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藏药的历史悠久

2024-05-16 20:20

1. 藏医藏药的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历史记载藏医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他对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的生存,繁衍生息,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藏医学鼻祖宇妥云丹贡布(708-833年)集古代藏医之大成,吸收四方医学的精华,编著了《四部医典》该巨著是80幅唐卡的最早来源。公元8世纪初,吐蕃王朝侍医比吉赞巴希拉,编绘《尸体图鉴》26章。《尸体分布图》、《活体及尸体测量》等藏医腹腔图画见于许多藏医历史典籍。公元1730年圆满完成了《四部医典系列挂图》79幅藏医唐卡画图的绘制。史籍记载,唐卡画图是为了使四部医典通俗易懂,从学识渊博者到初学的童龄均能理解,犹如一颗掌上透明珠宝,一目了然。藏医80幅唐卡是祖国医学宝库的璀璨明珠,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1998年由强巴赤来教授担任主编,编写了藏、汉、英《四部医典80幅彩色挂图释难蓝琉璃之光》著作,作为注解的小圆圈图表5000多幅,为系列挂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据《玉妥.云登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同时,还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等等原始简单的办法。 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六世纪以来,从内地传来了医学和天文历算;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来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玉妥.云登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云登贡布最为有名。玉妥.云登贡布(708~835年)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过赞普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走遍西藏各地,广泛搜集和研究民间医方,总结民间医药经验,还多次赴内地五台山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拜中外名医为师,曾邀请著名中医学家东松(即韩文海)、印度医学家新提嘎瓦、尼泊尔医学家达玛锡拉、克什米尔医学家库雅巴等来藏研讨学术。他结合中外医学成果,编著了三十多部医学论著从而形成了藏医的一整套体系。从此,藏医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127味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收载药物329种,其中植物药212种,约占65%,大半为高山植物,绝大部分至今仍使用。(三)《四部医典》(12世纪),宇陀·元丹贡布著。收载药物1002种,其中第2部第20章药物性能390种,收载方剂400个。(四)《四部医典蓝琉璃》,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7)著。收载药物1400种。(五)《晶珠本草》,帝玛·丹增彭措(1673~1743?)著。收载药物2294种,其中植物药1006种,动物药448种,矿物药840种。(六)《正确认药图鉴》,绛久多杰(18世纪后叶)著。图文并芪,收载药物580多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藏医藏药的历史悠久

2. 藏医药学的辉煌成就

藏医学对我国少数民族有很大影响,如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从十三世纪中叶以来,藏族与元朝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藏医药学也随之传播到了蒙古等地区。成书于1835年的耶喜巴勒登《蒙古政教史》记载:“自蒙古各地盛行佛教后,蒙古大德赴卫藏求学之风盛极一时。在藏求学圆满后,复还蒙古地方讲经修道,弘扬佛法,书贤能圣者甚多。”毫无疑问,这求学讲经自然也包括求藏医药之学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藏医巨著哎四部医典》等大批医书,被蒙古学者咱雅班第达等陆续译成蒙文。从此,出现了不少蒙古族藏医学者及论著。在蒙医药学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虽然吸收了当地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之精华并有所创新,但其理论基础仍不出藏医药学的理论范畴,藏医名著《四部医典》至今仍为蒙古族医生唯一的理论依据。近年来,藏医得到新生,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国内外已掀起藏学热潮,其中藏医药学被视为主要内容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纽约于1983年创立“藏医协会”。迄今国际性藏医学术会议已举行过两次,一次是1983年由意大利的佐诚协会应用医学心理学中心主办“第一届国际藏医会议”,另外一次是於1986年4月18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由英国威尔康医史研究所主办的“关于中亚文献中所反映的古典藏医学的医学史学术讨论会”;国际上已有英、法、德、俄文等有关藏医书籍,偶尔也发表一些有关藏医论文。英国威尔康医史博物馆在1986年4月7日至7月31日举办过一次规模较大的藏医专题展览;印度、英、美、法、德、前苏联等国的重点大学及有关研究机构多设有藏学及藏医学研究内容。总之,藏医是具有悠久历史、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一门科学,是藏族人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所形成的民族医学,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今天它与诸多先进的医疗体系相借鉴和结合,已经并将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西藏自治区的强巴赤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3. 藏医藏药的藏药资源与分布

