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减持,实现全流通后为什么还走出06\07\08年的大牛市

2024-05-13 09:38

1. 05年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减持,实现全流通后为什么还走出06\07\08年的大牛市

改革中非流通股东支付了对价 一般为10:3 市场自然估值下降了30% 牛市来自于人民币升值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相比存款资金流入股市 非流通股减持比例小的多

05年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减持,实现全流通后为什么还走出06\07\08年的大牛市

2. 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的利与弊??

对于股民来说只有利

3.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是哪些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是哪些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随着试点公司的试点方案陆续推出,随着市场的逐渐认可和接受,表明目前改革的原则、措施和程序是比较稳妥的,改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著名的业内人士把股权分置问题形容成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落下来才能化剑为犁,现在这把“锋利之剑”已开始熔化。 

方案有望实现双赢 

三一重工、清华同方和紫江企业三家试点方案,虽然在具体设计上各有不同,但毫无例外地采用了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 

三一重工非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支付1800万股公司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如果股票部分按照每股16.95元的市价计算,则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流通权对价总价达到了35310万元。按照非流通股东送股之后剩余的16200万股计算,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每股支付了约2.18元的对价。 

紫江企业非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支付17899万股公司股票,相当于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3股,以市价每股2.78元计,流通权对价价值约为49759万元,按照非流通股股东送股后剩余的66112.02万股计算,相当于非流通股每股支付了0.75元的对价。 

清华同方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转增10股,非流通股东以放弃本次转增权利为对价换取流通权。虽然非流通股东表面上没有付出股票或现金,但由于其在公司占有股权比例的下降,以股权稀释的角度考虑,非流通股股东实际支付了价值5.04亿元净资产的股权给流通股东。 

按照改革方案,三家公司流通股对应的股东权益均有所增厚。不过,其来源却各有不同:三一重工和紫江企业的流通权对价来源于非流通股股东,而清华同方的流通权对价来源于公积金。 

另外,三家公司在方案设计中,还各自采用了一些不同的特色安排,成为方案中的亮点所在。三一重工宣布,公司将在本次股权改革方案通过并实施后,再实行200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由于其2004年度还有10转增5派1的优厚分配预案,因此持股比例大幅上升的流通股股东因此也就享有更多的利润分配权。 

紫江企业的亮点是:非流通股东除了送股外,还作出了两项额外承诺:对紫江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紫江集团承诺,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12个月期满后的36个月内,通过上证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数量将不超过紫江企业股份总额的10%,这较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在非流通股的出售价格方面,紫江集团承诺,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12个月禁售期满后,在12个月内,通过上证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的价格将不低于2005年4月29日前30个交易日收盘价平均价格的110%,即3.08元。无疑,这些个性化条款是保荐机构和非流通股股东共同协商的结果,对出售股份股价下限的限制和非流通股分步上市期限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部分股份流通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也反映出大股东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有专家认为,总体说来,试点方案尊重了流通股股东的含权预期,可行性强,照这条路走下去,有望实现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双赢局面。 

揭开中国证券市场新篇章 

随着试点方案的陆续发布,试点工作正有序进行。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老大难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有目共睹。面对困难�管理层敢于碰硬,知难而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可以预见,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改革将重写中国的证券市场历史。 

股权分置试点方案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一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其次,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利在长远;第三,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得改革试点的成功成为可能,这将提高投资者信心,使我国证券市场摆脱目前困境,避免被边缘化,其意义衷诘苯瘢坏谒模�扇ǚ种媒饩龊螅�幌盗薪鹑诖葱戮突崴忱沓烧峦瞥觯�欣�谕晟莆夜�と�谐〉牟�方峁梗�黾油蹲势分郑�俳�时臼谐∽试春侠砼渲谩?br> 
有业内专家表示,“流通股含权”预期的兑现,显而易见地可以大幅降低国内市场估值水平与国际接轨压力的效果。因此,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不是加剧市场结构分化的过程,而是减轻了市场结构调整的压力。 

另据一些权威机构测算,目前国内A-H股的估值差大约在30%左右,如果全流通方案平均达到按10:3送股的除权效果,A-H股的实际价差水平可能不再显著。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走出制度性障碍的阴影,流通股含权预期的实现和实际估值水平的系统性下移,将为市场长期走牛奠定基础。 

毋庸讳言,在股权分置的试点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市场参与各方要把思想统一到齐心协力促使改革成功这一共同目标上来,为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市场参与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大局为重,改革才能成功。 

股权分置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试点方案开始为市场所认可,改革开始进入关键阶段。尽管其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以类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大海战”,尽管距离最后的胜利还有大量的战斗,但是曙光已经初现,转折正在到来。只要参与各方同心协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3382392.html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是哪些

