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论气节 中 气与节 到底指的是什么

2024-05-21 03:14

1. 朱自清 论气节 中 气与节 到底指的是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节”与“气”的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每隔一个为节,另一个为气。即前者为节,后一个为气。“立春”是节,雨水是气;惊蛰是节,春分为气;清明是节,谷雨为气;立夏是节,小满为气;依次而推。

朱自清 论气节 中 气与节 到底指的是什么

2. 朱自清的文章《论严肃》、《论气节》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论严肃》:
“严肃”是新文学阵营树立的价值标准,用以判断文学创作趣味、态度和倾向是否得当、是否合理、是否健康。新派文学批评家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使用“严肃”这一尺度评判文学现象。他们在两条战线同他们所认定的不良倾向作斗争,一是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认为“道”固然严肃,但那是旧式的严肃,僵硬的执著,甚至可能是假装的正经;二是反对新旧文学中共有的“消遣”倾向,因为它透着非人性的、消极的、不负责任和格调低下的味道。经过认真的工作,“严肃”为主流文学家所接受,成为一个有份量的范畴。然而,这个标准或尺度实际上相当复杂,时至四十年代后半,仍未得到完美的解释。朱自清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并且对抗战进行中和结束后的文学状况有些看法;他想得比较多,也比较深广,想从多个角度观察“严肃”问题。于是就有了《论严肃》的发表。

  作者正确地指出,“严肃”既然是一种标准,那么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铁尺,在不同时代,在不同思想倾向的人那里,它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为了较好地理解它,运用它,必须从文学发展的线索上把握它的流变过程。由此,朱先生耐心地陈述了各种关于“严肃”的看法。它们或者形诸理论,或者诉诸实践。概括而言,古代有古代的“严肃”,现代有现代的“严肃”。古代的“严肃”大致等于“雅”或“雅正”,以别于“俗”和“邪”。正统的古代文人要求作文为人皆须雅正,做到不犯上、不忤物、不随俗、不悖道。

  现代的“严肃”更复杂也更微妙。《论严肃》一文的关键实际上就在辨析现代意义上的“严肃”。按照他的有洞察力的分析,现代“严肃”其实有两种意思,两种用法。一是出于文学启蒙的设想,把向读者灌输新思想、新文化的工作认可为“严肃”的事业,与其相对的是消遣玩物的做派;二是争取文学独立的动作,相信文学就是文学,它是艺术,不是技艺,因此凡是贯彻文学独立精神的做法就是“严肃的”。前者可以说成是新式的载道,后者相形之下现代得更彻底一些。朱先生对两种方式都表示了宽容的理解,但对现代文学的争取文学独立、文学自觉的精神有更多的好感,更强的认同,因为它是在严肃的正视人生,要求着自我的表现和解放。

  《论严肃》一文侧重于辨析和溯源,比较清楚地说明“严肃”标准的方方面面。至于什么样的“严肃”更合理,更值首肯,作者有提示,却不愿直捷了当地评断。他这样做避免了给复杂现象下评判的结论,那样易于导致独断,显得平和而客观。

3. 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 ) A.演讲稿 B.社论 C.文艺评论 D.抒情散文

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社论。
朱自清指出,“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在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气”是指士气,斗志, “节”是指生活中遵循的原则、标准。
在阶级社会里,气节当然有其特定的阶级内容,不仅有糟粕,也有精华。当我们为文天祥、夏完淳击节浮白的时候,并不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赵宋王朝和朱明宗室的忠臣,他们的气节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

扩展资料: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今社会,大潮汹涌。水有清浊之分,人有黑白之别,确有不少人在沽名钓誉,贪得无厌,追逐物质利益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笑贫不笑娼”的氛围,在一些人看来,国格、人格都可以弃之如敝履。
在这张情况下,谈论气节可谓曲高和寡,要对气节身体力行,是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可能奢望有太多的人有气节有情操;
但是作为民族精英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求真求实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为世俗时弊所左右的操守。

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 ) A.演讲稿 B.社论 C.文艺评论 D.抒情散文

4. 中国人是讲究气节的,这气节是指什么出自哪首诗?

所谓“气节”,指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正义,在敌人或困难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涌现出了很多讲品行、保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 英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

出处没找到,只在一篇介绍谢振定的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负经世才,尚气节。”

5. .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 )   A.积极进取   B.忠臣直谏   C.退隐山林

气节------坚持正义,有所不为的操守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 )   A.积极进取   B.忠臣直谏   C.退隐山林

6. 节与气的概念

节气中的“节”和“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小寒属于“节”,其余十二个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大寒属于其“气”。农历月份每个月的前半部分属于节的范畴,后半部分属于气的范畴。【摘要】
节与气的概念【提问】
节气中的“节”和“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小寒属于“节”,其余十二个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大寒属于其“气”。农历月份每个月的前半部分属于节的范畴,后半部分属于气的范畴。【回答】

7. 陶渊明有哪些气节的事至少要一件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所以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陶渊明有哪些气节的事至少要一件

8. 气节的意思 气节的简介

1、气节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坚持正义,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2、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