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2024-05-05 23:28

1. 宜宾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曾任总政治部秘书长的孙炳文
孙炳文,字浚明,1885年(清光绪11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的城郊魏家山。有兄弟姐妹十一人,孙炳文排行第九。父步蟾,务农为业,家贫寒,生计艰难,常求助于亲友。他有个富绅之家的姐夫为富不仁,偶有求助,辄遭拒斥。孙炳文屡受其辱,因而对之深恶痛绝,并由此对贫富不均的封建社会萌发出不满情绪。


文坛泰斗阳翰笙
追求真理 投身革命
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著名革命作家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镇。原姓欧阳,名本义,又名欧阳继修,阳翰笙是他的主要笔名。


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余泽鸿
余泽鸿,字世恩,名晓野、因心。1903年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乡。
余泽鸿的父亲余淑皋,有田地30余亩,家境宽裕,为人勤朴。其叔余春凯,是长宁县教育界名流,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余泽鸿少年时代受其影响颇深。
余泽鸿少时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秉性正直、刚强,在私塾馆读书时,反对封建礼教制度。一次,见到老师余永隆打、骂学生,他立即据理抗议。


哲学大师唐君毅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以“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理想之人文主义的代表”、“现代新儒家的一代宗师”、“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而享誉海内外学林的唐君毅先生,即是这方沃土毓出的一位学界泰斗。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即农历戊申年腊月26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普安乡周坝村水槽头故居。祖籍广东五华(古之嘉应州长乐县,今属梅县)的客家,15世祖宗禧公始由粤迁川南宜宾(清康熙年间),初为人佣工,后业农置田产于宜宾县城柏(树)溪镇金沙江对面之普安乡周坝,自其曾祖父东山先生始尊儒读书,遂成书香。其祖父树寅公,就塾读书,习八股文,未及冠而病殁。祖母卢氏,苦节一生,1920年谢世于成都,后移枢葬于宜宾故里。


川南农民运动领袖郑佑之
郑佑之,字自申,化名尤痴、张裕如、张荣山、张止民。四川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开拓者,四川党内卓越的领导人,享有“卡尔”、“马克思”、“农王”的美称。1891年3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古罗乡一个封建地主家庭。5岁接受启蒙教育,天资聪颖,11岁读完家藏各类书籍上百册,通晓诗文,被乡人誉为“秀才”。曾在荣县五显庙、自贡珍珠寺就读。15岁考入宜宾县高级小学,成绩特好,提前升入叙府联中(现宜宾市一中)。这两所学校的教员,大都有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同盟会员在学生中宣传反帝反清思想,鼓动革命。郑佑之在这里受到良师薰陶,为他后来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联中毕业后,考入成都四川高等农业学校,选学蒙藏语言文字,立志开发边疆。他勤奋好学,入学不久就撰写出《养蚕新论》等有价值的论文。


曾任红七军军长的张锡龙
张锡龙,红军高级指挥员。宜宾叙联中学、重庆中法大学、武汉黄埔军校留下了他的革命斗争史迹,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被我党送到苏联学习。曾任红十三军参谋长,红七军军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等职。他的丰功伟绩将永留青史。 


战斗英雄陈绍光
一九三八年农历五月初三中午,宜宾县高洞乡(今属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牛角咀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婴儿降生了,他就是三十二年后我国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战斗英雄陈绍光。


