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哪些公益活动?

2024-05-18 09:00

1. 网络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哪些公益活动?

1、文化赞助

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赞助,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公众的生活内容,而且可以培养与公众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组织的知名度。这类赞助方式有:

一是对文化活动的赞助,如对大型联欢晚会、文艺演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电影的拍摄等赞助。

二是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如对科学与艺术研究、图书的出版和文化艺术团体等赞助。

2、学术理论

各种学术理论研究活动,有的直接服务全社会,有的社会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可以设立自己的机构,也可以长期支持一些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

社会组织举办学术理论活动,不仅可以利用学术理论活动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还可以帮助获得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善社会组织的工作。

扩展资料:

公益事业的主要特点:

1、外部性。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除直接生产过程、个体经营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外,一般独立存在、并行运行,构成相对独立的制度。

2、社会。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

3、共享。公益服务为多个单位和居民共享。

4、隐形。公益事业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非有形的物质产品。

5、福利。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含有大量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网络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哪些公益活动?

2. 人们为什么会参加公益活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为了影响他人或是改变自己;有人说,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也有人说,我们是在做着一个互相帮助、温暖你我的事情。 
  公益认为,整个大自然、一切动植物都是平等的,生命应该互相尊重! 
  公益之心,即是慈悲之心。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你的人生会和从前不一样。 
  相比监督强权、反贪反腐,公益是用另一种方式阻止这个社会的沉沦。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3. 现在的互联网公益应该怎么做?

互联网公益需要全新的视角
在万花筒般缤纷绚烂的机遇与诱惑面前,公益组织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我们为什么要出发?”这就是,在所有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地方,捍卫公共利益,捍卫公平正义。所谓“超越”就是说公益组织不仅仅追求组织自身和行业的利益,“叮当尚学”认为,更要以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为目标,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
呼唤“社会创新型企业”
在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跨界合作和社会创新的必要性尤为凸显。“谁是我们的新伙伴?”我们以往支持过的社会企业,大多是我们称之为“福利型社会企业”,这些发源于NGO端口的社会组织,其总体规模小,可复制能力弱,所针对的社会议题也相对传统、窄化。毫无疑问,继续支持这一类社会企业是我们非公募基金会的本分。

现在的互联网公益应该怎么做?

4.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公益可能性

互联网思维洗礼下的中国公益
2014-09-09 16:43:16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搅浑的不仅仅是红会这一锅汤,就在一夜之间,中国公益组织的"潘多拉魔盒"似乎也被彻底掀开,自此烦恼不断。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中国的公益组织从此也多了一项"自救"的任务--除了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外,以"洗白白"为目标的诚信重建成为了又一项重要任务。
有公知称郭美美只是让疮毒留出的一颗脓包,集体诚信缺失才是中国公益的病灶。诚信缺失,听上去颇有道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雅安地震发生后,满地狼藉的中国红会仅仅募集到15万元善款,而李连杰的壹基金则得到了包括王石、潘石屹、史玉柱等明星企业家的支持,足见李的人品,但事实上壹基金在募集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李连杰曾遭遇过这样的尴尬,当他动用名人力量说服企业家为其提供帮助时,该企业家为李开出了一张仅1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据李回忆说,当时着实不爽,后来才辗转弄清--这已经是该企业当年提供的最大一笔捐助。

如果说李连杰的个人诚信,靠刷脸才刷出10万元,那么,绝大多数"没脸"可刷的组织又当如何?--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诚信一直是公益组织最难解释的问题,在这种靠"拍胸脯、打包票"式的行为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可量化的KPI考核,而仅靠道德约束或人格魅力构建的形态,自娘胎之中就注定了畸形,更何况是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这样一个相对缺乏精神信仰的国度,用道德或信仰构建的公益组织实施方式,将会愈加步履维艰。
科技界近两年来,风行一个词汇--"互联网思维",在这股思维的洗礼之下,传统的互联网行业、服务行业、零售业乃至制造业都在悄然发生着变革,那么,新的思潮能否与当前的中国公益进行嫁接,完成一次从根本上的"转基因"呢?
就在不久前,南方周末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高峰论坛,并将"年度责任案例"授予了少年派助学,与之一同获奖的,还包括腾讯、华夏银行、青岛啤酒等企业的公益项目。此次南方周末的获奖名单中,并没有出现那些耳熟能详的公益组织和案例项目,笔者注意到,此次获奖的项目多为刚刚兴起,却快速形成了一定社会影响力,且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质--即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兴的公益运行模式。

