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的历史

2024-05-05 22:56

1. 石桥镇的历史


石桥镇的历史

2. 石基镇新桥村有什么历史?

 
  石基镇 - 简介
  广场石基镇历史悠久,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建番禺郡以来,渐有中原军民南移入居境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石碁成村于明初,因村头称“龟如石”处有一石质碁(棋)盘及石质碁(棋)子而得名。
  石基是个文明古镇,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传统浓郁。
   
  曾涌现出教育家、书法家麦华三,一代武术宗师黄啸侠等著名人物;拥有享誉盛名的沙涌鳌鱼舞、 大龙孔子诞、凌边乞巧节等民间文化艺术和历史悠久的傍东流芳堂、石基同安社、新桥九成书院等名胜古迹。
  其中沙涌村凭借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石基镇 - 行政区划
  小镇风光石基镇辖区有29个村分别为:大刀沙村;塱边村;莲塘村;海傍村;长坦村;新水坑村;南浦村;官涌村;新桥村 ;傍江东村;傍江西村;茶东村;低涌村;石岗东村;大龙村;金山村;旧水坑村;凌边村;罗家村;石岗西村;前锋村;桥山村;沙涌村;石基村;文边村;小龙村;雁洲村;永善村 ;竹山村。
  7个社区分别为:东怡社区;美心社区;城市花园社区;金海岸社区 ;金龙社区 ;岐山社区;大龙社区。
  
  石基镇 - 文化艺术
  龙船比赛粤韵飞扬乐万家 
  —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曲艺晚会在石基镇举行
  2007年12月13日晚,文化中心影剧院欢声笑语、粤韵飞扬。
  由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番禺区文化馆主办、石基镇文体中心协办的“虾腔名曲欣赏会”在石基镇隆重举行。
  上千名曲艺爱好者齐聚一堂,尽享粤曲盛宴、文化大餐。
  当晚的节目精彩不断、掌声不断。
  既有广东省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先生带来的《王大禹供状》、也有金鳌乐社带来的折子戏《夜战马超》。
  此外,还有张锦锡、潘楚红、樊春荣、何凤妹等人带来的《白玉红梅》、《摘缨会》等精彩的粤曲。
  折子戏《幽会小周后》把曲艺晚会推向了 *** ,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的回应。
  其中,《夜战马超》的表演者江健平和陈志伟都是石基二中的在校学生,此节目曾荣获“番禺区私伙局大赛“大岗赛区”的第一名。
  这充分展示了石基镇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一代优秀的粤剧曲艺人才正在迅速成长。
  追问
  没有新桥村的?
 追答  不好意思真的没有
   

3. 石桥乡的历史沿革

1953年建石桥乡,1958年改石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66.3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北石桥、东石桥、仙人桥、平陵、西石桥、黄陀、张村、南侯、胡指挥、申庄、纳贤、百冢、南高庄13个行政村。

石桥乡的历史沿革

4. 石桥乡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5000多年前,葛天氏部落就在该乡一带休养生息。夏后帝启即位后,将治水有功的伯益的大儿子若木封为徐(今徐州一带)伯,封他的二儿子飞廉为葛(今河南宁陵一带)伯。据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因此,葛地也叫葛国,俗称葛伯国。都城在该乡西北葛伯屯西侧。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刘氏始祖澄公率家眷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宁陵县柳园村。明嘉靖年间,甲午科举人刘氏后代刘石桥北迁于此,村以其名而得,叫刘石桥。老二居住在石桥西北,称为刘二桥,老三刘一风,号花桥,居住在石桥西,称为刘花桥。清朝末,为防御贼寇,此地建堡筑寨,形成集会,称为石桥集,简称石桥。石桥乡 在明代属长乐乡,为长五野。民国初期,全县设5个区,石桥属中区,为石桥集。民国30年(1941年),日伪县政权将全县改设为3个区,石桥属一区(城关)。民国34年(1945年),石桥、金厢为乡。1949年,宁陵解放,全县设5区1镇,石桥属四区,时石桥、祁庄、万集为乡。五门刘为五区区政府所在地,时坡里、吴良吉为乡,归属五区。1951年,全县设6区1镇,石桥属六区,时万庄、吴良吉、祁庄、万集等为乡。坡里为乡,归属五区(逻岗)。1955年,全县撤消区建制,合并为32个乡,石桥、五门刘仍为乡。1957年,全县合并为17个乡,石桥仍为乡。1958年,全县撤乡合并为13个人民公社,石桥为人民公社。1977年,增设金厢人民公社,将所辖董庄、余庄寨、金厢划归金厢人民公社。1982年,撤销金厢人民公社,将原金厢人民公社所辖金厢、董庄、余庄寨重新划归石桥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乡,石桥公社改为石桥乡。2009年12月,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称石桥镇。至今。