工人运动领袖刘华
勤奋学习 立志报国
一八九九年九月,刘华出生在四川宜宾县泥溪陈车沱的一个佃农家庭。家境虽然十分贫困,但是,饱尝了没有文化之苦的父亲,仍然节衣缩食,忍饥受辱让几个孩子上学。
刘华虽年幼,但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学习上勤奋刻苦,勤于动脑筋,有问必究,从不马虎敷衍,因而学习成绩突出。由于他出身农家,自幼养成了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他除了课堂上刻苦学习外,有空便到伙房帮助伙夫做饭、挑水、打扫卫生。正当他干得起劲的时候,却遭到一些同学的讥讽和嘲笑。有一天,几个富家子弟学生刮着脸皮说他贱,贱,贱,乡巴佬。当时,他气得脸发紫。但是,第二天他照旧去伙房帮忙,埋头干,不理睬他们。
他有很好的阅读能力,除了老师教的课本,他还阅读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里面众多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埋进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增长,面对腐朽的社会现实,他开始懂得了一些道理——眼前的社会是黑暗的,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国家是破碎的,受帝国主义欺侮的。从此,他的心胸敞开了,脑子里油然升起一种忧国忧民的激情。不知什么时候,他在自己的作业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
侯光炯,著名的土壤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四届委员。他同时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以及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六日,侯光炯走完了他人生不平凡的92个春秋。


孤胆英雄金燧
金燧(又名金克伦),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兴文县五村乡(今石林镇)红鱼村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金显模是该村的团总,家中收租400多石,是当地有名的富豪。1934年秋,他背弃了家庭,抛弃了富裕、腐朽的剥削生活,毅然参加了革命,过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艰苦生活。历任红军游击队侦察员、纵队侦察参谋、川南游击支队队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为人民求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他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惊险的战斗故事,无不使人们敬仰,至今在川滇黔交界一带广为传颂。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冲破封建网罗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
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她八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十三岁时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革命先烈李硕勋
投身革命洪流

1903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李硕勋诞生于庆符县城(今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少年时代的李硕勋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李硕勋8岁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垮台。四川保路同志会、同志军在反清斗争中表现出的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他深受鼓舞。他自觉剪去长发,穿上新装,表现出大胆的反抗精神。
1918年7月,李硕勋小学毕业。10月,父亲因病去世,李硕勋和二哥李仲耘离家赴成都求学。本打算报考四川讲武堂的他,由于年仅16岁没被录取,遂就读成都储才中学。



英风千古梁伯隆
国共合作兴北伐,冲锋陷阵我辈先; 
大业未定遭屠戮,江蒋贼奴实可恨。 
吾党楷模在井冈,赤旗挥舞振中华; 
工农大众团结起,星星之火可燎原。 
奉党指令返天府,与敌苦斗在渝蓉; 
大志未成身先碎,流芳百世主义真。 
为党为民尽生死,勇斗磨鬼志更坚; 
要杀吾头何所惧,共产真理留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梁伯隆在被敌人杀害前夕写下的就义诗。他在诗中为大革命的失败深感痛惜,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井冈山的道路,表达了自已为党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一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催人泪下。


流芳的人生报告文学 记中国夏橙之父张文湘
春光明媚。江安山野,白皑皑的橙花,开得汪洋恣肆!夏橙枝头,皎洁花团又簇拥累累硕果。花果同枝,是这种晚熟甜橙特有的奇观。三月的夏橙,白花,金果,绿叶;富丽堂皇的夏橙林,掩映着农家的幢幢新楼。一派富足兴旺! 
全国夏橙基地县,别有一番气象。 
夏橙之乡说夏橙,总是离不开夏橙引种人张文湘。在这片橙林如海的大地上,夏橙仿佛就是张文湘的化身。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参加革命后改名继雄,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现为自贡市沿滩区仲权乡竹元村)人,生于一九O五年农历五月初七日。父亲卢安炳,颇通书理,曾在自流井“有道生”盐号管帐(即当掌柜)。家里有二十石租谷的田地。母亲黄氏,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妇女,很懂旧礼教。安炳夫妇一共生了七个儿女,卢德铭是最小的一个

