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冬病夏治正当时

2024-05-07 13:00

1. 三伏天艾灸,冬病夏治正当时

 艾灸是独特的中医疗法,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三伏和三九天最合适。7月11日就要入伏了,中医讲究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人体血脉运行充盈,气血也比平常旺盛的时期,因此非常有利于吸收阳气养元固本,益于药物吸收。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艾灸的前世今生,如何通过艾灸 养生 !
      前世篇:艾草   
   艾草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在我国艾草资源丰富,药用 历史 悠久,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1.分布:分布广,遍及全国,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以蕲州者(今湖北省蕲春县)为胜,谓之蕲艾。《蕲艾传》记载:“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2.气味:植株有浓烈香气。
     
   3.最佳采摘时间:端午节。
     
   4.民间用法:
     
     
     ①端午节之际,百姓将艾草置于家中或者悬挂于门窗之上,可以“芳香避秽”,驱赶蚊虫。  
       ②用艾草煮水洗澡或熏蒸,可以消毒止痒。  
       ③艾叶也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品,可以做成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叶糍粑等食谱,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5.艾草的性味及功效: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逐湿散寒、止血安胎、扶正祛邪等功效。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将越来越广。
     
     
      今生篇:艾灸的现代之用   
     
     
     
     
     
     
   1.艾灸:将艾炷点燃,使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一曰持久,二曰火热,重点在于用艾热持久的刺激,贵在坚持。
     
   2.艾灸的治疗作用:持久的温热作用与艾草的药物作用。
     
   3.艾灸的治疗方法
     
   ①艾条灸
   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也可在艾绒中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药物艾条,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方法。
     
   ②麦粒灸: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涂抹活络油固定,线香点燃,任其自燃。灸2 3炷即可。适用于各类痛症,及神志昏迷不清。
     
   ③隔姜灸
   将生姜切成0.2 0.3厘米厚的姜片,再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把姜片放在穴位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 9炷,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
     
   ④隔盐灸
   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将艾炷放置于盐上,点燃,一般每次灸6 9炷。因本法只用于脐部,故又称神阙灸。
     
   4.艾灸的适应证
     
     
     ①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②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③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④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艾灸治疗的禁忌
     
   ①不宜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灸疗。
     
   ②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不宜进行灸疗。
     
     ③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具体辩证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作者:中医科 张曦元 

三伏天艾灸,冬病夏治正当时

2. 冬病夏调~三伏灸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调理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灸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因过敏和体虚引起的某些难治之症。
  
 调理范围
  
 1、肺系。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尤其是脾肺气虚的鼻炎;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尤其是哮喘,把握住夏天这个大好时节,对于根治哮喘非常关键。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病机制是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尤其是三脏的阳气不足,津液不能正常运化利用,而变成了“痰邪”潜伏体内。更加之外邪诱发,触动体内痰邪,两者相互搏结,阻塞气道,气机升降不利而发为哮喘。当然哮喘中医大致分寒热两种不同的证型,但最常见的是寒性证型。
  
 2、脾胃。脾虚的孩子,尤其是脾气(脾阳)不足的孩子。面色淡黄,眼袋暗;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手脚容易冰冷;大便不成形、黏腻、先干后溏。
  
  
 
  
 3、肾系。遗尿,孩子尿床,多为肾阳不足,阳气固摄不足;借助夏季天地阳气旺盛的时机,补充孩子亏少的肾阳。

3. 冬病夏治三伏灸的好处

 冬病夏治三伏灸的好处
                         “三伏灸”是中医科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进行冬病夏治的疗法。那么冬病夏治三伏灸的好处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处: 
         解暑, 祛湿,祛寒,降火。因为艾灸补充的的是 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 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 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三伏天艾灸的第二大好处是: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这就是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 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 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 补品等无法
         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 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三伏天艾灸的第三大好处: 
         祛病愈病 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寒 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 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 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三伏天艾灸的第四大好处: 
         延年益寿。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 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 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 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天艾灸的第五大好处: 
         修心养性,也是最有收效时机。从因果的角度 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 疾病缠身,慢性病、疑难病,长期依赖药 物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事业障病,冤亲债主病。从中医的角 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 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 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 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 开阔,病痛逐渐解除,理解力逐渐增强, 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 地感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 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三伏天“灸疗”,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十个女人十个寒,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
          延伸阅读: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

冬病夏治三伏灸的好处

4. 伏灸的冬病夏治疗效好

三伏天灸疗法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天灸,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属于“冬病夏治”的一种疗法。“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反向思维的运用,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阳气在表,夏季养生宜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针刺(俗称“打伏针”)或艾灸(俗称“施伏灸”)、敷贴,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极好机会,它是采用在穴位上敷贴药物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方法,即在三伏里每伏的头一天,将配好的中药碾成粉末后,制成药膏,分别贴在人体不同的穴位上,过4-6小时后自行取下,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方法就是这么简单实用。

5. 三伏艾灸一天,胜过冬季两三天

有不少没有接触过中医的朋友都有一个疑问:“夏季天气炎热,阳气这么足,还要继续艾灸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夏天可以用艾灸吗?夏天艾灸有何好处?夏季艾灸要注意什么?等问题。
  
  一、夏季能艾灸吗?
  