5. 新桥村的革命渊源

在徐闻,人们都知道新桥村是一条有着革命斗争传统的村庄,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武工队、地下党革命同志、人民武装部队的落脚点。解放前,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就利用这里做据点,以新桥为联络点开展革命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审批为革命老区村庄。早在1943年,日军小股从白沙埠到新桥村来扫荡,村中青年周发强就组织青壮年10多人拿起祖传的长枪、大刀等伏于村后打击日军,双方经过激战一阵后,打死日军一人,日军也被迫拖尸撤退。1948年,新桥村民周发强组织同心会和民兵队组织。1949年初,徐闻党组织负责人谭国强到新桥活动,周发强根据指示,扩大组织,把联络点改为地下交通站,将新桥村同心会周昌书、周运凯、周明振吸收地下交通站工作,周发强任站长,该站主要是传送情报、接洽过往中共地下党的革命同志。1949年2月,中共徐闻武工队来新桥村开展工作,建据点,新桥村民把粮食500公斤送给武工队食用,又以同心会成员为基础成立了村队(民兵),把“同心会”改为“农会”,还成立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在农会、妇女会的发动下,在村里办起了妇女识字班,组织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使妇女在日后的斗争中追求平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战,常为村队、武工队、部队做饭、补洗衣服、救护伤员、侦察敌情、站岗放哨。1949年9月上旬,新桥村周昌书、周运凯、周祥生等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新桥村的党小组,这也是雷南地区最早的农村党小组之一。据统计:从1947年秋到1949年秋,新桥村群众筹钱、筹粮供给中共徐闻武工队共捐款大米5200多斤,光银200个,国币3200多元。自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止,全村抗国民党粮6800多斤抗日响钱2300多元,减财主租谷15000多斤,减息金额5700多元,废除债金额有35000多元。而在解放海南岛的支前工作中,解放军第43军127师379团团部和一个连进驻新桥村,新桥村群众更是热情接待子弟兵,自动让房间、学校、祠堂给大军住宿,为部队捐款粮食4000多市斤,马草300多担,木柴400多担,木料40立方,杂竹1500多条,石头(筑临时码头)200多立方,修道路长达3公里多,为解放海南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桥村的革命渊源

6. 石桥镇的历史沿革

1940年设石桥乡,1958年改石桥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银朝、红山、阳华、大堰、向庄、端冲、杉木、檬子、石粱、农丰、阳光、五甲湾、大王山、新屋咀、黄荆湾、大屋基、秦家坝、凤风坳、永定、甲冲、毛岩、银岩、新民、优胜、顶峰、吉祥、太平27个行政村和石桥街、石桥新街2居委会。 2004年,面积87平方千米,辖27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43882人。