宜宾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2. 宜宾县的历史名人

樊一蘅樊一蘅(1573~1651)字君带,四川宜宾县人。南明进士,抗清将领。清军占领川南,樊亦病死。 江子能江子能(1881~1976)名永龄,字钟杰,四川宜宾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25年入党,历任光华大学教授、副校长、四川财经学院创院长、民盟四川省委员会委员及民盟成都市委主任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等职。 刘华刘华(1899~1925)原名炽荣,字剑华,四川宜宾县人。革命烈土,五卅运动的著名领导人。1925年12月,英勇就义于上海南市。 唐君毅唐君毅(1909~1978)原名伯毅,四川宜宾县人。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专著有20余部,学术论文数百篇。 赵景深赵景深(1902~1985)字旭初,曾用笔名卜朦胧、冷眼、邹啸。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四川宜宾县赵场(今宜宾市)人。一生出版著作约百卷,近千万字。 陈林陈林(1902~1990)原名陈思隆、陈前农,化名张树生、陈伯明,四川宜宾县人。曾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等职

3. 宜宾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曾任总政治部秘书长的孙炳文
孙炳文,字浚明,1885年(清光绪11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的城郊魏家山。有兄弟姐妹十一人,孙炳文排行第九。父步蟾,务农为业,家贫寒,生计艰难,常求助于亲友。他有个富绅之家的姐夫为富不仁,偶有求助,辄遭拒斥。孙炳文屡受其辱,因而对之深恶痛绝,并由此对贫富不均的封建社会萌发出不满情绪。

文坛泰斗阳翰笙
追求真理 投身革命
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著名革命作家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镇。原姓欧阳,名本义,又名欧阳继修,阳翰笙是他的主要笔名。

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余泽鸿
余泽鸿,字世恩,名晓野、因心。1903年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乡。
余泽鸿的父亲余淑皋,有田地30余亩,家境宽裕,为人勤朴。其叔余春凯,是长宁县教育界名流,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余泽鸿少年时代受其影响颇深。
余泽鸿少时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秉性正直、刚强,在私塾馆读书时,反对封建礼教制度。一次,见到老师余永隆打、骂学生,他立即据理抗议。

哲学大师唐君毅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以“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理想之人文主义的代表”、“现代新儒家的一代宗师”、“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而享誉海内外学林的唐君毅先生,即是这方沃土毓出的一位学界泰斗。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即农历戊申年腊月26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普安乡周坝村水槽头故居。祖籍广东五华(古之嘉应州长乐县,今属梅县)的客家,15世祖宗禧公始由粤迁川南宜宾(清康熙年间),初为人佣工,后业农置田产于宜宾县城柏(树)溪镇金沙江对面之普安乡周坝,自其曾祖父东山先生始尊儒读书,遂成书香。其祖父树寅公,就塾读书,习八股文,未及冠而病殁。祖母卢氏,苦节一生,1920年谢世于成都,后移枢葬于宜宾故里。

川南农民运动领袖郑佑之
郑佑之,字自申,化名尤痴、张裕如、张荣山、张止民。四川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开拓者,四川党内卓越的领导人,享有“卡尔”、“马克思”、“农王”的美称。1891年3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古罗乡一个封建地主家庭。5岁接受启蒙教育,天资聪颖,11岁读完家藏各类书籍上百册,通晓诗文,被乡人誉为“秀才”。曾在荣县五显庙、自贡珍珠寺就读。15岁考入宜宾县高级小学,成绩特好,提前升入叙府联中(现宜宾市一中)。这两所学校的教员,大都有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同盟会员在学生中宣传反帝反清思想,鼓动革命。郑佑之在这里受到良师薰陶,为他后来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联中毕业后,考入成都四川高等农业学校,选学蒙藏语言文字,立志开发边疆。他勤奋好学,入学不久就撰写出《养蚕新论》等有价值的论文。

曾任红七军军长的张锡龙
张锡龙,红军高级指挥员。宜宾叙联中学、重庆中法大学、武汉黄埔军校留下了他的革命斗争史迹,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被我党送到苏联学习。曾任红十三军参谋长,红七军军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等职。他的丰功伟绩将永留青史。 