4.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还包括其他各种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场上流通。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

5.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背景,做法,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足可以写一篇论文了。简单说一下吧,中国股票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具体表现就是股权分置,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层曾进行过几次尝试,但都因为股市条件不成熟而放弃。2006年A股市场重新走上上升通道,管理层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适时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从此拉开了中国A股市场股改的大幕。股改的具体做法就是,由原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给付流通股股东对价补偿,比如送股或现金补偿。并约定股改锁定期满后,这些股票可以上市流通。到08年已有部分上市公司的锁定股份,已经解禁上市流通。这些解禁股上市后,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沉重压力,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接盘,加之这些解禁股持股成本极低,抛售欲望强烈,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失衡,直接引发了股市大幅下挫,08年A股市场惨烈的下跌,大量解禁股出笼上市流通,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减轻解禁股上市带来的压力,管理层设立了大宗交易平台,并鼓励国有股东回购自己的股票,这些措施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背景,做法,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6.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有何影响?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
    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
非流通股份中占74%。股权分置结构极大扭曲了国内股市的定价机制,加大了投资者预期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大股东很容易控制上市公司.达不到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初衷,出现了大量的非正常关联交易以及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弊端。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为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从而保护投资者长远利益。我们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将会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某些行业以及证券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
    (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继续深入,这已经是中国资本市场以及国资围企领域的全面改革,长期来看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虽然在“锁定”期内非流通股面临股票出售的限制,但由于大量非流通股人市的预期,中短期内中国股市
将继续面临下跌的压力。根据政策,部分流通股股东获得了对价补偿,但股权分置改革短期内对资本市场的压力较大,因此低迷的行情仍将延续。
    3、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同时证监会鼓励证券界在具体的股改方案巾采用创新的方法。因此,股改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品种进行创新提供机会。在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已经设计使用了新型工具-股票认购权证,认购权证的采用为流通股股东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权证的推出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为日后发展证券衍生品市场做好了铺垫。据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将逐步出现短期利率期货、ETF期权以及指数期权和个股期权等产品。
    (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解决了殷权分置问题,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障碍,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经
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提高公司价值.使证券具有吸引力,就必须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
公耐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对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考核,主要以上市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为标准,而本应很好反映企业价值的市场价格。却由于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使参照物缺失或失真。这种考核机制,使管理者重融资而轻经营,一时间市场中资本运作盛行,损害小股东的事件频繁发生。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考核,有机会使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使经营者注重提升公司业绩。
    2、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推行期权激励机制也即将推出。证监会明确提出,上  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可以购买公司股票以维护市场稳定.这样就为公司实施经营者期权激励提供了可能。同时,对管理层实施期权激励的方式,将因管理层业绩评估得以通过全流通的资本市场而实现.可以解决近几年来久未解决的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此次,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中有7家借股权分置改革之机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可见股权激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上市公司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性。
    3、《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
  公司优先安排再融资,同时改革再融资监管方式,提高再融资效率。大批将融资与股权分置改革挂钩的公司已经争取率先股改了.一些原先没有明确提出再融资计划而具备再融资资格的公司,股改后也会提出再融资方案。
(三)对母公司控股股东影响
1、股份的不流动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十分不利,全流通,解决股份分置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让大股东的利益与上市公司股份相关。大股东可以通过持股比例调整,一定程度内解决自身的资金周转矛盾,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自主地、局部地持殷和持币的调节来进行。这对大股东盘活资产,改善现金流状况带来正面影响。
  2、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中。大股东需要对流通股股东进行扩、送股或者现金类财产补偿。所有的这一切活动,或会造成大股东股权比例稀释,在所投资的公司权益下降:或会影响大股东的现金流量,从而对大股东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某些行业和国资委的影响
    应该看到,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布局,有利于贯彻和执行国务院有关国有资产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不与民争利,同时国有资产又必须控制关系国际民生的非竞争性行业的战略安排。可以预计行业内的整合、购并将趋于活跃。某些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将会打破,而某些行业将进一步得到国有资本的支持。
    近期,国资委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意味无偿划转成为重组央企资源的策略之一。
未来的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国资委的角色将格外吃重,股市1400家上市公司巾,1000家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它们股权分置改革的发言权不仅掌握在公司董事手中,更掌握在国资委手里。国资委开始站在股权改革的第一线,而证监会则行使指导督促的权力。该《办法》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行业重组提供了政策保障。
    (五)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指导意见》提出,“将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优化重组和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相结合。积极支持证券公
司综合利用各种可行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有效改善流动性状况,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强化监管,推进行业资源整合,妥善处理好高风险汪券公司的重组或退出问题,鼓励优质证券公司壮大发展”。股权分置
改革会给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化的今天,金融体系不能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更不能由于风险过度而出现支付性危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范风险,下面主要从风险防范角度谈一谈股权分置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影响的预期分析。
    1、上市公司覆盖面广,情况复杂,每个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流通股比例)、行业特性(竞争还是垄断,朝阳产
业还是夕阳产业等)、产权性质、企业规模等都有所不同。股权分置改革会对持有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母公司财务
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将会改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企业资本总额中的相对比重。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将会有所改变。商业银行应对涉及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客户,以经营现金流量作为偿债能力为核心,综合考虑客户所在的区域、行业风险、企业生命周期、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等条件及时重新测算对其授信水平。应密切关注大股东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以相应调整客户评级。
    对主体一方为已经参与股改或需要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母公司的资产业务逐笔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对上市公司的贷款、上市公司母公司的票据贴现业务或上市公司母公司作为担保方的贷款业务等进行详细地分析判断。
    2由于部分企业以质押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就应该重新评估贷款人质押的股权、调整贷款的发放量。
    3、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的中短期影响,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研究,作出预判。对商业银行向券商发放
的股票质押贷款,应谨慎考虑股票市值的波动,进行重新订钻。
    4、股权分置改革后,包括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发言权将增大,从而可能要求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配比例,这将增加上市公司的现金支出。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以相应调整客户评级、客户授信及信贷政策。
    5、权证的推出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是发展衍生品市场的突破口。据预洲,未来几年内,中国
金融衍生品市场将逐步出现短期利率期货、ETF期权以及指数期权和个股期权等产品。资本市场衍生产品的产生,
也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带来了相应的机遇,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此方面金融衍生品的跟踪研究,适时在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方面推出相应的创新产品。
    6、通过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急需增强各方经济主体的定价、议价能力。这种定价能力上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商品的定价方面,也表现在金融市场之中。因此,作为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尤其在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方面,贷款利率既要考虑资金成本.还要考虑风险溢价。

