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2024-05-18 20:54

1.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从学科分布上看,该院的学科领域覆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现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艺术与科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艺术与科学),2个工程硕士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6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1954年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传媒信息技术为优势、以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为特色、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相互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设置格局。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个部级重点学科、以及相应的博硕士点的支撑下,该院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已成为品牌本科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成为优势本科专业。“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该院的重点扶植专业和新办专业。信息工程学院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以服务广播电视及传媒科技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电子信息领域及其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依托,以传媒信息技术为优势,以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为特色,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力争使信息工程学院在2015年左右迈入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类一流院系行列,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传媒技术类高水平的专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电路基础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以及微波测量实验室、有线电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微波暗室、微波传输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光纤传输实验室、卫星接收实验室、视频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广播电视发送实验室、数字音频广播(DAB)实验室、DSP实验室、EDA实验室、SONY视频实验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25个特色鲜明、条件优越专业实验室。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25台(件),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值约1850万元。这些实验室为学院的本科实验教学提供了保证。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2.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电子信息领域、广电领域唯一的“2011计划”牵头高校)。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工、文、艺、理、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广电高等学府——“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专事培养无线通信技术干部。1959年4月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东校区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3.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组建的第一个学院,该院的变革和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4年3月3日,按照党中央指示精神,“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在北京京郊的12号发射台内开办,首批招收学员140 余人,训练班先后共办了6 期,共招收学员922 人。这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自己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开端,也是广播电视工科教育的起。1958年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当年即招收了300多名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标志着广电系统开始正式拥有了自己创办的高等工程学历教育。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正式扩建为北京广播学院,由无线电系、新闻系和外语系三个系组成。伴随着该院的前身——无线电系的正式成立,学校从此开始了正规的工科本科学历教育。1960 年 9 月,无线电系向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 326 名无线电技术专业大专毕业生;1964 年和 1965 年向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两届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文化革命”开始后,北京广播学院被迫停办数年。1972年夏,无线电系开始恢复举办“广播电视发送技术人员训练班”;1974年11月,开始招收普通班大学生(即“工农兵学员”),共招收了三届。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无线电系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到七十年代末,无线电系已建成北京广播学院实力最强的三大主力系之一,有学生 327 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8%),教职工150 多人。1981年,无线电系扩展和增设为无线电工程系、电视工程系、微波工程系(后更名为广播电视传输系)、广播技术研究所、工程基础部等5个教学、科研单位。后来又相继组建了录音系、电路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1995年3月3日,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个二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工学院在学校建院41周年之纪念日成立,由当时的无线电工程系、电视工程系、广播电视传输系、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录音系、工程基础部、电路实验中心等7个系处单位共同组成。1998年,工学院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1995年至2002年间,该院不断整合原有的系处机构,设立了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录音系、计算机系、科学艺术系、自动化系、工程基础部、专业基础部、电路实验中心、专业实验中心。1997年,该院录音系独立为北京广播学院录音艺术学院(现已合并到影视艺术学院);2001年,该院动画技术专业独立为北京广播学院动画学院;2002年,该院计算机系独立为北京广播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02年,该院工程基础部独立为北京广播学院理学院。该院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后的第20个年头,即从2000年起,该院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该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学校开始招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2004年8月,学校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相应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至2007年间,该院继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05年5月,该院科学艺术系被合并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07年3月,该院撤销专业基础部,电路实验中心并入专业实验中心,设立数字媒体技术系。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4.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的取得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对数字动漫、数字音乐、视频流媒体、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产业,对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宽带互联网、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等数字新媒体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大量成果。新媒体研究中心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点课题,其中包括《中国数字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业务需求研究》等。新媒体研究中心还承担了众多大型新媒体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工作和研究课题。其中包括“数字内容集成分发平台研发”、“数字电视数据监测系统研发”、“手机电视数据检测系统研发”、“手机广告数据分析系统研发”等前沿技术开发工作。完成16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规划工作,完成《中央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规划》、《中国移动手机报广告经营研究》、《中国移动二维码营销体系研究》、《中国联通手机电视内容研究》、《中国联通手机广告经营体制研究》、《北京电台数字多媒体(DMB)运营规划研究》等。新媒体研究中心发起组织一系列诸如“中韩手机电视高峰论坛”、“中国移动媒体学术年会”等的高规格学术会议。开办并定期发布“MMDC通讯”、“中国数字电视通讯”等研究性刊物。并将规划和出版年度《中国新媒体报告蓝皮书》。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将秉承中国传媒大学一贯以来坚持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我校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力争建成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学术重镇,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同类研究中心的水平,为中国新媒体的学科建设和国家信息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5.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社会合作

长期以来,信息工程学院与业界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度。国内的广播电视机构和业内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该院的教学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除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外,该院与中央电视台等技术应用单位和SONY、中科大洋等技术开发单位就本科人才培养保持着定期的专题学术探讨和交流。SONY、松下和中科大洋在该院设立了实验室;国际精华、中天广电、中广电设计院、捷成世纪、数码视讯等在该院设立了奖学奖教金;新奥特、北大方正、索贝、松下、SONY、汤姆逊等常年参与和资助学生的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DV作品大赛、毕业生晚会等。此外,信息工程学院重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社会资源安排学生的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也是该院坚持的一贯做法。该院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省市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近五十个常年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本科生的全员实习与实践构建了良好的条件。1954年以来,信息工程学院为社会各行业尤其是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逾万人),社会各界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专业优势明显”,“胜任工作快、能独当一面”。他们中涌现出了一批广电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贡献非常突出,在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支撑着整个广播电视技术大厦。如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正副司长、中央三大台前任和现任总工、广播科学研究院、设计院、无线电台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各省广电局的技术负责人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社会合作

6.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该中心下设9个专业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数字广播研究所、宽带网络技术研究所、应用电视技术研究所、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视频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等,负责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实施。信息工程学院还设有教学办公室、科研办公室、资料室、党政办公室等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机构。2008年,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333人、本科生1201人、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生228人;在编教职工总数115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辅人员13人、管理人员4人;拥有专兼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8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65人。

7.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设有一个广播电视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下设9个专业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数字广播研究所、宽带网络技术研究所、应用电视技术研究所、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视频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等,负责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实施。该院还设有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研究生与科研管理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分团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资料室等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机构设置

8. 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累计拥有纸本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多GB,数据库30个。 学术期刊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闻视野》《新传时报》(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人》(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传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中传攻略》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它的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年轻的白杨》作词:叶延滨作曲:刘天礼领唱: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赵子琪)等知名校友歌词: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啊……年轻的白杨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汲取着大地的营养啊……年轻的白杨树叶莎莎响年轻的白杨你好像对我讲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珍惜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