战斗英雄陈绍光
一九三八年农历五月初三中午,宜宾县高洞乡(今属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牛角咀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婴儿降生了,他就是三十二年后我国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战斗英雄陈绍光。

工人运动领袖刘华
勤奋学习 立志报国
一八九九年九月,刘华出生在四川宜宾县泥溪陈车沱的一个佃农家庭。家境虽然十分贫困,但是,饱尝了没有文化之苦的父亲,仍然节衣缩食,忍饥受辱让几个孩子上学。
刘华虽年幼,但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学习上勤奋刻苦,勤于动脑筋,有问必究,从不马虎敷衍,因而学习成绩突出。由于他出身农家,自幼养成了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他除了课堂上刻苦学习外,有空便到伙房帮助伙夫做饭、挑水、打扫卫生。正当他干得起劲的时候,却遭到一些同学的讥讽和嘲笑。有一天,几个富家子弟学生刮着脸皮说他贱,贱,贱,乡巴佬。当时,他气得脸发紫。但是,第二天他照旧去伙房帮忙,埋头干,不理睬他们。
他有很好的阅读能力,除了老师教的课本,他还阅读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里面众多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埋进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增长,面对腐朽的社会现实,他开始懂得了一些道理——眼前的社会是黑暗的,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国家是破碎的,受帝国主义欺侮的。从此,他的心胸敞开了,脑子里油然升起一种忧国忧民的激情。不知什么时候,他在自己的作业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
侯光炯,著名的土壤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四届委员。他同时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以及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六日,侯光炯走完了他人生不平凡的92个春秋。

孤胆英雄金燧
金燧(又名金克伦),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兴文县五村乡(今石林镇)红鱼村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金显模是该村的团总,家中收租400多石,是当地有名的富豪。1934年秋,他背弃了家庭,抛弃了富裕、腐朽的剥削生活,毅然参加了革命,过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艰苦生活。历任红军游击队侦察员、纵队侦察参谋、川南游击支队队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为人民求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他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惊险的战斗故事,无不使人们敬仰,至今在川滇黔交界一带广为传颂。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冲破封建网罗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
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她八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十三岁时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革命先烈李硕勋
投身革命洪流

1903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李硕勋诞生于庆符县城(今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少年时代的李硕勋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李硕勋8岁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垮台。四川保路同志会、同志军在反清斗争中表现出的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他深受鼓舞。他自觉剪去长发,穿上新装,表现出大胆的反抗精神。
1918年7月,李硕勋小学毕业。10月,父亲因病去世,李硕勋和二哥李仲耘离家赴成都求学。本打算报考四川讲武堂的他,由于年仅16岁没被录取,遂就读成都储才中学。

英风千古梁伯隆
国共合作兴北伐,冲锋陷阵我辈先; 
大业未定遭屠戮,江蒋贼奴实可恨。 
吾党楷模在井冈,赤旗挥舞振中华; 
工农大众团结起,星星之火可燎原。 
奉党指令返天府,与敌苦斗在渝蓉; 
大志未成身先碎,流芳百世主义真。 
为党为民尽生死,勇斗磨鬼志更坚; 
要杀吾头何所惧,共产真理留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梁伯隆在被敌人杀害前夕写下的就义诗。他在诗中为大革命的失败深感痛惜,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井冈山的道路,表达了自已为党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一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催人泪下。

流芳的人生报告文学 记中国夏橙之父张文湘
春光明媚。江安山野,白皑皑的橙花,开得汪洋恣肆!夏橙枝头,皎洁花团又簇拥累累硕果。花果同枝,是这种晚熟甜橙特有的奇观。三月的夏橙,白花,金果,绿叶;富丽堂皇的夏橙林,掩映着农家的幢幢新楼。一派富足兴旺! 
全国夏橙基地县,别有一番气象。 
夏橙之乡说夏橙,总是离不开夏橙引种人张文湘。在这片橙林如海的大地上,夏橙仿佛就是张文湘的化身。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参加革命后改名继雄,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现为自贡市沿滩区仲权乡竹元村)人,生于一九O五年农历五月初七日。父亲卢安炳,颇通书理,曾在自流井“有道生”盐号管帐(即当掌柜)。家里有二十石租谷的田地。母亲黄氏,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妇女,很懂旧礼教。安炳夫妇一共生了七个儿女,卢德铭是最小的一个