7.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

8.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详细介绍

股权分置改革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股权分置改革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

目录

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
相关概念
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标准
股权分置的由来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问题
股权分置的发展阶段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展开
  证券交易所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还包括其他各种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场上流通。
  以前不叫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叫国有股减持,现在重新包装了一下,再次推出。内地沪深两个交易所2.45万亿元市值中,现在可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8300亿元,国有股等不可流通的股票市值达1.62万亿元。如果国有股等获得了流通权,沪深两个交易所可流通的股票一下子多出两倍,市场只可能向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下跌。如果再考虑到国有股基本是一元一股获得,而流通股大都是几倍、十几倍的溢价购得,那流通股股东在国有股减持中所蒙受的损失也就很容易看清了。
编辑本段
相关概念

股权分置
  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这二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于每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
  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最开始提的是国有股减持,后来提全流通,现在又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三者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国有股减持
  包含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变现和国有资本退出的概念。
全流通
  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的流通变现概念。
  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改革的概念,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可流通的股份不一定就要实际进入流通,它与市场扩容没有必然联系。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标准

  只有一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的由来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但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这一问题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许卖给个人投资者并在市场流通,似乎会导致市场上股票供应的剧增,如果对股票的需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跌。股权分置时刻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扫除一个重要的障碍。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流通股与不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上市企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明显及长期的利益冲突。
  流通股股东认为国有大股东当初上市时并没有以现金在市场上购买股份,而是以低于真正市场价的资本估值而获得股份及控股权,因此认为吃了亏,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获得补偿。
  到底需要补偿多少?没有人讲得清楚。显然,这是一个大股东与流通股小股东讨价还价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很明确地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股改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这一政策是2005年股改可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为它一方面使得证监会可以超脱于具体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的相对力量, 中国股改势在必行大大降低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与阻力。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母公司,相对较好说话,他们对流通股小股东的让步也就比较大,小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补偿的股份数平均达到流通股总量的30%之高。
  有学者和专家认为改革中,国有股让利太多,但也有流通股持有人认为国有股让利不够而拒绝改革方案。
  市场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讨价还价的细节上,显然合理而正当。但同样,在各方博弈中,再分配的绝对公平显然只能是理想化的要求。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能不能有双赢的机会———上市企业的管理、生产力及业绩有实质性的改进。
  企业素质的改进应该是股权分置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可惜内地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少,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供需平衡及股东利益冲突这两个问题上了。企业素质的改进与企业的控制权直接相关,而股权分置往往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僵化。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
  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流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其国企母公司,对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动摇的控制权。某个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企业经营必然出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企业生产力将下降,利润减少,股价下跌。
  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当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因为经营不善而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时,一些策略性投资者就可以介入,大量收购该公司的股票,或以收购兼并的形式,成为控股股东,并撤换管理层、更改经营方式、提高生产力及业绩。
  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制度完全限制了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有能力的大股东无法替代无能的大股东,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压力下通过优胜劣汰而有系统地扭亏为盈,持有烂股的小股东也就无法借收购兼并来翻身,日久天长,股市也就失去活力而一蹶不振。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的发展阶段