 藏药的植物种类虽然很多,但各种植物都适应于不同生态环境,因而分布也不一样。例如森林植被主要是寒温性针叶林,分布于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灌丛植被主要有三种: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高原草甸植被具有面积大垂直分布高的特点,在高原东南部其下限为针叶林和高寒灌丛林,上限为高山垫状植被,垂直分布高度在4200~4800米;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至昆仑山以南呈连续的大面积分布,海拔在3600~5300米;高山垫状植被介于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之间。植物体矮小,呈半球形或坐垫状、匍匐状。垫状植被既是高山严酷的水热条件、辐射和强风等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结果,同时又反映了植物经历高寒严酷生态环境长期自然选择演化的适应性。垫状植被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左右,最暖的7月均温在4~5℃,夜间仍低于0℃,昼夜差可达20℃,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水热条件低温干旱;还有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本类型分布在高山垫状植被之上,永久冰雪带之下,广布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等,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分布高度取决于各山峰的冰川和雪线的高低,自北而南逐渐抬升,祁连山在3800米以上,巴颜喀拉山在4700米以上,冈底斯山则在5800米以上。高山流石滩是由于强烈的寒冻与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不断崩裂,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所形成。在碎石间隙聚积了细质砂粒,为高山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只有那些与严酷冰雪和强劲疾风作顽强斗争的植物才能获得特殊的生存条件而定居下来。这种植被是高原隆起的产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却是征服高山的先锋植物。这类植物几乎全部都是藏药。  虽然藏区植物种类繁多,不少为青藏高原特有或喜马拉雅一横断山系特有,但因长期处于封闭未开发的自然状态,除藏医藏药及部分药用植物资源外,绝大多数植物资源基本上未得到开发利用。总之,藏区各类植物资源丰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将使植物资源的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振兴藏族经济服务。

藏医藏药的藏药资源与分布

4.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而显著的疗效闻名于世

     A         试题分析: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悠久的历史,这说明文化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说法正确;藏医药学今守护者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说明人们创造了藏医药学,又利用藏医药学,②说法正确;③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5. 西藏藏药食用的价值和贡献

  西藏的藏药食用

  一, 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简介
  二, 西藏藏药简介
  三, 藏药食用的理论简介
  四, 藏药食用推广与人类健康、饮食文化简述
  五, 藏药食用与地方经济、西藏农牧民增收关系简述

  一, 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简介
  地理情况: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有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气候特点:
  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昼夜温差极大,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极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50%-65%左右。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

  二, 西藏藏药简介

  藏药简介
  西藏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西藏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缺氧、干燥,却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没被污染的地方之一。生长环境如此恶劣,藏药材却能在其中茁壮成长,并保护着世世代代藏族人的身体健康。
  西藏高原地域的辽阔和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决定了它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共有藏药植物191科682属2685种,常用的300余种;动物药57科111属159种,矿物药80余种。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用药与中药相同。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植物按其藏药用药部位分,有根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茎、地上部分或全草。
  按临床功效分有40余类。
  藏药代表:红景天、藏人参果、藏党参、白花龙胆、藏雪茶、藏手掌参、冬虫夏草、藏红花、大脚菇(牛肝菌)、西藏野生灵芝、西藏松茸、藏茵陈、青稞、喜马拉雅大黄等等。
  综述藏药其特点、功能:天然,无污染,非转基因,无添加剂。藏药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着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改善肾功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能对人体起到如,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等等,治身体虚弱,咳嗽气喘,强健,精力充沛,长寿等等。
  西藏冬虫夏草(图):

  藏手掌参(图):

  藏人参果(图):


  红景天(图):


  西藏大脚菇(牛肝菌)(图):

  西藏雪灵芝(图):


  白花龙胆(图):