7. 石桥镇的历史沿革

唐宋以前周石桥镇境属扬州邑。春秋石桥镇域属吴,吴亡入越,越亡入楚。战国时期,楚东侵至泗水,故石桥境域属之。秦政元年(公元前221)秦始皇并吞燕、赵、齐、楚、韩魏统一全国,分设郡、县制、置三十六郡。灭楚后,置历阳县(今和县)、怀德县(今星甸、石桥境域)属九江郡。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收天下兵器铸铁人12樽,统一全国度、量、衡。十寸为尺,寸、尺、斗、担均为十进位。惟秤不同,十钱为两,十六两为斤,百斤称担。汉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怀德属淮南国。东汉分十三州、郡,怀德属扬州邑。三国时期(公元220?D265年)怀德属魏。章武元年(221)魏派曹仁大司马、督诸军据乌江,屯兵怀德。西晋太康元年(280)晋命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帅兵伐吴,吴派丞相张悌迎战于历阳。东晋咸和二年(327)历阳太守苏峻反晋,自横江登牛渚,为晋军陶侃所杀。北齐天宝六年(555)冬,北齐与梁,协和联盟于历阳,改历阳为和州。隋大业十三年(617),山东农民赵义军首领杜伏威,攻占历阳,自称总管。明清以前唐咸通九年(868),赵义军首领庞勋率部进驻乌江,占领和州。广明元年(880),赵义军首领黄巢攻占滁、和二州。五代显德五年(958),二月,柴荣率兵攻克淮南十四洲,以江为界。南唐失和州,侨置于太平州(当今滁县)谓新和州。南宋建元三年(1129),十月,金兀术第一次侵犯和州,次日再犯州,守城防御使李涛以城降。建炎四年(1130),九月,进仕赵霖率领民兵收复和州。民国前明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朱元璋率农民赵义军攻占和州,六月一日,带领徐达。常遇春,廖永安等水师,从杨林河口渡江,大破采石矾,乘胜进取太平。洪武九年(1376)建江浦县,边邻怀德(今星甸、石村庙)。建文四年(1402)御史刘观游驷马山。宣德九年(1434)春夏连旱,河塘涸裂,禾枯竭,民食草根、树皮,饿死众多。弘治元年(1488)久无雨,旱 。三年(1940)夏末,大雨,冬降大雪一个多月。正统六年(1441)、州(和)境9乡,35都,6镇,怀德乡在州北70里(今星甸镇)下辖西九都,汤集,西十都(今石村)。嘉靖二年(1523)夏秋大旱,禾苗枯绝。三年(1524)夏疫游行死相枕于道。五年(1526)十月,免征各卫所屯粮。十年(1526),御史张心勘定听民,认垦 科怀德,遵教等草坊。十四年(1535)蝗 严重。二十三年(1544)夏、秋无雨。隆庆元年(1967)知县王之绸令石桥诸多会文青山寺,曰:青锁会。(《碑乘》)正德七年(1576)夏,流贼刘六等犯境,典史谈杰率民兵驱至驷溃山,斩其前锋,余众溃《碑乘》万历十五年(1587)火水连月,圩埠尽泛,民居荡没,哭声遍野。二十七年(1589)大旱。三十二年(1604)夏无雨。四十五年(1617)秋旱。崇祯十一年(1638)旱荒。十三年(1640)久无雨。十四年(1641)旱荒歉收。清顺治九年(1652)少雨减收,谷价腾贵。康熙二年(1663)和含大水泱及怀德境。十八年(1679)久不雨,民失收,食草根树皮。免江淮旱灾额赋。十九年(1680)麦大稔。八月祥云满天氤 离奇,似轮如 ,五色万状。冬至日,西方有星光芒如练,直贯北斗百日方没。二十九年(1690)十一月,大雪积阴五十日。四十一(1702)正月朔,太白经天,太阳尽见二十二日,夜有星陨如箕,赤天烛天,天鼓鸣。雍正元年(1723)飞蝗蔽损庄稼。四年(1727)划石桥境隶西乡辖十二保。乾隆十三年(1723)全年无透雨。嘉庆十九年(1814)久无雨,河塘裂,卖牛马,当田地,买谷物,以渡生。道光元年(1821)山地旱,圩淹没。十五年(1835)旱、蝗二灾并发。咸丰元年(1856)秋大旱,飞蝗蔽野,饿死者无数。八年(1864)皖道陈玉成勾结捻军掠石桥薛家口,筑垒大刘庄,北军鞠殿华,富明阿及协领博乌分五路迎击,平石桥,毙贼数千。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大雨,山洪泛滥,圩田淹没。十七年(1891)六月旱,蝗成灾。三十年(1894)石桥境地分属石碛乡和星甸市。宣统元月(1909)四月旱,民谣起,“宣统宣统无水泡种”。解放前中华民国(1914?D1949)民国三年(1914)设立江浦县第三区第三国民小学,即王村小学。十年(1921)石桥境划归第四区,分漫石乡和石村乡。十四年(1925)十月九日,奉军溃部由江宁镇北渡江经石桥境沿途纵掠,受灾尤酷。十七年(1928),设石村、石桥、漫家庙、王村庙四所国民小学。分别由王安德、胡彰 、陈维栋、蒋仕道任校长。十八年(1929)改设漫家庙,石桥、石村、王村为镇建制。当年大旱,县赈粮赈银。二十年(1931)秋大水,山洪发。二十三年(1934)秋无雨,河塘涸,田龟裂,禾苗枯,高温43度为百年未见。二十七年(1938)四月十二日,县政府在三户汤(今归和县)重建,同时成立保安团。经代江苏省长德勤批准,姚镜涵任县长兼司令。姚走后由何汉武接县长兼司令。