  股权分置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
  中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股权分置改革上形成了股  股权分置改革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
  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 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
  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

作用一:
  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
作用二:
  其次,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进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流通股股东来说,通过股改得到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作用三:
  再次,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
作用四:
  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对于同时存在于H股或者B股的A股上市公司,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编辑本段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随着试点公司的试点方案陆续推出,随着市场的逐渐认可和接受,表明目前改革的原则、措施和程序是比较稳妥的,改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著名的业内人士把股权分置问题形容成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落下来才能化剑为犁,现在这把“锋利之剑”已开始熔化。
方案有望实现双赢
  三一重工、清华同方和紫江企业三家试点方案,虽然在具体设计上各有不同,但毫无例外地采用了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
  三一重工非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支付2100万股公司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如果股票部分按照每股16.95元的市价(方案公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05年4月29日收盘价)计算,则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流通权对价总价达到了40395万元。按照非流通股东送股之后剩余的15900万股计算,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每股支付了约2.54元的对价。
  紫江企业非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支付17899万股公司股票,相当于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3股,以市价每股2.78元计,流通权对价价值约为49759万元,按照非流通股股东送股后剩余的66112.02万股计算,相当于非流通股每股支付了0.75元的对价。
  清华同方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转增10股,非流通股东以放弃本次转增权利为对价换取流通权。虽然非流通股东表面上没有付出股票或现金,但由于其在公司占有股权比例的下降,以股权稀释的角度考虑,非流通股股东实际支付了价值5.04亿元净资产的股权给流通股东。
  按照改革方案,三家公司流通股对应的股东权益均有所增厚。不过,其来源却各有不同:三一重工和紫江企业的流通权对价来源于非流通股股东,而清华同方的流通权对价来源于公积金。
  另外,三家公司在方案设计中,还各自采用了一些不同的特色安排,成为方案中的亮点所在。三一重工宣布,公司将在本次股权改革方案通过并实施后,再实行200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由于其2004年度还有10转增5派1的优厚分配预案,因此持股比例大幅上升的流通股股东因此也就享有更多的利润分配权。
  紫江企业的亮点是:非流通股东除了送股外,还作出了两项额外承诺:对紫江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紫江集团承诺,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12个月期满后的36个月内,通过上证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数量将不超过紫江企业股份总额的10%,这较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在非流通股的出售价格方面,紫江集团承诺,在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后的12个月禁售期满后,在12个月内,通过上证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的价格将不低于2005年4月29日前30个交易日收盘价平均价格的110%,即3.08元。无疑,这些个性化条款是保荐机构和非流通股股东共同协商的结果,对出售股份股价下限的限制和非流通股分步上市期限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部分股份流通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也反映出大股东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有专家认为,总体说来,试点方案尊重了流通股股东的含权预期,可行性强,照这条路走下去,有望实现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双赢局面。
揭开中国证券市场新篇章
  随着试点方案的陆续发布,试点工作正有序进行。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老大难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有目共睹。面对困难?管理层敢于碰硬,知难而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可以预见,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改革将重写中国的证券市场历史。
  股权分置试点方案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一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其次,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利在长远;第三,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得改革试点的成功成为可能,这将提高投资者信心,使我国证券市场摆脱目前困境,避免被边缘化,其意义重大。有业内专家表示,“流通股含权”预期的兑现,显而易见地可以大幅降低国内市场估值水平与国际接轨压力的效果。因此,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不是加剧市场结构分化的过程,而是减轻了市场结构调整的压力。
  另据一些权威机构测算,目前国内A-H股的估值差大约在30%左右,如果全流通方案平均达到按10:3送股的除权效果,A-H股的实际价差水平可能不再显著。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走出制度性障碍的阴影,流通股含权预期的实现和实际估值水平的系统性下移,将为市场长期走牛奠定基础。
  毋庸讳言,在股权分置的试点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市场参与各方要把思想统一到齐心协力促使改革成功这一共同目标上来,为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市场参与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大局为重,改革才能成功。
  股权分置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试点方案开始为市场所认可,改革开始进入关键阶段。尽管其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以类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大海战”,尽管距离最后的胜利还有大量的战斗,但是曙光已经初现,转折正在到来。只要参与各方同心协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