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历代国君都有谁?

2024-05-13 06:49

1. 燕国历代国君都有谁?

燕国历代国君列表:
燕惠侯——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前254年――前222年。

燕国介绍:
燕国(青铜器铭文作匽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  战国七雄之一。 
燕,《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国都城记》认为召公所封的燕地在燕山之野,燕国因燕山而得名。
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 ,燕地为燕国始封地。燕桓侯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齐桓公打败山戎之后,燕庄公逐渐营建上都蓟,并逐渐迁都于此,至燕襄公时上都蓟就成为燕国的国都。

燕国历代国君都有谁?

2. 燕国历代国君都是谁?

燕国历代国君是冯和,冯安,慕容云,冯跋,冯弘。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
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龙城。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主要介绍
冯跋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为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
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均保持友好关系,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帝,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冯跋子冯翼,自立为帝,改元大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燕

3. 燕国的末代国君是谁

  燕惠侯 38 (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 36 (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 24 (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 2 (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 36 (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 18 (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 13 (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 7 (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 33 (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 40 (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 16 (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 15 (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 13 (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 19 (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 6 (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 4 (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 9 (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 7 (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 5 (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31 (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 38 (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16 (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 24 (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 姬载 42 (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 11 (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 29 (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 12 (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 姬平 9 (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 姬职 33 (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 7 (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 14 (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 3 (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 姬喜 33 (前254年――前222年)

  春秋战国燕国(南燕国)
  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此燕国为姞姓,一直延续到春秋,《左传》记载隐公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桓公十二年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十三年公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十八年王子克奔燕,庄公十九年卫师、燕师伐周,二十年郑伯执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所说的都是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儵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5990.html?wtp=tt

燕国的末代国君是谁

4. 燕国历代国君有哪些?

燕国历代国君如下:
1、燕惠侯:前864年—前827年在位,38年;
2、燕厘侯:前826年—前791年在位,36年;
3、燕顷侯:前790年—前767年在位,24年;
4、燕哀侯:前766年—前765年在位,2年;
5、燕郑侯:前764年—前729年在位,36年;
6、燕穆侯:前728年—前711年在位,18年;
7、燕宣侯:前710年—前698年在位,13年;
8、燕桓侯:前697年—前691年在位,7年;
9、燕庄公:前690年—前658年在位,33年;
10、燕襄公:前657年—前618年在位,40年;
11、燕前桓公:前617年—前602年在位,16年;
12、燕宣公:前601年—前587年在位,15年;
13、燕昭公:前586年—前574年在位,13年;
14、燕武公:前573年—前555年在位,19年;
15、燕前文公:前554年—前549年在位,6年;
16、燕懿公:前548年—前545年在位,4年;
17、燕惠公:前544年—前536年在位,9年;
18、燕悼公:前535年—前529年在位,7年;
19、燕共公:前528年—前524年在位,5年;
20、燕平公:前523年—前493年在位,31年;
21、燕孝公:前492年—前455年在位,38年;
22、燕成公:前454年—前439年在位,16年;
23、燕闵公:前438年—前415年在位,24年;
24、燕简公:姬载年前414年—前373年在位,42年;
25、燕后桓公:前372年—前362年在位,11年;
26、燕后文王:前361年—前333年在位,29年;
27、燕易王:前332年—前321年在位,12年;
28、燕王哙:姬哙,前320年—前317年在位,4年;
29、燕王子之:子之,前316年—前314年在位,3年;
30、齐宣王:妫辟疆,前313年—前311年在位,3年;
31、燕昭王:姬职,前311年—前279年在位,33年;
32、燕惠王:姬乐资,前278年—前272年在位,7年;
33、燕武成王 前271年—前258年在位,14年;
34、燕孝王 前257年—前255年在位,3年;
35、燕王喜 姬喜 前254年—前222年在位,33年。

燕国历史: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公元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公元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5. 燕国的末代君王是谁

  燕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国君 姓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燕惠侯
  前864年-前827年 38
  燕厘侯
  前826年-前791年 36
  燕顷侯
  前790年-前767年 24
  燕哀侯
  前766年-前765年 2
  燕郑侯
  前764年-前729年 36
  燕穆侯
  前728年-前711年 18
  燕宣侯
  前710年-前698年 13
  燕桓侯
  前697年-前691年 7
  燕庄公
  前690年-前658年 33
  燕襄公
  前657年-前618年 40
  燕前桓公
  前617年-前602年 16
  燕宣公
  前601年-前587年 15
  燕昭公
  前586年-前574年 13
  燕武公
  前573年-前555年 19
  燕前文公
  前554年-前549年 6
  燕懿公
  前548年-前545年 4
  燕惠公
  前544年-前536年 9
  燕悼公
  前535年-前529年 7
  燕共公
  前528年-前524年 5
  燕平公
  前523年-前493年 31
  燕孝公
  前492年-前455年 38
  燕成公
  前454年-前439年 16
  燕闵公
  前438年-前415年 24
  燕简公 姬载 前414年-前373年 42
  燕后桓公
  前372年-前362年 11
  燕后文王
  前361年-前333年 29
  燕易王
  前332年-前321年 12
  燕王哙 姬哙 前320年-前317年 4
  燕王子之 子之 前316年-前314年 3
  齐宣王 妫辟疆 前313年-前311年 3
  燕昭王 姬职 前311年-前279年 33
  燕惠王 姬乐资 前278年-前272年 7
  燕武成王
  前271年-前258年 14
  燕孝王
  前257年-前255年 3
  燕王喜 姬喜 前254年-前222年 33

燕国的末代君王是谁

6. 燕国历代国君有哪些?