宜宾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4. 宜宾的历史

  宜宾历史悠久,在距今4万年时,宜宾市境内已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原始农耕已有发展,出现了氏族部落。先秦时,主体居民为僰人。有说战国时秦灭蜀(前316年)后,已属蜀郡;史籍则载系战国后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后方纳入蜀郡范畴。宜宾始置之县级政权僰道有说建于秦、有说建于西汉。僰道设县后,今市境大部已纳入其范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县属犍为郡,至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移治僰道,今宜宾城已成为郡、县同治之所。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西晋永嘉五年(302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僚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讨定占据此地的“夷僚”,于今宜宾城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至隋,外江县复名僰道县,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县、屏山县曾分属泸州及越嶲郡、马湖路、马湖府外,大部属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起,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宾,辖有除屏山县(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外的今市属各区县地。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1950年1月设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为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1954年称宜宾专员公署。
  1957年3月,屏山县由乐山专区划入宜宾专区,至此,今市属10区县地域已归属宜宾版图。1960年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1978年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同时,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同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行署辖有1市9县。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宜宾市辖有1区9县,至2005年辖地相沿未再变易。
  --宜宾家地方志办公室

5. 宜宾的历史有哪些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僰 
魏晋时期 置僰道县 
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 
隋时期 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唐时期 属剑门道,置戎府,称戎州。 
北宋时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南宋时期 置叙州府 
元时期 属叙南宣慰司,置叙州路。 
明时期 属四川行中书省,置叙州府。 
清时期 属四川行省,置叙州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6月,设置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11日 宜宾解放 
1950年 11月设置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2年 9月,设置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4年 改称宜宾专员公署。 
1960年 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 
1978年 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

宜宾的历史有哪些

6. 宜宾历史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僰      
魏晋时期   置僰道县   
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   
隋时期   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唐时期   属剑门道,置戎府,称戎州。 
北宋时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南宋时期   置叙州府     
元时期   属叙南宣慰司,置叙州路。  
明时期   属四川行中书省,置叙州府。         
清时期   属四川行省,置叙州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6月,设置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11日   宜宾解放   

1950年   11月设置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2年   9月,设置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4年   改称宜宾专员公署。   

