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历史:极速70年(1960-1979)

2024-05-11 16:00

1. F1历史:极速70年(1960-1979)

当他们坐进时速
超过320公里/小时的赛车,
心态就像是战斗机飞行员,
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你需要敬畏速度,但如果你害怕,
你就该退出这项运动了。
1960-1969
关键词:死亡游戏、激进的英国车队、空气动力学的起步
那个开荒年代的的赛车手没有像样的赛车服,头盔和赛车鞋更是没有,他们戴着一幅护目镜和皮帽子便跳上了赛车。随着赛车性能的提高,速度的提升,加上赛车本身设计上的危险因素,F1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960比利时站,
同一场比赛就有两位车手不幸去世,
还有一位车手重伤。
最震惊的要数吉姆·克拉克之死,他是当时F1赛场上的天才车手,1963和1965年两届世界冠军得主。1968年,他在霍根海姆参加一场低级别的F2比赛中,由于赛车出现异常,冲出赛道不幸身亡。克拉克的离世令整个F1乃至全英国悲痛不已,英国车手杰基·斯图尔特后来说道,“如果向来开车稳健的吉姆·克拉克会在比赛中死去,那么谁都有可能死掉。”
整个60年代的F1充斥着巨大的危险,这和激进的英国车队不无关系。自从搭上了中置发动机的东风之后,这些“闭门造车”的车队一心只为追求速度和成绩,以莲花车队为代表,他们采用与保守派的法拉利截然不同的策略,激进且疯狂,整个事态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失控。
1967年,赛车的速度已经超过了300公里/小时,但是并没有尾翼,车手无异于驾驶一枚核弹头,很容易失去抓地力致使赛车失控。1968年,空气动力学套件首次出现在F1赛车上,第一辆搭载前翼与尾翼的F1赛车在该赛季的比利时站出现,F1参赛队伍很快就发现了空气动力学套件的潜力。同年莲花赛车印上了香烟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
1970-1979
关键词:安全改革、尼基·劳达、F1掌门人伯尼
进入到70年代,革新并未停止,危险也越来越多。
1970年,莲花车队总设计师柯林·查普曼把莲花72型赛车的前开口移到了侧箱的位置,并在车头形成一个类似“铲子”的契形。这一设计使得赛车的阻力大幅减小,提高了直道上的尾速。莲花72型也是第一辆把进气口放到车手头顶的赛车,这一设计优化了进气的总压和气流较低的湍流度,成为了现代F1赛车的雏形。
同年,天才车手约亨·林特驾驶的莲花72B赛车比赛中失控,以296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护墙,当场死亡。由于在本赛季已经拿下5个分站冠军,并未有车手能够超越,约亨·林特被追授为当年的世界冠军,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去世后加冕的世界冠军。
1973年,另一位冉冉上升的新星罗杰·威廉姆森在荷兰的赞德沃特赛道陨落,爆胎之后赛车底朝天扣在赛道上,燃油不断泄露致使赛车起火。另一名车手大卫·普尔利见状立刻停车施救,此时威廉姆森还有意识,但普尔利靠自己并不能将威廉姆森拉出赛车,他大声呼救,但由于火势增大,没有人来帮助他,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友被火焰吞噬。比赛照常进行,再也没有赛车停下,观众继续观赛,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已经获得过3个世界冠军的英国车手杰基·斯图尔特不忍心看到更多悲剧,1973年他宣布退役,并全身心投入到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为观众设立护栏,在围场建立基本的医疗中心,号召车手抵制一些极度不安全的比赛。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 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1976年,泰瑞尔车队代号P34的六轮赛车面世。这台车的优点是直道和长弯非常优秀,但在颠簸的赛道很挣扎,泰瑞尔P34这台车多次登上领奖台,但只在1976年瑞典站由谢科特赢得分站冠军。此后也有好几支车队准备六轮赛车,只不过都没有正式在比赛中露面。1983年,FIA规定,赛车只能拥有四条轮子,而不是六条。
詹姆斯·亨特和尼基·劳达的故事也在1976年以戏剧性的方式向大家呈现,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再赘述,2015年被改编为电影《极速风流》。詹姆斯洒脱多情的“花花公子”形象,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F1的曝光度也在上升。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伯尼·埃克莱斯顿开始了他F1商业帝国的奠基,提升影响力,将F1从混乱不堪、经营惨淡的项目,变成了价值数十亿美金的生意。通过电视转播,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在电视机上看到这一运动。
1977年,雷诺车队引入了涡轮增压发动机,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与自然吸气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被禁止。1979年,尼基·劳达宣布退役并进入商界,他创办了“劳达航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1历史:极速70年(1960-1979)