  
 中医认为,现代人大都体寒、阳虚,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健康问题。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中医主张的“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便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夏季艾灸有什么好处?
  
  
 ① 夏天毛孔扩张,艾灸拔山之力更加能够渗透筋骨痛处,发挥奇效,夏天艾灸一日,胜过冬天灸2~3日。
  
  
 ② 夏季人的阳气升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艾灸,得天阳之助,如虎添翼,驱散周身百骸内的阴寒病根!
  
  
 ③ 夏天艾灸未雨绸缪,是为秋冬储备阳气,使冬季亦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黄帝内经》中经常说到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艾灸,堪称顺应天时,比我们吃什么补药都要好!
  
  
 夏季艾灸,尤其是三伏灸,升阳气,温阳、助阳、驱除寒邪优势明显,特别是冬天有备受慢性疾病困扰的人,千万不要错过了。
  
  
 三、哪些病症最适合三伏灸?
  
  
 许多冬季难以调理的疾病,到了夏天都会变得比较容易办到。特别是一些慢性顽固病,夏天三伏灸调理后效果往往显著。
  
  
 ①慢性呼吸疾病:比如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这些,多属于寒症,这些病在冬天都是很顽固的。
  
  
 夏天就不同了,"寒者温之",作为一年中阳性最盛的季节,占据了天时人和,艾灸之阳与天地阳气相辅相成,同气相求,事半功倍。
  
  
 ②女性疾病:主要是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等,病机主要是肾气不足、肾阳虚弱,痰淤阻滞。
  
  
 ③ 消化系统疾病:有的人一吃冷饮就易胃痛,空调房待久了就频频拉肚子,如果放个热水袋在肚子上,他们可能会觉得舒服些,这些多属于脾胃虚寒,适合艾灸。
  
 四、哪些人更适合三伏灸?①中老年人:人过半百,阳失其半!
  
 
  
  
 中年之后,人的脏腑肌体功能慢慢退化,体内阳气日渐衰微,所以一到冬天,老人家是非常怕冷的,并且会患各种寒邪疾病,趁着夏天艾灸,补充身体里的元气就十分有必要。
  
 
  
  
 ②先天后天阳虚气虚者,特别是女性
  
 人的体质各有差异,有先天体质偏虚弱的,也有后天体质虚弱的,特别是肾阳气虚,不论先天后天,寻常方法难以调理,这时候就可以在夏天艾灸之气与天地阳气交汇之时,艾灸补阳穴位,改善虚弱体质。
  
 ③孩子
  
  
 许多孩子讨厌吃饭,主要是因为脾胃不够强壮,无法快速消化食物,食欲又怎么会好呢?
  
  
 
  
  
 而在夏天艾灸,可以好好地强壮脾气胃气,给孩子的脾胃加一把火,运化能力增强,孩子食欲好,营养充沛,不止长得快,到冬天也会少生病。
                                          
  五、2019年三伏灸详细时间表 
  
  
 ①入夏排毒
  
  
 
  
  
  5月06日--6月12日,夏季的开始,这时的阳气在上升的同时开始逐渐积累并向周围输布......
  
 
  
  
 ②伏前培元
  
 
  
  
 6月13日--7月11日,夏季是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
  
 
  
  
 ③初伏驱寒
  
 
  
  
 7月12日--7月21日,即一伏即一阴即少阴,主心经肾经,主心肾……
  
 
  
  
 ④中伏清养
  
 
  
  
 7月22日--8月10日,即二伏即二阴即厥阴,主心经肝经,主心包经,主肝胆。
  
 
  
  
 ⑤末伏化瘀
  
 
  
  
 8月11日--8月20日,即三伏即三阴即太阴,主脾经肺经,主脾肺……
  
 
  
  
 ⑥伏后固本
  
 
  
  
 8月21日--9月01日,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三伏
  
 
  
  
 这是一年一度艾灸好的时机
  
 
  
  
 要抓住机会为身体注入活力以备寒冬
  
 
  