1960年   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   

1978年   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

7. 宜宾历史

 宜宾,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而在远古,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繁衍。
  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原始人就在现在的市中区、南岸区、旧州区生活。
  这里依山傍水,地开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于原始人渔猎采集,耕作生息。
  从发掘出的资料看,计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锄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铲一件,刮削器一件;磨制石器的生产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从以上生产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锄、敲砸器、铲、刮削器都是用于砍伐、农耕、采集、狩猎。
  说明在这里生活的先民是从事以农耕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产劳动。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楚的势力范围。
  “楚威王时(常王*《华阳国志》作“顷襄王时”),使将军庄踏将兵循江(即乌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
  可能通过这里,到达滇、巴,以兵威定属楚(后为滇王)。
  那时这地方,为我国西南一支古老少数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汉时,这里“汉民多”,反客为主,“渐斥徙之(僰人),”(《秦记》)。
  昭王时,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乐山)“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后,沿江东下,在距宜宾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栏处积薪烧岩,凿开了坚硬岩石,使大滩开通,水流平畅,航运无阻.直达“僰道”(今宜宾市)。
  秦惠文王时,灭蜀治郡,这里称“僰道”。
  道,是属于县一级地方政权,归郡监督。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得明白: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
  县、道、国、邑,为同一级地方政权机构。
  宜宾那时称为“道”,就是因为“有蛮夷”。
  宜宾那时也是汉夷杂居之地了,但少数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区别(以别于雅安地区的“严道”,松潘地区的“湔氐道”及汉族地区的“甸氐道”,、。
  刚氐道”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
  此道起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昭通,南至曲靖。
  所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今云南曲靖)。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而北向户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带.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节往来,军队换防,都必须经}过宜宾,然后到云南,到缅、越。
  这条“五尺道”,实际是我国大西南最早的国际通道。
  “五尺道”开通只十余年,秦即灭亡。
  汉承秦制,宜宾仍称“僰道”。
  但秦时“五尺道”所通的。
  诸此国颇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给地被废弃了。
  《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微。
  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禧马,僰僮、髦牛。
  以此巴蜀殷富。
  ”《索隐》:“张揖曰上微,塞也。
  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开置犍为郡,其所辖大体包括今四川内江、乐山、宜宾三地区,贵州的毕节、遵义两地_区及云南昭通地区各一部。
  其中云、贵境内之地为汉武帝莉旰,宜宾地区泸州以东之地为巴郡割来,其余皆系蜀郡分出。
  (见《华阳国志-巴志)39页)。
  可见宜宾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
  高后六年(前182年)筑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从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县令南通僰道,费时无成,唐蒙(前为番阳令,此时拜郎中将)南入斩之。
  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三四丈。
  其錾凿之迹犹存。
  ”(《水经注·江水》)。
  这就是在“五尺道”基础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规模宏伟,成就大。
  终于使夜郎王宾服听命.而置犍为郡,改僰道为县。
  北方匈奴勃起,对汉王朝威胁很大,汉武帝乃“专力事匈奴,乃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蕉就。
  ”《正义》解释说:“令犍为令自葆守,而渐修成其郡县也”。
  又补充说:“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
  ”《华阳国志·南中志》;“南奉县(今云南镇雄)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贵州毕节)。
  ”由此可见,宜宾历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汉昭帝元年(前86年),宜宾仍为犍为郡治所,郡辖十二县,即僰道(宜宾)、江阳(泸州)、武阳(三台)、南安(乐山)、资中(资阳)、符(合江、辖叙永、古蔺地)、牛辑(简阳)、南广(高县)、汉阳(今贵州威宁)、‘存6耶(真溪、蕨溪一带)、朱提(昭通)、堂琅(会泽),辖地是比较广的。
  王莽曾改赞道为西顺,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奉使讨獠,立戎州,即以铁为本州刺史,治所仍为现在宜宾市。
  唐贞观六年(632年)于此置都督府。
  督戎、郎、昆、曲、协、黎、曾、钩、雾、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羁縻州64。
  天宝元年(742年)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于戎州的副长官苏时的建议,改戎州为叙州。
  (《方舆胜览》云:“绍圣四年(1097年),戎{卒苏时日,今天下一统而州名为戎,是夷其名也。
  因请改今名。
  ”)
  元时,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为叙州路。
  明洪武六年,改为叙州府,直到清代。
  民国以后,称宜宾,并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宜宾历史