以少年派助学项目为例,该公益项目的构建逻辑在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益组织和实施模式,或者说构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基金公益组织下的新生态。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少年派助学让公益实施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基金公益是以组织者为主体,援助者为客体,而少年派助学则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使捐助者成为公益实施的主体,其购买的iPad将直接在线下单,直接送抵被援助的山区孩子手中。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用透明公开解决的信任问题,而不是靠"写保证书"。捐助者购买的iPad的流向全程可监督,什么时间购买、发出并邮寄,孩子什么时候接收,是哪一个乡村的哪一位孩子在使用,甚至孩子们拿到iPad之后都干了些什么,都可以一目了然。更值得一提的是,iPad为全球统一售价,这就避免了捐助者提供的购买产品的善款被"抽成"的问题。
第三,项目的可持续性更强,让公益项目不再是"秀善心"的名利场。在传统经验里,孩子们最怕的不是没有老师,而是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尝鲜"老师,这不仅仅打消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的频繁更替,将严重影响到学习进度,而少年派助学的教师,均签署了长期协议,在山区支教必须满一年,这意味着少年派的支教教师将至少送走一届学生。


第四,授之以鱼未若授之以渔,少年派项目教会孩子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学生们将通过少年派助学提供的iPad、尝试学习应用与社会调研、影视制作,学习计划进度控制等各个维度的知识,而后台提供的学习软件将从更大程度上,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收获成就感。

中国公益当前正站在关乎生死的分岔路,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场由诚信触发的公益变革将从根本上颠覆旧有的思维模式和公益运行体制,少年派助学或许为这场变革带来了一个好的开始。

5. 你知道哪些网络公益行动?

1、文化赞助

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赞助,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公众的生活内容,而且可以培养与公众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组织的知名度。这类赞助方式有:

一是对文化活动的赞助,如对大型联欢晚会、文艺演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电影的拍摄等赞助。

二是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如对科学与艺术研究、图书的出版和文化艺术团体等赞助。

2、学术理论

各种学术理论研究活动,有的直接服务全社会,有的社会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可以设立自己的机构,也可以长期支持一些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

社会组织举办学术理论活动,不仅可以利用学术理论活动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还可以帮助获得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善社会组织的工作。



扩展资料:
公益事业的主要特点:

1、外部性。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除直接生产过程、个体经营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外,一般独立存在、并行运行,构成相对独立的制度。

2、社会。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

3、共享。公益服务为多个单位和居民共享。

4、隐形。公益事业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非有形的物质产品。

5、福利。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含有大量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你知道哪些网络公益行动?

6. 你知道哪些网络公益活动?

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呢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象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公益精神就是愿意为改善“公域”部分而奉献努力的精神。
 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单位组织的,义务植树、义务大扫除、青年志愿者、献血、捐款/捐物是很常见的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众多取得丰裕经济收益的成功企业家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心的人。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定义企业使命。他们以企业家的才能去做慈善家,以公民的责任去做公益活动家,由此参与社会的自我治理,从而复兴和深化民间公益传统。他们身体力行“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义利兼顾”的经营之道,因而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他们的眼中,公益,是每个企业必尽的责任;公益,是每个企业家应有的良知。

7. 试析为什么说"互联网+公益"给中国公益事业带来一场革命

“互联网+”颠覆了许多行业的传统模式,公益慈善也不例外。公益行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入互联网元素,从传统公益模式向新型公益模式发生转变。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个人捐助中的移动端用户高达84%—85%,已经凸显出中国式互联网公益的结构特征。
1、“互联网+公益”:让信任不再有危机,让救助不再有国界
    “传统公益模式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位爱心人士在把钱捐出去的一刹那,他仿佛与慈善项目失联了。”而互联网可以让爱心人士从捐款的那一刻起不断得到反馈。
    社会的痛点也是公益的起点,一个新的公益时代到来了——“互联网+公益”,这也是公益事业的一场革命。
2、在公益中植入互联网因素已成常态
    中国公益和互联网的对接,和国际社会的对接,其实是通过几个大的救灾事件来实现的。在救灾事件当中,开始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发达的捐赠机制和参与机制。随着捐赠机制和参与机制的成熟,“互联网+公益”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且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互联网+公益”现在在公益界已经成为一个常态。互联网给整个公益界带来了改变,各种各样的公益式的、参与式的讨论都植入了互联网的元素,可以说,如今,没有互联网很多公益活动很难推行。
3、互联网公益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
    随着公众对于公益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公益使互联网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同时也对从事公益事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及公益组织内部管理等要素越来越复杂了,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对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信息透明,甚至对业绩考核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互联网对公益机构内部管理也会带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监管其实是为了让大家更规范,也为了保护捐款人、受助人、慈善组织等。互联网将从多个方面改变公益的生态和公益的形态,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更多善心的表达将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

试析为什么说"互联网+公益"给中国公益事业带来一场革命

8. 什么是互联网公益主要是做什么的?

5月25日被定位我国“互联网公益日”
在2005年8月31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协会二届二此理事会上,中国互连网协会决定,每年的5月25号——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成立日,被定为互联网公益日。以后每年的公益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会组织开展活动。目的是倡导广大互联网从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互联网公益事业,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帮助贫困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改善上网条件,使他们有机会、有能力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好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