流环绕,具有连接金陵、宣州、徽州、两浙的独特区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年就有古官道经由大公圩。车水马龙的大公圩造就了黄池、乌溪、青山街和护驾敦等古码头和古集镇,圩内也兴起了马家桥、藏皇阁、华亭街等古街市。  千百年来,大公圩的渔樵耕读也孕育出独有的民俗风情和农耕文明。独具特色的民俗就有:“七巧水灯”、“接三姑娘”、划龙船、民歌和玩灯等,这些特色民俗一直传承至今。  大公圩的创举——联圩。大范围围垦以及泥沙淤积,使湖床、河床日益增高,大公圩区域在宋代之后,水患明显增多。智慧的大公圩民众率先对传统的筑圩方式进行革新,创造了“联圩”的筑圩方式。联圩也就是通过筑外围大堤,将众多小圩联并起来,缩短防洪堤线。联圩后,大公圩正式称作“大官圩”、“官圩”。  联圩收到了非常好的防洪效果,此后联圩技术不断普及。在联圩基础上发展的圩田规模宏大,圩堤、涵闸、陡门、沟渠配套完备,构造合理,而且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方法。联圩是江南圩田发展成熟标志,也是筑圩史上的一大创举。  明末,朝廷为抵御太湖流域的洪灾,将高淳东坝增高三丈,阻断了水阳江水系和太湖水系的连通。固城、丹阳、石臼三湖之水不复东流,姑溪河、青弋江改向,向西流入长江,从此也出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江春水向西流”的独特景象。  大公圩外围水位因此陡涨,洪灾频频。从明末一直到民国,尽管官民同修,大公圩屡遭溃决。抗战时期,圩务废弛,堤防失修,呈千疮百孔之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大公圩作为“确保”之列,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理,大公圩四面环堤,圩堤周长达78.2公里。  大公圩人文和自然价值。作为水利工程的大公圩,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较高,历经千余年仍焕发着生命力;同时她的价值又超出水利工程,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十分难得的“活文物”。  同样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大公圩与长城比较:长城仅具有防御外侵的军事用途,明代以后的长城更多地作为一道景观,而大公圩时至今日,依然发挥重要效用。  与都江堰比较: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组织的“地方工程”,大公圩作为“官圩”,乃是朝廷组织增修的“国家工程”;大公圩陡门所蕴含的水利科学价值,不逊色于都江堰鱼嘴。  与荷兰的贝姆斯特圩田比较:大公圩的历史要比其长1300年,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更是贝姆斯特圩田不可比拟的。而贝姆斯特圩田在1999年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太湖流域完整的圩田已不见踪影,皖江流域的圩田也正在消失当中,依然保持完整的古圩大公圩实属难得。  大公圩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还具有优美的水乡风情和田园风光。

大公圩的大公圩风光

2. 大公圩的现代发展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当涂县委、县政府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主战略强力推进、高效实施,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建设环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线。其中,在沿线重点打造的产业支撑型、小镇塑造型、整村推进型、旧村整治型、旅游导向型和园区带动型等宜居、宜业、宜游的村庄建设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该县先后接待全省乃至全国各地100多批考察团参观学习,促进了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3年该县美好乡村建设将又有大手笔,在完善提升“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大公圩水乡旅游风景区”,将大公圩打造成“大周庄”,做足做活山、水两篇文章。  专家建议:大公圩在我国建筑史和水利史上有较高地位,堪与都江堰相媲美,有条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11月16日,获“中国人才学研究突出贡献奖”的河海大学赵永乐教授一行来到当涂县考察大公圩水系及水利工程。赵永乐一行先后考察了护河镇护驾墩、大陇乡李村涵和大陇口、塘南镇晋家涵、塘南镇与乌溪镇交界处籍家陡门、乌溪镇陡门、乌溪镇王潭村、乌溪大港等地。教授们对大公圩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水系、连片的圩田、丰富的民俗和保存完好的古镇、老街、陡门涵闸及码头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大公圩在我国建筑史和水利史上有较高地位,堪与都江堰相媲美。  考察中,河海大学教授们建议,一要把大公圩保护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公圩的系统保护,申请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力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二要把大公圩水系整治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涂被列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县契机,加强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和桥闸等工程建设,实现“南北贯通、东西连通”。三要把大公圩水乡旅游开发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打造10公里乌溪大港,开发建设独特的江南水乡休闲旅游度假区。同时,筹备举办“大公圩圩田文化”研讨会,规划建设“江南圩田文化展示馆”,开辟“江南圩田风光”旅游等。  11月15日,出版有《清代皖江圩区社会经济透视》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文化系讲师赵崔莉致信副县长戴修明,信中建议:能否打造一个“皖江古圩水乡风情画廊”。很想写有关当涂官圩的著作,让更多人了解当涂,也为申遗造势。  12月1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董卫,澳大利亚籍访问学者环境生态学教授皮特先生,博士李贺一行在副县长戴修明的陪同下,赴大公圩现场踏勘,专家们对大公圩的演变和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大公圩是江南社会治水史上的宝贵遗产,其形成之久,范围之大,生态之美,为国内圩田绝无仅有。县长杨善斌在会见专家一行时表示,要将大公圩打造成“大周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