2. F1历史:极速70年(1980-1999)

   
   
   当他们坐进时速
   超过320公里/小时的赛车,  心态就像是战斗机飞行员,
   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你需要敬畏速度,但如果你害怕,
   你就该退出这项运动了。  
     
   1980-1989
    关键词:罗恩·丹尼斯、变态的本田发动机、黄金时代 
     
   
     
   很多人都将80年代称为F1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伟大车手云集的年代,包括了巴西人尼尔森·皮奎特和埃尔顿·塞纳,法国人阿兰·普罗斯特和尼格·曼塞尔,他们之间的缠斗让不少老车迷记忆犹新。
     
   
     
   
     
   1980年,罗恩·丹尼斯加入迈凯伦,开始了王朝的建立。此后的35年中,在丹尼斯的带领下,迈凯伦拿下了10次F1车手总冠军、7次F1车队总冠军,158场分站胜利,从普罗斯特到塞纳、从哈基宁到汉密尔顿,他也成为了F1 历史 上最成功的领队之一。不仅如此,丹尼斯对迈凯伦的民用市场转型更为成功,“三大神车”之一的P1就是在他主导下的产物。1981年,迈凯伦MP4/1诞生,它可不是视频播放器,而是F1真正意义上第一辆碳纤维单体壳车身的赛车,质量轻、强度高,从此被各车队广泛运用。  
     
   
     
   1982比利时站,加拿大车手吉尔斯·维伦纽夫去世。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车手,以充满激情的驾驶风格深受车迷的喜爱,恩佐·法拉利更是对他宠爱有加,被车迷称为“无冕之王”。1977年末,维伦纽夫开始为法拉利效力,他驾驶的赛车在赛道上极富攻击性与观赏性,但也极度危险。1979年,他一共获得了3个分站冠军,其中法国站与瑞内·阿尔努最后几圈的轮对轮缠斗令人血脉喷张,成为F1经典片段之一。后来加拿大F1赛道也更名为吉尔斯·维伦纽夫赛道。不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的儿子在1997年拿到了世界冠军。1982年,尼基·劳达为获得资金来支持自己的生意而回到F1赛场,加入迈凯轮车队,并在1984年以高于队友普罗斯特0.5分的微弱优势拿下了自己的第三个世界冠军。1984年还有另一件事意义深远,“车神”埃尔顿·塞纳在这一年开始了他的F1岁月。  
     
   
     
   1983年,本田以发动机供应商的身份重回F1赛场,自此开启了本田发动机最为辉煌的10年。帮助威廉姆斯车队连续拿下1986年、1987年两届车队冠军,帮助迈凯伦连续拿下1988-1991四届车队冠军。  
     
   
     
   1987年,本田开发的1.5T发动机RA167E,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变态的1050马力。同年英国大奖赛,甚至出现了使用本田发动机的车队车手包揽前四名的景象。1988年,塞纳离开了莲花车队并加入迈凯轮。同一年,本田的强势让国际汽联坐不住了,出台新规定,把发动机涡轮增压值限定在2.5bar以内。本田的赛车由1050马力降至680马力,但并不妨碍依旧是本田统治的一年,使用本田发动机的迈凯伦车队,塞纳和普罗斯特包揽了全年16个分站中的15次胜利,而唯一一次失利是因为自家车手相撞。  1989年开始,赛会彻底禁止车队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并引进3.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不过这依旧没有撼动本田的地位,迈凯伦在1989-1991年又拿下了三个车队冠军,其中塞纳获得两个世界冠军(1990、1991),普罗斯特获得一个(1989)。1992赛季结束之后,本田暂别F1赛场。  
     
   
     
   1989年,尽管普罗斯特获得了世界冠军,但是车队对于塞纳的偏袒以及队友之间关系的恶化,导致了普罗斯特在1990年出走去了法拉利车队。这一年,两人拼到了最后一站才由塞纳获得冠军。1991年,由于法拉利新车开发的失误,普罗斯特表现低迷,并在之后退赛一年。1993年,普罗斯特加入了当时最强的威廉姆斯车队,一路强势,最终拿下个人第四座世界冠军。同年最后一站,即将退役的普罗斯特与塞纳互相拥抱,两人一笑泯恩仇。
   1990-1999
    关键词:新王始现、车神陨落、V12的绝唱 
     