8. 宜宾市有多少年历史

宜宾市有将近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秦时在宜宾市境设置了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僰道县。治所僰道城,即今天的宜宾城区。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郡治初设鄨(贵州遵义市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犍为郡治移僰道城,属西汉益州刺史部。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犍为郡改称西顺郡,僰道改称僰治,其郡治、领县未变,至更始元年(公元23年)而止。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犍为郡迁治武阳(彭山县江口镇)。僰道县仍设。
南齐武帝时(483~493年)犍为郡由武阳迁回僰道城,至501年,僰道为“夷戎”占据,郡废。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夷戎”后,于僰道城设戎州。北周于明帝元年(557年)占据戎州,保定三年(563年)在戎州原僰道县地域建外江县(治宜宾城)作为州治。
隋于公元581年取代北周,据有宜宾,仍设戎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僰道城第三次成为犍为郡郡治直到唐初。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隋犍为郡,复设戎州。唐代除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改称南溪郡外,戎州长期设立直到唐末。其州治,唐武德元年至贞观六年(618-632年)在翠屏区李庄镇对岸涪溪口,贞观六年至长庆元年(632-821年)在宜宾城三江口,长庆元年至会昌元年(821-841年)在李庄镇对岸涪溪口。唐会昌元年(841年)戎州复设于僰道城。唐会昌二年(842年)因金沙江大水,州治由三江口迁岷江北岸旧州坝,直至唐末。
五代时前蜀、后蜀仍设戎州、僰道县,州县治在江北未变。
宋于乾德三年(965年)占据戎州,仍设戎州治、僰道县仍治于江北旧州坝。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改称宜宾县。州、县治仍设江北旧州坝。宋咸淳三年(1267年)叙州安抚使郭汉杰为对付元军骑兵,筑登高山城于今翠屏区白沙湾街道境内白塔西路侧,宋叙州治宜宾县治同迁登高山城。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郭汉杰降元。次年,元军毁登高山城,将叙州、宜宾县治迁回三江口旧城区。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叙州升为叙州路,叙州路治和宜宾县治设三江口城区。另城中设叙南等处蛮夷宣抚使司,统管叙州、马湖二路及各州、县长官司、千户所等。红巾军首领明玉珍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重庆称帝,号大夏。占领宜宾后,在三江口宜宾城中设叙州军民宣抚使司管理市境地域,城中宜宾县治仍设。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大夏政权灭于明,明据有叙州路和宜宾县,路、县治仍设三江口城区。明洪武六年(1373年)叙州路改称叙州府,府治与宜宾县治仍设三江口城区,并于同年修筑叙州府石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义军占领宜宾城。其后,南明军、清军反复争夺宜宾。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王朝称“叙地全入版图”行使对叙州府统治权。清宣统三年(1911年)公历12月5日,反清保路“同志军”迫使清叙州知府反正,成立川南军政府,清王朝在宜宾的统治结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国2年(1913年)废叙州府,宜宾县及原府属各县归四川省下川南道(次年改为永宁道)管辖。民国23年(1935年)3月,四川省分设18个行政督察区,四川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宜宾县治设三江口城区。
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宜宾军事管制委员会设立。1950年1月1日,西南行政区川南行政公署设立。1月2日川南区宜宾专区建立。专区专员公署设于三江口城区。1952年9月1日,川南区宜宾专区改称四川省宜宾专区。
1954年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改称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
1967年4月,四川省宜宾专区改称宜宾地区。专区专员公署、地区革委会和地区行政公署均设三江口城区。1968年成立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宜宾专员公署。1978年4月,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宜宾撤地设市。1997年2月24日,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三江口城区。1998年7月13日,市政府由城区中山街迁南岸蜀南大道至今。
1957年3月,屏山县由乐山专区划入宜宾专区,至此,今市属10县(区)地域已归属宜宾版图。
1960年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合并后的宜宾专区辖有2市16县,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仍设三江口宜宾城。
1978年4月,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
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同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辖有1市9县。
1996年10月,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原县级宜宾市改设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市辖有1区9县。
2011年2月,南溪撤县改为宜宾市南溪区,宜宾市辖有2区8县至今。

宜宾,四川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古称“僰道”、“戎州”、“叙州”,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辖二区八县(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宜宾战略位置重要,其位置是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的融合点,辐射周边人口多达2000余万,是省域中心城市。
宜宾的能源(水电、火电、煤炭、页岩气等)丰富、产业发达,提供就业岗位众多,交通方面高速公路网络、高铁网络、长江港口、民用机场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