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2024-05-17 23:20

1.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确立了五个研究方向:1.基本认知过程与学习:以视觉学习的特异性和注意依赖性为突破口,揭示知觉学习的一般规律和这些规律所对应的认知神经机制。2.语言认知、数学认知与学习: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经验与大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语言和阅读发展及其障碍,以及数学认知的基本加工过程及其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上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3.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探讨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是如何通过调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并进而影响学习的机制。以情绪对认知加工的调控为突破口,研究情绪产生与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情绪与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及决策之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个体情绪调节的机制,情绪障碍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以及影响情绪的遗传与环境因素。4.心理发展与脑发育:以基因-环境-脑-行为的整合思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大脑发育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基础数据库,为认知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诊断依据。5.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学研究: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计算方法与应用为突破口,从复杂网络、功能系统到脑局部三个空间尺度,开展核磁共振、脑电、近红外等一系列脑成像计算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并应用与临床研究,建设多模态脑成像的技术与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2.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原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7月,是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基地,是“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的挂靠单位。1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2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研究院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办人是董奇教授。

3.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实验室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和实质性的合作,通过争取国家引智计划的支持,建立了国内与国外紧密合作的国际化研究团队,这些国际机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Banner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德国马普认知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多个国际学术机构任职,与国外专家联合承担了多项国际科研项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0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给予了积极评价,实验室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4.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的研 究 生

实验室建立了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从硕士到博士学位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并构筑了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体系,为实验室整体科教实力的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有博士点3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点5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其中,心理学为中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目前,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240余名,以及多名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2009年期间,共有两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6人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奖,1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金声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北京师范大学“求是奖学金”,14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实验室为研究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各种优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派送多名优秀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

5.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领域

实验室确立了五个研究方向。1.心理发展与脑发育研究。以基因-脑-行为的整合思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大脑发育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基础数据库,为认知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诊断依据。2.基本认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研究。研究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和视皮层的可塑性。3.语言与数学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经验与大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语言和阅读发展及其障碍,以及数学认知的基本加工过程及其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上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4.情绪与社会行为及其认知、神经基础研究。研究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经机制,开展正常儿童青少年突出行为问题与情绪问题监测的研究。5.神经影像的方法学研究和基础平台建设。开展核磁共振、脑电、近红外等脑成像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并围绕实验室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方法学计算体系。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领域

6.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认知神经科学近年来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为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拓展、纵深,将可能推动出现新的科学飞跃,为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7月,是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基地,是“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2005年初,科技部批准成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3月,实验室通过了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评估。2008年1月,以3T磁共振系统为核心的大型实验平台挂牌。2008年5月,科技部对实验室验收合格,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开放运行。

7.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建立了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从硕士到博士学位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并构筑了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体系,为实验室整体科教实力的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有博士点3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点5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其中,心理学为中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目前,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240余名,以及多名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2009年期间,共有两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6人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奖,1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金声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北京师范大学“求是奖学金”,14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实验室为研究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各种优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派送多名优秀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

8.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组织机构

 党总支书记:王耘院长:舒友生党总支副书记:林春梅副院长:张占军  主任:李武(兼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代院长)副主任:刘嘉、李小俚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近红外成像研究中心主任、《磁共振成像》学术期刊编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