   1991年夏休,乔丹车队车手伯特朗·加绍因在伦敦殴打一位出租车司机而锒铛入狱,致使乔丹车队在比利时站出现了车手席位的空缺。车队老板给了22岁还名不见经传的迈克尔·舒马赫一个机会,他在排位赛中作出了全场第7快的成绩,让所有人都对这个年轻的德国人充满了希望。但是正赛一开始,他的赛车就遭遇了离合器故障,匆匆结束了自己的首秀。两周后,舒马赫加入了实力更强一些的贝纳通车队,传奇就此开始。  
     
   
     
   舒马赫在1994年和1995年为贝纳通车队拿下两连冠,效力5年中,共参加了68场大奖赛,夺得了19个分站冠军、10个杆位以及38个领奖台。塞纳之后,舒马赫是围场里最炙手可热的车手之一。1996年,在让·托德的招募下,舒马赫高薪加盟了当时已16年无冠的法拉利车队,一同来的还有几乎全部贝纳通的技术团队。法拉利打算用真金白银重启伟大的时代,事实证明,他们选对了人。  
     
   
     
   法拉利能有如此爆发,有一个人居功至伟,那就是让·托德的加入。1993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 汽车 运动经理人的托德加入法拉利车队,当时的法拉利被内部政治斗争搞的乌烟瘴气,毫无生气,他重整车队资源,重建团队。他挖来了当时最好的车手舒马赫,贝纳通的技术主管罗斯·布朗和赛车设计师罗里·拜恩,法拉利的“铁三角”终于形成,F1又一个伟大时代也揭开了序幕。  1991年,塞纳迎来了在故乡圣保罗的第一个冠军,这堪称塞纳职业生涯最美好的时刻之一了,此前他从未在这里夺冠。排位赛中塞纳就获得杆位,比赛一开始也是一帆风顺,不过从第56圈开始,赛车的变速箱出现问题,他只能以6档比赛。面对对手的疯狂追近,塞纳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挺到了最后一圈并冲线。赛后他放肆尖叫、肌肉抽筋,甚至在领奖台上连欢庆的力气都没有了。
     
   
     
   1994年,已手握3次世界冠军的“车神”塞纳转会威廉姆斯车队,没人能想到他竟在这一年与我们告别。5月1日意大利圣马力诺站,塞纳驾驶的赛车以时速300公里/小时的速度失控撞向护墙,由于伤势严重,他被送到医院不久便被宣告死亡,一代“车神”就此陨落。在伊莫拉赛道的这个周末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进行下去,先是周五练习赛上鲁本斯·巴里切罗撞车重伤,之后的排位赛中,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博格,撞上护墙不幸丧生。  
     
   
     
   这次事故也让F1开始对安全问题重新审视,从1995年开始,赛车的设计向着安全更进一步。车身收窄、排量由3.5升下调到3.0升、驾驶舱侧壁抬高以保护车手头部。V12发动机也迎来了终点,这种高亢令人振奋的声音逐渐被V10所取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不怀念那样的声浪。

