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凯恩斯理论解释西方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2024-05-10 18:55

1. 用凯恩斯理论解释西方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可以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1930、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后,对凯恩斯主义的投资不足是引发大萧条的原因提出了质疑.虽然消费支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收入的下降,但是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股票市场崩溃不仅使人们手中的财富缩水,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预期.罗默(Romer,1990,1993)研究了大萧条,他认为大萧条的原因是一系列冲击引发了总需求的下降,同时他认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其减少了对耐用消费品的支付.总之,很多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支持了凯恩斯提出的总需求的剧烈下降是大萧条产生的主要原因.

用凯恩斯理论解释西方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2. 用凯恩斯理论解释西方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其实当代西方经济学就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30年代的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效力失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基于这样背景,凯恩斯对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有自己的解释。 凯恩斯根据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而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可将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因此,对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 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都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了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3.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原因的?

楼主你好,其实当代西方经济学就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30年代的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效力失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基于这样背景,凯恩斯对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有自己的解释。 凯恩斯根据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而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可将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因此,对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 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都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了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应该就这些了,希望对楼主有用,呵呵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原因的?

4. 根据凯恩斯理论,一国经济衰退根本原因有哪些

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来抑制经济衰退。
具体的方法,比较典型的就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通过提高政府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加。
用ISLM模型来分析的话。就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会让IS曲线外移,从而让生产总量Y增加,同时也会增加利率R。这种前提下,总需求AD曲线也会外移,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5. 29年至33年的经济大萧条用凯恩斯三大假设怎样解释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的比重。此项比重递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一些。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

其次,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因此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汇报率就会下降。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第三,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2.谨慎动机。为了应急,防止意外,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3.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效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

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29年至33年的经济大萧条用凯恩斯三大假设怎样解释

6. 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弱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采用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弱化对经济发展干预的重要举措,故答案选C,A B D三项是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的举措。    

7. 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面对"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是怎么失灵的?

滞胀滞胀,所谓滞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则是指通货膨胀.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经济增长面临停滞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搭
  配进行刺激,就是往市场里面注入流动性以带动经济发展走出停滞的局面.
  但是,由于还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本身就说明经济是过热的,如果再注入流动性最后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货膨胀必然会危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固凯恩斯主义就失灵了.

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面对"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是怎么失灵的?

8.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

      (1)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广大的下层民众也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3)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它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本题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导入来考查相关知识。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核心来回答;第二问实际是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第三问是第二问的延续,回答时需要注意凯恩斯主义并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仅仅是根据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来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