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国经济体现出什么特点

2024-05-09 13:59

1. 二战后法国经济体现出什么特点

1、戴高乐执政后制定新宪法,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为法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2、借助马歇尔计划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援,加快经济的复苏;
3、公国国有化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法国在战后推行国有化运动,先后把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能源,交通运输和方面的企业收归国有,使政府增强了干预经济的能力。
4、重视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为法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5、重视科学技术研究,注重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扩大资本积累,加大固定资本投资与鼓励出口贸易相结合,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7、推行农业现代化。
影响:
1、政治清明使法国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破坏中恢复过来;
2、借助马歇尔计划解决了法国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3、国有化的实施再加上合理的资本主义计划,引领了法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4、为法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现代人才;
5、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法国的发展;
6、资本积累,向外贸易推动了法国的向外开放。
7、农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并为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二战后法国经济体现出什么特点

2. 二战后法国政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法国政体变迁
一、临时政府(1943.6—1946.10)
    1.  大事记:1943年6月,戴高乐和吉罗将军在阿尔及尔成立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成立就立刻得到美、苏、英的承认,成为事实上的法国临时政府。
    199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改称临时政府。
    1944年8月,巴黎解放,临时政府内阁由阿尔及尔迁到巴黎,9月进行改组,两名共产党人担任部长。
    1945年10月,制宪议会选举和公民投票。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法国人同意新的国民议会有制宪权,这实际上否决了恢复第三共和国的意愿。
    1946年10月,新宪法草案终于获得通过,第四共和国终于呱呱坠地。
    1947年1月,社会党人奥里奥尔当选总统,赫里欧接替议长,临时政府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第四共和国政体最终确立了。
    2.国策:(1)清洗投敌分子(法奸),赖伐尔、贝当。
     (2) 大规模的国有化。规模相当大,包括雷诺汽车厂、法航、主要的新闻机构、法兰西银行和四大储蓄银行(通用银行、里昂信贷、国民工商、巴黎国民贴现)以及保险、电力、煤炭等金融和能源企业。
    (3)外交上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由于美国计划将法国变为自己的附庸国,所以起初临时政府处境极为艰难,屡受排挤。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雅尔塔会议,法国均未参加。戴高乐一方面以法国军队的战绩说话,打消美国在法国建立盟国军政府的计划,另一方面,大力改善法英、法苏关系,牵制美国。最终,法国不仅取得对德国实行占领和参与管制的权利,还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国际大国的地位得到了恢复。
    3. 戴高乐:在制定第四共和国宪法时,戴高乐希望能制订一部加强总统和政府权力、使之不受政党制约的宪法,但遭到大多数人反对。1946年1月20日,他愤然辞职,隐居乡间,撰述《战争回忆录》。但是他对自己的政治理念充满信心,期待着有一天东山再起。这为以后法国面临阿尔及利亚危机时他复出政坛埋下了伏笔。
    4.  此时期主要的党派:法共、人民共和党、社会党

3. 二战后法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B.政府加强对经济

     D?         二战后的法国实行的是计划指导型经济。即强调计划的作用,但对私人企业没有强制性,只是起到指导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项。?    

二战后法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B.政府加强对经济

4.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

英法德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马歇尔计划的产物,英国是以牺牲英镑的世界地位为代价换的美国的经济援助的。法国虽然走的是较为独立的外交路线,但是在全球问题上依然受制于美国。英法德经济上的回复与其作为老牌强国的科技工业实力是分不开的。
日本作为战败国,走的是吉田茂路线,暂时性的彻底放弃军事,全面发展民用经济。日本走的是高技术的发展,但是日本被美国占领,不仅军事上完全受美国控制,经济上也不得听命于美国,著名的广场协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5.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

答: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客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0年代初,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在这面,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在亚洲,日本进行了一些会改革,进一步废除生产有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战后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同时,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经济也得到稳定发展,直到70年,其霸主地位才得到挑战。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

6. 1.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与英法有何不同?其效果说明了什么?2.英法美德四国经济有何相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条件:①与西欧其他国家措施基本相同。②其他的具体措施和原因: 

a.政局趋向稳定,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b.美国的扶植,不仅保留雄厚的工业基础,还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经济援助。 