县政府机关由大赵祠堂迁胡家 、漫家庙孙村庵、八大禁等地。二十八年(1939)七月,新四军江北济南纵队四连抵石桥境西地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二十九年(1940)五月,中共江和全工委成立,胡克诚任书记。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五日,日军入侵石桥、漫家庙、王村庙,筑堡清乡,制造“血染三甲村”,“火烧干子刘”两大惨案,犯下滔天罪刑。十日,成立维持会。十一月成立伪石桥乡政府,滕姬岂任伪乡长。同年秋,国民党桂系白崇喜部属秦南甫溃兵在青山同尾随追赶日军占领石村山头对峙,双方炮击一个多小时,日军伤亡众多败撤东退,国军也有少量伤亡,后西汇大部队。三十一年(1942)夏,石村庙中共党员乔正才组织地方游击武装配合江和全大队开展保卫党的交通线中枢——石村庙的抗日斗争。三十二年(1943),中共江和全县委成立,时生任书记,在八大禁、驷马山一带区域开展抗日活动,捣毁石桥日军三光洋行,袭击驻河口日伪税务所。迫使日军于四月撤离石桥、漫家庙、王村庙等据点。三十三年(1944)二月十七日,新四军和含独立大队,和江全大队在石村庙乔家岗围歼日军清乡队一个连,打死日军十人生浮十九人散逃伪军六十多人,全连武器全被缴获。7月15日,国民党171师513团和第十纵队一部分,加江浦保团400余人进攻江和全地区,占领石村庙、漫家庙等集镇,江和全大队退转香南区和县范桥、南义一带。4月19日,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谭希林率和含部队攻打石村庙顽军。23—26日,新四军二师独立旅进入和含地区,与和含部队汇师收复了漫家庙、石村庙等地区。9月10日,七师北撤,江全县委书记时生,交通站长徐皖东转入正规部队,二?D七师交通线使命结束。三十四年(1945)二月,中共江浦民主政府成立,在石村庙地区开展减租减息活动,发展武装力量。在驷马山召开参军报名大会,茆伯义父亲送子报名参军,胸佩大红花,骑着毛驴,扩大影响,革命青年刘有其、刘有国、滕新怀、刘寿生、吴夕贤、陈大财、徐佐军、苏斌、刘承炎踊跃报名参军。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保安团县大队丁祥林(绰号丁大炮)、黄家治先后驻扎石村庙、漫家庙,石桥、王村,夏:秘密杀害地下党员,中共石村乡指导员,邓本硕。新四军七师和含独立团马长贵则控石桥地区大部分农村。三十六年(1947)石桥至汤泉土公路建成,石村成为国、共两军争夺的中心。三十七年(1948)春,江全县委书记王信友,领导七、二师几个团兵力,开展“拨钉”战斗,经三昼夜围攻,迫使驻石村国军刘忠信献堡投降。全部解除顽军武装,驻扎漫家庙胡孔谋第三大队顽军星夜弃堡潜逃,石村乡人民政府成立,陈大财任乡长。北到全椒、花山、藕塘,南抵南依,陶厂长达两百公里的中共交通线,二师和七师运输枢——石村庙从此畅通无阻。二十八年(1949)二月中旬,中共江浦县委、县政府成立,王信友、石永家、分别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机关驻在石村庙街。一九四九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5军南下,先行55团抵石村一带驻防,训练,不久开赴裕溪口作战渡江。4月21日,废除保甲制,以区、乡村行政区划为单位,石村、石桥、汤集三乡属星甸区后归桥林区,隶皖北滁县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普天同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4月-1956年12月) 2013年 石桥镇与星甸镇合并为浦口区星甸街道

石桥镇的历史沿革

8. 石桥镇的历史沿革

 石桥在明代属长乐乡,为长五野。民国初期,全县设5个区,石桥属中区,为石桥集。民国30年(1941年),日伪县政权将全县改设为3个区,石桥属一区(城关)。民国34年(1945年 ),石桥、金厢为乡。1949年,宁陵解放,全县设5区1镇,石桥属四区,时石桥、祁庄、万集为乡。五门刘为五区区政府所在地,时坡里、吴良吉为乡,归属五区。1951年,全县设6区1镇,石桥属六区,时万庄、吴良吉、祁庄、万集等为乡。坡里为乡,归属五区(逻岗)。1955年,全县撤消区建制,合并为32个乡,石桥、五门刘仍为乡。1957年,全县合并为17个乡,石桥仍为乡。1958年,全县撤乡合并为13个人民公社,石桥为人民公社。1977年,增设金厢人民公社,将所辖董庄、余庄寨、金厢划归金厢人民公社。1982年,撤销金厢人民公社,将原金厢人民公社所辖金厢、董庄、余庄寨重新划归石桥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乡,石桥公社改为石桥乡。2009年12月,河南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称石桥镇,至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