3. F1历史:极速70年(2010-2019)

当他们坐进时速
超过320公里/小时的赛车,
心态就像是战斗机飞行员,
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你需要敬畏速度,但如果你害怕,
你就该退出这项运动了。
2010-2019
关键词:红牛王朝、汉密尔顿6冠王、Halo
2010-2013是红牛车队实现统治的四年,尤其是由纽维操刀设计的RB6和RB7赛车,帮助车队独霸赛场。独特的双层扩散器让赛车获得前所未有的下压力。2010年,克里斯蒂安·霍纳成为F1最年轻的冠军车队领队,维特尔也成为了史上最年轻车手总冠军。2011年,整个赛季红牛车队共获得15个杆位和11个分站冠军。其中韦伯获得三个杆位一个分站冠军,维特尔获得12个杆位和10个分站冠军。
2011年,DRS(可调节尾翼)系统正式引入,赛车在每条赛道的指定区域中打开DRS,可以让车速提高10-20公里/小时,超车的可能性增多,比赛观赏性提高。
2012年,迈凯伦拥有围场内相当快的赛车,但是无法解决稳定性问题,车队状况百出,混乱至极。这一年的新加坡站之后,汉密尔顿宣布下赛季加盟梅赛德斯·奔驰车队和罗斯伯格搭档,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2014年开始,涡轮增压重回F1,各车队开始用一台1.6升V6发动机来代替2.4升V8发动机,并搭配混合动力系统。梅奔车队凭借新发动机取代红牛成为新一代火星车,法拉利和红牛都很难产生威胁。2014至今,梅奔车队包揽全部6次双料冠军,汉密尔顿拿到5个世界冠军,其中2016年罗斯伯格以微弱优势拿到一次世界冠军后便宣布退役。
2014年日本大奖赛,法国车手比安奇的赛车失控并撞到了正在救援的吊车,他的头部遭受重创,比安奇在家中昏迷9个多月之后不幸离世。赛会没有在第一次事故发生后立刻出动安全车引发了争议,如果安全措施到位,这样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后来F1增加了虚拟安全车和全场黄旗警示。
2014年,红牛二队宣布16岁的荷兰小将马克斯·维斯塔潘将在下赛季成为车队正选车手,他将就此创造F1历史上最年轻车手的参赛纪录。2015年,澳大利亚站小维斯塔潘代表红牛二队首次亮相F1分站赛。马来西亚站,小维斯塔潘拿到第七名,成为F1史上拿到积分最年轻的车手。2016年,赛季初代表红牛二队出战了四场比赛之后,小维斯塔潘被提拔到红牛一队。接着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赛道,第一次代表红牛一队参赛的小维斯塔潘从第4位发车,最终第一个冲过终点,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小维斯塔潘可以说是新生代车手中技术最好的车手之一。
2018赛季开始,国际汽联强制要求F1赛车必须装上Halo系统,被车迷们戏称为“人字拖”或者“丁字裤”。Halo是由直径为50毫米的钛合金制成,三个支点分别被焊接在座舱的正前方和左右侧的后方,质量不超过7千克却能承受相当大的撞击力。由于造型难看并影响车手视野,还会对赛车的空气动力学系统产生影响,一开始有一些车队和车手都表示抗拒。但事实证明,这的确能保护车手安全。同年的比利时站,霍肯伯格轮胎锁死追尾阿隆索,阿隆索“起飞”并从勒克莱尔的赛车上飞过,由于Halo的保护,勒克莱尔毫发未伤。
2019年,汉密尔顿以巨大的优势夺得了自己的第6个世界冠军,距离车王舒马赫的7冠王伟业只有一步之遥,所有人都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2021年,F1将会进行一次规则大改,旨在平衡大小车队之间的实力,增加车队的预算限制。届时梅奔还会不会一家独大,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1历史:极速70年(2010-2019)