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结果:50年代,德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已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7. 30年代法国经济的衰退,对法国政治、外交和国防造成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在经济危机和法西斯组织暴乱的打击下,法国政府频繁更迭。自1930~1940年10年中,法国政府更换了24次。法国政权机构的频繁更迭,“使当事者无法把连接的许多计划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拟出成熟的决定和措施,把它贯彻执行,成为一个政策”。对法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国国内政局动荡,政治势力两极分化。一方面形形色色的右派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笼,准备武装夺取政权。另一方面共产党等进步力量也在团结人民群众,开展反法西斯斗争。
1934年7月27日,共产党和社会党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统一行动公约》,首先实现了工人阶级的统一。
法国转而与苏联就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进行了接触与谈判。1933年12月28日,外交部长保罗•邦库尔和苏联驻法国全权代表多夫加列夫斯基举行会谈,达成了共识;为保卫和平,反对法西斯侵略,必须采取集体安全措施,并主张把反侵略的互助义务补充到1932年11月29日签订的法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去。谈判期间,法国外长甚至对苏联全权代表宣称:“你我双方开始了极关紧要的事业,你我双方今天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在这次会谈之后,法国政府并未采取具体的行动。
1934年2月上台的加斯东•杜梅尔格内阁的外交部长路易•巴尔图进一步推进了联盟外交政策。他的目的是联合苏联和东欧小国反对德国,通过谈判签订了一个建立在集体安全原则上的“东方公约”。签订这样一项条约,英国既怕加强苏联的战略地位,又怕会增加法国的国际威望,表示不愿参加这样一个“旨在包围德国”的公约。德国也明白缔结这样一项条约的后果,明确表示反对。这样,“东方公约”的设想未能最后实现。1934年10月,巴尔图遇刺身亡。
巴尔图的继任者皮埃尔•赖伐尔,口头上说要继承前任的外交政策,但事实上却开始扭转法国的外交方向,放弃法苏接扣的方针,而把调整法德和法意关系放在了法国对外政策的首位。1935年2月,赖伐尔和弗朗丹同英国政府一起,向德国提出了包括“军备平等”和缔结东方公约的“全面解决”建议。这是法国开始走上绥靖道路的标志。它虽然在1934年继续同苏联谈判,并于1935年5月2日在巴黎同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但其目的只是以同苏联接近作为同德国打交道时的筹码,从而使自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1935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这天,共产党、社会党、激进社会党等69个党派团体的1万名代表,在巴黎巴士底广场举行“和平和自由大会”,通过了《人民阵线誓词》,决定建立“人民阵线全国委员会”。巴黎有50万人,全国有200万人举行了拥护人民阵线的示威游行。
1936年2月,共产党、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制定了《人民阵线纲领》,作为国会竞选纲领。纲领在政治方面要求大赦,反对各种法西斯联盟,尊重工会权利,保证信仰自由,进行国际合作,保证集体安全,限制军备,保卫和平。在经济方面要求设立国家失业基金,不减工资的缩短周工作日,建立养老金制度,消灭投机商,法兰西银行收归国有,实行军事工业国有化。人民阵线纲领受到工人、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的拥护。在4~5月的众议院选举中,人民阵线获得64%的多数席位,6月4日组成以社会党领袖莱昂•勃鲁姆为首,激进社会党人参加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实行了一些社会经济改革措施,部分实现了人民阵线纲领。但大资产阶级和反动势力反对改革,策动经济怠工、资金外流、哄抬物价,有意制造经济困难。
1937年3月,勃鲁姆政府宣布暂缓改革,并于6月辞职。此后政局再度动荡,内阁几度换届。1938年4月10日,激进社会党人爱德华•达拉第组阁,对内破坏人民阵线纲领的实施,对外推行绥靖政策,参与出卖捷克斯洛伐克。10月4日议会讨论慕尼黑协定时,社会党弃权,共产党反对,达拉第宣布同人民阵线决裂,法国人民阵线运动遂告瓦解。

30年代法国经济的衰退,对法国政治、外交和国防造成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8. 30年代法国经济的衰退,对法国政治、外交和国防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在经济危机和法西斯组织暴乱的打击下,法国政府频繁更迭。自1930~1940年10年中,法国政府更换了24次。法国政权机构的频繁更迭,“使当事者无法把连接的许多计划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拟出成熟的决定和措施,把它贯彻执行,成为一个政策”。对法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国国内政局动荡,政治势力两极分化。一方面形形色色的右派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笼,准备武装夺取政权。另一方面共产党等进步力量也在团结人民群众,开展反法西斯斗争。
1934年7月27日,共产党和社会党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统一行动公约》,首先实现了工人阶级的统一。
法国转而与苏联就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进行了接触与谈判。1933年12月28日,外交部长保罗·邦库尔和苏联驻法国全权代表多夫加列夫斯基举行会谈,达成了共识;为保卫和平,反对法西斯侵略,必须采取集体安全措施,并主张把反侵略的互助义务补充到1932年11月29日签订的法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