  
 
  
  
 
  
  
 
  
  
 
  
  
 艾灸后你一定要知道的这14种身体反应
  
 1、 出汗:是皮肤排毒的一种体现,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 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 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 拉稀: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道有问题,或者应该注意有肿瘤发生。
  
 
  
  
 
  
  
 
  
  
 5、 咽喉肿痛牙痛等: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6、 发烧:此种症状一般发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会退热,降火气。
  
 
  
  
 
  
  
 
  
  
 7、 原有的慢性病会反复: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自己寻找出路。
  
 
  
  
 
  
  
 
  
  
 
  
  
 
  
  
 
  
  
 
  
  
 8、 头晕耳鸣眩晕: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者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 灸感的走窜:这是很好的反应,暗示着经络的通畅。
  
 
  
  
 
  
  
 
  
  
 10、 妇科疾病:灸后初期出现经期推迟或提前,有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间,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
  
 
  
  
 11、 排寒: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灸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同时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
  
 
  
  
 
  
  
 
  
  
 
  
  
 
  
  
 12、 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节艾灸后更为易于上火。艾灸擅长的是补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虚寒的程度,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2、灸前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属火,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3、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太溪、或者盐水泡脚,以引火下行,并注意饮食清淡。
  
 
  
  
 13、 灸后有水泡: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起的(烫伤除外);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针刺破,每天对着患处继续艾灸,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也可以用针刺破后将艾灰直接涂到水泡上,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出,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患处尽量不要碰水。
  
 14、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三伏艾灸一天,胜过冬季两三天

6. 喵医生中医科普之冬病夏治の艾灸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可以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扶阳固脱,挽救垂危;可以升阳举陷,回复机体的正常功能;可以拔毒泄热,调节机体功能;可以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艾灸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艾灸盒灸。
  
  直接灸是将艾柱直接放置于穴位皮肤上来施灸。根据对皮肤的刺激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瘢痕灸。注意灸时温度的控制,瘢痕灸会引起局部组织烫伤,有化脓、结痂的可能,注意避免感染。
     
  间接灸是用其他物品如盐、姜、蒜、附子等将艾柱与皮肤隔开的一种灸法,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隔姜灸适用于一切虚汗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腹泻、风寒湿痹等症。隔蒜灸适用于痈疽、未溃疮疖、无名肿痛、蛇蝎虫毒所伤等。隔盐灸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四肢厥冷、淋病等。隔附子灸适用于各种阳虚病症。
     
  艾条灸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温和灸时施灸者左手中、食指放于灸穴两侧,以感知患者皮肤受热程度,一次温经散寒、散寒祛邪。回旋灸在上期的视频中有所体现,将艾条旋于施灸的部位上,距离皮肤3cm,平行往复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使皮肤有温热感。雀啄灸,顾名思义艾条的一段对准穴位,上下移动,如鸟雀啄米样施灸。
     
 艾灸盒灸即艾灸盒至于平坦的应灸部位,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至于铁纱上,盖上盒盖。艾灸盒打开的大小程度可根据温度调节。

7. 三伏天艾灸能冬病夏治 常按摩哪几个保健穴位?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保健穴位:
  1、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3、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常常用于调理: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4、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常按摩涌泉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时,涌泉穴最大的作用是降火!建议进行三伏灸的灸友每天晚上泡脚后再睡觉,这样可以引火下行!
  以上这些穴位,在三伏天艾灸,会极大的提升你身体内的元阳!

三伏天艾灸能冬病夏治 常按摩哪几个保健穴位?

8. 三伏天艾灸能冬病夏治 常按摩哪几个保健穴位

穴位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治疗疾病的工具,利用好了,可以借助它达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能力。

1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单的取法是,第一步,取膝盖旁两个凹陷处,寻找膝盖外侧的凹陷,这就是犊鼻穴。第二步,伸出手,取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合并,以中指重点为准,量出四指的长度,这就是三寸。
第三步,找到胫骨,以中指宽度为一横指。
判断标准:位于骨头缝隙之间,以酸胀度为宜
2
足三里功效:作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刺激它具有补益胃气的作用。古语又说,它有大补功效,常按足三里,胜食老母鸡的作用。长期坚持刺激它,有长寿的效果
3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足内踝尖上3寸。为主要保健穴。三寸的取法和足三里一样,不多复述。它有着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的作用
4
据说药王孙思邈常年坚持按压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晚年身体强健,很是长寿。希望这条经验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事项
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还要注意身体锻炼。不能全部依赖穴位的作用。
少食油腻甜食,饮食清淡,热爱运动也是养生秘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