4. F1历史:极速70年(2000-2009)

当他们坐进时速
超过320公里/小时的赛车,
心态就像是战斗机飞行员,
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你需要敬畏速度,但如果你害怕,
你就该退出这项运动了。
2000-2009
关键词:HANS系统、多家制造商退出F1、布朗GP
进入到21世纪,HANS系统(头颈支撑系统)的出现让赛车运动的安全更进一步。在2001年的戴通纳500比赛中,纳斯卡传奇车手厄恩哈特在一次看似很普通的撞车中意外身亡,这加速了HANS系统的研发。在高速运行的赛车中,车手的身体被很好的固定在安全带上,但是头颈部却无任何防护,一旦发生撞车就非常危险。HANS系统能够抑制头部摆动的幅度,并将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散。2003年开始,国际汽联规定所有的赛车必须装备HANS系统。
法拉利的重组改革终于在20世纪末开始有所斩获,进入到21世纪的前5年,可以说是法拉利极富统治力的一段时期,1999年到2004年,法拉利获得6次车队冠军,舒马赫获得5次世界冠军。2006年前无古人的7冠王舒马赫宣布退役,2009年,他在法拉利宣布复出,年末,他与梅奔车队又签下一份3年合约,直到2012年退役。
2001年,西班牙人费尔南多·阿隆索进入F1,第二年转投雷诺车队并成为正式车手,此后几年与舒马赫开始了争斗。2005年和2006年获得两届世界冠军,“蓝红大战”一度被车迷津津乐道,阿隆索在当时也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7年阿隆索转会至迈凯伦车队,那一年他的队友是刚刚进入F1的汉密尔顿。后来阿隆索又经历了雷诺车队(第二次)、法拉利车队以及迈凯伦车队(第二次),但始终与自己的第三个世界冠军无缘。
从2004年开始,中国上海站加入到F1全年赛历之中,至今从未缺席,中国的车迷们也得以在家门口欣赏到这项赛事。赛道造型犹如汉字“上”,建立之初也是全世界造价最贵最现代化的赛道。第一届冠军由法拉利车队的巴里切罗获得,截至目前在这里获得冠军最多的车手是汉密尔顿,他6次在这里登顶。2004年到2008年,比赛都是在9、10月份举办,从2009年开始,比赛移到了4月份举行。今年中国站的比赛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已经确定延期举办,目前还未决定比赛时间。
2005年美国站出现了F1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由于米其林的轮胎出现了安全问题,多支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要求更换轮胎以确保安全,但国际汽联并不允许,并称如果车队更换轮胎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于是在正赛开始的时候,7支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均退出了比赛,只有使用普利司通轮胎的法拉利车队、乔丹车队、米纳尔迪车队共6辆赛车参赛。这次事件对于F1的形象破坏极大,深深刺痛了车迷的心。
2005年底,赛车设计大师艾德里安·纽维加入了红牛车队,成为队内的首席技术官,他是唯一一名和三支不同的F1车队一起获得过F1制造商总冠军的工程师,其余两只分别是威廉姆斯车队和迈凯伦车队。纽维设计的红牛赛车在10-13赛季独霸天下,为红牛和维特尔赢下一波四连冠。
2007是汉密尔顿登陆F1的第一年,也是他效力迈凯伦的第一个赛季,在澳大利亚揭幕站,汉密尔顿夺得了季军,在第一次参赛就登上领奖台,随后,他连续9个分站都进入前三,并在加拿大分站第一次赢得杆位及分站冠军,到最后,他成为了冠军的热门人选,可惜最后两站发挥欠佳,最终只能以1分之差屈居年度亚军,但汉密尔顿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实力。
2007年加拿大大奖赛,罗伯特·库比卡发生了一次相当恐怖的事故,比赛第27圈库比卡撞车,转播画面切到时赛车撞得仅剩下单体壳座舱。事后数据显示库比卡当时以300.13公里/小时的时速撞墙,而库比卡幸运的只是扭伤了脚踝,在缺席一站之后便回归赛场。不过四年之后在拉力赛场上,库比卡就没这么幸运了,这次重大事故差点让他告别赛场,不过2018年末他又顽强的回到F1赛场,在威廉姆斯车队效力一个赛季。
2008年,新加坡站的加入让F1第一次开始有了夜赛,非常有特点的街道赛让观赏性大大提高。同一年,经济危机袭来,一些车队不得不退出这项烧钱的运动。福特旗下的美洲虎车队之前就因经济问题而被红牛收购,现在本田、BMW、丰田也相继退出,只有法拉利一直在坚守。这一年最后一站巴西站非常具有戏剧性,世界冠军直到最后一圈才决出胜负。正赛马萨一路领跑,最后一圈风云突变,马萨虽然第一个冲线,但痛失世界冠军。汉密尔顿获得第5,勇夺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超过阿隆索,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9年,布朗GP车队在组队的第一年就拿下了车队和车手双料冠军,简森·巴顿在自己30岁这年拿下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布朗GP的前身是本田车队,由于经融危机退出以后,原车队技术总监罗斯·布朗接盘车队,更名为布朗GP。赛季之初情况非常艰难,甚至没有多少赞助商,但谁都不会想到这支队伍竟能完成如此壮举,可谓童话故事一般。2009年末尾,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接管布朗GP,德国汽车巨人宣告回归,梅奔的王朝从此奠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特殊时期下的F1 70周年站,值得被记住!

若不是疫情,或许就不会有“F1 70周年大奖赛”的赛事命名,背靠背的第二周银石,在经历上周汉密尔顿“爆胎跑第一”等事件后,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精彩呢?
1950年5月13日,F1历史首场大奖赛于英国银石赛车场举办,并开启了70年的辉煌历程。意大利车手朱塞佩?法里纳驾驶阿尔法?罗密欧赛车赢下了那场比赛的冠军,同时法里纳也赢得了当年F1的车手总冠军,是F1历史上的首位分站冠军和年度总冠军获得者。
银石赛道由军用机场改造而来,当时的赛道布局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片,对比70年前和今天的变化。

如果您错过了昨天比赛的开场,那么不妨让我带您来回顾一下F1官方给出的走心数据:从1950年到2020年,共计拥有775名车手、170个制造商参与过F1赛事,39个不同国家的车手曾驾驶过F1赛车,108位车手获得过F1分站冠军,33名车手获得过F1世界冠军的称号。
70年来,F1历史产生了多项记录,榜首位置有些仍被传奇车手占据,有些则随着赛事的进行不断被打破。从1951年开始,胡安?曼纽尔?方吉奥便开始创造者各项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这位F1历史上第一位五官王,39岁才涉足F1赛场。