燕国历代国君列表
燕惠侯38(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36(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24(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2(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36(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18(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13(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7(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33(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40(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16(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15(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13(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19(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6(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4(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9(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7(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5(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31(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38(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16(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24(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姬载42(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11(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29(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12(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姬平9(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姬职33(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7(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14(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3(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姬喜33(前254年――前222年)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 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7. 战国里燕国的皇帝是姓慕容的吗?

后燕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 

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了前秦的前燕有势力贵族慕容垂于384年集合鲜卑建国。385年起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394年灭西燕。统治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 

407年被北燕所灭 
前燕慕容俊、后燕慕容垂、西燕慕容永、南燕慕容德,409年冯跋举兵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帝,建都龙城 ,之后冯跋继立,史称北燕。

战国里燕国的皇帝是姓慕容的吗?

8. 慕容氏建立的各个燕国,各亡与哪国?

后燕(亡于北燕)、前燕(亡于前秦)、西燕(亡于后燕)、南燕(亡于东晋)。
1、后燕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输给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23年。
2、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前燕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
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
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北)。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
357年,定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
3、西燕
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史家称其为西燕,属于慕容氏诸燕之一。定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
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崔鸿撰《十六国春秋》时未对该政权独立列出,不在十六国时期16国之内。
394年被后燕所灭,历7主,共10年。
西燕在慕容永在位期间统治疆域最大,计有上党、太原、武乡、建兴(今山西晋城)、西河(今山西离石)、新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和河东(今山西运城)共八郡,总领人口七万六千余户。
4、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
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

扩展资料:
慕容部为鲜卑之一支。鲜卑自鲜卑山南迁以后,分布至饶乐水。据王沈《魏书》所载,檀石槐时鲜卑中部大人的所在地,自右北平(治今河北省平泉县)以西至上谷(治今河北省怀来县)塞外之地,慕容为中部大人之一。
故慕容部此时的分布当在西拉木伦河上游,即今河北省平泉县北至西拉木伦河西段地区。在向四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汉族、夫余、宇文氏、高句骊等民族成分。
曹魏初年,慕容廆(又作若洛廆、弈洛瓌)曾祖莫护跋率领部落向东南移动,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郡。238年(景初二年),从司马懿讨辽东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
始居于僰城(三国时属昌黎郡,今辽宁省锦县或义县西北)之地。莫护跋二传至涉归(亦作弈洛韩),又迁居于辽东(治今辽宁省辽阳市)之地。
284年(太康五年),涉归死。次年,慕容廆继位,灭夫余。越年,攻辽东郡,失利,夫余王因晋军之助,得以复国。当时,宇文、段氏二部渐强,与慕容部常有冲突。
慕容廆遂于289年(太康十年),遣使附晋,被封为鲜卑都督。并对段部“卑辞厚币以抚之”,娶单于段阶之女为妻,结成联姻,生皝、仁、昭。又以辽东僻远,由辽东北部南下,迁居于徒何(徒河)之青山(今辽宁省义县东北)。
初以游牧为业,倏往忽来,驰骋无定。294年(元康四年),徙居大棘城(即棘城、僰城),教以农桑,开始农业定居生活,学汉人法制。
永嘉(307—313年)初,廆自称鲜卑大单于。西晋愍帝、东晋元帝均遣使封之为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辽东公等。廆表面上尊崇东晋,实则欲借尊王之名,行扩土之实。
313年(建兴元年),取得段氏徒何新城(即徒河城或屠河城,今辽宁省锦州市,其新城一说在旧宁远县附近)。319年(太兴二年),打败围攻棘城的数十万宇文、段部及高句骊联军,尽得辽东之地,做了平州刺史。
其疆域,位于段部之东,隔辽水(今大凌河)就是慕容部,相当于东汉时的辽东属国及其北徼,包括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锦西县、阜新市及朝阳市等地。
慕容廆在位期间,比较突出的政绩是立侨郡县,安置汉人,注意劝课农桑,发展社会生产。慕容氏据有辽西之后,山东、河北部分汉族世家率领宗族、乡里、部曲、佃客一起投奔慕容氏,有的率众达数千家。
辽东一带原来地广人稀,只有1万多户,至公元4世纪初,人口增加10倍左右。慕容廆除了教民稼穑以外,并在江南求得桑种,在辽川发展养蚕业。对于投归的汉人,设置侨郡县进行统治。
史称:“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
并选拔贤才,委以庶政,充当谋士,职居显要,引为宾友。并以“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皝率领国胄束脩受业焉。
廆览政之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说明慕容廆注意起用汉族士人,实行汉化,以适应日益向内地发展,建立封建政权的需要。后又进一步提出慎刑、选贤、重农、禁酒色、退便佞等,为其子孙进据中原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燕
百度百科——前燕
百度百科——西燕
百度百科——南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