  三, 藏药食用理论简介
  如今,“藏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拉萨奇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机构,专业从事藏药研究、食品研究),“拉萨奇原”将藏药科学的应用于食用,运用于煲汤、煲粥及饮用等食用方面的项目研究、开发。
  “拉萨奇原”(科研机构)是“藏药食用”的倡导者、领先者。
  “拉萨奇原”(科研机构)藏药食用的理论及科学依据是---自身独自开发创新性的“五性”,原理如下:1、“药食同源”;2、“四部医典”;3、“药补不如食补”;4、“藏药食用化”;5、“藏药普及化”,的综合性原理。
  1、“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既可以为食品,也可以为药物。
  2、“四部医典”:是中国藏医药的著名、珍贵典籍,其内容指明了西藏当地药植物的药理、药性、用法、功效等等。
  3、“药补不如食补”: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历史;中国人历来是注重“吃”!身体的健康、强壮、美丽跟“吃”密不可分;中国饮食以“食疗、食补”著称!“中国菜”全世界闻名;而且国人讲究“是药三分毒”。
  4、“藏药食用化”:藏药目前的现状、发展都还在原始的循环---藏药是“药”,只能用于治病!根据“拉萨奇原”的(五性)原理,科学的、革命性的、发展的把藏药文化体现到更广泛的层面。
  5、“藏药普及化”:“拉萨奇原”把藏药的广泛性提高到一个大众化的层面,让全国人都可以食用---达到“普及化”!
  以上为“拉萨奇原”(科研机构)“藏药食用”理论突破性成果!

  四, 藏药食用推广与人类健康、饮食文化简述
  “藏药食用”理论是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有益的推动!
  目前人类社会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太多的亚健康环境和不健康条件,如:废气过多、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太紧张、工作环境极为不良(写字楼里的人多、环境狭小压抑、写字楼里的循环空气)、竞争压力、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综合压力过多等等。
  其二,城市化进程的人们饮食文化问题已是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重大问题---营养过剩、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糖食品、化学化工食品过多、洋垃圾食品太多。
  “藏药食用”理论及运用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人们的生活健康问题。

  五, 藏药食用与地方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简述
  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的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原则。
  西藏地方经济与全国内地范围相比较,西藏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
  西藏目前的特色及支柱产业:旅游、藏药、农牧、矿业等等,旅游、藏药、农牧是属于“绿色经济模式”,也是国家及西藏地区的发展方向。
  “藏药食用”理论及运用主要可以在支柱产业、农牧行业内起到“带头作用”,科学的发展、带动农牧民增加收入。“藏药食用”项目的原材料全部采用西藏当地的藏药加食用菌。
  “拉萨奇原”(科研机构)完全独立拥有知识产权;符合国家新型经济模式转型发展方向。
  “藏药食用”理论及运用是要求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量少值精;在环境方面,起到环境保护,避免环境过度开发,科学发展。

  2010-9-27/18:08

西藏藏药食用的价值和贡献

6. 请帮忙列举10个西藏特有的药材,并具有藏医特色的药物。希望搞藏医的朋友帮帮我

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  雪莲花
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
不过最著名的莫过于炒的很热的:冬虫夏草。
具体的资料网上有的。

7. 西藏的藏药食用方面有哪些机构是专业或是领域的领先者?有哪些成果?有哪些功能?

在中国大家都知道“药补不如食补”的原理,身体的健康、强壮、美丽跟“吃”密不可分,怎么吃最为重要,这也是科学、是艺术、是养生、是健身、是保身。

身体生病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综合抵抗力下降导致了自身的毛病出现,而且极度减低了对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如:“日常皮肤病、乙肝病毒、艾滋病、03年的非典、日常感冒”等等。
    
    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综合抵抗力下降会导致:“亚健康、衰老加快、抗氧化能力下降”等等。

    藏药出产于世界第三极之称的---西藏。极地---西藏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全天然,全野生,无污染,无公害,。西藏的环境:天气、日照、紫外线、气压极小,高寒地区,氧气只有50%-65%左右,环境极为特殊。

    用“药补不如食补”的原理,把藏药食用发扬光大,造福于民!

西藏有个机构是搞藏药食用的先驱者,领头羊---拉萨奇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有联系方式:【T :0891-6838785 ,@:lasaqy@163.com , lasaqy@qq.com 】 .

西藏的藏药食用方面有哪些机构是专业或是领域的领先者?有哪些成果?有哪些功能?

8. 藏医药的传承意义

藏医是具有悠久历史、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一门科学,是藏族人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所形成的民族医学,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今天它与诸多先进的医疗体系相借鉴和结合,已经并将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西藏自治区的强巴赤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