F1官方也按每10年划分给出了赛车的变化、这10年最具代表的赛车以及每年的车队、车手总冠军归属:
因此,70周年大奖赛,不创造点历史,怎么对得起这么丰富的开场。还好“老同志”比较“争气”——莱科宁在70周年站后,以16845圈的比赛圈数,超越舒马赫的16825圈,占据这一榜单的首位。

莱科宁也是现如今围场内,唯一一位经历过V10、V8、V6时期的F1车手,他同样也是法拉利最后一位总冠军获得者。但也比较尴尬的是,F1历史上的首场比赛,阿尔法?罗密欧包揽冠亚军,而在F1 70周年大奖赛,莱科宁与乔维纳齐却包揽了排位赛的最后两位。
可见,“法拉利系”在2020年的窘迫,这也是为什么勒克莱尔正赛第四位冲线,都感觉像拿了冠军一样开心,要知道法拉利可是自1950年至今从未缺席过一年F1的车队,有过那么多辉煌的成绩和历史,可最近这10来年……

F1历史上分站冠军最多的车手仍是迈克尔?舒马赫,共计91场分站冠军,领奖台次数最多也是舒马赫,155次。在汉密尔顿第二个冲过终点线后,他也追平了舒马赫的这一项记录,第155次登上领奖台,然而因为红牛神一般的策略以及维斯塔潘出色的保胎能力,汉密尔顿未能追近舒马赫的分站冠军记录,仍然是85场冠军。


当然,在本赛季汉密尔顿拿到第一个分站冠军后,他成为了继布拉汉姆之后,有一位能在三个10年间都获得分站冠军的车手——布拉汉姆(50、60、70年代);汉密尔顿(2000、2010、2020年代)。
抛开官方记录,从心理角度出发,我觉得维斯塔潘昨天的表现也好似是打破了一个记录,因为2020赛季梅赛德斯-AMG可以说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能从他们手中夺回一个分站冠军,红牛赛车出色的基础架构,维斯塔潘个人的驾驶能力都功不可没。


本站过后,维斯塔潘车手积分榜升至第二名,与汉密尔顿相差33分,不知道在这个70周年纪念年份中,这位荷兰小将能不能用更为出色的表现,让本赛季过得不同寻常。
哦对了,还有一项记录,顶替佩雷斯出战的“绿巨人”霍肯伯格,仍然保持着参与F1,未能登上领奖台或夺冠的记录,即便他驾驶的是有着“粉色奔驰”之称的赛点赛车,即便在排位赛他取得了第三位的成绩。

当然,赛点车队也正因为“粉色奔驰”的称谓,导致最近官司不断,具体这一事件将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吧。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冻柠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殊时期下的F1 70周年站,值得被记住!

6. 近十年来F1的经典之战

2003奥地利站,法拉利让车门。
2003巴西站,一片混乱,和撞车,赛后改判。
2004法国站,舒米4停超越阿隆索夺冠。
2005日本站,KIMI从最末尾追到冠军。
2006摩纳哥,又争议,经典的排位赛。
2006美国站,发车时候的大撞车。
2006匈牙利站,细雨淅淅沥沥,巴顿首获冠军。
2006中国站,舒马赫夺冠,经典中的经典。
2006巴西站,舒米狂飙,完美谢幕。
2007加拿大站,全程安全车4出动,相当精彩。
2007美国站,迈凯轮内斗愈演愈烈。
2007欧洲站,倾盆大雨,很精彩。
2007匈牙利排位赛,迈凯轮内斗。
2007中国站,KIMI取胜,LUWIS HAMILTON离奇的退赛。
2007巴西站,KIMI大逆转,勇夺世界冠军。
2008澳大利亚站,只有7辆赛车完赛。
2008意大利站,维特尔第一个帽子戏法。
2008比利时站,非常非常精彩!
2008日本站,火药味十足。
2008巴西站,总冠军争夺白热化,全程跌宕起伏,尤其结尾。 LEWIS HAMILTON险胜,FELIPE MASSA一分惜败。
2009澳大利亚站,事故不断,比较经典。
2009匈牙利站,FELIPE MASSA受伤,FERNANDO ALONSO开上了三轮车。
2010阿布扎比站,SEBASTIAN VETTEL逆转夺冠。
2011比利时站,比较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